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匆匆客也 打分:2 [2015-04-29 18:28:21]
中国至少汉族从来就不是个善乐的名族,古筝还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乐器了。不过汉人本来就不善乐。唉,可能是应为乐者在科举开时后地位越来越低反正不高。有奔头的人都去读书了。不过汉人可能是写诗作文好,写歌词填词到很好
[1楼] 网友:将离 [2015-04-29 18:38:44]
←_←那箜篌、琵琶、编钟、杨琴……呢此评论发自晋江手机站(http://wap.jjwxc.net/)
[投诉]
[2楼] 网友:尘 [2015-04-29 20:39:09]
礼乐在古代是并称的……
2 [投诉]
[3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4-29 21:00:28]
琵琶不是汉族的,和二胡等胡类乐器是一样的外来乐器,是由匈奴传过来的扬琴是由阿拉伯流传过来的,在中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箜篌是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土的,所以多用于西凉、龟兹的音乐里,盛行于隋唐(这个待考),因为明后有300年断层唯有编钟是汉族的,但编钟是青铜器,所以真的是春秋以前就出现的
[4楼] 网友:栀子秘语19% [2015-04-29 21:27:04]
据说乐器名里面有王字旁的都是西域或者其他舶来品,那么问题来了,埙呐,还有笛子、箫、唢呐之类的吹奏乐器,还有鼓、锣、钹镲之类的击打乐器呢?
[5楼] 网友:曦盈袖5% [2015-04-29 21:41:07]
……我怎么听说是两个字名字的是外来的呢?比如琴、筝、瑟这种是原有的,琵琶、二胡这种是外来的……吧……
[6楼] 网友:栀子秘语19% [2015-04-29 22:04:09]
回复五楼袖子君,是我记错了,确实是两个字的是舶来品,单字的是原来就有的
[7楼] 网友:公子煌43% [2015-04-29 22:12:50]
擅长音乐与否不能仅看乐器的发明,还有很多方面。你提到的诗词什么的其实就是古乐的词曲啊,古人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唱的流行歌曲啊………李白这类的诗人在盛唐时候都是唐明皇手下著名的填曲家,天子弹琵琶他们填词填诗。就这样说华夏不擅长音乐太武断了。而且礼乐不分离,古代人还是很重视音乐的……不能说因为乐器少就说音乐天赋不够吧!此评论发自晋江手机站(http://wap.jjwxc.com/)
[8楼] 网友:栀子秘语19% [2015-04-29 22:18:37]
7楼公子说的很对啊,诗经三百首,里面的风、雅、颂虽有雅俗之分,但都是都是古代的乐曲啊,还有词牌名曲牌名,君不见还有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9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4-29 22:26:22]
没有王字旁或者两个字的都是西域来的说法,汉族也不是“从来”不善乐的民族,因该说汉民族最后舍弃了“乐”这个可以惑乱人心的部分,把乐者归于下九流,这里要区分一下,礼乐的音乐讲究的是大音希声,是堂皇大音,现在的炫技呀、飙高音呀就是属于教坊司这类下九流里的,这个是每个民族的选择,也无所谓好或者不好,只看适合不适合这个民族罢了。汉族在上古时期器乐就比较发达,最早出现的是笛子等这类吹奏乐,其实这种吹奏乐各个地区都发现的,没有啥独特性,这是人类本身表达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已汉族器乐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先秦时期,就是秦朝以前,确立了“八音”,按照乐器的材质分为八个部分,古琴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属于八音的“丝”类,埙是的属于八音的“土”类,但是真的就仅此而已了,之后汉民族的乐器再没发展,都是外族带来的了除了刚才说的琵琶等不是,连唢呐这个流传甚广的乐器也不是汉族的,而是龟兹传来的,就是现在的新疆
[10楼] 作者回复 [2015-04-29 22:33:37]
56个民族是一家,全是自家的东西嘛。
[11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4-29 22:44:57]
和作者合个影
[12楼] 网友:栀子秘语19% [2015-04-30 08:50:31]
额,再解释一下下,那个王字旁什么的是我记错了,很抱歉,但是那个乐器名两个字是西域传来什么的是我看一期(具体不太记得哪一期了)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上说到的,那一期有个环节是要参赛者写乐器名,然后有个评委就说凡事两个字的乐器名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不是我自己的观点。。。。。。
[13楼] 网友:fsf [2015-04-30 11:04:08]
考古发现9000年以前的骨笛可以证明汉族的音乐发展很悠久
1 [投诉]
[14楼] 网友:fsf [2015-04-30 11:05:52]
至于擅不擅长看看从小背到大还只是沧海一栗的古诗词,这么看来广度,深度都有了,我可以判断汉族是善乐的民族吗?
