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作为官营,官府可以从中收税,自然是一件好事,但相应的,这玩意技术含量其实并不算高,多看两眼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技术肯定是会泄露的,益州地方豪强这么多年也不曾受过什么打击,当年黄巾肆虐,都没影响到益州这边,要不然刘璋他爹也不会给灵帝出了改刺史为州牧的主意,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到益州来做土皇帝。不就是因为益州太平富庶,又有蜀道天险隔绝,可以坐山观虎斗,遥看中原几败俱伤吗?
但相应的,益州不曾经过战乱,刘备过来又是速战速决,以至于这边士族豪强实力依旧还在,他们名义上臣服刘备,但实际上依旧是自行其是,离了他们,刘备甚至连地方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搞不清楚。
这些人嘴上说着刘备兴复汉室的口号,其实心里头只有自家的门户私计,只要对自家有好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像是这种官营的豆油,一个不好,就成了这些士族豪强垄断敛财的工具。
变成民营就更别提了,搞榨油作坊是有成本的,普通人家哪里有这个资本,到时候更是要被这些士族豪强名正言顺地变成自己的东西。
诸葛亮并不相信什么人性,实际上,他笃信的是法家那一套,无非就是他不喜欢搞什么严刑峻法罢了!
诸葛真不知道诸葛亮的为难,有了豆油之后,诸葛真觉得稍微奢侈一点也无妨,没有炒锅不能炒菜,但是可以煎炸嘛!诸葛真特特叫厨房杀了两只鸡,炸了鸡块,又煎了两条鱼,兴冲冲地准备给诸葛亮黄月英献宝。
这年头吃饭还是分餐制,诸葛亮黄月英一桌,诸葛真跟诸葛乔一桌。
诸葛真绘声绘色地跟诸葛亮黄月英形容炸鸡块是如何香气诱人,诸葛亮听得哭笑不得,也就是家里刚炸了这么多油出来才敢这么吃,一般的人家,炖菜的时候,能用筷子头蘸一点油放在汤水里头就算是不错了。但诸葛真却是又振振有词,这炸过鸡块的油之后又不是不能吃,又不是重复使用,而是炸过之后,用来炖煮煎烤,也不算浪费啊!
这边叽叽喳喳,那边诸葛乔就显得很沉默,甚至有些茫然。
他在江东的时候是众所周知的神童,诸葛瑾为什么要促成过继,就是因为家里一个天才正好,两个天才家里资源就不够用了。正好自家弟弟没儿子,自然是让自家儿子去继承弟弟的资源更靠谱一些。
诸葛乔一直觉得自己挺天才的,结果到了诸葛亮身边之后就发现,自己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荆州人才是真的很多,多有年少成名的,诸葛亮自己年纪不大,也喜欢用年轻人,这里头的聪明人是真不少,诸葛乔跟在诸葛亮身边,见多了之后,就发现自己最多就是思维敏捷,论起学识、见识乃至实践能力,其实都还差得远。
但起码诸葛亮身边那些僚属,都是成年人,诸葛乔自己就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跟大人相比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他还有些将来势必会超过这些人,达到堪比自家叔父成就的心思。
结果等回过头来一看,发觉家里的妹妹居然也颇有些妖孽。诸葛真自觉自己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孩子,她上辈子就是靠着勤奋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走到了最后,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她或许忘记了不少曾经学过的知识,但是成体系的现代教育带来的见识能力和对人本身三观的塑造,却是不会被抹消的。
诸葛乔很容易就能发现,诸葛真虽说年纪小,但学习能力强,而且竟然还是个有决心有毅力的,最重要的人,人家还有福缘,要不然,凭什么她能得神仙眷顾呢?
