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番外十·童语拾光 ...
-
1.
今天我又偷看到爸爸给妈妈塞糖果了!
妈妈总对我说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可是她自己明明最爱吃棒棒糖。爸爸的书房抽屉里有个小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口味的糖果。每次妈妈工作累了,爸爸就会假装去书房“找文件”,然后偷偷摸摸地塞一颗糖到妈妈手里。
妈妈会先瞪他一眼,然后飞快地把糖塞进嘴里,眼睛弯成月牙。这时候爸爸就会得意地笑,好像做成了什么大事一样。
我也想吃糖!但是妈妈总会假装严肃,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小孩子不能吃太多糖。”
哼,小气鬼妈妈。明明她自己也偷偷吃糖——哦我知道了,因为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那我要快点长大,就可以像她一样随便吃糖了。
2.
今天杜阿姨来家里做客了!
杜欣彤阿姨是妈妈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心目中除了爸爸妈妈之外最酷的人——她唱歌很好听,弹吉他的样子也很酷。妈妈骄傲地说她是“大明星”,爸爸则开玩笑说她是“噪音制造机”——他说这话时总会遭到她们两个的联合攻击,但他却乐此不疲。
杜阿姨对我非常非常好,她每次来都会给我带好多礼物,还会讲爸爸妈妈高中时干的蠢事逗我笑。
她的开场白总是“攸宁宝贝,阿姨偷偷告诉你:你妈当年——”,或者最后一句换成“你爸当年——”。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开场白,她总不像自己说的“偷偷告诉”,而是声音大得足够让爸爸妈妈都听到,然后他们两个就会瞪她一眼,再警告地叫她全名:“杜欣彤?!”但他们的语气里却没有真正的生气,反而有一点儿小小的纵容。而杜阿姨也从来都不怕他们的“警告”,总是假装闭嘴后又继续偷偷告诉我没说完的部分。而爸爸妈妈明明听见了我们的话却假装没听见。
3.
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周记题目是《我的父母》,我犹豫着该怎么下笔,又怕同学们笑话我——谁的爸爸妈妈结婚这么多年还天天像谈恋爱时一样啊?
放学时他们一起在校门口等我的时候,同学小声说:“你爸爸妈妈好像演偶像剧啊。”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是啊,演了这么多年还没杀青。”
4.
物理作业有一道题不会,我去问妈妈。她咬着棒棒糖皱眉看了半天,最后说:“问你爸去,我当年物理都是他教的。”
爸爸正在厨房切水果,听到后就擦擦手过来,坏笑道:“攸宁,你妈当年物理考过23分。”话音刚落就被妈妈怒气冲冲地砸过来的一个抱枕精准命中,他笑嘻嘻地接住抱枕,又不知死活地补充了一句:“满分100分,你妈只考了23分。”
妈妈瞬间炸毛了:“江行止!你别在孩子面前揭我老底!”说着他们俩就开始了我早就已经看腻了的“追逐战”。而战争总是以妈妈用一个抱枕击中爸爸的脑袋或者别的什么部位告终,爸爸则夸张地捂住被砸中的地方要求妈妈赔偿他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被妈妈无奈又恼怒地瞪了一眼后才收敛(但不多)。
然后他们俩就像刚想起来我还在场一样,都凑到我面前给我讲题,我无奈地看着这两个不听话的幼稚大人,感觉自己比他们两个更像家长。
等我终于弄懂了那道题,发现他们又在那里打打闹闹。我只好认命地叹了一口气,承认杜阿姨说的话完全正确:“你爸爸妈妈腻歪得快黏在一起了。”
5.
初中第一次收到情书。
那是藏在课桌里的粉色信封,落款是隔壁班男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晚上吃饭的时候把信摊在餐桌上给爸爸妈妈看。
妈妈看完后突然拍桌大笑:“这小子语文不及格吧?!文笔还不如你爸当年写给我的十分之一!”
