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 打分:2 [2011-05-08 11:38:34]
作者大人我一直支持你啦你一定要加油啊!咱不急 慢慢写 历史小说要的就是厚重感!希望要符合历史大事件哟!朱高煦确实是次子 是我记错了!在此道歉!其实我个人当年是最崇拜康熙的不过 我现在觉得是少年不懂事啊被二月河小说给毒害了其实我们每天看到 所认为的一个优秀的康熙皇帝是建立于大家认为的他仁德 宽厚之下他铲除鳌拜 小小少年 确实也很厉害不过这是内部夺权问题他平定三藩 □□ 三征葛尔丹这是巩固政权统治问题所以呢 基本上康熙做的这些事情呢 与民无利我认为 一个真正的好皇帝是要利民的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 过个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才不管你到底皇帝姓李还是姓王我记得外国传教士写的明末万历年间人民欢迎外国人 积极与外国人交谈而且开设了养老院 抚恤所等地方而这皇帝恰恰是三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所以呢 不上朝 不代表他不管事就像个学生 你今天请假在家 并不代表你今天不读书一个皇帝要真的什么都不管 能在皇位上呆几十年?三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也是如此你上班的时候他炼丹你睡觉的时候人家批公文出了严嵩这种极品 嘉靖一大误啊!至于作者大人所说的明亡于崇祯的斩杀袁崇焕那我觉着你是被误导了明亡的那几十年 刚好是变冷时期旱灾水灾轮番上场所以才导致农民起义明是自己内部把自己玩完的而且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那一年刚好发生鼠疫 导致数十万的明兵不战而亡而其实清朝入关 宁远防线都未破袁崇焕的死并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他的死 不过是给清朝增加了获胜的筹码而大家都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 品德好的皇帝一定是个好皇帝真的是这样么?你问问自己 你是要一个品德好 没干啥事实的领导人还是要一个名声不好 但保证你吃穿用度的领导人?明自正德 嘉靖 隆庆 万历 泰昌 天启 崇祯几乎各个都被称为昏君昏在何处呢?昏在他们不管事?昏在他们炼丹 爱玩 不上朝ps 就说爱玩吧 明武宗正德想去北方旅游一次 还得自己偷偷摸摸的去就怕被大臣知道 说他耗费民力被喷而乾隆和康熙 基本一年都公费旅游好几次而明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从这几个昏庸不管事的皇帝开始仅隆庆开关六年 全球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所以呢 我个人觉得 皇帝你不动总比乱动强而光绪呢 我只能说他是没长大的小孩子太过理想主义不过他那份心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毕竟就他愿意君主立宪可惜他就是不现实一个废除科举 让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没了出路自己手上也没有兵权 毕竟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这样一个有心的光绪皇帝 到底还是搞不定慈禧光绪名声虽好 我想换一个强势的 有康熙那样潜质的但名声不好皇帝 是不是更好咧?其实我个人喜欢雍正帝名声不好 但他惩处贪污腐败到底还是对民有利只可惜攒了那么多钱都被乾隆给败光了作者大人我一想到这胤礽要被幽禁至死我就。。难道朱棣的一腔抱负就不能实现了么。你一定要手下留情啊!让我们看看成祖的铁血手腕和豪情壮举啊!!
[1楼] 作者回复 [2011-05-08 11:41:27]
亲的评收到,路上慢慢看。现在要去学校了,下周继续加更。(*^__^*)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1-05-13 21:38:37]
其实吧,我觉得所谓的仁厚都是做给人看的,玩儿政治的,哪个手上不是阴暗事做了成堆?问题就是善不善于掩饰。康熙他的千古一帝倒是货真价实,只是仁慈宽厚神马的那绝对是浮云。他孙子乾隆,十全老人?美上天儿了吧!至于明朝后期的那些君王,为何乃会那么看好他们在下就不得而知了。唐玄宗,前二十年上朝勤勉,处政开明,因而国力强盛。后来来了个杨贵妃,开始不上朝了,结果国力就开始下降,还引发了安史之乱。所以说,无为真的好的吗?清道光帝,此人才能平庸,却也是做了一大堆事,才勉强使得道光朝有了中兴。而明朝后期,君王们怠于政事,这才使得明朝越来越衰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若是没有崇祯的前辈们在那里“无为而治”,哪有大明王室式微,又哪里会给那些人观望的机会,直接像成祖时期一样,出兵把他们连根拔了就是了。关于明朝的事情,在下对明初的看得比较多,至于明末的,具体事宜,确有所欠缺,在下会再去恶补一下历史的。至于胤礽的幽禁致死……肯定是不会有的。不过,那也不代表朱棣会上位(阿拉,貌似透剧了?掩嘴)
[3楼] 作者回复 [2011-05-14 21:04:11]
说真的,崇祯这人……亲是没有看到他逼死自己的几个老婆,又砍了自己几个女儿的事情……崇祯煤山上吊,只是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并没有乃说的那么高尚。他在杀妻杀女之后,自己曾经企图一个人逃出去,但城门打不开,被关在里面。后来北京城被攻陷,他鸣钟召集百官,可一个人都没有来。朱由检可以说是在众叛亲离中自尽的。
[4楼] 网友:echo [2011-05-26 14:21:12]
说得大合吾心呐~~~~其实康熙末年实在是烂摊子一堆,如果没有雍正,这康乾盛世也不用说了。。。。至于明朝那几个实在没有那么不堪
[5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8 20:32:42]
……那城破之后,她的皇后,公主又会被怎么对待,是被当做妓 女肆意侮辱的吧,与其这样倒还不如去死。 大大,知道万历三大征不,全胜。知道雅克萨之战不,俺们人比人家多,武器比人家先进,从陆路水路走了好几个月终于把俄打败了没想到这些歌娃又把雅克萨占领了。呵……谁厉害?明朝万历,啥的,崇祯啥的,那人均GOP都比大清好。呵。看看清朝时期英国马格尔尼来到中国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吧,再和明末那个所谓官场社会黑暗的时期,外国传教士所描述的吧:1585年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出版,并在16世纪末先后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兰文等七种文字,共发行46 版。该书是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概况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著述,其中载道: “这个国家的男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大都脸宽,小眼睛,扁鼻子,胡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胡子的,脸孔很均匀。” “他们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他们通常在街上设有三四处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处,布置很好,因此忙于公务的人不会把街道弄脏,并且从那里得到供给,类似的法子通行全国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全国的大道是已知修筑的最好和最佳的,它们十分平坦,哪怕在山上,并且是靠劳力和锄头开出来的,用砖头和石块维护。……有很多大桥,建造奇特,特别是建在又宽又深的河上。