最重要的是,诸葛乔现在还停留在学习的阶段,诸葛真竟然已经开始付诸实施了。面前的炸鸡煎鱼看似只是寻常之物,可背后却是新式榨油法的出现,而这跟自己的叔父无关,都是诸葛真一手推动的。
诸葛乔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是诸葛真得了神仙授艺,但他看过榨油的流程和压榨机的结构,仅仅是梦中所得,诸葛真却能原模原样的复现出来,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记忆再深刻的梦境,很多时候清醒过来就只记得一点梗概,哪里还记得多少细节,何况,诸葛真年纪还比较小。
诸葛乔开始怀疑人生,自己真的是神童天才吗?不会是别人看在自家父亲的份上恭维自己的吧!这个时候还不是后来两晋,崇尚清谈,不尚实务,如今这乱世,大家多半很实在,讲究的是个人做事的能力,你嘴皮子利索的话,也可以去做说客,做使臣,做谏臣都可以,但大家更尊重的还是更能干事的。
这边诸葛真没意识到自己挫伤了一个小小少年的自尊心,等着她显摆完了,诸葛亮很是捧场地夹了一块炸鸡尝了尝,虽说这年头没有太多的调味料,但诸葛真叫下头用花椒茱萸和盐再加了点酱腌制了一番,也能还原出几分风味来,尤其,用的鸡是那等养了不到一年的土鸡,随便炖一炖就很香,再抹上这么多调味料一炸,果然是外酥里嫩,唇齿留香。
这年头即便是上层士族,所能够得到的味觉享受也远不如后世的普通人,何况,人类基因里就对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缺少抵抗力,诸葛亮饶是不怎么看重口腹之欲,尝过之后也忍不住点了点头,对着一边黄月英笑道:“夫人也尝尝看,果然颇为美妙!”
黄月英也尝了一口,也是眼睛一亮,笑道:“的确不错,一般人家或许吃不起炸鸡,但等着豆油推广下去,逢年过节哪怕是炸一点胡饼呢,也算是一桩美事了!”
诸葛真也是眼睛一亮,自己怎么就糊涂了,回头还可以炸薯条、炸肉丸、炸油条、炸麻球、炸年糕……总之,按照后世的做法,配好了调味料,炸个鞋底子都好吃啊!
结果诸葛亮却是摇头说道:“若是能顺利推广,自然没什么,可若是推广不顺利,只怕不仅与百姓无益,反倒要被豪族再盘剥一回。”
诸葛真一愣:“为什么啊?”她在后世主要是没摊上一个好的家庭,但社会整体氛围却还算不错,或者说,社会已经实现了对绝大多数群体的兜底,所以,诸葛真家里再重男轻女,但她考上了,就会有人愿意拉她一把,小时候是义务教育,高中的时候是老师,大学的时候就算没有参加定向培育计划,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而在这个时代,她见识过的黑暗无非是来源于所谓的演义史书,最多就是奶娘的事情,让她有了一点认识,对于外头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她其实就没什么认识。
在她看来,官府主导一下,在各处乡镇上设立个榨油作坊,百姓付出一点劳力或者是豆子,甚至是豆粕呢,就能收获一些豆油,给家里的生活增添几分滋味。这不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吗?
但是到了诸葛亮手中,这事一旦办不好,那些豪族就会借着这个作坊,压榨乡里百姓,甚至逼着他们改粟麦种大豆,不但不利民反而是害民。
诸葛真疑惑地问道:“那为什么这些事情,要叫那些豪族插手呢?不是有什么亭长吗?”
诸葛亮脸上苦笑,这驿亭制度,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了,地方上虽然还有这些职位,但是主要是用来传信,而不是那种基层行政组织,尤其担任这些职位的都已经是那些豪族子弟。士人自己看不上这些职位,但是家里的旁支难道也看不上?很多地方,什么亭长三老之类,都是地方士族豪族的黑手套,指望这些人肯公平公正,还不如真的相信那些豪族会讲究吃相呢!
他原本不想跟女儿说这些,但是看到一边诸葛乔也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样,他还是将自己的忧虑说了一通,又问诸葛乔,可想到什么办法。
诸葛乔能有什么办法,他从小生活的是一个阶层更加固化的江东,那边江东士族几乎将上升的途径都堵死了,以至于孙策被刺杀之后,此事竟是不了了之,孙权上来,还得捏着鼻子封这些人家的后代为官。以前还有个周瑜撑着架子,如今嘛,鲁肃是个厚道人,指望他杀伐决断,那就呵呵了!
在江东,诸葛瑾算是外来户,但能在江东立足,自然也是因为对着江东士族做出了妥协乃至合作,所以,诸葛乔本身就没意识到这其中有什么问题。
而诸葛真却是从小接受的是这个时代被称作是屠龙术的教育,权力到底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诸葛真心里还是有点想法的。为什么地方豪绅能够把持乡里,不就是皇权不下乡嘛。想要掌握乡间的情况,就得将组织延伸过去。
因此,诸葛真故作天真地说道:“既然那些亭长三老不管事,那要不,重新派人下去呢!玄德公手下数十万人马,难道就挑不出一些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