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 54 章 ...
-
皇上悲痛欲绝,连日辍朝。
端王闭门不出,在家缅怀。
瑞王身上没差事,在永辉宫多留了一阵才回。端王得了消息,立即入宫请旨,想去探望叔叔。
皇帝心里不好受,冷讽:“你是三岁小儿吗?不过几步路,也要进来问过父母才走得动道?”
端王默不作声。
皇帝越看越气,气他不为自己辩解,也气他这孤僻样子。
谨言慎行,不就是怕皇后再出手构陷吗?
怕她做什么,有朕护着,谁敢动你?
不愿亲近,就是心里有怨,有恨。
朕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是半点没往心里去!
“有话就说,畏畏缩缩,成何体统!”
端王跪下,垂头请罪:“儿臣担心十七叔,想叫上十四叔,结伴过去看望,再请上他,一块去琼花庄。”
皇帝更恼了,“去那做什么?有这闲心,怎么不去找点正经事做做?”
“心里难受,提不起劲,把事办砸了,不如不办的好。”
这话说到了皇帝心坎上,火气渐渐散了,缓和了再问:“到底是要去做什么?”
想找人!
“祖父仁慈,特地留旨不叫人殉。臣担心底下有人欺生,想找个可靠的人照看他。桑娘娘精明强干,行事利落,有她引荐……”
“胡说!老神仙往天上去了,从此自在逍遥,哪里用得着这些?无知小儿!去去去,爱上哪上哪。”
这是恩准的意思。
端王伏地认错,临走又求情:“南宫诸人,为老神仙飞升护法,有过亦有功,将来能否……”
他没催着要个处置罪魁的结果,确实是懂了要体谅父亲的为难。皇帝心里松快,和和气气说:“将来事,将来再说。你不是有事要办吗?去吧!”
端王退出去,皇帝正和绿枝说起他的朝乾夕惕,外头通报皇后求见。
皇帝心头一凉:果然来了。消息灵通,天上地下,无孔不入!
绿枝见他神色骤变,柔声安慰:“娘娘不放心,特地来探望,这是她的心意。皇上,您心里不好受,娘娘也难过啊。”
是啊,至少知道不硬闯了。
皇帝点头。
绿枝自请回藏书阁,他看着她拐去了里间,这才发话:“进!”
皇后脸色不好,但没发脾气,提着食盒上前,如寻常夫妻一般,宽慰了几句。她放下东西就告退,没有纠缠,这让皇帝很意外,但心有芥蒂,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没有挽留。
桌上摆着她留下的八宝粽,不是吃粽子的时节,这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但皇帝看了之后感慨万千。
当年韦氏作乱,欺下瞒上,他和弟妹吃尽了苦,被太监明里暗里欺辱,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他向宫家求助,可惜送进来的东西,多数被克扣了。那些狗杂种不敢吃太饱腹的东西,以免当差时出虚恭,把粽子留下了。
能吃上八宝粽,是六妹最高兴的时候,也是他最期待的时候:宫家从没想过抛弃他,只要熬到成年,娶亲开府,就再也不用受辖制了。
这是她在提醒他不要忘了旧情。他看得穿她的心思,但放不下粽子,挥退宫人,亲自动手剥粽叶,慢慢地吃。
瑞王形容憔悴,正在矮榻上小憩,下人不敢打扰,照旧规矩,直接把人迎进去。
端王说了来意,瑞王吓一大跳——玉姑就在琼花庄,莫非少痝已经猜到了?不对,先前在南宫只字不提,不像是找着了线索。
“你先坐坐,我去洗把脸。”
洗了脸,人也清明了,瑞王暗笑:知道也不要紧,少痝只会夸他会办事。
端王坐不住,一直跟着,迫不及待提起得喜。一路斟酌,仍然说得热切了些。
他来来回回提玉姑,瑞王不禁犯起了嘀咕,顾不上擦手,先去留意他的神情。
他一探究,端王便不由自主地解释:“想打听下她有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我记得有一回,我找得喜传信,她跟着来了,有些不高兴我们打扰到了她……”
说得越多,错越多。
他察觉到了,扭开头,盯着墙上的画,问:“十七叔,这画几时得的?气势磅礴,很有几分韦先生的品格。”
瑞王没心思鉴赏画作,含糊答:“这上边没有落款,不清楚是不是。偶然碰上,见价钱合适,便捡了回来,闲时看看,消遣消遣。少痝,我身上懒懒的,想起要骑马就腰酸背痛,要不,明儿再去吧?”