在福州城,正对着国王大税收馆的馆宅,有一座塔,根据那些看见的人的肯定,超过了罗马任何建筑,他树立在40个柱子上,每根柱就是一方石头,又大又高。” “他们得知在中国的其他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这可能是船长阿特列达看到的那种,他在一封致国王肥列普的信中向他报告有关这个国家的秘密,其中说,中国人跟我们一样使用各种武器,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的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他们为打仗制造大而坚实的船,有高船楼,分设在船首和船尾,很像来自列潘特的船,和葡萄牙人驶入东印度的船,他们的船很多,以致一个将官,可以在四天里召集一支六百多人的军队。……他们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船,有些有绘画和涂金的廊子和窗户”……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回国的途中完成了《大中国志》。他在中国呆了22年之多,正是处于波澜壮阔的晚明时代,他记载的晚明社会和清廷文人的描述的“皇帝昏庸无能,政治黑暗腐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明末截然不同,这时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充满巨大活力的国度: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 “南方九省的最后一省是南京,……是中国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的精华。……其西部地区最富庶,盛产棉纱,……仅在常州城(CHINCHEO)城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由于织布机小巧,一间屋子内常常安放许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行业”“中国人天生好经商,不仅从一省到另一省做买卖,获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里有的东西,街上几乎都有售卖。……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时(葡人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点)” 而明代建立的先进权力制约体系,也引来欧洲人的赞叹。下面提供一些《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描述摘录。 该书第一卷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 说:“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的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从前面所述应该已经很明显,而且下面还要说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否则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大其权力。当然皇帝可以对和他家族有关的人进行赏赐,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笔赏赐不能列为公家赠款,皇帝所做的赠礼也不能从公款中提取。” “他们(引者注:指明代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当于我们要称之为公众良心的保卫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员,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们也直言无忌,……他们如此恪尽职守,真使外国人惊奇,并且是模仿的好榜样。无论皇上还是大臣都逃不过他们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时他们触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对他们震怒的地步,他们也不停止进谏和批评,直到对他们猛烈加以抨击的恶行采取某种补救的措施为止。” “事实上,当冤情特别严重的时候,他们控诉的就一定很尖锐刺骨,即使设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刚直不阿。……所有这些呈送给皇上的书面文件和对他们的答复,都要复制很多份,这样在朝廷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递到全国每个角落。这种文件□成书,如果内容被认为值得留给后代,就载入本朝的编年史 ” “几年前,当今皇上想册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长子为储君,因为这个幼子受到他和皇后的宠爱,这一更易违反了国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责他的陈情书,……最后皇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大臣们以集体辞职为威胁的条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改变了主意”来看看清朝:甲申国难,华夏文明由世界文明的顶峰跌入万丈深渊,那些在西人笔下热情开放、极爱干净、富有教养的明朝人不见了,那个深沉大气、雍容典雅、气势磅礴的华夏,那个曾今被四方蛮夷尊称为礼仪之邦、信义之乡的华夏,那个曾今创造了无数辉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领跑了两千余年的华夏,如今只能和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今天的华夏后裔,在严重夷化的社会中,已经无法感受古代文明的先进与文雅,也并不知道,我国地理位置的不幸,导致先进文明屡屡亡于落后民族的事实。在17世纪中叶的1636年,从中国返回欧洲的曾德昭记载的那个“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的明朝已经于 1644年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号称初期“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朝。在这期间,外国人的记录有力的驳斥了这种虚假的“盛世”。经“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最终使中国落后贫穷到什么程度,引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一句话一目了然:“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诗人唐甄在山西做过知县,亲眼目睹了满清统治之下的痛苦生活,他著有《潜书》,里面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可见所谓的“康雍乾”,其实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后金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是相当痛苦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所谓“人们衣衫褴褛甚至l**体”这与唐甄的记载完全吻合,可见确实是实情。 《爱丁堡评论》文章提到,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这跟陈弘历可汗希望他发现清国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虽然九子夺嫡很萌,可是那个真的不是“盛世”啊!
