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看一眼最后的皇宫 ...


  •   司命告诉我,这是个把帝王赶出宫廷的时代。我很好奇,想看看最后一代君王的更迭,于是司命带着我来到清代。站在小旅店,他掐诀带我穿越时空时,我原以为会落在金銮殿的蟠龙柱后,谁曾想竟跌进一座荒草丛生的偏院里。

      秋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斑驳的朱墙上,几只肥硕的麻雀在褪色的彩绘檐角蹦跳,全然不把皇宫威严放在眼里。

      "嘘——"司命突然捂住我的嘴,另一只手变出套湖绿色绣梅花的旗装。

      我这才注意到他的装扮——宝蓝色长袍外罩绛紫色马褂,脑后那条油光水滑的辫子直垂到腰间,而前额剃得发青的头皮在阳光下活像颗剥了壳的鸡蛋。我憋笑憋得浑身发抖,被他狠狠瞪了一眼。

      "笑什么?"他压低声音,辫梢的金线穗子随着动作一晃一晃,"这叫金钱鼠尾,是当朝最时兴的发式。"说着把一套头面首饰塞给我,"赶紧换上,待会銮仪卫该来巡查了。"

      我抖开那套衣裳就傻了眼——这哪是衣服,分明是座移动的绣架!里三层外三层的衬裙勒得我喘不过气,花盆底的鞋子像是踩高跷,最离谱的是那个"大拉翅"头饰,活像顶了块插满珠翠的搓衣板。司命这个缺德玩意儿,还变出铜镜让我照,镜子里的人影活脱脱是个会走路的首饰匣子。

      "走两步试试。"他背着手憋笑,脑后的辫子一翘一翘。我刚抬脚就差点栽倒——花盆底根本是反人类的设计!

      司命赶紧扶住我,结果两人一起撞上了老柏树,惊飞满树乌鸦。远处立刻传来尖细的呵斥:"何人在此喧哗!"

      司命脸色一变,掐诀隐去我们身形。只见个佝偻着背的老太监提着灯笼走来,惨白的脸上皱纹纵横,像张揉皱的宣纸。

      等他走远,我气得要扯头饰,却被司命按住手:"姑奶奶,这可是乾清宫边上!"

      我们鬼鬼祟祟溜到体元殿后窗,透过雕花棂条往里看。

      殿内香烟缭绕,那个穿着明黄龙袍的瘦弱少年正机械地批阅奏折,朱笔悬在纸上要落不落。案头堆着的不是军国大事,而是本翻开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文原版。

      "这就是...皇帝?"我拽拽司命缀着珊瑚珠的腰带。他点点头,变出个西洋望远镜递给我:"仔细看他的眼睛。"

      镜片后的那双眼睛让我怔住了。明明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眸子里却盛着整个王朝的暮气,像两潭即将枯竭的深井。

      当他转头望向窗外时,我分明看见他脖颈上未消的淤青——那是太监们按着他剃发时留下的指痕。

      突然一阵骚动,几个辫子花白的老臣捧着《退位诏书》鱼贯而入。少年天子抖着手摸出玉玺,却在盖印时突然抬头:"朕...朕的英文老师呢?"声音轻得像片落叶。

      没人回答他,只有殿角的西洋座钟咔哒作响,像是倒计时的丧钟。

      司命突然拉着我退后几步。只见虚空中浮现出半透明的命簿,朱笔字迹正在缓慢消退:"爱新觉罗·溥仪,末代帝王,享......"后面的字突然被水渍晕开,像是谁的泪滴。

      "走吧。"司命收起命簿,辫子上的金线穗子无精打采地垂着,"去看点热闹的。"他带我拐到神武门,正撞上群剪了辫子的新式学生往宫里冲,最前头那个举着的竟是《宣言》油印本!侍卫们象征性地拦了拦,转头就把朝珠往口袋里塞。

      我们蹲在铜缸后面看戏,司命不知从哪摸出把瓜子:"咔嚓——你猜这缸当年装的水,够救活多少旱灾百姓?"

      话音刚落,几个太监抱着珐琅痰盂慌慌张张跑过,后头追着喊"还我河山"的女学生,她天足跑得飞快,头上的蝴蝶结一颤一颤。

      夕阳西下时,我们溜出宫墙。司命在胡同口变回现代装扮,就是头发一时半会长不出来,顶着个青皮脑袋活像刚还俗的和尚。

      我揉着被头饰压痛的脖子,突然想起那个少年天子最后的眼神——像只被囚禁的珍禽,明明笼门已开,却忘了怎么飞翔。

      "想什么呢?"司命递给我串冰糖葫芦,琥珀色的糖壳里嵌着去核的山楂。我咬破糖衣,酸涩的滋味在舌尖漫开:"就是觉得......那顶龙冠,怕是比我的大拉翅还沉。"

      华灯初上,前门外大街已是一片新气象。穿中山装的青年在电灯下演讲,穿旗袍的女学生分发着《新青年》,而某个茶楼里,梅兰芳正在排演新戏——听说叫《凤还巢》,讲的是前朝旧事。

      司命把玩着刚买的怀表,表链上坠着个小小的铜钱,正面"乾隆通宝",背面刻着"天下为公"。

      我问司命,这个朝代怎么会如此败落了,之前不是说成吉思汗的队伍都扩展到很远的帝国了吗?司命说”那个时代的确辉煌,走,带你去看看”——

      霎时间,凛冽的北风卷着草屑扑面而来,我下意识抓住司命的衣袖,却摸到粗糙的皮甲。

      抬眼望去,他竟换了装束——锃亮的铁盔下露出几缕棕褐色的卷发,犀牛皮制成的铠甲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腰间弯刀的刀鞘镶嵌着狼牙,在夕阳下泛着森然的光。

