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第二章雪融前,机遇在转角
招聘会散场时,暮色已浸透了东北的天空。艾诗抱着剩下的四份简历站在体育馆门口,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林薇正拉着她讨论晚上吃什么,旁边两个男生的对话突然钻进耳朵:“听说教育局的人都住师范大学对面的白山酒店,说不定能堵到面试机会!”
艾诗的心猛地一跳。
一、酒店走廊的灯光与试卷油墨香
白山酒店的暖气开得很足,走廊里却弥漫着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艾诗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摊开从图书馆借来的《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解析》,手指冻得发僵,便哈口气搓了搓,继续在笔记本上勾画重点。走廊里不时有人匆匆走过,抱着简历或教材,低声交谈着“说课技巧”“板书设计”,空气里飘着打印纸和咖啡的味道。
她在这里已经坐了两个小时。从招聘会现场赶来时,前台说“招聘方会议室不对外开放”,但她舍不得走——海洲教育局的简历投出去像石沉大海,万一真有“偶遇”的机会呢?她想起林薇塞简历时的坚定,又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海洲市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要求”的摘抄,笔尖在“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上反复划过。
“同学,排队吗?上东沿海中学的笔试马上开始了!”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拍了拍她的肩膀。艾诗抬头,只见斜对面的307房间门前排起了二十多人的长队,尽头的指示牌写着“上东沿海中学招聘处”。她猛地站起身,怀里的资料哗啦啦散了一地,捡起来时指尖还在抖:“上东沿海中学?是……沿海城市的吗?”
“对啊,山东的重点中学!”男生指了指队伍前方,“听说今天直接笔试,过了明天就面试!”
艾诗几乎是跑着加入了队伍。队伍里有人在传阅一张试卷复印件,语数英三科题目密密麻麻挤在一张A3纸上,旁边标注着“笔试时间90分钟”。她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掏出笔——早上林薇硬塞给她的,说“说不定用得上”,此刻笔杆被手心的汗浸得发潮。
二、九十分钟与一场大雪里的归途
307房间的暖气更热,艾诗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雪又大了起来,把酒店的霓虹灯晕染成一片模糊的橘黄。试卷发下来时,油墨香混着暖气扑面而来:语文考文言文翻译和作文,数学是初中奥数题,英语则是阅读理解和语法填空。她捏了捏笔,想起大二时辅修过小学数学教学法,心里定了定。
文言文翻译是《论语》选段,她高中时背得滚瓜烂熟;数学最后一道应用题卡了壳,她画了线段图才解出来;英语阅读讲的是教育公平,和她毕业论文的选题隐隐相关。九十分钟过得像一场梦,交卷时她看见监考老师在她的试卷上画了个五角星,心里突然松快下来,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感觉怎么样?”刚才提醒她的男生凑过来问。
“还行,”艾诗笑了笑,眼角眉梢都带着点轻松,“数学最后一题差点没做出来。”
走出酒店时,雪已经没过了脚踝。中巴车在雪地里像个摇摇晃晃的面包,挤满了回校的学生,暖气和汗味混在一起,倒比酒店走廊暖和许多。艾诗缩在最后一排,邻座的女生在背面试稿,她却望着窗外飞旋的雪花发呆——上东沿海中学,山东的海边,和海洲一样有海,只是不知道……那里的冬天,树会不会常绿?
三、论文与电话:意外的双重邀约
回到宿舍时,林薇正对着电脑赶论文,看见她一身雪水,惊得跳起来:“你去哪儿了?电话也不接!”
“去白山酒店了,”艾诗脱下湿透的外套,把笔试的事简单说了说,“可能……有点希望?
“肯定有希望!”林薇把暖手宝塞给她,“快写论文吧,下礼拜要交初稿了。”
接下来的两天,艾诗埋首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论文选题是“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情结”,她对着《呐喊》和《彷徨》逐字批注,直到手机在包里震动起来。
“请问是艾诗同学吗?这里是上东沿海中学,您的笔试成绩优异,邀请您明天上午九点参加面试……”
艾诗握着手机,手心又开始冒汗,连声应着“好的,我一定到”。挂了电话,她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转了三圈,雪还在下,可她觉得阳光好像突然照进了心里。
第二天早上七点,艾诗穿上林薇借给她的米色大衣,坐上了去面试地点的公交。车刚过市中心,手机又响了,屏幕上跳动着陌生的区号——是海洲的号码。
“您好,这里是海洲市教育局人事科,您的简历通过初审,请您今天上午十点到北方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参加面试……”
艾诗的大脑瞬间空白。海洲!那个她以为“够不着”的月亮,竟然和上东沿海中学的面试撞在了同一天!公交正堵在十字路口,她望着窗外缓慢移动的车流,心脏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好的!我一定准时到!”她几乎是脱口而出。
挂了电话,她立刻拨通了上东沿海中学的号码,指尖还在发颤:“您好,我是艾诗……不好意思,我路上有点堵车,可能会晚到一会儿,非常抱歉……”
电话那头的老师顿了顿,温和地说:“没关系,我们面试分批进行,您注意安全。”
公交终于开动了,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艾诗的大衣上,暖融融的。她望着前方模糊的路牌,突然想起招聘会那天,林薇把她的简历塞进文件盒时,她心里那点“雪地里的绿芽”——原来有些机遇,真的会在转角处,和你撞个满怀。
只是此刻,她既期待着海洲的海风,又惦记着山东的雪,手心的汗,比笔试那天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