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 56 章 ...
初春的瑞士达沃斯,依旧笼罩在阿尔卑斯山凛冽的寒意与皑皑白雪之中。然而,这座平日里宁静的小镇,此刻却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政商领袖、学界泰斗、科技先锋、社会活动家……掌握着世界运转齿轮的精英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冰雪覆盖的会场内,激荡着关乎未来格局的思想风暴。
沈墨和顾晏,作为本届论坛特邀的、最年轻的核心嘉宾之一,并肩步入了主会场。沈墨穿着一身量身定制的深蓝色西装,身姿挺拔,气质沉静,经过数月休养和规律生活,他脸上曾有的苍白已被健康的色泽取代,眼神更加深邃平和。顾晏则是一如既往的冷峻黑色正装,但他眉宇间那股惯常的、拒人千里的冰霜,似乎因身边人的存在而融化了些许,多了几分沉稳内敛的气场。
他们的出现,吸引了众多目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惊人的年轻与出众的外形,更因为他们身上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灯塔资本”与“基石基金会”的缔造者,旧有商业规则的挑战者,以及一种将资本力量与社会价值创新性结合的新范式探索者。
论坛的议程排得很满。顾晏受邀参加了一场关于“下一代技术革命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闭门圆桌会议,与几位科技巨头CEO和顶尖学者同台论道。而沈墨,则在一场主题为“重塑资本:责任、创新与可持续未来”的公开论坛上,担任主旨发言嘉宾。
能容纳千人的主会场座无虚席。当沈墨走上演讲台时,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台下是无数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却同样掌握着巨大影响力的眼睛。其中有审视,有好奇,也有不乏等着看这个东方年轻人如何应对国际顶级舞台的质疑。
沈墨调整了一下话筒,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用几分钟的PPT,展示了几组简洁却震撼的图片和数据——那是“青禾”团队在试点村庄搭建的简陋污水处理装置前后对比,是“基石基金会”首批受助者中,那个来自西北山区、凭借基金会奖学金得以进入顶尖实验室的女孩充满希望的眼神,是“灯塔资本”投资组合中,几个专注于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初创企业所创造的真实影响。
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具体的人和事。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透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位听众耳中,沉稳而有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空谈责任与情怀,也不想仅仅展示数字与回报。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个关于资本‘角色’再定位的问题。”
他的开场白,直接而富有挑战性。
“在过去几十年里,资本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强大的引擎之一。但它也常常因其短视、贪婪和对单一利润指标的盲目追逐,而饱受诟病,甚至被视为加剧不平等、破坏环境、催生泡沫的根源。”
他坦率地指出了问题,没有回避。
“我们创立‘灯塔资本’的初衷,正是源于对这种传统资本逻辑的反思与不满足。我们想问:资本,是否只能有一种面孔?是否只能在攫取与扩张的单一轨道上狂奔?它能否,在追求合理财务回报的同时,也成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普惠发展、点亮人类潜能的积极力量?”
他引用了“青禾”项目的例子:“这个项目,在传统的风险投资模型下,可能因其市场天花板和回报周期而被轻易否决。但我们看到了它解决真实民生痛点的价值,看到了团队在极其有限条件下所展现的坚韧与创造力。我们选择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财务回报,更是为了验证一种可能性——资本可以成为‘耐心资本’,可以陪伴那些解决‘不性感’但至关重要问题的创新慢慢成长。”
他又提到了“基石基金会”:“我们将商业成功所获得的财富,通过基金会反哺社会,支持那些像曾经的我一样,拥有潜力却困于资源的年轻人。这不是慈善,而是投资于最宝贵、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资产——人的潜力。我们相信,这同样是资本最具远见、最能创造长期价值的形态之一。”
沈墨的演讲,没有激昂的呼吁,没有空洞的口号。他像一个冷静的建筑师,用“灯塔资本”和“基石基金会”的具体实践作为砖石,一层层地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更具包容性和责任感的资本逻辑框架。他阐述了“灯塔模式”的核心——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既包括高增长潜力的科技项目,也包括高社会价值的普惠项目)、深度赋能的投后管理、以及将部分商业收益通过基金会进行社会价值再投资的闭环生态。
“我们称之为‘灯塔’,是希望它能成为一种象征。”沈墨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不是高高在上、冰冷照耀的灯塔,而是伫立在海岸边,为迷航的船只、为暗夜中的探索者,指引方向、提供庇护的灯塔。它发出的光,不仅照亮前路,也温暖人心。”
“我们相信,未来的商业领袖,不仅仅是财富的创造者,更应该是价值的定义者和社会的建筑师。资本的力量,应当用于搭建更宽广的舞台,而不是筑起更高的围墙。”
他的发言结束时,会场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对一个成功商业案例的赞赏,更是对一种新理念、新范式的高度认同。许多在场的资深人士,从沈墨冷静而充满力量的阐述中,看到了资本未来演进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具温度、更可持续的可能。
当天下午,顾晏与沈墨共同出席了一场关于“科技向善与跨界合作”的对话活动。两人在台上从容应对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观点互补,默契十足。顾晏从技术和产业角度,阐述了“晏科技”如何将前沿技术应用于“灯塔”被投企业,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平台支持更广泛的创新者。沈墨则从投资和社会价值角度,补充说明了这种跨界合作所带来的乘数效应。
他们之间的互动,专业、高效,却又流淌着一种无需言说的信任与支撑。台下的人们看着这对年轻的搭档,仿佛看到了商业世界一种新的可能性——强强联合,并非只是为了更大的垄断,也可以是为了共同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论坛期间,他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大核心会场和重要的交流活动上。他们与欧洲的老牌家族办公室探讨长期价值投资,与硅谷的科技新贵交流创新孵化模式,与非洲的社会企业家讨论如何将适宜技术应用于本地发展……“灯塔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深入的讨论。不少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家族基金和影响力投资平台,向他们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他们站在了浪潮之巅。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轻、成功,更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趋势。
他们彻底摆脱了过去的阴影,不再是“沈家弃子”或“顾家逆子”,而是以自己的理念、能力和成就,站上了属于他们的、更高的国际舞台,成为了新经济领袖的代表。
当论坛闭幕,两人乘坐飞机离开被冰雪覆盖的达沃斯时,舷窗外是浩瀚的云海和灿烂的阳光。
顾晏握住沈墨的手,低声问:“感觉如何?”
沈墨看着窗外壮丽的景色,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嘴角扬起一个清晰而平静的弧度:
“只是一个开始。”
是的,这只是一个开始。
站在浪潮之巅,意味着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意味着他们将要承担更重大的责任,面对更复杂的挑战。
但他们无所畏惧。
因为他们拥有彼此,拥有共同的信念,以及,那盏由他们亲手点亮、并决心让其光耀更广袤天地的——“灯塔”。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所有发布小说全文都已存稿完毕,放心阅读~如果可以点个收藏给新手小小鼓励~mua多多评论,给新人一点建议~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