爸爸正在切蛋糕,闻言笑了笑,故意用指尖沾了点奶油蹭到了妈妈脸上。“江行止!”妈妈跳起来要打他,却被他又用沾着奶油的手指在脸颊两边各画了三撇胡子——就像小猫咪一样。
妈妈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猫咪脸”后居然笑了起来,也沾了奶油把我画成了小猫咪。轮到爸爸的时候,妈妈真是坏透了——她直接把奶油糊在了爸爸脸上,爸爸完全没想到她会这么恶作剧,他的语气听起来既无奈又好笑还生气:“苏子佩?!”妈妈大笑起来,还“顺手”拍了他的丑照,引发他新一轮的抗议和我的大笑——笑声和妈妈一模一样。
最后我们三个的脸上都是奶油——当然了,爸爸脸上的最多,这归功于我亲爱的妈妈。“罪魁祸首”一脸无辜地朝我们耸耸肩,一把拽过爸爸——她手上的奶油又把爸爸的衣服弄脏了:“江老师,给你宝贝女儿示范一下拒绝信该怎么写。”
后来爸爸真的写了封“范文”,妈妈读后毫不留情地嘲笑他说:“烂透了。”然后她自己亲自写了一篇“绝世佳作”(自封的)给我和爸爸看,爸爸学着她的语气也笑话她说:“糟透了。”换来了她的一记肘击和不满的一句:“你懂什么?!”我笑着看他们俩像两个幼稚的小孩子一样斗嘴打闹,最后我把两篇“范文”修修改改缝缝补补地结合成一篇后又给他们看,他们却意外地达成一致意见:“这篇最好。”
那当然了,我骄傲地抬了抬下巴。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女儿。
6.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超级兴奋——我上的当然是是海城一中——就是外公工作了好多年的那个海城一中,也是爸爸妈妈的母校。总而言之,这所学校对我们家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不知道开学那天爸爸妈妈是怎么混进去的——也许是获得了外公的一点点帮助。总之当我目瞪口呆地在教师办公室发现他们时,他们正笑着和他们以前的老师聊天。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见了我就招手让我过来。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回忆道:“你妈妈啊,上课总偷吃棒棒糖,有次被校长——就是你外公当场抓住。”她笑得咳嗽起来,“结果你猜怎么着?校长偷偷从口袋里掏出根更大的给她!还以为我没看到!”
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重新说起这件事时,爸爸正往妈妈嘴里塞剥好的橘子。“你外公最疼我了,”妈妈眼睛亮晶晶的,“就像你爸爸现在疼你一样。”
“是是是,苏校长最疼他宝贝女儿了。”爸爸笑着附和妈妈道,随即他又坏笑:“而且他还纵容他宝贝女儿和她的两个朋友偷偷喝酒。而且最棒的是——他不但纵容他们,还加入他们了。”
我瞪大了眼睛:“什么?!快告诉我!”
妈妈无奈地瞪了爸爸一眼,那眼神里却没有多少威慑力。反倒是爸爸嬉皮笑脸地回了她一个调皮的眼神,把她逗笑了。我缠着他们讲外公的事,他们俩对视一眼,才笑着说开了——
7.
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有个小秘密,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爸爸的名字“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妈妈的名字“子佩”出自《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我的名字“攸宁”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都出自《诗经》,这可不是什么巧合。
外公告诉我说,他和爷爷年轻时是最好的朋友——现在也是,他们经常为了各种小事打赌甚至争吵——但总会和好,妈妈说他们俩是幼稚鬼和老顽童,而外婆和奶奶对此倒是早就见怪不怪了。
外公说当年爷爷给爸爸取名时非要文艺一把,每天不是翻《诗经》就是翻《楚辞》,最后才选定了“行止”这个名字。当时外公还嘲笑他说:“给自己儿子取的名字像交通指示牌。”但是外公嘴里这个故事的结局就到这里,最后还是外婆补全的——后来外公不甘示弱,也偷偷翻各种古代典籍给妈妈取名字,势必要超过爷爷。最终他宣布给妈妈取名“子佩”的时候还被爷爷嘲笑了:“俗话说:男取《诗经》,女取《楚辞》。老苏,给孩子取名这件事上你想抄袭我可是抄错地方了——”外公恼羞成怒地回了他一句:“谁抄袭你了?!”两个老小孩又互掐起来……
后来爸爸妈妈决定延续这个好玩的“家族传统”,给我也从《诗经》中取名。奶奶说爷爷和外公为了争夺给我取名的权利,两人都快把《诗经》翻烂了,最后还是给我选了爸爸妈妈奶奶外婆一致同意的“攸宁”。直到这里,爷爷和外公的这场博弈算是平局了,两个可爱的老人才都略微有点不服地停止了战争。
而妈妈则透露爸爸以前读《诗经》的时候会乱改文章内容——在他嘴里,“青青子佩”的下一句不是“悠悠我思”,而是“景行行止”。
我想,虽然这两句诗的意思完全不通,但是读起来却又意外地顺口。
[全文完]
202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