[6楼] 作者回复 [2011-05-28 20:56:01]
亲,我想我们的观点分歧就在于明与清的比较上。亲们重点突出的是清朝的落后,而我一直在陈述的则是明朝后期吏制的腐朽。有比较才有发现。那么,如果不比较,单从明末自身来看呢?它会灭亡,究其根源还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不是吗?我不是说明朝不好,只是一个朝代,到了后期,某些方面被腐朽蚕食得不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当然我也承认,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有些皇帝在你的眼中或许不再那么昏庸,至少不全是他的错。因为你熟识他,看着他一路一路地走过来,会产生亲切感。但事实上,其所作所为,或昏庸、或荒唐的举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吧。至于清朝,尽管有那么几个“英明君主”,但我也并不认为他们的某些政策有多么英明。“明人重炮,清人重马,”的确反应了两个朝代的开放程度和文化差异。但不能因为比较,而把明末那些君主们的缺点全部抹去吧?
[7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8 21:05:53]
再说科技,康熙是有个叫戴梓的人发明了28发连发火枪,可是康熙大爷看他不顺,送他到边疆,老死也没回来
[8楼] 作者回复 [2011-05-28 21:18:00]
说起这个戴梓……怎么康熙四十三年就死掉了捏~~~~本来还想让永乐帝把他召回来用的说……结果……哎,杯具……
[9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9 10:35:34]
先帝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每一言一字迥出臣子意表。天启六年正月□□初,犯宁远,即日夜焦思,未遑自安。见枢臣王永光题疏,要将宁远城中红夷大炮撤归山海守关,先帝曰:此炮如撤,人心必摇。说天启是白痴,要撤宁远城大炮的人是啥?天启聪明着呢,他才是最FH的一个及七年五月内,再犯锦州、宁远,值圣体违和,更愤激深虑。凡客氏、逆贤数年以来,或间有违忤,即怒骂咒恨,形于颜色。来宗道在礼部时,谀崔呈秀封父疏有“在天之灵”四字,奏文书时读至此,先帝艴然作色,亲用朱笔圈此四字,即逆贤亦不能为之地也。先是礼臣林尧俞题覆,皇妹选婚,要将光庙选侍傅氏先拟封,其选侍李氏候皇八妹年长选婚时再封。先帝曰:一时封罢了,何故另作一起?此三疏俱存可证也。别说天启是文盲!!!!!文盲批奏折???文盲大半夜起来批奏折??????我记得,天启皇帝为了晚上的奏折能尽快看到,还让太监睡在他旁边的笑,碰到不能证明他是个傻子的史料,不要透明啊。刘若愚说他“其寻常宸翰详谨,然不好草书,或未暇学也。”拜托,他只是不会草书,不是不会写字!你们以为天启赐给魏忠贤的扇子是谁写的?不仅不是文盲,写字还相当好看的。——话说天启桑我还是萌的,话说这叫无为?PS。每个王朝的末期那都是腐朽的,明清都是。大家看看清朝的那个老妖婆慈禧,“倾全国之力,以讨友邦之欢心”。就是腐朽,清朝末期也比名超可怕的多。大家看看溥仪言行的变化,日本鬼子来的时候他讨好日本鬼子,反正就是墙头草,毛爷爷问鼎中原的时候,他有归顺了毛爷爷。————那个更没骨气,那个更NC不是一目了然的么?PS的PS。光绪太过理想主义,当然不是说他不好,但是那老妖婆还NC的定在那里,光绪就像君主立宪,但是他还是有一个明君的潜质,可惜生不逢时。还有,道光皇帝哪里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还达不到“中兴”的程度。恩,就这样
[10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9 10:42:25]
还有啊,清朝的阿哥长得都不咋地的,真的,人家清朝的选妃制度呵明朝的不一样,人家挑老实的,大家上网搜搜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张啥样。那样一代一代的“美人”传下来,饿……九子夺嫡的啊哥们也好看不到哪里去。还有那时候梳的是金钱银鼠辫子,后脑门的一小撮,几乎是光头,好看不到哪里去,真的……
[11楼] 网友:禩世同禟 [2011-08-08 14:31:54]
