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炮灰通房要逆袭》  第5章

网友:你逗我? 打分:0 [2015-04-20 16:54:13]

古代重视家族,嫡长子袭爵,其余的孩子都是尽可能找好点的出路,因为家族地位需要。为了嫡长子打压嫡次子……又不是王府

   

[1楼] 网友:h&#039 [2015-04-20 19:36:17]

就是的呀,这里情节安排蛮奇怪的

    [投诉]

[2楼] 网友:h&#039 [2015-04-20 19:36:17]

就是的呀,这里情节安排蛮奇怪的

    [投诉]

[3楼] 网友:teresa [2015-04-20 20:15:08]

不是王府,是侯府啊﹉一样有爵位要继承的﹉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5-04-20 22:01:33]

在古代,就说明朝前期,勋贵人家是不能走科举的。到了中后期,才渐渐开始有也可以走科举制度的。
以下是面面百度的资料,——明朝因为有了靖难之役为了防止贵族权利膨胀,是禁止皇亲国戚参加科举制度的,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二月规定,允许宗室子弟以儒士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以获得出身资格,但终万历朝并没有实行。至崇祯四年(1631年)宗室子弟才真正参加了科举考试,并有一些人取得了进士的资格。
也就是说直到明朝末期才允许这些人参加科举。公侯等爵位在明朝时大部分是开国的大将所世袭的,加之他们大部分与皇室有联姻关系,也可能为了防止勋贵权利膨胀,所以有爵位家的子弟一般都是萌恩(也就是领个差事),或者直接从军。
本文是架空,面面采用的资料都是很片面的,所以咱们不考据啊~\(≧▽≦)/~不过一般也都是有例可查。

    [投诉]

[5楼] 网友:ya [2015-05-07 23:26:15]

作者这里答非所问…给家里的孩子安排好差事又不是只有科举一条路…要是家族给力大家想有脸面随随便便安排的就此人家考科举的贫寒子弟少奋斗n年 哪有嫌弃自家人才不够多的 而且科举什么时候诞生的?光举明朝有意义?靖难是皇室内部篡位啊又不是大臣谋反…

    [投诉]

[6楼] 网友:路人甲 [2015-05-11 16:50:17]

就是就是,+1。不能科举就不能干点别的?总不会说给你个爵位你家人都不能当官啦?随便说说,参军当军师不是一条出路?古代人为什么讲究多子多福?因为孩子是血亲,可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你养个一堆纨绔出来,还帮助个屁啊

    [投诉]

[7楼] 网友:路人甲 [2015-11-11 15:20:01]

宗室子弟和公侯伯子弟是有区别的,古代是父系社会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26 15:54:02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