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天风 打分:2 [2004-07-06 11:53:38]
《尼罗河之鹰》重写版的横空出世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作者舍弃了已写了20余万字,故事将近尾声的法老篇,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其想要写好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定。而同时,这个决定也是对作者的巨大挑战。最明显的挑战就是,同样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而且是第三次演绎不同的故事。下面就结合穿越时空的题材特点对《尼罗河之鹰》重写版的写作难点进行分析: 第一, 题材本身显得陈旧。 穿越时空的题材本身已经被千百个作者写了千百遍。题材本身已经不再新颖,甚至已经看得很多读者颇倒胃口,因为很多故事没有创新,思路上没有突破,甚至沦入一个又一个的套式之中。在这一题材已经被演绎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突破套式,如何创新,如何旧曲谱新章,如何吸引读者读下去。。。。。。。这本身就是对作者想象力的严峻挑战。 这一难点难在如何使陈旧的题材不陈旧。创新,将是突破这一难点的主要途径。 第二,创新的难点 要突破套式,创新,将是主要途径。而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物,一是情节。 1. 人物方面: 《尼罗河之鹰》的人物定位摆脱了传统套路中的花瓶女主和神仙女主的基调。通篇致力于塑造出有真性情却不是天真无知,桀骜却也知进退,自立且有可以自立的本钱的较为真实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基调是合情合理,不夸大不神化。力求真实,力求丰满。 从雷篇和法老篇来看,这样的形象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大家看到了鹰的形象,而不是秃尾巴麻雀。人物设定的真实、合理性基本上是《尼罗河之鹰》突破传统的招牌之一。但是,真实、合理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传统的穿越时空的作品中,这也往往是大多数作品的失败之处,即塑造不出丰满可信的人物形象 2. 情节方面: 创造不落俗套的情节,一直是《尼罗河之鹰》最为注重的问题,有时候甚至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雷篇和法老篇可见,作者在这一方面是有一定潜力的。雷篇和法老篇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成功的吸引了读者。不重复、不雷同,前后两篇的情节无相同之处,与传统的经典套路也划开了一定的距离。 但是,从雷篇、法老篇到重写版,这已经是展琳、法老作为主角的第三篇故事了。前两篇的情节都没有重复和雷同,到了第三篇,同样的还要不重复、不雷同,而且希望写得更好。这本身就在考验作者编排故事的能力,考验作者的想象力。雷篇情节偏言情,法老篇则走向了科幻,到了重写版,作者又该走什么样的路线才能不重复,且在情节上进行突破?这是严峻的考验。 第三,穿越时空的空间背景描写的问题 穿越时空的题材其本质是通过不同的人物在各自时空习得的生活习惯、理念的不同来构造人物间的矛盾,并通过这些矛盾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但是,在传统的时空作品中,作者们往往选择性的保留下可以构造矛盾、推动情节的理念差别之后,就将不同时空本身的特色抛诸脑后。人们往往看不出穿越时空到达中国古代和穿越时空到达古埃及的本质差别。无非是某条中国的河变成了尼罗河,某个中国的金主变成了法老,回到中国古代的女主可能靠会经商什么的表现不同从而脱颖而出,回到古埃及的则是靠会炼铁或者靠瞎蒙治理好了尼罗河而被奉为神明。 人们感觉不到浓郁的古代气息,异国气息,感觉不到穿越后地点不同的差异。那么,穿越到哪里又有何区别? 这方面,《尼罗河之鹰》前两篇做得并不好。 雷篇里的埃及只是一个背景概念,法老篇里的埃及则充满了肆虐的飞行器。由于表现不出古埃及的特色,所以这样的时空穿越并不出色,作者没能表现出地理空间上,民风民俗上的特点。换句话说,前面作者笔下的古埃及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名词 古埃及,应该是什么样子?漫漫黄沙,悠悠驼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那个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千年古国,作者能不能真的写出古国埃及,写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民风民俗,写出那个失落的文明,而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一个模糊的概念。。。。。。。 穿越时空,回到埃及,这个被写了千百遍的题材,却也千百次让人失望的题材。那些故事里很难看到真正的古埃及。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就需要下硬功夫才能写出埃及的特色,那么查阅大量的史料将是不可避免的必需。 综上所述,《尼罗河之鹰》重写版要想在整体构造上有所突破将势必需要面临和解决以上问题。而关于语言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P. S. 重调弦 情依旧,人未老 曲将成,却重调 只道浮生梦一场 谁知斯人竟痴妄 也罢、也罢 焚香伏案听君唱 守得曲成宿愿偿 ——2004-7-6作于××××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天风 打分:2 [2004-07-06 11:53:38]