大大关于无为这一点的认知我不说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私以为乱世重点,太平黄老最是不错。但是大大举例唐玄宗,让人感觉很奇怪。安史之乱,原因在于唐政治体制,赋予地方的权利太大,藩镇割据造成的。和唐玄宗上不上朝没关系。他励精图治前几十年,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武则天的遗惠外加形式使然,当然小唐的努力不能抹杀。但根本的弊端,无法解决,安史之乱是早晚的事。唐初,李世民大力打压山东士族,抬高自己家族陇西士族的地位,说白了,换汤不换药。而武则天执政期间,不管她为私利也好,有眼光也好。大力打压所有士族,抬高寒门子弟的地位,而科举制度成熟也是在这个时期。但到了武则天去后,李氏家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又放任士族的兴起。致使虽然国家强盛,但土地兼并严重,各地军阀党派林立。百姓的生活并不如意。而像大大,把安史之乱归结为唐不上朝,归结为杨,也太把王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当回事了。皇帝,开国时确实需要人格魅力和大运气,就这也是众人拱卫的结果。但到中后期,一切成为模式。皇帝只要能做到扶正王朝的大方向不偏,就算完成自己的使命了。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大多都会给冠一个中兴盛世的名头。只不过有时候这兴得水平质量,还真不敢让人恭维。要是真看人民生活水平和对整个王朝发展带来的意义,有时候兴比不兴还可怕。
[12楼] 网友:禩世同禟 [2011-08-08 14:57:51]
至于说崇祯前辈无为而治,造成大明皇室式微。这句错了。那么多人,之所以观望,是因为崇祯失信了。因为明朝税收制度,藏富于民。也就是说,朝廷不富裕,但是百姓富裕。就像现在的美国,国家可能年年赤字,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错。而清朝大体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强干弱支,也就是说将国家的财富集中于中央,以此来严格控制整个社会的走向。而恰恰如此,明朝的朝廷很穷。崇祯刚上位时,兴致勃勃的免了军户们的税收,因为朝廷欠他们粮饷很久没发了。但是不成想崇祯上位第二年开始,朝廷连续大旱十年,窘迫的局面使得崇祯打破了自己免税的许诺,甚至还要加税。使得朝廷的威信全无。而对于陕西的民乱,也因为当时红薯等抗旱植物没有推广而得不到解决办法。朝廷为了平息内乱,以抚为主,年年斥巨资招安,却因为招安待遇好,许多人尝到甜头,夏天当土匪,冬天没吃的,就去招安,分肉吃。使得乱民居然越剿越多。那种整个地区性的混乱,其实和某□□差不多吧,跟风抢呗。明朝末年的腐朽,不是皇权的腐朽,而是士大夫阶层的腐朽,内阁党派之争严重,干扰了朝廷的正常运转。可是这种动荡,恰恰是社会改革破而后立的契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也再这个时期提出,共而治之的思想。当时中国的小百家争鸣,可比西方的文艺复兴来的高质量多了。可惜中国一直是不幸的,南宋末年一次,明末一次,两次改革都遇上了小冰河时期,使得北方气候变遭,致使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从而在这个最脆弱的变身期两次被外力打断,最终外忧内患走向失败。可叹可叹。
[13楼] 网友:禩世同禟 [2011-08-08 15:17:52]
至于姓戴的,被贬那是必然。汉军旗,满语意思是“重兵器营”。专管火器的,不然善马的满人是如何打下丘陵密布,城高壕深的江南的?但是满清平定下来以后,汉军旗的编制受到怎样的打压?他们打那么多场仗,努尔哈赤就死在大炮底下,再不知道大炮的重要性,那这是白痴到什么地步了?这种情况下,他敢发展火器么?尤其是在入关后,满人骑兵的机动性打了很大的折扣,不用高压把被统治的汉人们榨的没钱没技术没思想,他能统治多久?明明明朝中业就有人翻译了《几何学》,明明徐光启那老头身为朝廷命官都投身教会了,也只是一桩美谈。怎么中国文人就成了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代表了?不和别人比,只清朝自己比,乾隆年间的威武大将军只有清初红衣大炮射程的十分之九,却重了几百斤,造价涨了几十万两白银。才短短几代人?就倒退成这样。图纸仍在,却仿不出来了,可怜可笑。╮(╯▽╰)╭,虽然九龙夺嫡,相爱相杀那么那么萌,但是对于这个朝代却是怨念多多啊。
[14楼] 网友:呵呵 [2011-08-28 11:18:29]
以清朝对文人的镇压,连写首歪诗都有可能被抄家灭族,何况写明史呢?清朝写明史还不是统治者想怎样就怎样?清穿娘娘们不要幻想了,清朝完全是被粉饰出来的盛世
[15楼] 网友:水龙吟 [2020-03-17 06:11:37]
康熙年间多饥荒,每次饥荒都有很多人被饿死,外加康熙送沙俄土地等等。我觉得千古一帝他还是评不上,但是不知道为啥名誉这么高。要说威名赫赫的皇帝还是不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家之言)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 打分:2 [2011-05-08 11:38:34]
作者大人我一直支持你啦
你一定要加油啊!
咱不急 慢慢写
历史小说要的就是厚重感!
希望要符合历史大事件哟!
朱高煦确实是次子 是我记错了!
在此道歉!