[15楼] 网友:翛然西风|秋神之息5% [2015-04-30 22:06:47]
我勒个去,竟然有人说汉族不善音乐,楼主是汉族吗?应该说,没有比汉族更善音乐了!音乐,追溯其本质是什么——节奏、韵律!能看到这点本质的人绝对不敢说汉族木有音乐素养!看看汉族的文字,韵律感有谁能比?四声八韵,抑扬顿挫。诗词歌赋,最开始全是和乐演出,音乐为主,配词为辅,文辞啥的宋元后才慢慢脱离音乐独立出来。更何况礼乐制度下,上朝、祭祀、吃饭统统都是配专门音乐,高端大气上档次某木有,复杂的有编钟,简单到埙,朝堂神社民间到处都是音乐有木有!就是木有文化的劳动人民也会哼两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这种文化交融的氛围下,你说汉族从来不是善乐的民族……你让全世界其他民族情何以堪啊!
3 [投诉]
[16楼] 网友:王梦尧 [2015-05-01 14:00:35]
15楼好有才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笙、竽属匏类;埙属土类;鼓属革即皮类;柷;磬—高渐离;钟,铃;琴-伏羲氏、瑟、筝;)宫商角,及徵羽。四声八韵《礼记》中《大戴礼》、《小戴礼》记载了上古时的礼乐制度。《诗经》分《风》(民间歌谣),《大/小雅》正乐之歌,《颂》(宗庙祭祀之乐歌)。好像还有个《汉府乐诗》,唐诗宋词那个不能做为歌词?虽然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妓院之类的流传至今,就不信里面没几个清高、高洁之人作乐。呵呵,真说起来古代能学乐的也就大家闺秀及乐坊或。。这个就不必说了。后者以此为生肯定要仔细专研。(说句题外话,看过一个评论,说大家闺秀学钢琴之类的真没意思,又不用你在客人来时抚乐助兴)。
[17楼] 网友:霜华红舞 [2015-05-03 17:27:17]
可以固宠……多才多艺的儿媳妇大概长辈们会挺喜欢?以及弹钢琴这个爱好听起来就挺高雅的,在圈子里有面子?
