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林玉溪的悠然人生》  第8章

网友:yunjyy1% 打分:2 [2013-04-29 21:35:17]

说的是,谁相信一个12岁的小孩能自己养活自己加两个弟弟三人呢……

   

[1楼] 网友:??11% [2013-05-08 13:15:42]

有的,我村里就有一个女孩十二岁就要养她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她妈是个疯子她爸是个酒鬼在09年厂她父母都去世了,没办法只能靠她一个人养和亲戚接济点。

2   [投诉]

[2楼] 网友:ZOZO33% [2013-05-15 11:03:35]

这种养活算什么养活呢?只给口饭吃有什么意义?偶也觉得作者Y得太过了

    [投诉]

[3楼] 网友:lori [2013-05-15 11:19:16]

小说本来就是YY,要看真实的你去看报纸,何必来这

2   [投诉]

[4楼] 网友: [2013-07-03 23:33:32]

我也是被送人的!小时很不理解父母的想法真的很恨他们,长大了才知道家里女孩多奶奶想要要个男孩,妈妈无奈才送走我。这我理解这是那个时代的风俗。但我还是怨为什么就送走我一个。真的!不管家里再难即使只给口饭吃我也希望和家人在一起。我特羡慕我同学,他家很穷有五个孩子,但他父母一个也没送走,也没饿死哪个啊。现在过的都不错。一家人很幸福,我很羡慕。

1   [投诉]

[5楼] 网友:57% [2013-07-03 23:59:09]

我小姑姑小時候也和四樓零大一樣被送走,聽說是我二叔不顧一切阻止的,二叔那時也才小小的還不到上學的年紀呢。
我爺爺也不是養不起孩子,因為家裡是開工廠的,鄰居都來我家上工賺錢。六個失去母親的孩子,爺爺覺得他一大老爺們看不過來,就想把最小的給人。其實孩子給來給去好像那時代就是這樣,我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有人家分孩子讓我家養,有的長大嫁入我家,有的看對眼結婚我爺爺就讓男的領著一起長大的女孩子回去認主規宗。

    [投诉]

[6楼] 网友:微凉 [2013-07-04 00:38:12]

二伯同被送走给同宗亲戚,现在还是我二伯啊,就是住的有点远,该有都有,那时候孩子多养不起送人什么的不算什么。

    [投诉]

[7楼] 网友:琦宝宝 [2013-07-31 10:57:57]

我二姨小时候也是被送走了,不过送的不远,是给了我外公的姐姐,他们家是只有儿子没有女儿,现在不也挺好的,年年过年过节都会回我外婆那,我二姨家那表哥第一年上班过年的时候还给了红包孝敬我外婆呢?

    [投诉]

[8楼] 网友:mezz31% [2013-07-31 11:21:26]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部分农村人家里孩子多,七八岁的孩子带自己的弟弟妹妹,打猪草喂猪干农活的也不在少数,主角虽然父母去世的早,但本身有房有地,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只自己苦点,几乎可以自给自足,何况还有关系好的村民帮衬他们,所以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弟弟。

    [投诉]

[9楼] 网友:mezz31% [2013-07-31 11:28:34]

我妈妈曾经给我说过她小时候的事情
她□岁的时候正好赶上六 0年(大 饥 荒),她前面有两个哥哥,后面还有两个妹妹,父母重男轻女,只顾着两个儿子,不管女儿死活,于是她每天都拿篮子,出去挖野菜,有次过河,因为饿着受不了没力气差点被水淹死,就这样,她挖的野菜养活了自己和两个妹妹,连我妈妈都可以做到,12岁的玉溪和他弟弟正好赶上好年代,父母又留下了一笔不小的家产,有何养不活的。

    [投诉]

[10楼] 网友:mezz31% [2013-07-31 11:28:56]

口是八 九

    [投诉]

[11楼] 网友:爱笑的wry1976 [2015-10-11 22:33:53]

玉溪是城镇户口就好了,政府会养大的,我妈妈单位就有这种孩子,八十年代的事,孤儿,没有直系亲属管,养到十八就要给他安排工作了,那时候我们都可以接班的。他住在单位宿舍,吃食堂,免学费,衣服都找领导要,缺啥了都找领导。每个月有补贴,有一次好像我妈妈提到,那个十来岁的孩子一脑袋的虱子,然后被后勤的老头强迫的剃光了头,钱总是不够花,没有父母管教,我妈总说他很难找到老婆,结果十八了,那孩子吵着去当兵,领导觉得太好了,就给他去了,听人说后来挺出息的,没有回来了,妈妈提起他总是说希望他能有自己的家庭,过的幸福。

    [投诉]

[12楼] 网友:清离 [2015-11-30 10:21:42]

有时候没见过不代表没有,只是你没看到而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新闻上那么多这种事例,别选择性失明。

1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8-25 13:27:51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