其实我个人当年是最崇拜康熙的
不过 我现在觉得是少年不懂事啊
被二月河小说给毒害了
其实我们每天看到 所认为的一个优秀的康熙皇帝是建立于大家认为的他仁德 宽厚之下
他铲除鳌拜 小小少年 确实也很厉害
不过这是内部夺权问题
他平定三藩 □□ 三征葛尔丹
这是巩固政权统治问题
所以呢 基本上康熙做的这些事情呢 与民无利
我认为 一个真正的好皇帝是要利民的
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 过个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才不管你到底皇帝姓李还是姓王
我记得外国传教士写的明末万历年间
人民欢迎外国人 积极与外国人交谈
而且开设了养老院 抚恤所等地方
而这皇帝恰恰是三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
所以呢 不上朝 不代表他不管事
就像个学生 你今天请假在家 并不代表你今天不读书
一个皇帝要真的什么都不管
能在皇位上呆几十年?
三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也是如此
你上班的时候他炼丹
你睡觉的时候人家批公文
出了严嵩这种极品
嘉靖一大误啊!
至于作者大人所说的明亡于崇祯的斩杀袁崇焕
那我觉着你是被误导了
明亡的那几十年 刚好是变冷时期
旱灾水灾轮番上场
所以才导致农民起义
明是自己内部把自己玩完的
而且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那一年
刚好发生鼠疫 导致数十万的明兵不战而亡
而其实清朝入关 宁远防线都未破
袁崇焕的死并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
他的死 不过是给清朝增加了获胜的筹码
而大家都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 品德好的皇帝一定是个好皇帝
真的是这样么?
你问问自己 你是要一个品德好 没干啥事实的领导人
还是要一个名声不好 但保证你吃穿用度的领导人?
明自正德 嘉靖 隆庆 万历 泰昌 天启 崇祯
几乎各个都被称为昏君
昏在何处呢?昏在他们不管事?
昏在他们炼丹 爱玩 不上朝
ps 就说爱玩吧
明武宗正德想去北方旅游一次
还得自己偷偷摸摸的去
就怕被大臣知道
说他耗费民力
被喷
而乾隆和康熙 基本一年都公费旅游好几次
而明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从这几个昏庸不管事的皇帝开始
仅隆庆开关六年 全球一半白银流入中国
所以呢 我个人觉得 皇帝你不动总比乱动强
而光绪呢 我只能说他是没长大的小孩子
太过理想主义
不过他那份心还是很值得赞赏的
毕竟就他愿意君主立宪
可惜他就是不现实
一个废除科举 让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没了出路
自己手上也没有兵权 毕竟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所以这样一个有心的光绪皇帝 到底还是搞不定慈禧
光绪名声虽好 我想换一个强势的 有康熙那样潜质的
但名声不好皇帝 是不是更好咧?
其实我个人喜欢雍正帝
名声不好 但他惩处贪污腐败
到底还是对民有利
只可惜攒了那么多钱
都被乾隆给败光了
作者大人
我一想到这胤礽要被幽禁至死
我就。。
难道朱棣的一腔抱负就不能实现了么。
你一定要手下留情啊!
让我们看看成祖的铁血手腕和豪情壮举啊!!
[1楼] 作者回复 [2011-05-08 11:41:27]
亲的评收到,路上慢慢看。
现在要去学校了,下周继续加更。
(*^__^*)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1-05-13 21:38:37]
其实吧,我觉得所谓的仁厚都是做给人看的,玩儿政治的,哪个手上不是阴暗事做了成堆?问题就是善不善于掩饰。
康熙他的千古一帝倒是货真价实,只是仁慈宽厚神马的那绝对是浮云。
他孙子乾隆,十全老人?美上天儿了吧!
至于明朝后期的那些君王,为何乃会那么看好他们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唐玄宗,前二十年上朝勤勉,处政开明,因而国力强盛。后来来了个杨贵妃,开始不上朝了,结果国力就开始下降,还引发了安史之乱。
所以说,无为真的好的吗?
清道光帝,此人才能平庸,却也是做了一大堆事,才勉强使得道光朝有了中兴。
而明朝后期,君王们怠于政事,这才使得明朝越来越衰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若是没有崇祯的前辈们在那里“无为而治”,哪有大明王室式微,又哪里会给那些人观望的机会,直接像成祖时期一样,出兵把他们连根拔了就是了。
关于明朝的事情,在下对明初的看得比较多,至于明末的,具体事宜,确有所欠缺,在下会再去恶补一下历史的。
至于胤礽的幽禁致死……肯定是不会有的。不过,那也不代表朱棣会上位(阿拉,貌似透剧了?掩嘴)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1-05-14 21:04:11]
说真的,崇祯这人……亲是没有看到他逼死自己的几个老婆,又砍了自己几个女儿的事情……
崇祯煤山上吊,只是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并没有乃说的那么高尚。
他在杀妻杀女之后,自己曾经企图一个人逃出去,但城门打不开,被关在里面。
后来北京城被攻陷,他鸣钟召集百官,可一个人都没有来。
朱由检可以说是在众叛亲离中自尽的。
[投诉]
[4楼] 网友:echo [2011-05-26 14:21:12]
说得大合吾心呐~~~~其实康熙末年实在是烂摊子一堆,如果没有雍正,这康乾盛世也不用说了。。。。
至于明朝那几个实在没有那么不堪
[投诉]
[5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8 20:32:42]
……那城破之后,她的皇后,公主又会被怎么对待,是被当做妓 女肆意侮辱的吧,与其这样倒还不如去死。
大大,知道万历三大征不,全胜。知道雅克萨之战不,俺们人比人家多,武器比人家先进,从陆路水路走了好几个月终于把俄打败了没想到这些歌娃又把雅克萨占领了。呵……谁厉害?
