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四十一章 隐秘的线索 ...

  •   时尚博主那条看似八卦的消息,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薇心中漾开层层叠叠的疑虑。苏曼?那个严谨到近乎刻板、将数据安全视为第一要务的市场调研部经理,竟会与神秘而背景复杂的“星辉资本”私交甚笃?

      这太反常了。

      庆功宴的喧嚣还隐约留在耳畔,小组成功的喜悦却已被一种冰冷的警觉悄然覆盖。林薇没有立刻采取任何行动,她知道,在这种事情上,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她需要的是证据,而非猜测。

      她坐在工位前,屏幕上还打开着刚刚通过的可行性报告,阳光洒落在键盘上,却驱不散她心头渐渐聚拢的疑云。她深吸一口气,将报告的收尾工作快速处理完,然后关闭了文档。

      不能直接调查苏曼,那太明显了。她需要一个更迂回、更不易察觉的方式。

      她重新打开了之前为写报告而搜集的关于“星辉资本”的所有资料。公开信息依旧少得可怜:几家离岸公司控股,投资领域集中在新兴科技和高端消费,操作风格低调精准,近两年活跃度明显提升。她尝试用各种关键词组合搜索,希望能找到更多蛛丝马迹。

      “星辉资本”……“林氏集团”……“高端定制”……“技术投资”……

      搜索结果大多是无用的商业新闻或过时的行业分析。她揉了揉眉心,感到一丝棘手。

      目光无意间扫过旁边工位正在埋头处理数据的张伟。他专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技术男……数据……权限……

      一个念头悄然浮现。

      她起身,拿起水杯,自然地走到张伟的工位旁,假装看他屏幕上的图表:“张哥,忙什么呢?”

      张伟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哦,林组长。秦副总那边要一份过去三年集团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对比分析,支撑后续技术路径的决策。”

      “辛苦了。”林薇点点头,语气随意地接话,仿佛只是闲聊,“说起来,我们之前做报告时,不是提到过几家技术路线很前沿的公司吗?像‘灵犀智能’、‘幻点材料’这类,我记得‘星辉资本’好像都投了?不知道它们的专利布局和我们集团现有的技术储备有没有重叠或者冲突的可能?要是能有个对比分析就好了,也能帮秦总他们更全面地评估风险。”

      她巧妙地将目的包裹在工作的外衣下,听起来完全是为了集团利益和技术评估着想。

      张伟不疑有他,想了想说:“集团内部的专利数据库权限很高,而且分类很细,直接调取全量数据做对比可能很麻烦。不过……”他顿了顿,似乎在想更方便的途径,“如果要看公开的专利信息,可以用几个专业的第三方数据库,我们公司买了权限的。通过那些库,可以检索特定公司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初步对比。”

      “第三方数据库?这个好!”林薇立刻表示出兴趣,“怎么 access?需要特别申请吗?”

      “不用,我们项目组有这个权限。我帮你开通一下账号就行,很简单。”张伟热心地说着,很快在内部系统里操作了几下,“好了,账号密码发你内部邮箱了。登录后选择‘全球专利洞察’那个模块,支持公司名称、技术关键词高级检索。”

      “太感谢了,张哥!帮大忙了!”林薇真诚地道谢,心中暗喜。这比她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回到座位,她立刻登录了那个专业数据库。界面复杂,功能强大。她没有先去查“灵犀智能”或“幻点材料”,而是首先在搜索栏输入了“星辉资本”(Brightstar Capital)。

      结果寥寥无几。直接以“星辉资本”名义申请的专利几乎没有。这并不意外,投资机构通常不会直接持有专利。

      她换了个思路。开始搜索她知道被“星辉资本”投资过的那些技术公司,一家一家地查,仔细翻阅它们的专利申请领域、技术摘要、甚至发明人背景。

      这个过程枯燥而耗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她一页页地翻看着那些晦涩的技术术语和法律声明,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酸涩不已。午休时间过了,她也只是匆匆吃了片面包,继续埋首在数据的海洋里。

      李晓好奇地问她还在忙什么,她只笑笑说:“秦副总安排的一点后续研究,完善一下报告细节。”

      下午三点多,当她查到第五家被投公司——“芯云互联”时,目光猛地定格在一条专利申请记录上。

      这项专利是关于“分布式数据流的实时优化算法”,申请时间是在八个月前。这本身并不特别。特别的是,在翻看其详细的“背景技术”描述部分时,她注意到发明人引用了多篇已有的专利和技术文献来论证其创新性。

