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飞燕垂杨 打分:2 [2013-04-14 14:05:11]
希望少点半文不白,半土不洋,半句未尽的话。主谓分得清晰点,是谁就谁。上本那小儿,我知,那府什么的,看得人十分郁闷,感觉很假
1
[1楼] 网友:哦10% [2013-04-14 14:15:01]
同感其实这种称呼方法真得角色没有必要啊也没有渲染出多少气氛来
1 [投诉]
[2楼] 网友:薏米55% [2013-04-14 14:27:47]
咕~~(╯﹏╰)b俺和楼主感受正好相反,刀大写文的文字风格,非常对俺的味口。====半文半白,恰是俺能接受的穿越文的文风。比如,古人表达自己知道了这个意思时,只会说“知”或者“知晓”,而绝不会说“知道了”。因为,在古代汉语里,“道”是言、说的意思,而没有“知道了、明白了”这个意思。直到现代汉语,才把“知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词使用。如果穿越古代的小说里,刀大也用什么“华丽丽”或者什么“一脸黑线”,那,俺读了一定会呕的。====笑jing~~,这只是俺个人的趣味,绝不代表俺对使用这些现代萌词的作者们有何质疑。文风这东东,真的是作者的一种个人私属物,读者不管出于何种好意或者爱心,都强求不来、也不可强求。
[投诉]
[3楼] 网友:bubbleface44% [2013-04-14 15:27:41]
古汉语类似于粤语,粤语里我知道就是“我知”,ms比较少用“我知道”。虽然不知道别的词是不是也这样用,说错勿拍。。
[4楼] 网友:薏米55% [2013-04-14 16:23:12]
3楼书友言之有理。====不仅在粤语里有古汉语的影子,在长江以南很多省份的农村乡下,古汉语的演变沿用也很多。====【史记】里有句话,说的是刘邦批评下属,司马迁语“上嚷之”。这句话里的“嚷”字,就是古汉语中批评、指正、严厉责问的意思。----现在的安徽萧县左近,老乡们话家常,有时候还是会说“再不听话,你家大人嚷你呀”。这句话里的“嚷”字,就还是沿用着古汉语里嚷字最初的那个意思,即批评、指正、严厉责问,而不是我们现在所常见的表达人们在吵吵嚷嚷大声说话的那个意思。
[5楼] 网友:笑口常开 [2013-04-14 21:26:19]
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就我会说的两种方言:粤语和潮汕话,虽然它们不是同一个语系,读音差别很大,但是日常用语大多有古汉语的影子。比如平时我们说“走”,这两种语言都念要“行”这个字,如果非要念“走”,它的意思是“逃跑”再如有人问“你有没有去xxx?”如果你想表达没有的意思,你应该回答“无”,要是回答“没有”就很奇怪,很书面了。
[6楼] 网友:文文80% [2013-04-14 23:48:40]
喜欢刀大对白的文字风格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飞燕垂杨 打分:2 [2013-04-14 14:05:11]
希望少点半文不白,半土不洋,半句未尽的话。主谓分得清晰点,是谁就谁。上本那小儿,我知,那府什么的,看得人十分郁闷,感觉很假
1
[1楼] 网友:哦
10% [2013-04-14 14:15:01]
同感
其实这种称呼方法真得角色没有必要啊
也没有渲染出多少气氛来
1 [投诉]
[2楼] 网友:薏米
55% [2013-04-14 14:27:47]
咕~~(╯﹏╰)b
俺和楼主感受正好相反,刀大写文的文字风格,非常对俺的味口。
====
半文半白,恰是俺能接受的穿越文的文风。
比如,古人表达自己知道了这个意思时,只会说“知”或者“知晓”,而绝不会说“知道了”。因为,在古代汉语里,“道”是言、说的意思,而没有“知道了、明白了”这个意思。直到现代汉语,才把“知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词使用。
如果穿越古代的小说里,刀大也用什么“华丽丽”或者什么“一脸黑线”,那,俺读了一定会呕的。
====
笑jing~~,这只是俺个人的趣味,绝不代表俺对使用这些现代萌词的作者们有何质疑。
文风这东东,真的是作者的一种个人私属物,读者不管出于何种好意或者爱心,都强求不来、也不可强求。
[投诉]
[3楼] 网友:bubbleface
44% [2013-04-14 15:27:41]
古汉语类似于粤语,粤语里我知道就是“我知”,ms比较少用“我知道”。虽然不知道别的词是不是也这样用,说错勿拍。。
[投诉]
[4楼] 网友:薏米
55% [2013-04-14 16:23:12]
3楼书友言之有理。
====
不仅在粤语里有古汉语的影子,在长江以南很多省份的农村乡下,古汉语的演变沿用也很多。
====
【史记】里有句话,说的是刘邦批评下属,司马迁语“上嚷之”。
这句话里的“嚷”字,就是古汉语中批评、指正、严厉责问的意思。
----
现在的安徽萧县左近,老乡们话家常,有时候还是会说“再不听话,你家大人嚷你呀”。
这句话里的“嚷”字,就还是沿用着古汉语里嚷字最初的那个意思,即批评、指正、严厉责问,而不是我们现在所常见的表达人们在吵吵嚷嚷大声说话的那个意思。
[投诉]
[5楼] 网友:笑口常开 [2013-04-14 21:26:19]
这种例子很多
比如就我会说的两种方言:粤语和潮汕话,虽然它们不是同一个语系,读音差别很大,但是日常用语大多有古汉语的影子。
比如平时我们说“走”,这两种语言都念要“行”这个字,如果非要念“走”,它的意思是“逃跑”
再如有人问“你有没有去xxx?”如果你想表达没有的意思,你应该回答“无”,要是回答“没有”就很奇怪,很书面了。
[投诉]
[6楼] 网友:文文
80% [2013-04-14 23:48:40]
喜欢刀大对白的文字风格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