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远 打分:0 [2014-02-24 16:42:26]
一张利口便可颠倒黑白,令高位者丧失判断,令低位者心中惶惶,无人质疑利口之主是否越俎代庖,是何居心,是否言过其实,避实就虚。言语之能,可偷天换日,毁人于无声,定罪于无形,虽先秦纵横策士不能企及潇-湘豪杰万分之一,虽青天包拯不能望其项背。生于深闺为女子,不入朝堂展才华,国命纵横无你我,潇-湘豪杰实屈哉!
[1楼] 网友:啃掉蘑菇 [2014-02-24 18:03:29]
o(╯□╰)o楼主最终想表达什么?
[投诉]
[2楼] 网友:远 [2014-02-24 19:50:04]
对此类潇-湘式文逻辑不敢苟同而已。好似巧言令色便能掩盖事情本质,是非对错是靠一张利嘴说出来的。1. 主角被人陷害,于是出了‘妙招’,承认自己偷东西,但言是为祖母庆生而偷,于是偷便不是错,主角化险为夷,可喜可贺!为文中诸人逻辑点赞!想来犯罪者透知了动机,便不算是犯罪!为祖母偷东西而背上污名,也不算是污名!2. 为奴仆这等鸡毛蒜皮之事惊扰府中老夫人,老夫人竟也没有不悦,为老夫人心胸之宽阔点赞!姨娘教训庶子竟可直接动手,不须让夫人老夫人出面,这里的姨娘她不是姨娘,有正室训诫庶子庶女之权,为彪悍的姨娘点个赞!姨娘与庶兄等人在一旁上蹿下跳,口口声声侯府脸面,好似苛待了一个奴仆侯府脸面就丢光,侯府的奴仆不是奴仆,合该当主子供起来,为这里的奴才点个赞!姨娘等人口中说得好似芝麻大的小事也能传出去,该为侯府的管家点个赞!虐待奴仆传出去丢脸,兄弟阋墙就不丢脸,该为深明大义的母子三人点赞!主子说话,竟有丫鬟随意插嘴的份,为侯府的规矩点赞!审问之事老夫人从头到尾不过问,姨娘充当包青天,儿女两个把戏唱,老夫人从头到尾被人拖着走,两方谁舌战争赢了就是谁对,为老夫人点个赞,也为舌战群雄的主角点个赞!
[3楼] 网友:远 [2014-02-24 19:59:21]
神作非吾等凡人所能理解,默默告退。
[4楼] 网友:105588% [2014-02-24 20:11:57]
走好,不送!
[5楼] 网友:爱上沙 [2014-02-25 10:23:20]
楼主有些地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红楼梦》里赵姨娘此类的人如此蛮横,在外人面前连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敢教训,有一集背地教训了被凤姐听到还狠狠奚落了,古代社会长幼尊卑是分的很清楚的,万没有姨娘敢当着老夫人和正式的面打庶子的道理,哪怕是个不受宠的庶子。而有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情况下,就算是审庶子也轮不到姨娘出面,这些细节上作者还是需要抠一下。 不过关于老夫人为何如此快就转向的问题我倒觉得没什么不对的。在大户人家里到底要讨好谁关键看谁的地位高,还有最重要的:谁是掌权的。作者的设定大概是老夫人的权利大过严夫人,所以讨老夫人欢心的确是很重要的,而老夫人毕竟老了,而且地位甚高,反而更容易凭自己的意志决定喜欢谁和不喜欢谁,也更容易博得欢心,所以对老夫人而言,口舌伶俐行为讨巧获得欢心后再扇风点火这招也有很实际的作用。红楼梦里的老太太不也是这样?当初把晴雯给宝玉的时候说晴雯是个好的,以后可以留下。到后来被王夫人挑唆了几句老夫人立马就转向了,说当初怎么没看出来晴雯是个这样的人。可见深闺里的事情并不是如同朝堂上一样讲规矩,有时候就是靠口舌杀人的,当然,主要是看是否合了掌权者的心意。换句话说,此法就是妇人(包括孩子)间的勾心斗角,上不了大雅之堂,比不得蔺相如诸葛亮之类,却是真实存在的。 再多说一句,小说说白了就是YY,此文也不是什么很正规的古文,大家就图看个高兴,解恨,以达到让自己高兴为目的,没必要深究是否很符合逻辑。如果要深究的话,不要说晋江了,就是全国也没几本书是可以拿出来看的,上下几千年,中国很符合逻辑的正规的宅斗(额,勉强算吧)不也就《红楼》一本?什么西厢记这类的一样经不起推敲。楼主只要看的高兴,有缺点指出来让作者注意就好,没必要这么着急上火的。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远 打分:0 [2014-02-24 16:42:26]
一张利口便可颠倒黑白,令高位者丧失判断,令低位者心中惶惶,无人质疑利口之主是否越俎代庖,是何居心,是否言过其实,避实就虚。言语之能,可偷天换日,毁人于无声,定罪于无形,虽先秦纵横策士不能企及潇-湘豪杰万分之一,虽青天包拯不能望其项背。生于深闺为女子,不入朝堂展才华,国命纵横无你我,潇-湘豪杰实屈哉!