[20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5-08 22:16:26]
其实卧箜篌和竖箜篌形制完全不同,可以这么说除了名字一样,其他都不一样,这完全就是两种乐器,而且在宋朝就已经失传了。顺便说一下凤首箜篌这个也不是波斯传入而是从天竺传入的,但是因为卧箜篌失传早所以我们大体说的箜篌就是竖箜篌(或者叫胡箜篌),所以我说“没有王字旁或者两个字的都是西域来的说法”,就是指这个,箜篌是两个字的中国乐器。其实不说卧箜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货现在叫百济琴或者玄琴,是属于全宇宙都属于他的思密达国的乐器,我一般都囧囧有神的等待思密达国宣布申遗。
[21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5-08 22:41:41]
还有我再说一次,中国不是“从来不善乐的名族”,我本身就是学音乐的,还会看不起自己不成。中国古乐器确实很发达,但仅仅到先秦时期,就是秦朝以前,“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乐器了”这句我认为楼主没说错。乐者地位低就是现实,谁能拍着胸脯说我现在手机里的音乐都是买的?盗版满天飞的现代,都不尊重乐者的劳动了,从何谈论乐者地位高。还有就是歌词好是文采好,打动人、引起他人共鸣的是诗词的意境,真不是音乐棒,还真别说“音乐为主,配词为辅”哪有“辅”的完整流传,“主”的倒是失传了,这说明了什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是西方还有完整的乐谱留下来,中国有几个认识工尺谱?这又说明什么?好的音乐就是靠音乐本身打动别人的,不需要任何辅助手段。
[22楼] 网友:夏月虫笑 [2015-05-12 17:48:00]
还没看先回复,看到这个忍不住想回个,特意问了一下略微了解些的朋友,同意24L的。朋友说,就拿古琴来说已经算是很重视的乐器了,但是依然在中国历史中出现很大的断层,现在的古琴门派大多是宋明后期才有的,至于其他乐器很多都失传了,失传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人学了而已,不学也只是因为乐师的地位很低,记得哪位友人说过,当时乐师基本上地位都快和舞伎一类相等了。说起乐器,想起尺八了,这是算是我比较了解的,唐朝之后失传,近些年很多人又打算去学却只能从日本传回中国,默默的心塞
[23楼] 网友:葭月山茶 [2015-05-18 05:02:36]
那可不可以告诉我,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是谁家的?那地方可是在河南。
[24楼] 网友:杜蒂西雅 [2015-05-18 22:45:14]
唔~~~~感觉那时候古老的音乐和后来渐渐兴起的以舒畅听觉为主的音乐完全不同,乐器也不是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乐器那样旨在以流畅的弹奏让耳朵享受,而且都要配合大量文学,感情的表达也主要在“文”这一部分,而非听觉这一部分,没有现在那么直白的,用声音去直击内心的特点。如果只演奏乐器的话,那个意境就特别特别难以听懂,所以说知音那么难找的说……。如果非民间而是官方的话,更是要各种乐器之间交响、恢弘。君子啊士大夫啊要学的东西嘛,特别高大上,遵循严格的规范,要知道古时候为什么说汉族比别的民族国家先进呢,除了科学和生产力等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文化丰富,制度严谨,讲究得多,讲究得多,讲究得多>_<。所以舶来品为什么后来在汉族渐渐兴起了,是有道理的呀……那么高大上的东西只有高大上的人才……。诶嘿嘿,随意说些小看法,说的不对大家多包含呀。总之,我觉得那时候的音乐不仅仅是音乐的。
[25楼] 网友:榛君 [2015-05-31 00:21:29]
不能说古代重视礼乐就说明古代音乐发展很好,在我看来礼乐的政治意味太浓了,礼在乐先,就好像是一种制式音乐,要在规定的场合听。还有词曲方面也是先词后曲,曲子都没怎么变过,更别谈发展。相反民间音乐更能代表中国的音乐成就,更自由,却被贵族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中国是一个很善乐的国度,但是古代主流的贵族太讲究和压抑了,这种规矩印制了艺术的发展,是颗好种子,营养却不够此评论发自晋江手机站(http://m.jjwxc.com/)
[26楼] 网友:KKK [2015-07-12 18:54:34]
汉民族把外国传来的那么多乐器通通汉化以致原产国都不用了我们还在发扬光大,君子六艺宫商角徵羽唐诗宋词风雅颂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十二平均律楼主大概都没听过吧?汉民族是世界上最有诗意的民族(之一也许都不用加了),你不知道只是你知道的不多罢了。这也不怪楼主,那么多年的文化断层,大家知道的都不多,只不过有些人在不断求知,有些人在妄下结论。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匆匆客也 打分:2 [2015-04-29 18:28:21]