《尼罗河之鹰》重写版的横空出世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作者舍弃了已写了20余万字,故事将近尾声的法老篇,全盘推倒,重新来过。其想要写好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定。而同时,这个决定也是对作者的巨大挑战。最明显的挑战就是,同样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而且是第三次演绎不同的故事。下面就结合穿越时空的题材特点对《尼罗河之鹰》重写版的写作难点进行分析:
第一, 题材本身显得陈旧。
穿越时空的题材本身已经被千百个作者写了千百遍。题材本身已经不再新颖,甚至已经看得很多读者颇倒胃口,因为很多故事没有创新,思路上没有突破,甚至沦入一个又一个的套式之中。在这一题材已经被演绎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突破套式,如何创新,如何旧曲谱新章,如何吸引读者读下去。。。。。。。这本身就是对作者想象力的严峻挑战。
这一难点难在如何使陈旧的题材不陈旧。创新,将是突破这一难点的主要途径。
第二,创新的难点
要突破套式,创新,将是主要途径。而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人物,一是情节。
1. 人物方面:
《尼罗河之鹰》的人物定位摆脱了传统套路中的花瓶女主和神仙女主的基调。通篇致力于塑造出有真性情却不是天真无知,桀骜却也知进退,自立且有可以自立的本钱的较为真实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基调是合情合理,不夸大不神化。力求真实,力求丰满。
从雷篇和法老篇来看,这样的形象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大家看到了鹰的形象,而不是秃尾巴麻雀。人物设定的真实、合理性基本上是《尼罗河之鹰》突破传统的招牌之一。但是,真实、合理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在传统的穿越时空的作品中,这也往往是大多数作品的失败之处,即塑造不出丰满可信的人物形象
2. 情节方面:
创造不落俗套的情节,一直是《尼罗河之鹰》最为注重的问题,有时候甚至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雷篇和法老篇可见,作者在这一方面是有一定潜力的。雷篇和法老篇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成功的吸引了读者。不重复、不雷同,前后两篇的情节无相同之处,与传统的经典套路也划开了一定的距离。
但是,从雷篇、法老篇到重写版,这已经是展琳、法老作为主角的第三篇故事了。前两篇的情节都没有重复和雷同,到了第三篇,同样的还要不重复、不雷同,而且希望写得更好。这本身就在考验作者编排故事的能力,考验作者的想象力。雷篇情节偏言情,法老篇则走向了科幻,到了重写版,作者又该走什么样的路线才能不重复,且在情节上进行突破?这是严峻的考验。
第三,穿越时空的空间背景描写的问题
穿越时空的题材其本质是通过不同的人物在各自时空习得的生活习惯、理念的不同来构造人物间的矛盾,并通过这些矛盾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但是,在传统的时空作品中,作者们往往选择性的保留下可以构造矛盾、推动情节的理念差别之后,就将不同时空本身的特色抛诸脑后。人们往往看不出穿越时空到达中国古代和穿越时空到达古埃及的本质差别。无非是某条中国的河变成了尼罗河,某个中国的金主变成了法老,回到中国古代的女主可能靠会经商什么的表现不同从而脱颖而出,回到古埃及的则是靠会炼铁或者靠瞎蒙治理好了尼罗河而被奉为神明。
人们感觉不到浓郁的古代气息,异国气息,感觉不到穿越后地点不同的差异。那么,穿越到哪里又有何区别?
这方面,《尼罗河之鹰》前两篇做得并不好。
雷篇里的埃及只是一个背景概念,法老篇里的埃及则充满了肆虐的飞行器。由于表现不出古埃及的特色,所以这样的时空穿越并不出色,作者没能表现出地理空间上,民风民俗上的特点。换句话说,前面作者笔下的古埃及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名词
古埃及,应该是什么样子?漫漫黄沙,悠悠驼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那个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千年古国,作者能不能真的写出古国埃及,写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民风民俗,写出那个失落的文明,而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一个模糊的概念。。。。。。。
穿越时空,回到埃及,这个被写了千百遍的题材,却也千百次让人失望的题材。那些故事里很难看到真正的古埃及。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就需要下硬功夫才能写出埃及的特色,那么查阅大量的史料将是不可避免的必需。
综上所述,《尼罗河之鹰》重写版要想在整体构造上有所突破将势必需要面临和解决以上问题。而关于语言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P. S.
重调弦
情依旧,人未老
曲将成,却重调
只道浮生梦一场
谁知斯人竟痴妄
也罢、也罢
焚香伏案听君唱
守得曲成宿愿偿
——2004-7-6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