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林岚 75:不公平 ...
-
(注:之后没有分线叙述,全部并轨在一起。母亲离家后的故事,就直接闭环到开头了。)
陈景薇死的那晚,舒童飞奔回家,心脏怦怦直跳,整晚失眠。
她惴惴不安了几天后,通过新闻得知,陈景薇已经死了,官方定性为意外。
只有舒童的心里知道,这一切不算意外,而她甚至是这场命案中的核心人物。
陈景薇的死亡,确实让她心中轻松不少,可也仅仅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她被各种可怕的噩梦和情绪纠缠,陈景薇成了舒童挥之不去的梦魇。
陈景薇死后,陈至和请假没有上班,舒华起初只听说他们家里有事,但具体什么事还不清楚。
直到,陈景薇下葬后的第二天,陈家出了更大的事,陈至和和游芳服毒自杀。
这些消息通过单位同事和新闻一口气砸到舒华头上,给他砸懵了。
醒过神之后,舒华只觉恶心,浑身上下生理不适,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外有人,可这是第一次他隐约觉得自己害死了人,而且还是害死了一家。
相比舒童,舒华也没有好过哪里去。
他后知后觉自己是不是对陈景薇太过迫切,所以逼得她太紧?但这也不完全怪他啊,陈至和在其中也起了不少作用,反正现在他也死了,如果真有怨,去找陈至和就好了。
舒华那几日内心烦躁,烟酒过度,最终病倒,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
胡秋一如往常地照顾着他,舒华在她平静又寻常的关怀下逐渐稳下心绪,甚至偶尔情绪崩溃时,还会在胡秋怀里痛哭一场。
胡秋不问,他觉得很安心,却丝毫未察觉,有时这种宽容其实并未源于爱,而是源于恨亦或不屑。
但在舒童眼里,父母的关系终于回到过去了。
舒童有些小小的得意,她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父亲恢复健康后,家庭生活回到正轨。在舒童和舒华眼里,是这样的。
但在胡秋眼里呢?
她变得越来越寡然,陈景薇家出的事,她自然也听说了,她跟这对父女的想法完全不同。她知道陈景薇没有错,她被深深的负罪感折磨。
如果她不保持沉默,如果她不以旁观者的冷漠任由事情发展,是不是结局就不会这么惨烈?
可这些想法也只是在她的心里游荡一圈,她想,先就这样吧。
直到某天,舒童从噩梦中惊醒,胡秋来到她的床边,看她精神恍惚,问她到底怎么了。
母亲关切的眼神和温柔的安慰,一直是舒童无忧无虑的生活的保护罩,她视母亲为最亲密和最信任的人,是胜过父亲的存在。
于是,她将那晚她和陈景薇之间发生的事告诉了母亲。
她只想获得母亲的安抚和宠爱,却未曾意料到自己犯了此生最大的一个错误。
听完舒童的坦白,胡秋先是震惊,继而由不可置信变成失望。
舒童看着母亲脸色的变化,声音越来越小,底气越来越不足。
她以为,母亲会感激她的机智和对家庭的守护。
可母亲失望,甚至绝望到嫌弃的神色,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扇在自己脸上。
舒童不说话了,垂下头,小心翼翼地抬眼瞅着胡秋。
“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胡秋的声音仿佛在冰窖里冻过好几日。
舒童蜷缩在床上,许久嗫嚅道:“妈妈,对不起。”
胡秋痛苦地闭上眼,眼前的女儿如此陌生,这就是她奉献了半辈子的家庭,她用所有精力悉心呵护的,不过是一个邪恶的女儿,和一个又坏又蠢又好色的丈夫。
当然,胡秋也痛恨自己,也是因为她当时丑陋的报复心,才让女儿亲眼看到那一幕。
他们全家都是罪人。
胡秋只想离这一切远远的,太可怕了,简直让人窒息。
没过多久,胡秋平静地向舒华提出离婚,她主动选择净身出户,也不要舒童的抚养权,甚至在离婚证刚办下没多久,就一言不发出了国,从此失去踪迹。
母亲的离开,深深地打击到了舒童。而最重要的是,她的母亲不要她。
她曾经依赖信任又深爱的母亲,竟然彻底抛弃了自己。
母亲离开家的那天,最后看了一眼舒童,那一眼,舒童永生难忘。
那是一道,冷酷失望厌恶又夹杂着留恋的复杂眼神。
也许里面还怀揣着更多情感,只是年幼的舒童还看不完全。
她看的最清楚的,就是厌恶。
她的母亲厌恶她。
这还有什么比其他的打击更致命呢?