少痝这孩子,规矩了一辈子,冰清玉洁,若栽在这事上,实在可惜。
得找机会去报个信,提早回避。
端王只当没听见,径自帮他取了披风,“正好我是坐车来的。在皇上跟前请了旨,说的就是今日,不好再变。已经叫人去请十四叔了,一会顺道接上他。”
骑虎难下了。
瑞王想叫心腹快马加鞭赶过去,可惜没找得着机会——他说要去五谷轮回,少痝跟到窗下,寸步不离。
竟是这样的急不可耐!
完了。
怎么办?
该不该说?不说的话,少痝坚持要去,一会还有心直口快的十四哥在,要是撞见了,如何是好?十四哥重情义,不会背叛他们,但他贪杯,万一酒后疏忽,说漏了嘴呢?
可是说出来,看少痝这意思,恐怕不会轻易放手,后患无穷。
等等,十四哥没去过南宫,不认得玉姑。玉姑容貌不出彩,画师为了皇家颜面,尽量往好里画,画像跟人完全是两码事,应该认不出来吧?
瑞王犹犹豫豫,一直到祁王上了马车,还没做好决定。
祁王又有新宠:肩上停着一只乌鸦。
乌鸦既是孝鸟,也带哀意,在丧期养这个,谁想攻讦“玩物丧志”都不成。
他着急献宝,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黑子如何如何有灵气。
瑞王操心琼花庄那面,心不在焉地附和兄长。
端王也在出神:有些事讲天分,十四叔养这些活物,上手极快。乌鸦群居,驯化难度极高,出了门,天开地阔,它完全没有要逃的心思,专注地听十四叔说话。她待人,也很有一套。那晚最早赶去救火的人,都肯作证陪老神仙升天的就是她,有人说着说着就痛哭不已。她给黄迎、开福、陈庆派好处,时机恰当,且有理有据,没有提为难人的要求,只有关切,自然而然地送了出去。三百两黄金,不多,不打眼,不会惹火上身,不怕事后追缴。也不少,够他们遭殃后安顿家小,生活无忧。这钱是种子,种下去就迅速发芽:黄迎不是个没心机的人,但他提起玉姑时,没有夹带一丝一毫的怀疑。就连婉妙这些探子,也说不出她哪不对劲,只能反复提起她的小脾气。
是故意留些无关紧要的把柄?还是真的身心不舒服,需要发泄?一百两金,够请医吃药吗?
皇后曾斥责他有十万个心眼子,乖戾阴鸷。他认前半句,确实时时刻刻在揣摩人心,可他从来没有摸透她。
“少痝,少痝……”祁王掀着车帘催促。
他回神,抬眼便看向了立在人群后的得喜。
主子们到齐了,得喜伴着阿旺一齐下跪请安。
放羊是件身心愉悦的事,可惜接连几场雨阻碍了脚步,下得人心痒痒,因此雨刚停,这就抱着小羊上山去。
山中幽静,王爷出行动静大,放羊的两人老早看到了山脚下这一行。
得喜忙叫她按早前说好的那样,先藏到暗洞里去。
他慌乱,她镇定,不想动。
他飞快地解释:“那不是瑞王府的马车。”
她拽住他,先亲个嘴,满不在乎道:“不着急。要是谁问起,你说不知道就成了。你本来就不该知情。”
他们都知道这个“谁”是谁,但担心的不是同一回事!
