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穿书!开局就是断头局 ...
-
林砚在电脑前敲完最后一行代码,指尖刚触到冰凉的咖啡杯,眼前突然炸开一片刺眼的白光。再次睁眼时,鼻腔里灌满了浓郁的龙涎香,身下是触感细腻的云锦软垫,头顶悬着缀满珍珠的九凤衔珠帐——这场景,分明是他昨晚熬夜看完的狗血权谋小说《权倾朝野》里,炮灰“林砚”的卧房!
作为书中同名同姓的小角色,他清楚记得原主的结局:吏部尚书林家的嫡次子,仗着家里有点势力,竟敢觊觎太子萧景渊的“白月光”侧妃,还在夺嫡关键期站错队,被太子亲手送进天牢,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公子,该去给太子殿下请安了。”门外传来小厮小心翼翼的声音,正是原主作死的开端——今日宫宴,原主本要借着敬酒的由头,对太子侧妃说些轻薄话,彻底把太子得罪死。
林砚打了个寒颤,强压下心头的慌乱。他猛地坐起身,摸了摸怀里揣着的、原主准备送给侧妃的玉佩,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妆奁最底层。开玩笑,命都要没了,还想什么白月光?现在唯一的活路,就是抱紧太子萧景渊这条金大腿!
宫宴设在御花园的澄瑞亭,暮色四合时,盏盏宫灯次第亮起,映得满池荷花恍若琉璃。林砚跟着父亲走进亭中,一眼就看到了主位旁的太子萧景渊。
男人身着玄色绣金龙纹常服,墨发用玉冠束起,侧脸线条冷硬如刀削,狭长的凤眸微垂,正漫不经心地听着身旁王爷说话,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寒气。这就是书中最终登顶的帝王,手段狠辣,心思深沉,连对自己的“白月光”侧妃,都带着三分利用的算计。
林砚深吸一口气,端着酒杯,绕开人群,径直走向太子。他刻意放低姿态,微微躬身:“太子殿下,臣林砚,敬您一杯。”
萧景渊抬眸看来,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能洞穿人心。林砚只觉得后背一凉,手都开始微微发颤,却强迫自己挤出一个诚恳的笑容:“臣年幼无知,先前若有冒犯殿下之处,还望殿下恕罪。往后臣愿追随殿下,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下来。谁不知道林二公子向来眼高于顶,还和三皇子走得近,如今突然向太子表忠心,实在反常。连萧景渊都挑了挑眉,手指摩挲着酒杯边缘,语气听不出喜怒:“林二公子倒有几分识时务。”
就在林砚以为第一步成功时,三皇子萧景明突然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亲昵:“砚弟,你怎么不和哥哥喝酒,反倒先敬太子殿下了?”
林砚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他不动声色地推开三皇子的手,语气坚定:“三皇子殿下,臣以为,太子殿下乃储君,臣向太子殿下示敬,是分内之事。”
这话既表了态,又没直接得罪三皇子。萧景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林二公子有心了。这杯酒,孤喝了。”
看着太子仰头饮尽杯中酒,林砚悄悄松了口气。只是他没注意到,萧景渊放下酒杯时,眼底深处那抹探究的目光——这林砚,好像和传闻中不太一样。
宫宴之后,林砚知道,光靠口头表忠心远远不够,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让太子放下戒心。他开始仔细回忆书中的剧情,寻找能帮到太子的机会。
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书中记载,半个月后,江南会爆发水灾,地方官员隐瞒灾情,导致灾民流离失所。三皇子萧景明趁机向皇帝请命,前往江南赈灾,借此拉拢民心,还暗中克扣赈灾银两,嫁祸给太子的心腹。
林砚知道,这是太子巩固地位的关键节点。他连夜写了一份奏折,详细分析了江南水灾的可能成因、应对之策,以及如何防止官员贪腐的办法,甚至还附上了一份江南官员的名单,标注出哪些人可能是三皇子的亲信。
第二天一早,林砚没有通过正常渠道递奏折,而是堵在了太子上朝的路上。“太子殿下,臣有要事禀报,关乎江南百姓安危,也关乎殿下声誉!”