此后,舒童在她有限的生命里,再也没见过母亲,二人只很偶尔地在电话里交谈过几次。
她的母亲只会问一些很普通的问题。
最近身体还好吗?长胖了吗?功课还行吗?
但即便这几个简单的问题,舒童还是回答得很仔细,她希望母亲能对自己有点兴趣,愿意回来看她一眼,母女俩坐下来吃顿饭,她会告诉母亲自己更多的近况。
直到舒童在选择走向生命末路时,她也希望母亲能够感知到她在改变,她在赎罪。
她希望她的母亲,能像小时候自己考到好成绩时,开心地眯起眼睛,摸摸她的脑袋,然后温柔亲切地夸赞她。
“做得很好哦,童童,继续努力。”
《‘辣手摧花’受害者的救世主内心自白》
电脑屏幕上的新闻标题看得人太阳穴突突直跳。
有同事经过林岚的工位,看见这个标题,也不禁皱眉苦笑。
“啧啧,这是哪家周刊啊,这标题起的。”
林岚倒是不在意,这种情况她见多了,在她发布舒童案内情的独家报道,并掀起热潮后,许多报社、媒体、各路周刊都纷纷跟风热点,在她的报道基础上再进行二创和报道。
虽然内容无外乎仍基于林岚手中掌握的那些信息,但不同报道,着墨的角度不同,噱头也不同。
关于舒童的报道如雨后春笋般,五花八门地出现,其中对林岚有好处的是,有些记者会根据自己所写的角度,再自己去摸些小道消息加以补充细节,这得以让林岚从其他方面,汲取到别人的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
比如,舒童的母亲,胡秋。
舒童的日记中,并没有提到母亲,可她的困顿,迷茫,堕落和醒悟,在字里行间中都透着源于母亲的影响。
林岚思索,正是因为父母离婚,母亲离自己而去这一点深深地打击到了她吧,这才让她走了那么多弯路。
胡秋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林岚只听说她这么多年一直在国外,从未回来过,从舒童的日记中也能看出,母女俩的交流少之又少。
据说舒童葬礼的时候,胡秋来过,但只是短暂拜祭,在其他人还未反应过来之时,那女人就悄悄离开了。
舒童的亲属谈起这个女人都没好气。
“女儿小小的,人就一走了之,这么多年看都不看一眼,心狠的要命。”
“以前没看出来,本来一家子好好的,谁能想到她说绝情就绝情。”
“老公出轨是出轨,孩子有什么错呀,我看啊,就是不负责任。”
林岚一向对单一的评价保持怀疑,她很想联系到胡秋做一次访谈,她想听听这位母亲的想法,对她的女儿,她的丈夫,还有如今发生的一切。
可胡秋的联系方式很难找,就在林岚以为这个选题只能暂时搁浅时,她接到陆瑶的电话。
“舒华的前妻来探监了。”
胡秋回国了,还去监狱探望了舒华。
林岚立马抓住机会,四处打听,还真让她找到了胡秋下榻的酒店。幸运的是,胡秋近期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如今还在芦城住着。
林岚先是电话打去,她以为免不了费一番口舌,但谁知对方一听她的名字,立马答应见面。
林岚马不停蹄地登门拜访。
胡秋看上去精神头十足,穿着一身华服,神采奕奕。
林岚曾在一个报道中看到过舒童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那时的胡秋穿着素净极了的衣服,露出温婉的笑容。
明明面容没什么改变,但气质却和如今大相径庭。
林岚的第一反应是,她在离开舒家往后的日子里没有亏待过自己,甚至过得更自如了。
胡秋观察了下林岚的反应,笑道:“其实回来之后,也有记者找过我,他们见我的第一面,满眼透着疑惑和鄙夷。好像我过得好,是一件很罪恶的事。”
“林记者,你怎么想的?前夫入狱,孩子被杀,这些年我对他们不闻不问,还活得精气神十足,是不是一个很绝情的母亲?”
