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第34章

网友:司马晴 打分:2 [2020-10-16 23:28:41]

李世民,我个人最讨厌的皇帝!没有之一!他处处模仿杨广,但永远在模仿,重未超越过。

   

[1楼] 网友:账号已注销 [2021-01-27 13:35:59]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网站要求发评必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发评用户后台自己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投诉]

[2楼] 网友:迦勒底空中劈叉大辛台47% [2021-07-09 22:57:44]

高句丽可不是杨广打下来的

    [投诉]

[3楼] 网友:迦勒底空中劈叉大辛台47% [2021-07-09 23:38:36]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你杨广步子迈太大直接把隋败没了好吗

    [投诉]

[5楼] 网友:迦勒底空中劈叉大辛台47% [2021-10-20 17:06:46]

首先讲下,突厥是个典型的考机动性抢劫的游牧强盗。
突厥在宣武门之变11天后(六月十五)开始进犯渭州,朝廷派的柴绍在秦州胜利,杀死特勒一人和将士千民后(七月初三),突厥就开始求和(这里还没到渭水之盟),就是挨打了就开始打退堂鼓,反正中原人也杀不完他们。
到了八月初八,李世民继位,11天后梁师都怂恿突厥人进犯中原,而通往渭水的一条重要路线上,守城的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人,这个将领为了给李世民找不爽直接把突厥人放过去了。
而李世民能把突厥逼退,不是因为他搞了空城计,更不是因为他【修改史书,为了衬托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带着六个人吓退了突厥十万大军】
【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 大惧,遂请和一《旧唐书》 】翻译过来就是:李世民带着六个部下先去赴约,呵斥颉利,然后!唐军到了!颉利看到唐军精气神都特别好,知道自己不能趁玄武门之变捞到好处,才决定和二凤签订盟约,撤退。
然后,还有[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豳州以待之一《资治通鉴》
突厥退兵是因为李世民的战略部
虏若奔还,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矣。《资治通鉴》
翻译:突厥回去时,前路被埋伏在豳州的长孙无忌和李靖伏击,后路被长安大军堵上,就能覆灭他们了。
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历史上,李世民这时候刚政变完,他不能调兵,李建成的部下还没有完全服他,皇宫里,亲爹还在(李渊能力还是足够的,二凤不敢赌,他会不会前脚刚调兵,后脚亲爹就搞事)
其二:二凤不准备只是打赢一回突厥的兵马,之前几年又不是没打赢,他想要的是彻底歼灭,所以这回不打算打草惊蛇(突厥是骑兵,机动性强,跑路能力绝对是够的)
没看之后突厥就被李世民扬了,成了种花史上十次灭外族国都成就的其一。
而且,如果是屈辱求和,你想想近代史,有谁像突厥一样归还了李世民被掠夺的人口,而且还主动献给大唐牛羊了。
李世民和霍去病一样,打外族人的同时,不仅能逼得外族人投靠他们,还使外族人向他们效忠,甚至到李世民死后,有很多外族人来到大唐吊唁李世民,割耳削肉痛哭想要己身殉葬。
他是中原当之无愧的挽狂澜既倒,扶大厦将倾的脊梁之一。
(考据内容来自隔壁的历史大佬)

2   [投诉]

[6楼] 网友:迦勒底空中劈叉大辛台47% [2021-10-20 17:27:01]

错字:玄武门

    [投诉]

[7楼] 网友:72716180 [2024-11-10 23:39:42] 来自山东

……能说出这种话,都没必要费口舌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8-02 18:53:2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