      其中一篇引用的专利号,异常眼熟。

      林薇的心跳骤然加速。她立刻打开集团内部的技术档案库(她拥有部分浏览权限),输入那个专利号。

      屏幕跳转,显示出了该项专利的详细信息——这是林氏集团旗下“明珠科技”两年前申请的一项基础通信算法专利!是集团某个现已并入其他项目的早期技术探索的一部分,并非核心专利,但也绝非公开信息。

      “芯云互联”的专利申请,在阐述其技术背景时,非常“巧合”地引用了林氏这项并未广泛公开、甚至可称得上有些冷僻的专利?并且将其作为其新算法需要克服的“现有技术缺陷”之一?

      这太刻意了。

      一种直觉告诉林薇,这绝非偶然。她立刻回溯“芯云互联”的融资历史。果然,就在这项专利提交申请前大约三个月,“星辉资本”领投了它的A轮融资。

      也就是说,“星辉资本”在投资“芯云互联”后不久,后者就提交了一项在技术背景上精准“碰瓷”林氏集团某项非公开专利的申请?

      这真的是技术发展的自然轨迹吗?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投石问路”,或者更甚,是试图围绕林氏的技术布局,进行某种程度的“包抄”或“卡位”?

      她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她强压下心中的震动,继续检索。凭借对集团业务的熟悉和那种近乎本能的商业嗅觉,她又陆续发现了几个微小的、却令人不安的“巧合”:

      一家被“星辉资本”控股的海外设计工作室,近期发布的某系列产品概念图,其风格与集团旗下某个高端品牌明年春季的保密企划案,有几分神似之处——那个企划案,前期市场调研部分,正是苏曼的部门负责的。

      另一家“星辉”投资的小型供应链管理公司,其倡导的某种精益生产模式,与集团制造部门半年前一份内部讨论稿中提出的优化方向,核心思路惊人地一致。那份讨论稿,曾在一定范围内传阅征询意见。

      这些线索单独看来,或许都可以用“行业共识”、“英雄所见略同”来解释。但当它们一件件、一桩桩地浮现,并且都与“星辉资本”的投资动作隐隐挂钩时,就编织成了一张模糊却令人无法忽视的网。

      一张似乎总是能微妙地、抢先一步地,触及林氏集团内部动态的网。

      林薇靠在椅背上,感觉后背有些发凉。她终于有点明白,为什么自己当初那份报告里关于“星辉资本”的提示,会引起秦副总的重视。

      这个对手,或者这个潜在的窥探者,远比她想象的更为隐蔽和耐心。它不像科诚科技那样张牙舞爪,而是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渗透,在不经意间,可能已经触碰到了集团的诸多脉络。

      而苏曼……在这张网里,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无意中泄露信息的渠道?还是……

      林薇不敢再想下去。她知道,仅凭这些间接的、推测性的发现,远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更不能指向任何人。但她几乎可以肯定,“星辉资本”对林氏集团的“兴趣”,绝非普通的商业关注。

      它带着一种经过精心算计的、系统性的窥探意味。

      她将所有的发现,用尽可能客观、冷静的语言记录在一个加密的文档里,没有加入任何主观臆测,只是罗列事实和时间线。

      做完这一切,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办公区里只剩下寥寥几人。她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但大脑却异常清醒,甚至有些亢奋。

      她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下,没有拨打任何电话,而是给陈默发了条信息:「今晚加班,有点累:(」

      几乎是在下一秒,陈默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还在公司?”他低沉温和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嗯,刚忙完。”林薇的声音里透着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依赖和疲惫。

      “吃饭了吗?”

      “……忘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像是无奈,又像是心疼。“等着。二十分钟后下楼。”

      没有多问,没有多说,只是最简单直接的关怀和行动。这种时候,这种毫不复杂的温暖,恰恰是她最需要的。

      “好。”她低声应道,挂断了电话。

      她收拾好东西,将那个加密文档妥善保存。走到窗边,俯瞰着楼下璀璨的车流霓虹。

      城市依旧繁华喧嚣,但她却仿佛能看到,在那片流光溢彩之下,正有无形的暗流在涌动。她刚刚捕捉到的,或许只是那巨大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

      隐秘的线索已经浮现,接下来的路,必须要更加谨慎,也更加坚定。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包,走向电梯间。楼下的夜色里,有一份温暖的守候,在等待着她。这让她足以鼓起勇气,去面对前方可能出现的、更深的波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