      "抓紧了!"司命突然揽住我的腰,带着我翻上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马鞍是用整张雪豹皮制成的,鬃毛间编入的金铃随着马匹的喘息叮当作响。

      远处地平线上,成千上万的蒙古包像雪白的蘑菇般铺展到天边,炊烟在暮色中笔直升起,仿佛要刺破苍穹。

      马蹄声如雷,我们冲向正在举行的库里尔台大会。人群中央,那个披着黑貂大氅的男人转过身来——成吉思汗的眼睛像是淬了火的刀锋,瞳孔里跃动着整个草原的野性。

      他正用弯刀挑起块带血的羊肉分给将领,刀尖反射的火光在他面颊上跳动,勾勒出纵横交错的伤疤。

      "看那边。"司命在我耳边低语,呼出的白气凝结成霜。只见十二匹纯白骆驼驮着巨型战鼓缓缓而来,鼓面蒙的是整张犀牛皮,每走百步就有力士抡锤击打,声浪震得我五脏六腑都在颤抖。

      更令人瞠目的是紧随其后的"九斿白纛"——用九十九匹白马尾制成的军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旗杆顶端缀着的金刚杵竟是用敌国可汗的头骨打磨而成。

      夜宴开始时,星空低垂得仿佛伸手可摘。成吉思汗接过金碗饮马奶酒时,碗沿镶嵌的绿松石映得他指节发青。司命变出两套戎装给我换上,羊皮袄子重得压肩,镶铜片的护腕磨得手腕生疼。

      我们混在战功赫赫的千户长中间,听他们用蒙语争论该先攻打花剌子模还是金国。

      "知道为什么能横扫欧亚吗?"司命掰了块沾血的羊肉递给我,"他们用桑皮纸做盔甲内衬,箭矢穿不透;把酸奶发酵成行军干粮,能保存三年不坏。"

      他指向正在演示的工匠——那人正用牛角熬制的胶粘合复合弓,弓弦是用牦牛肌腱搓成的,射程比英格兰长弓还远三分之一。

      突然号角长鸣,一队戴着青铜面具的萨满巫师踩着鼓点起舞。他们腰间的铜铃与骷髅法器叮当碰撞,吟诵的咒语让篝火陡然蹿高三丈。

      成吉思汗起身抽出苏鲁锭长矛,矛尖滴下的不是血,而是蜂蜜与马奶的混合物,象征着对归顺者的恩赏。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司命带我溜进中军大帐。羊皮地图铺满整张地毯,上面用朱砂标出的进军路线像血管般蔓延。

      案几上摆着件惊人的东西——由十二个占星师共同绘制的星盘,白银打造的盘面上,北斗七星的方位与我们在天庭所见分毫不差。

      "他们用骆驼骨做成算筹。"司命抚摸着星盘边缘的刻痕,"能推算出三千里外的沙暴日期。"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我们赶紧隐去身形。

      成吉思汗的亲卫队长正跪着汇报,他怀里抱着的不是战利品,而是几本用丝绸包裹的《几何原本》和《医典》——来自被征服的阿拉伯学者。

      当第一缕阳光染红肯特山脉时,我们站在高处俯瞰整个营地。司命解下铁盔,卷发间蒸腾着白气:"现在明白了吧?"

      他指向正在操练的重骑兵,"这个王朝把战马的基因改良了三代,每匹都能在零下四十度奔袭千里。"晨光中,箭阵齐发的场景宛如蝗灾过境,箭杆上绑的哨子发出魔鬼般的尖啸。

      我正想说话,远处突然传来悠长的呼麦声。一个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骑在无鞍马上,边疾驰边用弯刀劈砍草人,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

      司命的眼神突然柔软下来:"那是少年时的忽必烈。"他变出袋马奶糖塞给我,"后来他建的元大都,下水道比紫禁城还宽敞。"

      风突然转向,带来营地里煮茶的香气。司命拉着我走向一顶绘着苍狼白鹿图案的帐篷,里头几位戴圆顶帽的回回匠人正在调试浑天仪。

      铜制的仪器上刻着波斯文与汉字的双星图,而角落里堆着的,赫然是活字印刷的《孙子兵法》与希腊文的《理想国》残卷。

      "征服者学习被征服者的文明。"司命拾起片碎瓷,那是来自景德镇的青花,"三百年后,他们的子孙却连火器都懒得改进。"瓷片在他掌心转了个圈,突然变成我们在紫禁城见过的那个西洋座钟——齿轮已经生锈停摆。

      我盯着司命手里的半块瓷片,记得之前还在那个现代的博物馆看到过青花瓷的展品,当时就觉得好美。

      看过介绍,说是康雍乾三朝青花在仿古与创新中达到新高度,尤其是康熙青花“刀马人”,想起了那些美妙的工艺,想让司命带我去看看那些美妙的器物。

      他告知我说,元代才是青花瓷成熟期的真正开端,景德镇窑工创新性地将钴料与釉下彩工艺结合,其代表□□物如鬼谷子下山图罐,曾以2.3亿元天价成交。元代青花因存世量极少且工艺独特,成为顶级藏家的追逐对象。

      于是,在我的央求下,拗不过我,决定带我去看看元代的青花瓷工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