林岚摇摇头,她从不先入为主,也不会随意评价他人,更不要说采访对象。
尽量保持中立,不以己度人,是她能在主观之下,写出更贴近客观事实最重要的品质。
“对于舒童,您是怎么看的?我想听听母亲的声音。”舒童不止是被害人,还是很多事件的核心人物,听取收集其周围人物的看法,是完满报道中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胡秋深吸一口气,缓缓仰起头,眼神若有所思地望着上空,似在思考。
许久,她轻轻地说:“林记者,你知道陈景薇吗?”
林岚点点头,“知道,当年她出意外,失血过多死亡,如果救助及时,本来可以活下去,但是……。”
胡秋叹口气,“我的人生一直都中规中矩,上学恋爱相亲结婚生子,每一步都按照父母的想法来,而我也自认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从小到大没吃过苦,嫁给舒华后,也没过过一天苦日子,在外人看来,我过得很好,可是只有我知道,我只是个主妇,哪怕我曾经是优等生,大学期间一直拿奖学金,短暂的职场生涯也做得很好,可我到头来,还是只是一个主妇。”
“起初,我不认为这个身份有什么不对,我照顾丈夫,养育孩子,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也挺好,谁说人的实现价值一定要跟社会成就挂钩?”
“可是慢慢的,我觉得我的平静不是平静,而是麻木。平静带来的是祥和,而麻木带来的是痛苦。”
“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我不知道我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的丈夫出轨,孩子竟然能残忍地见死不救,我的半辈子努力好像都被否定了。人的成就感应该源于自我,可我那些年都绑缚在家庭上,当我的家庭分崩离析,我所重视的人都烂掉以后,我一直引以为傲的成就感瞬间崩塌。”
“我承认,我是个自私的人,我恨过陈景薇,即便我知道那不是她的错,但我为了心安,为了不承认自己的丈夫就是个烂人,从而否定自己,我就在心里把责任都推给了她,之后,我因为一点小小的报复心,将舒童也扯了进来,直到最后事情失控。舒华变本加厉地需要陈景薇,舒童也怨恨她,甚至到了眼睁睁看着她死去的地步。她还那么小,竟然能藐视人命。”
“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让我陌生,这就是我花了半辈子苦心经营的家庭吗?他们浪费我的时间,浪费我的精力,浪费我这么多年的奉献和牺牲!”胡秋说到这儿,情绪有些激动,声量也大了些。
但她随即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好一会儿才朝林岚露出一张笑脸。
“所以我逃了,以最快的速度逃了。连带着对那个家庭的厌恶。”
“到国外后,我先是留学,然后在当地找了份工作,生活很忙碌但很充实。我如今所拥有的一切,是靠我自己努力得来的。”
“我沉浸在久违的自由和自我找寻中,忽略了他们,也许我是刻意忽略,因为只要远离他们,我就会忘记自己之前的失败,我的人生就是全新的。”
“可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
胡秋掏出一支烟,看了眼林岚又收了回去。
“没事,我不介意。”林岚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抽烟会让他们更放松,更愿意倾吐内心。
胡秋道谢,不再客气,掏出来一支点燃。
“抽烟也是我后来学会的,纾解压力很好。”她笑了笑。
“孩子需要被引导,而不是被抛弃。”胡秋吐出烟圈,连带着又是一股叹息,“我选择了最省力的方式,却害了我的孩子。”
“真正害了她的,或许是她的父亲。”林岚轻飘飘一句,却直指要害和本质。
眼圈泛红的胡秋愣在那里,眼里俱是迷惑和惶然。
人人都只会指责母亲的缺席,可无人在意始终在场的父亲却从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他折断妻子的翅膀,无视女儿的成长。他在个人自由里如鱼得水的享受,还能够获得他人的包容与谅解,而他的妻子和女儿却要背负痛苦,茫然,妄自菲薄等各种负面压力。
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