中国至少汉族从来就不是个善乐的名族,古筝还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乐器了。不过汉人本来就不善乐。唉,可能是应为乐者在科举开时后地位越来越低反正不高。有奔头的人都去读书了。不过汉人可能是写诗作文好,写歌词填词到很好
[1楼] 网友:将离 [2015-04-29 18:38:44]
←_←那箜篌、琵琶、编钟、杨琴……呢
此评论发自晋江手机站(http://wap.jjwxc.net/)
[投诉]
[2楼] 网友:尘
[2015-04-29 20:39:09]
礼乐在古代是并称的……
2 [投诉]
[3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4-29 21:00:28]
琵琶不是汉族的,和二胡等胡类乐器是一样的外来乐器,是由匈奴传过来的
扬琴是由阿拉伯流传过来的,在中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箜篌是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土的,所以多用于西凉、龟兹的音乐里,盛行于隋唐(这个待考),因为明后有300年断层
唯有编钟是汉族的,但编钟是青铜器,所以真的是春秋以前就出现的
[投诉]
[4楼] 网友:栀子秘语
19% [2015-04-29 21:27:04]
据说乐器名里面有王字旁的都是西域或者其他舶来品,那么问题来了,埙呐,还有笛子、箫、唢呐之类的吹奏乐器,还有鼓、锣、钹镲之类的击打乐器呢?
[投诉]
[5楼] 网友:曦盈袖
5% [2015-04-29 21:41:07]
……我怎么听说是两个字名字的是外来的呢?
比如琴、筝、瑟这种是原有的,琵琶、二胡这种是外来的……吧……
[投诉]
[6楼] 网友:栀子秘语
19% [2015-04-29 22:04:09]
回复五楼袖子君,是我记错了,确实是两个字的是舶来品,单字的是原来就有的
[投诉]
[7楼] 网友:公子煌
43% [2015-04-29 22:12:50]
擅长音乐与否不能仅看乐器的发明,还有很多方面。你提到的诗词什么的其实就是古乐的词曲啊,古人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唱的流行歌曲啊………李白这类的诗人在盛唐时候都是唐明皇手下著名的填曲家,天子弹琵琶他们填词填诗。就这样说华夏不擅长音乐太武断了。而且礼乐不分离,古代人还是很重视音乐的……不能说因为乐器少就说音乐天赋不够吧!
此评论发自晋江手机站(http://wap.jjwxc.com/)
2 [投诉]
[8楼] 网友:栀子秘语
19% [2015-04-29 22:18:37]
7楼公子说的很对啊,诗经三百首,里面的风、雅、颂虽有雅俗之分,但都是都是古代的乐曲啊,还有词牌名曲牌名,君不见还有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2 [投诉]
[9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4-29 22:26:22]
没有王字旁或者两个字的都是西域来的说法,汉族也不是“从来”不善乐的民族,因该说汉民族最后舍弃了“乐”这个可以惑乱人心的部分,把乐者归于下九流,这里要区分一下,礼乐的音乐讲究的是大音希声,是堂皇大音,现在的炫技呀、飙高音呀就是属于教坊司这类下九流里的,这个是每个民族的选择,也无所谓好或者不好,只看适合不适合这个民族罢了。
汉族在上古时期器乐就比较发达,最早出现的是笛子等这类吹奏乐,其实这种吹奏乐各个地区都发现的,没有啥独特性,这是人类本身表达快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汉族器乐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先秦时期,就是秦朝以前,确立了“八音”,按照乐器的材质分为八个部分,古琴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属于八音的“丝”类,埙是的属于八音的“土”类,但是真的就仅此而已了,之后汉民族的乐器再没发展,都是外族带来的了
除了刚才说的琵琶等不是,连唢呐这个流传甚广的乐器也不是汉族的,而是龟兹传来的,就是现在的新疆
[投诉]
[10楼] 作者回复 [2015-04-29 22:33:37]
56个民族是一家,全是自家的东西嘛。
[投诉]
[11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4-29 22:44:57]
和作者合个影
[投诉]
[12楼] 网友:栀子秘语
19% [2015-04-30 08:50:31]
额,再解释一下下,那个王字旁什么的是我记错了,很抱歉,但是那个乐器名两个字是西域传来什么的是我看一期(具体不太记得哪一期了)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上说到的,那一期有个环节是要参赛者写乐器名,然后有个评委就说凡事两个字的乐器名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不是我自己的观点。。。。。。
[投诉]
[13楼] 网友:fsf [2015-04-30 11:04:08]
考古发现9000年以前的骨笛可以证明汉族的音乐发展很悠久
1 [投诉]
[14楼] 网友:fsf [2015-04-30 11:05:52]
至于擅不擅长看看从小背到大还只是沧海一栗的古诗词,这么看来广度,深度都有了,我可以判断汉族是善乐的民族吗?