萧景渊停下脚步,看着林砚手中的奏折,眼神复杂。他身边的侍卫想拦,却被萧景渊挥手制止。“你倒有胆量。”萧景渊接过奏折,翻开一看,瞳孔微微收缩。奏折里的内容,条理清晰,句句切中要害,甚至比他手下谋士分析的还要周全。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萧景渊盯着林砚,语气带着审视。
林砚点头,语气诚恳:“臣只是偶然得知江南可能有灾情,便查阅了往年的赈灾卷宗,结合如今的情况,才整理出这份奏折。臣知道,殿下心系百姓,若能借此机会稳定江南局势,不仅能安抚民心,还能揭穿某些人的阴谋。”
萧景渊沉默片刻,将奏折收好,语气缓和了几分:“你有心了。此事若成,孤记你一功。”
林砚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他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躬身道:“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一切都是殿下英明。”
接下来的日子,萧景渊按照林砚的计策,提前派人前往江南,暗中调查灾情和官员贪腐情况。果然,半个月后江南水灾爆发,三皇子萧景明请求赈灾时,萧景渊直接拿出了证据,揭穿了他的阴谋。皇帝大怒,将萧景明训斥一顿,任命太子全权负责赈灾事宜。
赈灾结束后,太子在朝中的声望大增,对林砚也越发信任,甚至允许他自由出入东宫。林砚知道,自己的大腿,算是抱稳了一半。
随着林砚在太子身边的作用越来越大,萧景渊对他的态度也越发复杂。有时会和他一起讨论朝政,语气温和;有时又会突然变得冷淡,眼神锐利,仿佛在试探他的底线。
林砚一直小心翼翼,恪守本分,不敢有丝毫僭越。他知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还没登基的太子,心思更是难测。
这天,林砚在东宫书房帮太子整理奏折,萧景渊突然从身后抱住了他。林砚浑身一僵,下意识地想推开,却被萧景渊抱得更紧。
“林砚,你说,孤对你这么好,你会不会背叛孤?”萧景渊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温热的气息喷洒在林砚的颈间。
林砚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亲昵,而是太子的试探,甚至带着一丝强制的意味——他在逼自己表忠心,逼自己彻底依附于他。
“殿下,臣不敢。”林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语气坚定,“臣的命是殿下给的,林家的荣辱也系于殿下。臣此生,只会追随殿下,绝无二心。”
萧景渊沉默了片刻,松开了手,转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林砚。“你最好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他的语气恢复了以往的冷淡,“孤不喜欢背叛,尤其是来自身边人的背叛。”
林砚看着萧景渊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太子对自己,或许有几分欣赏,但更多的是利用和掌控。这种强制的亲近,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帝王的占有欲——他要让所有对自己有用的人,都彻底臣服于他。
但林砚没有选择。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躬身道:“臣明白。臣会一直留在殿下身边,为殿下分忧。”
萧景渊转过身,看着林砚,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抓不住。“好了,奏折整理完了,你先回去吧。”
林砚点点头,转身离开书房。走出东宫大门时,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月光清冷,像极了太子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抱紧太子大腿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太子在江南赈灾一事上大获全胜,三皇子萧景明却因此失了势,对太子和林砚恨之入骨。他开始暗中策划,想要报复林砚,借此打击太子。
萧景明知道,林砚是太子的得力助手,只要除掉林砚,太子就会少一个重要的臂膀。他派人暗中调查林砚的把柄,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秘密”——林砚曾和一个戏子来往密切。
在当时的社会,官员和戏子交往,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甚至可能被冠上“行为不端”的罪名。萧景明抓住这个机会,买通了那个戏子,让他在朝堂上指认林砚,说林砚不仅和他有染,还利用职权为他谋取私利。
消息传到东宫时,林砚正在和太子讨论西北边防的事情。萧景渊看到奏折上的内容,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把奏折扔给林砚,语气冰冷:“林砚,你可知罪?”
林砚捡起奏折,看完后,心里一沉。他知道,这是三皇子的阴谋。那个戏子,他确实认识,是去年在一次宴会上偶然遇到的,只是聊了几句,根本没有所谓的“有染”和“谋取私利”。
“殿下,臣是被冤枉的!”林砚急忙解释,“臣和那个戏子只是一面之缘,绝无其他关系。这一定是三皇子的阴谋,他想借此陷害臣,打击殿下!”
萧景渊看着林砚,眼神锐利,仿佛在判断他说的是真是假。“孤知道是他的阴谋,但现在人证俱在,朝堂上已经议论纷纷。你说你是被冤枉的,可有证据?”
林砚一时语塞。他和那个戏子确实只是一面之缘,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知道,这次的危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还会连累太子。
就在林砚不知所措时,萧景渊突然开口:“孤相信你。”
林砚愣住了,抬头看着萧景渊,眼中满是惊讶。
萧景渊站起身,走到林砚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孤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这件事,孤会处理。你放心,有孤在,没人能伤害你。”
林砚的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暖流。他知道,太子这句话,不仅是信任,更是承诺。他躬身道:“谢殿下!臣定不会辜负殿下的信任!”