明朝万历,啥的,崇祯啥的,那人均GOP都比大清好。呵。
看看清朝时期英国马格尔尼来到中国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吧,再和明末那个所谓官场社会黑暗的时期,外国传教士所描述的吧
:1585年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出版,并在16世纪末先后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兰文等七种文字,共发行46 版。该书是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概况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著述,其中载道:
“这个国家的男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大都脸宽,小眼睛,扁鼻子,胡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胡子的,脸孔很均匀。”
“他们第一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他们通常在街上设有三四处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处,布置很好,因此忙于公务的人不会把街道弄脏,并且从那里得到供给,类似的法子通行全国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全国的大道是已知修筑的最好和最佳的,它们十分平坦,哪怕在山上,并且是靠劳力和锄头开出来的,用砖头和石块维护。……有很多大桥,建造奇特,特别是建在又宽又深的河上。在福州城,正对着国王大税收馆的馆宅,有一座塔,根据那些看见的人的肯定,超过了罗马任何建筑,他树立在40个柱子上,每根柱就是一方石头,又大又高。”
“他们得知在中国的其他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这可能是船长阿特列达看到的那种,他在一封致国王肥列普的信中向他报告有关这个国家的秘密,其中说,中国人跟我们一样使用各种武器,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的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他们为打仗制造大而坚实的船,有高船楼,分设在船首和船尾,很像来自列潘特的船,和葡萄牙人驶入东印度的船,他们的船很多,以致一个将官,可以在四天里召集一支六百多人的军队。……他们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船,有些有绘画和涂金的廊子和窗户”……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回国的途中完成了《大中国志》。他在中国呆了22年之多,正是处于波澜壮阔的晚明时代,他记载的晚明社会和清廷文人的描述的“皇帝昏庸无能,政治黑暗腐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明末截然不同,这时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充满巨大活力的国度: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
“南方九省的最后一省是南京,……是中国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的精华。……其西部地区最富庶,盛产棉纱,……仅在常州城(CHINCHEO)城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由于织布机小巧,一间屋子内常常安放许多台,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行业”
“中国人天生好经商,不仅从一省到另一省做买卖,获得大利,甚至也在同一城市做生意。商店里有的东西,街上几乎都有售卖。……富有的商人信用良好,很守时(葡人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点)”
而明代建立的先进权力制约体系,也引来欧洲人的赞叹。下面提供一些《利马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描述摘录。
该书第一卷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 说:
“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的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从前面所述应该已经很明显,而且下面还要说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否则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大其权力。当然皇帝可以对和他家族有关的人进行赏赐,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笔赏赐不能列为公家赠款,皇帝所做的赠礼也不能从公款中提取。”
“他们(引者注:指明代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当于我们要称之为公众良心的保卫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员,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们也直言无忌,……他们如此恪尽职守,真使外国人惊奇,并且是模仿的好榜样。无论皇上还是大臣都逃不过他们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时他们触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对他们震怒的地步,他们也不停止进谏和批评,直到对他们猛烈加以抨击的恶行采取某种补救的措施为止。”
“事实上,当冤情特别严重的时候,他们控诉的就一定很尖锐刺骨,即使设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刚直不阿。……所有这些呈送给皇上的书面文件和对他们的答复,都要复制很多份,这样在朝廷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递到全国每个角落。这种文件□成书,如果内容被认为值得留给后代,就载入本朝的编年史 ”
“几年前,当今皇上想册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长子为储君,因为这个幼子受到他和皇后的宠爱,这一更易违反了国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责他的陈情书,……最后皇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大臣们以集体辞职为威胁的条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改变了主意”
来看看清朝:甲申国难,华夏文明由世界文明的顶峰跌入万丈深渊,那些在西人笔下热情开放、极爱干净、富有教养的明朝人不见了,那个深沉大气、雍容典雅、气势磅礴的华夏,那个曾今被四方蛮夷尊称为礼仪之邦、信义之乡的华夏,那个曾今创造了无数辉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领跑了两千余年的华夏,如今只能和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今天的华夏后裔,在严重夷化的社会中,已经无法感受古代文明的先进与文雅,也并不知道,我国地理位置的不幸,导致先进文明屡屡亡于落后民族的事实。
在17世纪中叶的1636年,从中国返回欧洲的曾德昭记载的那个“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的明朝已经于 1644年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号称初期“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朝。在这期间,外国人的记录有力的驳斥了这种虚假的“盛世”。经“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最终使中国落后贫穷到什么程度,引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一句话一目了然:“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诗人唐甄在山西做过知县,亲眼目睹了满清统治之下的痛苦生活,他著有《潜书》,里面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可见所谓的“康雍乾”,其实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后金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是相当痛苦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所谓“人们衣衫褴褛甚至l**体”这与唐甄的记载完全吻合,可见确实是实情。
《爱丁堡评论》文章提到,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这跟陈弘历可汗希望他发现清国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虽然九子夺嫡很萌,可是那个真的不是“盛世”啊!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11-05-28 20:56:01]
亲,我想我们的观点分歧就在于明与清的比较上。
亲们重点突出的是清朝的落后,而我一直在陈述的则是明朝后期吏制的腐朽。
有比较才有发现。
那么,如果不比较,单从明末自身来看呢?