[投诉]
[15楼] 网友:翛然西风|秋神之息
5% [2015-04-30 22:06:47]
我勒个去,竟然有人说汉族不善音乐,楼主是汉族吗?应该说,没有比汉族更善音乐了!
音乐,追溯其本质是什么——节奏、韵律!能看到这点本质的人绝对不敢说汉族木有音乐素养!
看看汉族的文字,韵律感有谁能比?四声八韵,抑扬顿挫。诗词歌赋,最开始全是和乐演出,音乐为主,配词为辅,文辞啥的宋元后才慢慢脱离音乐独立出来。
更何况礼乐制度下,上朝、祭祀、吃饭统统都是配专门音乐,高端大气上档次某木有,复杂的有编钟,简单到埙,朝堂神社民间到处都是音乐有木有!就是木有文化的劳动人民也会哼两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这种文化交融的氛围下,你说汉族从来不是善乐的民族……你让全世界其他民族情何以堪啊!
3 [投诉]
[16楼] 网友:王梦尧
[2015-05-01 14:00:35]
15楼好有才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笙、竽属匏类;埙属土类;鼓属革即皮类;柷;磬—高渐离;钟,铃;琴-伏羲氏、瑟、筝;)
宫商角,及徵羽。四声八韵
《礼记》中《大戴礼》、《小戴礼》记载了上古时的礼乐制度。
《诗经》分《风》(民间歌谣),《大/小雅》正乐之歌,《颂》(宗庙祭祀之乐歌)。
好像还有个《汉府乐诗》,唐诗宋词那个不能做为歌词?
虽然不上大雅之堂,但是妓院之类的流传至今,就不信里面没几个清高、高洁之人作乐。呵呵,真说起来古代能学乐的也就大家闺秀及乐坊或。。这个就不必说了。后者以此为生肯定要仔细专研。(说句题外话,看过一个评论,说大家闺秀学钢琴之类的真没意思,又不用你在客人来时抚乐助兴)。
1 [投诉]
[17楼] 网友:霜华红舞 [2015-05-03 17:27:17]
可以固宠……多才多艺的儿媳妇大概长辈们会挺喜欢?以及弹钢琴这个爱好听起来就挺高雅的,在圈子里有面子?
[投诉]
[20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5-08 22:16:26]
其实卧箜篌和竖箜篌形制完全不同,可以这么说除了名字一样,其他都不一样,这完全就是两种乐器,而且在宋朝就已经失传了。顺便说一下凤首箜篌这个也不是波斯传入而是从天竺传入的,但是因为卧箜篌失传早所以我们大体说的箜篌就是竖箜篌(或者叫胡箜篌),所以我说“没有王字旁或者两个字的都是西域来的说法”,就是指这个,箜篌是两个字的中国乐器。
其实不说卧箜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货现在叫百济琴或者玄琴,是属于全宇宙都属于他的思密达国的乐器,我一般都囧囧有神的等待思密达国宣布申遗。
[投诉]
[21楼] 网友:皱巴巴 [2015-05-08 22:41:41]
还有我再说一次,中国不是“从来不善乐的名族”,我本身就是学音乐的,还会看不起自己不成。中国古乐器确实很发达,但仅仅到先秦时期,就是秦朝以前,“后来就再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乐器了”这句我认为楼主没说错。
乐者地位低就是现实,谁能拍着胸脯说我现在手机里的音乐都是买的?盗版满天飞的现代,都不尊重乐者的劳动了,从何谈论乐者地位高。
还有就是歌词好是文采好,打动人、引起他人共鸣的是诗词的意境,真不是音乐棒,还真别说“音乐为主,配词为辅”哪有“辅”的完整流传,“主”的倒是失传了,这说明了什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是西方还有完整的乐谱留下来,中国有几个认识工尺谱?这又说明什么?