萧景渊看着林砚,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容:“你只需做好你该做的事情,剩下的,交给孤。”
接下来,萧景渊开始着手处理这件事。他派人暗中调查那个戏子,很快就发现了他被三皇子买通的证据。在朝堂上,萧景渊拿出证据,揭穿了三皇子的阴谋,还了林砚一个清白。皇帝大怒,将萧景明禁足在府中,再也不准他参与朝政。
经此一事,林砚对太子更加忠心,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林砚知道,自己对太子,已经不仅仅是依附,还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而萧景渊对林砚,也不再仅仅是利用,多了几分真心的在意。
危机解除后,东宫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萧景渊经常会找林砚一起下棋、讨论朝政,有时甚至会留林砚在东宫吃饭、过夜。
林砚渐渐发现,萧景渊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冷漠。他会在林砚生病时,亲自派人送药;会在林砚遇到难题时,耐心地指导他;会在林砚想家时,特许他回家探望。
这些细微的关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融化了林砚的心。他开始不自觉地关注萧景渊的一举一动,在意他的喜怒哀乐。看到萧景渊因为朝政烦恼时,他会心疼;看到萧景渊露出笑容时,他会开心。
这天晚上,林砚在东宫书房帮萧景渊整理奏折,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萧景渊处理完朝政,看到趴在桌上熟睡的林砚,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他轻轻拿起一件披风,盖在林砚的身上,然后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
林砚睡得很沉,嘴角还带着一丝浅浅的笑容,像个孩子一样。萧景渊看着他的睡颜,心里突然涌上一股从未有过的感觉——温暖、踏实,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
他知道,自己对林砚,已经超出了君臣的界限。但他是太子,未来的帝王,不能有软肋,更不能对一个臣子产生不该有的情愫。他强行压下心中的悸动,站起身,转身离开了书房。
林砚醒来时,看到身上的披风,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一定是太子盖的。他拿起披风,闻了闻,上面还残留着太子身上特有的龙涎香气息,让他心跳加速。
从那天起,林砚开始刻意回避萧景渊的亲近。他怕自己会陷得太深,也怕给太子带来麻烦。但他的回避,却让萧景渊感到不满。
这天,萧景渊找林砚下棋,林砚却总是心不在焉,频频出错。萧景渊放下棋子,语气带着一丝不悦:“林砚,你最近怎么了?总是躲着孤。”
林砚低下头,不敢看萧景渊的眼睛:“殿下,臣只是觉得,君臣有别,臣不该过多打扰殿下。”
萧景渊看着林砚,眼神锐利:“君臣有别?孤看你是心里有鬼。林砚,你老实告诉孤,你是不是讨厌孤?”
“臣不敢!”林砚急忙抬头,对上萧景渊的眼睛,看到了他眼中的受伤和不满,心里一紧,“臣只是……只是怕自己会做错事,给殿下带来麻烦。”
萧景渊沉默了片刻,突然站起身,走到林砚面前,伸手捏住他的下巴,强迫他看着自己。“林砚,孤告诉你,孤不需要你怕,孤需要你在孤身边。不管你心里想什么,你都必须留在孤身边,哪儿也不准去!”
萧景渊的语气带着一丝强制,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林砚看着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眼中的占有欲和在意,心里的防线瞬间崩溃。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避对太子的感情了。
“殿下……”林砚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臣……臣愿意留在殿下身边,永远都不离开。”
萧景渊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松开了手,语气缓和了几分:“这才乖。”
从那天起,两人之间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他们不再刻意回避对彼此的感情,虽然没有明说,但彼此都心知肚明。东宫的书房里,多了几分暧昧的气息;深夜的宫灯下,多了两道并肩的身影。
林砚知道,自己的选择,或许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非议,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萧景渊是值得他托付一生的人,不管未来有多艰难,他都会一直陪在萧景渊身边,和他一起面对。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皇帝病重,夺嫡之争最激烈的时候。除了被禁足的三皇子萧景明,还有四皇子萧景瑞也对皇位虎视眈眈。萧景瑞手握兵权,性格残暴,手段狠辣,是太子最大的竞争对手。
萧景瑞知道,太子身边有林砚这个得力助手,想要除掉太子,必须先除掉林砚。他派人暗中刺杀林砚,幸好林砚早有防备,加上太子派来的侍卫保护,才一次次化险为夷。
但萧景瑞并没有放弃,他开始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他买通了东宫的一个侍卫,想要在太子的饭菜里下毒,嫁祸给林砚,让他们自相残杀。
幸好林砚心思缜密,发现了那个侍卫的异常。他没有声张,而是暗中调查,很快就发现了萧景瑞的阴谋。他急忙把这件事告诉了萧景渊。
萧景渊听完后,脸色阴沉得可怕。“萧景瑞,真是好大的胆子!”他握紧了拳头,眼神中充满了杀意,“孤本想留他一条活路,既然他不知好歹,那孤就成全他!”
林砚看着萧景渊,语气坚定:“殿下,臣愿助殿下一臂之力,除掉萧景瑞,平定这场内乱。”
萧景渊看着林砚,眼神柔和了几分:“林砚,这件事很危险,你不必跟着孤冒险。”
“殿下,臣说过,臣会一直陪在殿下身边,生死与共。”林砚语气坚定,“更何况,这件事因臣而起,臣不能置身事外。”
萧景渊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一起,并肩作战!”
接下来,萧景渊和林砚开始策划反击。他们利用那个被买通的侍卫,设下了一个圈套,引诱萧景瑞上钩。萧景瑞果然中计,带着人马闯入东宫,想要趁机除掉太子。
但他没想到,东宫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萧景渊一声令下,埋伏好的士兵瞬间冲了出来,将萧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