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2. ...
-
六月的G市,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甜香,也弥漫着中考结束后的释然与等待放榜的焦灼。对于秦语曦、梁清嘉和谢雪凤而言,这个夏天注定不平凡。当中考成绩查询系统开启的那一刻,无数家庭屏息凝神,而G市顶尖高中的招生办公室,也早已严阵以待,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成绩榜单,准备捕捉最心仪的“猎物”。
师大附中和G市第三中学,同为声名显赫的省重点高中,既是高考战场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优质生源争夺战中的老对手。
两校风格迥异,各有所长。附中以其文理均衡、宽严并济、资源丰厚著称;三中则以其极端强大的理科竞赛体系、严谨的校风和辉煌的理科高考成绩闻名。每年的招生季,两校之间的明争暗斗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附中招生办,尤其是文科组长何婉莹,吃过早年只注重理科竞赛、忽略了文科尖子生的亏,让几个好苗子流向了附外。因此,他们现在时刻紧盯着各类竞赛放榜——无论是数理化生信息学,还是作文、英语等文科竞赛,力求全方位网罗人才。而三中,因其侧重点极其明确,招生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理科顶尖竞赛生身上,对文科竞赛的关注相对较弱,这无疑给了附中可乘之机。
中考成绩一经公布,梁清嘉的名字便以近乎满分的恐怖成绩高居榜首,数学、英语、化学三科满分,总分耀眼得令人惊叹。这个成绩一出来,何婉莹的电话几乎是在成绩查询热线之后第一时间就拨到了梁清嘉家。
接电话的是梁清嘉本人,但她一听是何老师,立刻地把话筒递给了旁边早已等候多时的梁清树。梁清树接过电话,语气轻松但却不容置疑。
“何老师,您好,我是梁清树。”
“清树啊!恭喜恭喜!清嘉这成绩太出色了!”何婉莹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和赞赏,“怎么样?第一志愿考虑好了吗?我们附中可是对清嘉期盼已久了!”
“何老师,附中当然是我们优先考虑的。”梁清树不紧不慢地说,话锋却微微一转,“不过,您也知道,清嘉这孩子有点小个性,对环境比较挑。我们之前聊过,她比较关心的是,如果去了附中,能不能确保进最好的重点班?以及,万一觉得班级氛围或者老师不太适应,有没有比较灵活的换班机制?还有就是,学生的反馈渠道是否畅通有效?”
梁清树的问题直指核心,毫不掩饰地为妹妹争取最大权益。他所说的“换班机制”和“反馈渠道”,远比附外提供的“选班权”和“评价老师权”更具体、更主动,几乎是要求一份量身定制的学习保障。
何婉莹在电话那头笑了,她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梁清树的意图。这分明是拿着顶尖成绩作为筹码,在谈判桌上为妹妹争取特殊待遇,她喜欢这种聪明又直接的人。
“清树,你放心!”何婉莹回答得干脆利落,“只要清嘉第一志愿填报我们附中,我以个人名义担保,她一定会进入重点班。至于换班权和评价权没问题,她的意见会直接送达年级主任和我这里,我们会高度重视。如果她确实认为某个班级不适合她的发展,我们可以启动特殊程序,在年级范围内为她调整到最合适的班级。附中的环境你是知道的,包容性很强,老师也都非常通情达理。”
说到这里,何婉莹话锋一转,打起了感情牌:“清树啊,你在附中待了六年,从初中到高中,这里的一草一木你都熟悉。附中的氛围,老师的宽容和负责,你是亲身体验过的。把清嘉交给附中,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电话两端,梁清树和何婉莹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这是一种基于互相了解和实力认可的默契。梁清树知道附中需要清嘉的成绩装点门面,何婉莹知道梁清树兄妹值得这份特殊关照。
“好的,何老师,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们会认真考虑,第一志愿大概率就是附中了。”梁清树给出了积极的信号。
“太好了!欢迎清嘉成为附中新的一员!”何婉莹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
至于三中打来的电话?梁清嘉没接。她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有梁清树为她铺路,附中开出的条件又如此优厚,三中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秦语曦的成绩同样璀璨夺目:接近满分的总分,加上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和省作文大赛特等奖的光环,让她瞬间成为了三中和附中共同的目标。
首先打来电话的是三中招生办的老师。对方语气热情但目标明确,主要推介三中强大的理科资源。
“秦语曦同学成绩非常优秀,尤其是理科基础很扎实。”老师恭维道,“我们三中拥有全省最顶尖的理科师资和竞赛培训体系,去年IMO金牌得主就是我们学校的。我们实行的是滚动淘汰制,每次大考,实验班后10名、重点班后10名会和普通班前20名进行流动,激励机制非常强大,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当陪同接电话的秦宇晨询问如果秦语曦想去三中,能提供什么条件时,老师回答:
“如果第一志愿填报我们三中,我们可以保证秦语曦同学进入文科重点班。她可以提前和我们的文科老师谈谈,喜欢哪位老师的风格,我们可以尽量安排她进入那个老师的班级。我们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评价反馈。”
秦宇晨紧接着追问:“那理科实验班呢?”