它会灭亡,究其根源还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不是吗?
我不是说明朝不好,只是一个朝代,到了后期,某些方面被腐朽蚕食得不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当然我也承认,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有些皇帝在你的眼中或许不再那么昏庸,至少不全是他的错。
因为你熟识他,看着他一路一路地走过来,会产生亲切感。
但事实上,其所作所为,或昏庸、或荒唐的举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吧。
至于清朝,尽管有那么几个“英明君主”,但我也并不认为他们的某些政策有多么英明。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的确反应了两个朝代的开放程度和文化差异。
但不能因为比较,而把明末那些君主们的缺点全部抹去吧?
[投诉]
[7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8 21:05:53]
再说科技,康熙是有个叫戴梓的人发明了28发连发火枪,可是康熙大爷看他不顺,送他到边疆,老死也没回来
[投诉]
[8楼] 作者回复 [2011-05-28 21:18:00]
说起这个戴梓……怎么康熙四十三年就死掉了捏~~~~
本来还想让永乐帝把他召回来用的说……
结果……
哎,杯具……
[投诉]
[9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9 10:35:34]
先帝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每一言一字迥出臣子意表。天启六年正月□□初,犯宁远,即日夜焦思,未遑自安。见枢臣王永光题疏,要将宁远城中红夷大炮撤归山海守关,先帝曰:此炮如撤,人心必摇。
说天启是白痴,要撤宁远城大炮的人是啥?天启聪明着呢,他才是最FH的一个
及七年五月内,再犯锦州、宁远,值圣体违和,更愤激深虑。凡客氏、逆贤数年以来,或间有违忤,即怒骂咒恨,形于颜色。来宗道在礼部时,谀崔呈秀封父疏有“在天之灵”四字,奏文书时读至此,先帝艴然作色,亲用朱笔圈此四字,即逆贤亦不能为之地也。先是礼臣林尧俞题覆,皇妹选婚,要将光庙选侍傅氏先拟封,其选侍李氏候皇八妹年长选婚时再封。先帝曰:一时封罢了,何故另作一起?此三疏俱存可证也。
别说天启是文盲!!!!!
文盲批奏折???文盲大半夜起来批奏折??????
我记得,天启皇帝为了晚上的奏折能尽快看到,还让太监睡在他旁边的
笑,碰到不能证明他是个傻子的史料,不要透明啊。
刘若愚说他“其寻常宸翰详谨,然不好草书,或未暇学也。”
拜托,他只是不会草书,不是不会写字!
你们以为天启赐给魏忠贤的扇子是谁写的?
不仅不是文盲,写字还相当好看的。
——话说天启桑我还是萌的,话说这叫无为?
PS。每个王朝的末期那都是腐朽的,明清都是。大家看看清朝的那个老妖婆慈禧,“倾全国之力,以讨友邦之欢心”。就是腐朽,清朝末期也比名超可怕的多。大家看看溥仪言行的变化,日本鬼子来的时候他讨好日本鬼子,反正就是墙头草,毛爷爷问鼎中原的时候,他有归顺了毛爷爷。
————那个更没骨气,那个更NC不是一目了然的么?