得喜将钱袋子摘了,强行给她系上,再去掏袖袋,咬牙说:“他不会白白地来,没准要见见胡荚。要是上山搜寻,我会闹出动静来,你留神,赶紧往山后跑,跑得越远越好。”
她把钱袋子砸回去,绕到背风的那面,把羊捡回来,抱着它在草埂上坐了,随手拔根草,拿来刮小羊蹄上的山泥。
小羊咩咩叫,她抚着羊头,气定神闲道:“他要是问起了,你说这是玉姑为你挑的亲事,这就够了,尊贵人没空管底下人的闲事。去吧,我懒得见外人,也不耐烦伺候主子,就在这等你回来接我。”
外人……
她真的不想再见那“外人”吗?
好像是的,她饶有兴致地伺候小羊,再没往山下看过一眼。
他担心的事,好像不算事。
她头也不抬催:“快去吧,别吓坏了阿旺。”
“好,若有事,你只管……”
“啰嗦!快走快走。”
桑贵妃是长辈,曾经对他们多有照拂。
三人虔心祭拜过,再回小院歇息。
瑞王心事重重,盼着自己先前是小人之心,多想了。
然而并不是,端王不打算进去落座,借口散闷,在院门口叫了得喜做陪。
瑞王要跟上去,被祁王拉住,非要他带着去南山逛逛,试试弓箭。
他算是看出来了,少痝铁了心要盘问得喜,才会故意带上十四哥分散他。少痝已经怀疑到他头上了吗?先前他后悔没有早点和少痝商量,眼下却不得不庆幸没有把侄子牵扯进来。
少痝处境艰难,走错一步,万劫不复。
老神仙走了,他这个叔叔,再也没了庇护他的能力,只有尽力规劝了。
“十四哥,少痝这些年过得不容易,能帮他的时候,我们尽力帮一把。”
“知道!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走走走,你先帮哥哥一把,陪我去转转,解解烦闷。多少日子没挥过胳膊了,再不活动活动,怕是要朽坏了去。”
得喜吃了颗定心丸,踏实了,脑子也活络了,坦然跟上去,问什么答什么,照早前编好的那套说词,把从南宫到这的经历全说了。
端王要听的不是这些,走到竹林便停了,压声问:“那会玉姑交代给你的事,究竟是……”
得喜垂头,做出难为情的样子,含糊答:“她帮我说了一门亲事。”
端王皱眉——太监身子残缺,算不得真男人,娶亲是造孽,她绝不会做这样残忍的事!
“怎么说的?”他厉声问道。
得喜做惊醒状,赶忙解释:“胡姑娘重病缠身,无药可治,奴才是个阉人。各有各的不好,凑在一块,为的是名分。将来到了地底下,就不用做孤魂野鬼……奴才该死,怎么好在主子跟前说这些腌臜事……”
他要跪,端王拦了,感慨道:“这倒不是坏事,既娶了亲,那就好生相待。你……怎么来了这?这里日子清苦,你想不想回宫,或是去王府。你要是愿意,我和瑞王说一声,这就带你回去。”
得喜利索地跪下求情:“她时日无多,蒙瑞王殿下垂怜,能留在这颐养,是奴才们的福气,奴才想在这陪陪她。至于前程,将来再说,奴才还年轻,不想留下遗憾,只能辜负您的好意,望殿下见谅。”
是啊,不该留下遗憾!
得喜不想后悔,暂且舍下前程是明智之举。
得喜重情重义,没有辜负她的器重。
端王点头,和和气气说:“起来吧,是我思虑不周,唐突了。那姑娘能得玉姑青睐,必定是个好的,今日来得仓促,不便打扰。这里是一对金蝉,算是补上贺仪,你替她收下吧。”
得喜不敢推辞,双手接了,大声谢恩。
端王沉默,却又不肯放他走,绕过面前这三竿竹,立在土埂边缘,背对着他问:“你知不知道她喜欢什么?”
喜欢羊,喜欢新笋,喜欢野菜……
端王长吐气,不想被人看破心事,故意说:“遵老神仙的意思,两人合棺,陪葬预备得早,全是他老人家的爱物。玉姑在人间服侍一场,又陪着去了极乐之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想打听打听她的喜好,早些吩咐工匠,赶在下葬前置办好。得喜,她有没有经常提起的事物?譬如吃食、玩器……地方,有牵挂的人也行,我再往下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