对方顿了一下,语气略显遗憾但很坦诚:“很抱歉,理科实验班对我们的生源要求极高,通常需要省级以上的理科竞赛奖项作为入门券。秦语曦同学中考理科成绩虽好,但缺乏竞赛成果证明,所以暂时无法直接进入实验班。但她可以凭中考成绩进入理科重点班,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有机会通过滚动机制进入实验班。”
电话一挂断,秦宇晨、秦国栋、林婉仪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达成了共识:三中,否决!
理由非常充分,三中强手如云,全是理科竞赛尖子。秦语曦缺乏竞赛背景,进入理科重点班,很可能在第一次月考就被那些“怪物”刷下来,掉入普通班,这对她的自信心将是巨大打击。
如果秦语曦最终选择文科,三中的文科资源相对薄弱,无法最大化发挥她的天赋优势。而三中严谨乃至严苛的校风,与秦语曦稍显散漫、需要一定自由空间的性格可能格格不入,不利于她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几乎就在同时,何婉莹的电话也打到了秦家。她的策略清晰而诱人:
“语曦妈妈,语曦爸爸,还有宇晨都在吧?恭喜语曦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何婉莹的声音亲切而富有感染力,“我们附中非常诚挚地邀请语曦加入。只要第一志愿填报附中,我们承诺:
第一,她入学后直接进入重点班。
第二,附中的文理分科是在高一上学期期末才进行,这意味着语曦有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探索和决定最终方向。无论文理,她都能享受到附中最顶尖的师资,这个重点班的老师都是常年带毕业班的资深教师,甚至有理科老师是竞赛班下来的。
第三,我们赋予她充分的‘评价老师权’,她的意见会直接送达年级主任和校长办公室。如果她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确实认为当前班级的整体氛围或某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她,我们可以启动程序,为她调换到更合适的班级。
第四,宇晨是我们附中的优秀毕业生,他在附中享受过的资源和支持,语曦同样会有!我们对待优秀的学生,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这番条件,对比三中,显得无比丰厚且充满诚意。它几乎消除了所有不确定性,为秦语曦提供了一个高度保障、资源顶级且允许试错和调整的完美平台。
秦宇晨、林婉仪、秦国栋相互对视,眼中都是认可。秦宇晨总结道:
“爸,妈,曦曦,附中的条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附外是很好,但太宽松了,我真的不放心。我记得你说过想学医,学医需要极强的理科逻辑思维,附中的理科师资和训练强度绝对比附外强,就算你以后学文,附中的文科实力也和附外不相上下,今年的省文科状元就是附中的。而且附中同样有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各种文科竞赛资源虽然不如附外那么历史悠久,但对你来说绝对够用了,甚至因为竞争相对小一点,可能机会更多。”
秦语曦看着家人一致支持的态度,心里其实也已经偏向了附中,但忍不住调皮了一下:“那……我要是报三中呢?”
秦宇晨闻言噗嗤一笑,开始生动地“恐吓”妹妹:“可以啊,我听我三中的同学说过,三中可是很‘刺激’的:进教室先排队交手机,说没带?没关系,金属探测仪伺候,全身过一遍。交了手机也得再过一遍,防止你藏第二个。下午放学集体跑操,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晚自习必须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安静自习。周末作业没写完?不好意思,直接站在走廊上写完再进去。假期作业开学检查,少一页都不给报名。怎么样,要不要去感受一下三中老师的‘震撼教育’?”
秦语曦被秦宇晨夸张的描述逗得哈哈大笑,顺着话茬问:“哥,你当年不去三中,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呀?”
秦宇晨压低声音,带着点戏谑承认:“是呀,我喜欢踩点进教室,还喜欢带手机查资料,去三中我第二天就得跳楼。”
全家人都被他的话逗得前仰后合,客厅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笑声中也最终坚定了选择——师大附中,才是秦语曦的归宿。
谢雪凤的成绩毫无意外地顶尖,理科全部满分,文科接近满分,总分高得惊人。三中和附中都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然而,面对三中招生老师关于理科实验班的询问,她也面临了和秦语曦类似的情况——缺乏硬核的理科竞赛奖项,无法直接获得实验班的入场券。三中能提供的,也只是凭中考成绩进入理科重点班,然后依靠后续的滚动竞争机制。
对于谢雪凤而言,三中那种高度竞争、滚动淘汰的环境,压力过大,且存在不确定性。她需要的是一个稳定、能够让她心无旁骛、全力冲刺最高目标的平台。附中开出的条件与给秦语曦的类似:保证重点班,拥有评价权,文理选择自由且资源均衡。虽然附中的理科竞赛顶尖程度略逊于三中,但其高考理科成绩同样极其强大,师资雄厚,对于志在通过高考裸分冲刺清华北大顶尖理工科专业的谢雪凤来说,完全足够,且环境更为稳定可靠。
因此,几乎没有太多纠结,谢雪凤选择了师大附中。这里是她认为更能发挥自己优势、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战场。
与此同时,谢家也迎来了另一个好消息。谢雪凤的大姐谢雪琳也在这一年参加了高考,取得了699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谢建华和叶桂兰喜极而泣。更让他们欣慰的是,谢雪琳非常懂事,立即申请了助学贷款,并开始打暑假工为自己赚取生活费,还提前向学长学姐打听好了校内勤工俭学的岗位。大女儿的独立和成功,让这个贫困家庭的压力骤然减轻了许多,也仿佛为谢雪凤的未来照亮了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