PS的PS。光绪太过理想主义,当然不是说他不好,但是那老妖婆还NC的定在那里,光绪就像君主立宪,但是他还是有一个明君的潜质,可惜生不逢时。
还有,道光皇帝哪里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还达不到“中兴”的程度。恩,就这样
[投诉]
[10楼] 网友:s是谁~ [2011-05-29 10:42:25]
还有啊,清朝的阿哥长得都不咋地的,真的,人家清朝的选妃制度呵明朝的不一样,人家挑老实的,大家上网搜搜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张啥样。那样一代一代的“美人”传下来,饿……九子夺嫡的啊哥们也好看不到哪里去。还有那时候梳的是金钱银鼠辫子,后脑门的一小撮,几乎是光头,好看不到哪里去,真的……
[投诉]
[11楼] 网友:禩世同禟 [2011-08-08 14:31:54]
大大关于无为这一点的认知我不说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私以为乱世重点,太平黄老最是不错。但是大大举例唐玄宗,让人感觉很奇怪。
安史之乱,原因在于唐政治体制,赋予地方的权利太大,藩镇割据造成的。和唐玄宗上不上朝没关系。他励精图治前几十年,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是武则天的遗惠外加形式使然,当然小唐的努力不能抹杀。但根本的弊端,无法解决,安史之乱是早晚的事。
唐初,李世民大力打压山东士族,抬高自己家族陇西士族的地位,说白了,换汤不换药。而武则天执政期间,不管她为私利也好,有眼光也好。大力打压所有士族,抬高寒门子弟的地位,而科举制度成熟也是在这个时期。但到了武则天去后,李氏家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又放任士族的兴起。致使虽然国家强盛,但土地兼并严重,各地军阀党派林立。百姓的生活并不如意。
而像大大,把安史之乱归结为唐不上朝,归结为杨,也太把王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当回事了。
皇帝,开国时确实需要人格魅力和大运气,就这也是众人拱卫的结果。但到中后期,一切成为模式。皇帝只要能做到扶正王朝的大方向不偏,就算完成自己的使命了。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大多都会给冠一个中兴盛世的名头。只不过有时候这兴得水平质量,还真不敢让人恭维。要是真看人民生活水平和对整个王朝发展带来的意义,有时候兴比不兴还可怕。
[投诉]
[12楼] 网友:禩世同禟 [2011-08-08 14:57:51]
至于说崇祯前辈无为而治,造成大明皇室式微。这句错了。
那么多人,之所以观望,是因为崇祯失信了。
因为明朝税收制度,藏富于民。也就是说,朝廷不富裕,但是百姓富裕。就像现在的美国,国家可能年年赤字,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错。而清朝大体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强干弱支,也就是说将国家的财富集中于中央,以此来严格控制整个社会的走向。
而恰恰如此,明朝的朝廷很穷。崇祯刚上位时,兴致勃勃的免了军户们的税收,因为朝廷欠他们粮饷很久没发了。但是不成想崇祯上位第二年开始,朝廷连续大旱十年,窘迫的局面使得崇祯打破了自己免税的许诺,甚至还要加税。使得朝廷的威信全无。
而对于陕西的民乱,也因为当时红薯等抗旱植物没有推广而得不到解决办法。朝廷为了平息内乱,以抚为主,年年斥巨资招安,却因为招安待遇好,许多人尝到甜头,夏天当土匪,冬天没吃的,就去招安,分肉吃。使得乱民居然越剿越多。那种整个地区性的混乱,其实和某□□差不多吧,跟风抢呗。
明朝末年的腐朽,不是皇权的腐朽,而是士大夫阶层的腐朽,内阁党派之争严重,干扰了朝廷的正常运转。可是这种动荡,恰恰是社会改革破而后立的契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也再这个时期提出,共而治之的思想。当时中国的小百家争鸣,可比西方的文艺复兴来的高质量多了。
可惜中国一直是不幸的,南宋末年一次,明末一次,两次改革都遇上了小冰河时期,使得北方气候变遭,致使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从而在这个最脆弱的变身期两次被外力打断,最终外忧内患走向失败。可叹可叹。
[投诉]
[13楼] 网友:禩世同禟 [2011-08-08 15:17:52]
至于姓戴的,被贬那是必然。
汉军旗,满语意思是“重兵器营”。专管火器的,不然善马的满人是如何打下丘陵密布,城高壕深的江南的?但是满清平定下来以后,汉军旗的编制受到怎样的打压?
他们打那么多场仗,努尔哈赤就死在大炮底下,再不知道大炮的重要性,那这是白痴到什么地步了?这种情况下,他敢发展火器么?尤其是在入关后,满人骑兵的机动性打了很大的折扣,不用高压把被统治的汉人们榨的没钱没技术没思想,他能统治多久?
明明明朝中业就有人翻译了《几何学》,明明徐光启那老头身为朝廷命官都投身教会了,也只是一桩美谈。怎么中国文人就成了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代表了?
不和别人比,只清朝自己比,乾隆年间的威武大将军只有清初红衣大炮射程的十分之九,却重了几百斤,造价涨了几十万两白银。才短短几代人?就倒退成这样。图纸仍在,却仿不出来了,可怜可笑。
╮(╯▽╰)╭,虽然九龙夺嫡,相爱相杀那么那么萌,但是对于这个朝代却是怨念多多啊。
[投诉]
[14楼] 网友:呵呵 [2011-08-28 11:18:29]
以清朝对文人的镇压,连写首歪诗都有可能被抄家灭族,何况写明史呢?清朝写明史还不是统治者想怎样就怎样?清穿娘娘们不要幻想了,清朝完全是被粉饰出来的盛世
[投诉]
[15楼] 网友:水龙吟 [2020-03-17 06:11:37]
康熙年间多饥荒,每次饥荒都有很多人被饿死,外加康熙送沙俄土地等等。我觉得千古一帝他还是评不上,但是不知道为啥名誉这么高。要说威名赫赫的皇帝还是不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家之言)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