[1楼] 网友:啃掉蘑菇 [2014-02-24 18:03:29]
o(╯□╰)o楼主最终想表达什么?
[投诉]
[2楼] 网友:远 [2014-02-24 19:50:04]
对此类潇-湘式文逻辑不敢苟同而已。好似巧言令色便能掩盖事情本质,是非对错是靠一张利嘴说出来的。
1. 主角被人陷害,于是出了‘妙招’,承认自己偷东西,但言是为祖母庆生而偷,于是偷便不是错,主角化险为夷,可喜可贺!为文中诸人逻辑点赞!想来犯罪者透知了动机,便不算是犯罪!为祖母偷东西而背上污名,也不算是污名!
2. 为奴仆这等鸡毛蒜皮之事惊扰府中老夫人,老夫人竟也没有不悦,为老夫人心胸之宽阔点赞!姨娘教训庶子竟可直接动手,不须让夫人老夫人出面,这里的姨娘她不是姨娘,有正室训诫庶子庶女之权,为彪悍的姨娘点个赞!姨娘与庶兄等人在一旁上蹿下跳,口口声声侯府脸面,好似苛待了一个奴仆侯府脸面就丢光,侯府的奴仆不是奴仆,合该当主子供起来,为这里的奴才点个赞!姨娘等人口中说得好似芝麻大的小事也能传出去,该为侯府的管家点个赞!虐待奴仆传出去丢脸,兄弟阋墙就不丢脸,该为深明大义的母子三人点赞!主子说话,竟有丫鬟随意插嘴的份,为侯府的规矩点赞!审问之事老夫人从头到尾不过问,姨娘充当包青天,儿女两个把戏唱,老夫人从头到尾被人拖着走,两方谁舌战争赢了就是谁对,为老夫人点个赞,也为舌战群雄的主角点个赞!
[投诉]
[3楼] 网友:远 [2014-02-24 19:59:21]
神作非吾等凡人所能理解,默默告退。
[投诉]
[4楼] 网友:1055
88% [2014-02-24 20:11:57]
走好,不送!
[投诉]
[5楼] 网友:爱上沙 [2014-02-25 10:23:20]
楼主有些地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红楼梦》里赵姨娘此类的人如此蛮横,在外人面前连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敢教训,有一集背地教训了被凤姐听到还狠狠奚落了,古代社会长幼尊卑是分的很清楚的,万没有姨娘敢当着老夫人和正式的面打庶子的道理,哪怕是个不受宠的庶子。而有老太太和大太太的情况下,就算是审庶子也轮不到姨娘出面,这些细节上作者还是需要抠一下。
不过关于老夫人为何如此快就转向的问题我倒觉得没什么不对的。在大户人家里到底要讨好谁关键看谁的地位高,还有最重要的:谁是掌权的。作者的设定大概是老夫人的权利大过严夫人,所以讨老夫人欢心的确是很重要的,而老夫人毕竟老了,而且地位甚高,反而更容易凭自己的意志决定喜欢谁和不喜欢谁,也更容易博得欢心,所以对老夫人而言,口舌伶俐行为讨巧获得欢心后再扇风点火这招也有很实际的作用。红楼梦里的老太太不也是这样?当初把晴雯给宝玉的时候说晴雯是个好的,以后可以留下。到后来被王夫人挑唆了几句老夫人立马就转向了,说当初怎么没看出来晴雯是个这样的人。可见深闺里的事情并不是如同朝堂上一样讲规矩,有时候就是靠口舌杀人的,当然,主要是看是否合了掌权者的心意。换句话说,此法就是妇人(包括孩子)间的勾心斗角,上不了大雅之堂,比不得蔺相如诸葛亮之类,却是真实存在的。
再多说一句,小说说白了就是YY,此文也不是什么很正规的古文,大家就图看个高兴,解恨,以达到让自己高兴为目的,没必要深究是否很符合逻辑。如果要深究的话,不要说晋江了,就是全国也没几本书是可以拿出来看的,上下几千年,中国很符合逻辑的正规的宅斗(额,勉强算吧)不也就《红楼》一本?什么西厢记这类的一样经不起推敲。楼主只要看的高兴,有缺点指出来让作者注意就好,没必要这么着急上火的。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