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CC 打分:1 [2014-07-23 01:15:13]
一个状元名誉就能与收复失地的大功相等?状元虽然是很难,但三年就有一个,重要的是大部分高分低能,历史上名臣大多不是状元,甚至前三甲都很少。而能拓疆开土的文臣武将,却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甚至是千古传诵的,从古至今的百姓或许不知道,几百上千年的某一届状元是谁,但一定知道谁是他们的骄傲。一个是地方性的,家族性,个人性的,而一个是民族性,全国性的,可穿越时空的骄傲,有可比性吗?
4
[1楼] 网友:紫薰浅夏88% [2014-07-23 14:58:16]
宋朝就是这样啊,本文是类似宋朝为背景的。你要说历史记住谁谁谁了,谁在当朝一定就更有地位,这个压根没有逻辑关系。就比如蒲松龄现在家家户户无人不知,但他在当时也不过是一个潦倒书生而已。所以状元是否能流芳百世,和他在当代是否受推崇,以及是否应该受到推崇,没有关系啊。作者只是告诉你这个事实而已。
[投诉]
[2楼] 网友:紫薰浅夏88% [2014-07-23 15:03:44]
举个例子吧,宋朝一个很有名的宰相韩琦(文臣),他曾经统领西军,他的副手狄青(武将)手下一个得力助手犯了事情,狄青找韩琦求情绕他一命,说那个人有军功,是好男儿,韩琦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就把那个人给杀了。由此可见武将地位之低。
[3楼] 网友:CC [2014-07-24 21:16:31]
并不是对文有什么意见,架空宋朝,文人牛气哄哄惯了。纯粹是很不喜欢那一句话,觉得愤愤不平,状元是了不起,但高产得让人不稀罕,最重要的是什么贡献都还没有,感觉非常不爽,貌似英豪的档次被拉低了。文治武功本是并列的,互有衡量标准,大功轮流转总是有的,而一个刚领了工作证,进入文人统治集团的毛小子,就与民族英雄比,只不过是文中文人集团的自我标榜,后人是不认账的。就像清朝末年,那句‘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无耻行径的自我安慰和无能借口。我是非常不耻这种想法的,与国无功,与民无利,只不过是个人荣誉,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依仗罢了,厌恶程度,仅次于卖国者那句话。
1 [投诉]
[4楼] 网友:liuliwuyu公子 [2014-07-25 05:06:00]
所以说这个文说是小清新,实际上你要看小孩子谈恋爱还是很愉快的,再看社会现实还是很沉重。
[5楼] 网友:栀珊瑚 [2014-08-15 19:41:00]
楼主,不管后人认不认,但是时人是认同的,这就是时风世俗。另外古代别说是能够中状元的就是中进士的都不是高分低能的,并不像现在高考一样只要一门心思的读书考试就行了,其中是有很多门道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当时的精英人物,不可小看。能不能流芳百世不好说,但是青史留名却是基本无疑的。
[6楼] 网友:Nano [2014-08-15 20:14:31]
果然看评论最愉快了~
[7楼] 网友:stayfrosty51% [2014-08-15 21:43:41]
宋朝就是重文轻武,赵匡胤自己武将,夺了柴家孤儿寡母的权,自然要提防武将造反。狄青自己当兵脸上有刺青,皇帝让他用药水去掉脸上的字,他说:“臣不是不能(除去脸上刺的字),暂且留下它来劝勉天下的士卒(建立战功)。“
[8楼] 网友:CC [2014-10-09 05:24:39]
好吧,居然看不起状元,只是状元而已,可没狂妄到看不起进士们,因为没几个即是状元又是能臣的著名人物,觉得与其他二甲三甲相比,相当高分低能了(可不是与现代大学生比呀,时代不同,没有可比性)。嗯,或许是因为一甲的人太少了,片面。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年轻仔,年轻的进士们,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缺乏社会实践和生存经验智慧。而且认为那些青史留名的都是经过朝廷这个大机构,大浪淘沙,最后剩下来为官做宰,有贡献的。没想到,只要中进士就会青史留名,青史等于历史。一直以为只有好名声,面上好官的才在青史上,莫非是大雾?再说一次对文没意见,也意识到了这是宋朝架空(写评论时忘了,发泄完才想起)。就看文时,看到那个时代的文人这么吊,突然为英雄豪杰忿忿不平,才有了评论。作者君和文都是无辜的。那些文人角色才是_(:з」∠)_的。
[9楼] 网友:阿郑 [2014-10-13 21:17:07]
到目前为止,就看到宋家如何如何,就一装逼范儿,特让人不爽
[10楼] 网友:绝舞VS妖魅 [2015-06-24 14:16:00]
不是好官才青史留名的,像秦桧这种也会留名的。我觉得吧,不管好的坏的,到一个极致也能出名的啊!不是有个说法:不求流芳百世,只求遗臭万年……
[11楼] 网友:深不可测的下限98% [2020-01-05 12:35:52]
宋朝的确就这个德性hhh所以每次看宋朝的小说都要配合评论食用,不然看的很难受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CC 打分:1 [2014-07-23 01:15:13]
一个状元名誉就能与收复失地的大功相等?状元虽然是很难,但三年就有一个,重要的是大部分高分低能,历史上名臣大多不是状元,甚至前三甲都很少。而能拓疆开土的文臣武将,却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甚至是千古传诵的,从古至今的百姓或许不知道,几百上千年的某一届状元是谁,但一定知道谁是他们的骄傲。一个是地方性的,家族性,个人性的,而一个是民族性,全国性的,可穿越时空的骄傲,有可比性吗?