好的音乐就是靠音乐本身打动别人的,不需要任何辅助手段。
[投诉]
[22楼] 网友:夏月虫笑
[2015-05-12 17:48:00]
还没看先回复,看到这个忍不住想回个,特意问了一下略微了解些的朋友,同意24L的。朋友说,就拿古琴来说已经算是很重视的乐器了,但是依然在中国历史中出现很大的断层,现在的古琴门派大多是宋明后期才有的,至于其他乐器很多都失传了,失传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人学了而已,不学也只是因为乐师的地位很低,记得哪位友人说过,当时乐师基本上地位都快和舞伎一类相等了。说起乐器,想起尺八了,这是算是我比较了解的,唐朝之后失传,近些年很多人又打算去学却只能从日本传回中国,默默的心塞
[投诉]
[23楼] 网友:葭月山茶
[2015-05-18 05:02:36]
那可不可以告诉我,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是谁家的?那地方可是在河南。
[投诉]
[24楼] 网友:杜蒂西雅 [2015-05-18 22:45:14]
唔~~~~感觉那时候古老的音乐和后来渐渐兴起的以舒畅听觉为主的音乐完全不同,乐器也不是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乐器那样旨在以流畅的弹奏让耳朵享受,而且都要配合大量文学,感情的表达也主要在“文”这一部分,而非听觉这一部分,没有现在那么直白的,用声音去直击内心的特点。如果只演奏乐器的话,那个意境就特别特别难以听懂,所以说知音那么难找的说……。如果非民间而是官方的话,更是要各种乐器之间交响、恢弘。君子啊士大夫啊要学的东西嘛,特别高大上,遵循严格的规范,要知道古时候为什么说汉族比别的民族国家先进呢,除了科学和生产力等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文化丰富,制度严谨,讲究得多,讲究得多,讲究得多>_<。所以舶来品为什么后来在汉族渐渐兴起了,是有道理的呀……那么高大上的东西只有高大上的人才……。诶嘿嘿,随意说些小看法,说的不对大家多包含呀。总之,我觉得那时候的音乐不仅仅是音乐的。
[投诉]
[25楼] 网友:榛君 [2015-05-31 00:21:29]
不能说古代重视礼乐就说明古代音乐发展很好,在我看来礼乐的政治意味太浓了,礼在乐先,就好像是一种制式音乐,要在规定的场合听。还有词曲方面也是先词后曲,曲子都没怎么变过,更别谈发展。相反民间音乐更能代表中国的音乐成就,更自由,却被贵族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中国是一个很善乐的国度,但是古代主流的贵族太讲究和压抑了,这种规矩印制了艺术的发展,是颗好种子,营养却不够
此评论发自晋江手机站(http://m.jjwxc.com/)
[投诉]
[26楼] 网友:KKK [2015-07-12 18:54:34]
汉民族把外国传来的那么多乐器通通汉化以致原产国都不用了我们还在发扬光大,君子六艺宫商角徵羽唐诗宋词风雅颂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十二平均律楼主大概都没听过吧?
汉民族是世界上最有诗意的民族(之一也许都不用加了),你不知道只是你知道的不多罢了。这也不怪楼主,那么多年的文化断层,大家知道的都不多,只不过有些人在不断求知,有些人在妄下结论。
1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