4
[1楼] 网友:紫薰浅夏
88% [2014-07-23 14:58:16]
宋朝就是这样啊,本文是类似宋朝为背景的。
你要说历史记住谁谁谁了,谁在当朝一定就更有地位,这个压根没有逻辑关系。
就比如蒲松龄现在家家户户无人不知,但他在当时也不过是一个潦倒书生而已。
所以状元是否能流芳百世,和他在当代是否受推崇,以及是否应该受到推崇,没有关系啊。
作者只是告诉你这个事实而已。
[投诉]
[2楼] 网友:紫薰浅夏
88% [2014-07-23 15:03:44]
举个例子吧,宋朝一个很有名的宰相韩琦(文臣),他曾经统领西军,他的副手狄青(武将)手下一个得力助手犯了事情,狄青找韩琦求情绕他一命,说那个人有军功,是好男儿,韩琦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就把那个人给杀了。
由此可见武将地位之低。
[投诉]
[3楼] 网友:CC [2014-07-24 21:16:31]
并不是对文有什么意见,架空宋朝,文人牛气哄哄惯了。纯粹是很不喜欢那一句话,觉得愤愤不平,状元是了不起,但高产得让人不稀罕,最重要的是什么贡献都还没有,感觉非常不爽,貌似英豪的档次被拉低了。文治武功本是并列的,互有衡量标准,大功轮流转总是有的,而一个刚领了工作证,进入文人统治集团的毛小子,就与民族英雄比,只不过是文中文人集团的自我标榜,后人是不认账的。就像清朝末年,那句‘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无耻行径的自我安慰和无能借口。我是非常不耻这种想法的,与国无功,与民无利,只不过是个人荣誉,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依仗罢了,厌恶程度,仅次于卖国者那句话。
1 [投诉]
[4楼] 网友:liuliwuyu公子 [2014-07-25 05:06:00]
所以说这个文说是小清新,实际上你要看小孩子谈恋爱还是很愉快的,再看社会现实还是很沉重。
[投诉]
[5楼] 网友:栀珊瑚 [2014-08-15 19:41:00]
楼主,不管后人认不认,但是时人是认同的,这就是时风世俗。
另外古代别说是能够中状元的就是中进士的都不是高分低能的,并不像现在高考一样只要一门心思的读书考试就行了,其中是有很多门道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当时的精英人物,不可小看。能不能流芳百世不好说,但是青史留名却是基本无疑的。
[投诉]
[6楼] 网友:Nano [2014-08-15 20:14:31]
果然看评论最愉快了~
[投诉]
[7楼] 网友:stayfrosty
51% [2014-08-15 21:43:41]
宋朝就是重文轻武,赵匡胤自己武将,夺了柴家孤儿寡母的权,自然要提防武将造反。狄青自己当兵脸上有刺青,皇帝让他用药水去掉脸上的字,他说:“臣不是不能(除去脸上刺的字),暂且留下它来劝勉天下的士卒(建立战功)。“
[投诉]
[8楼] 网友:CC [2014-10-09 05:24:39]
好吧,居然看不起状元,只是状元而已,可没狂妄到看不起进士们,因为没几个即是状元又是能臣的著名人物,觉得与其他二甲三甲相比,相当高分低能了(可不是与现代大学生比呀,时代不同,没有可比性)。嗯,或许是因为一甲的人太少了,片面。
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年轻仔,年轻的进士们,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缺乏社会实践和生存经验智慧。
而且认为那些青史留名的都是经过朝廷这个大机构,大浪淘沙,最后剩下来为官做宰,有贡献的。没想到,只要中进士就会青史留名,青史等于历史。一直以为只有好名声,面上好官的才在青史上,莫非是大雾?
再说一次对文没意见,也意识到了这是宋朝架空(写评论时忘了,发泄完才想起)。就看文时,看到那个时代的文人这么吊,突然为英雄豪杰忿忿不平,才有了评论。作者君和文都是无辜的。那些文人角色才是_(:з」∠)_的。
[投诉]
[9楼] 网友:阿郑 [2014-10-13 21:17:07]
到目前为止,就看到宋家如何如何,就一装逼范儿,特让人不爽
[投诉]
[10楼] 网友:绝舞VS妖魅 [2015-06-24 14:16:00]
不是好官才青史留名的,像秦桧这种也会留名的。我觉得吧,不管好的坏的,到一个极致也能出名的啊!不是有个说法:不求流芳百世,只求遗臭万年……
[投诉]
[11楼] 网友:深不可测的下限
98% [2020-01-05 12:35:52]
宋朝的确就这个德性hhh所以每次看宋朝的小说都要配合评论食用,不然看的很难受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