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君有疾否》  第1章

网友:48408921 打分:2 [2025-03-02 00:14:57] 来自湖南

或许每一个喜欢小说的读者内心都存在有一个世界,当遇见某本和自己内心世界符合的小说设定时,便会特别喜欢一本小说。古耽有很多,但是君疾在我心中就是那道白月光,无可代替也无法比拟。或许有人说君疾的权谋过于儿戏,但我想,现实生活已经够残酷,在心中留一处温柔之地也很好。君疾的特点从来不是权谋,而是在那一点权谋之下,楚苏由疏离到相守的温情,亦是传统与革新在感情之前的碰撞。每一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段纯粹的感情,希望这种感情可以战胜世俗的偏见、生活的困难和观念的冲突,但是这种感情实在太难,现实生活中或许一辈子都难以遇见,于是我们选择相聚在大夏,在君疾这方小小天地为这段感情而感动。
相信大部分老师是被书名给吸引进来的吧。《君有疾否》,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有病吗?”,你或许会想,诶,怎么这么搞笑,怎么书名和简介像是两个世界的东西,这么古风的文应该不会有如此粗俗又略显直白的书名吧,应该这个名字会有别的深刻又感人的含义吧。然后你看下去会发现—害,还真是这么粗俗又直白。
以上便是我第一次点开君疾的心路历程。虽然十分诧异,但在看完整本书之后,我突然在脑海中便涌现出来苏世誉在听到楚明允说自己心悦他时内心的声音—
“君有疾否?”
最喜欢君疾的一点,就是楚苏的人设。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得不感叹宿敌就是妻子啊!一黑一白,一文一武,苏世誉温润如玉公子无双,楚明允心狠手辣雷厉风行,表现上差异到极点的两人,第一眼会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感,再加上如此特别的人设,往往寥寥几笔就可以在人心中留下生动的形象。看到前面几章朝堂之上的对峙,一席白衣、头戴玉冠、不疾不徐的苏大人和玄色外袍、长发如瀑、肆意张扬的楚大人便在我心中出现了。他们生而为朝堂,进而忧国为天下立心,退而忧民为生民立命,官拜高位举止得体且风雅。“醒是长安客,梦内折戟锏”一幅古代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这是君疾给我留下的初印象,就像一幅写意画,简单但宏大。
那么第二面,是梁宅与永乐坊的地牢中,属于苏世誉的杀伐果决。我想君疾最精彩的点,就在于苏世誉这一人物的塑造。谁说文官就必须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谁说御史大夫就一定迂腐刻板没有为军之志?苏世誉极美,美在他一身白衣风华绝代,更美在他温润如玉却有护己之力。当苏世誉将扇子作为火折子扔出去的时候,当苏世誉手中的细线悄无声息地结束对手性命的时候,当苏世誉作为文官却武力高超可以杀人于无形的时候,这个人物便有了阴影面,他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光打在他的身上,影子跟着他渐行渐远。
第三面,则是苏世誉疏离之下的柔情。其实楚楚和苏苏骨子里都是很好很好的人,只是由于背负了太多期待与使命,他们不得不将自己掩藏起来,使自己看起来坚不可摧。所以,在所信任的人的面前,他们依旧是本身的模样。苏世誉会打趣苏白和澜依,故意逗苏白让他不去见澜依;苏世誉也会真心相待穆拉和,在穆拉和去世后,以御史大夫的身份捉拿凶手,以哥哥的身份为识人不清的妹妹报仇。插一句嘴,穆拉和真的是整本书我的意难平了,她就像来自大漠的精灵,有黄沙满天般的豪放和长河落日般的热情,她敢爱敢恨,从不在意她人目光,但会把所爱之人放在心上。她可以为了除去父王的政敌几次三番下嫁,也可以轰轰烈烈地爱上一个人毫不掩藏。是她用一封信让苏苏认识到了自己的心意,也告诉苏苏爱一个人的模样:“万蝶于心飞舞,蝶翼扑动惹人心乱”。
我想能让苏世誉动心真的很难,就如杜越说的“表哥从来不会喜欢上什么”,可是这样一个人,他也会在除夕之夜踏雪而来,伞迎雪正开,走入冷清的太尉府,和楚明允一起跨年;会如儿童般打起雪仗、捏兔子,然后两人相视而笑,梅花纷纷而落,带着寒冷的气息,掩盖住两人暗涌的炽热情意。苏世誉明知楚明允是敌非友,却仍然无法自拔的动心,清醒地沉沦,纵容楚明允做一些对己不利的小动作,可能这就是爱吧。在我看来,苏苏是非常典型的回避型人格,表面上对谁都很好,实际上就把自己用雾包裹起来,就想穆拉和说的“我看不见你的心在哪”,回避型人格真的很难敞开自己心扉,哪怕他真的很喜欢一个人,也会一次又一次的小心试探,并且只要对方有一点苗头不喜欢自己,便会像蜗牛一样缩回到自己的壳里,再也不出来,只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偶尔的偶尔,突然想起那一段岁月的那一段往事的那一位故人,内心一边想着或许当时应该勇敢一点,一边想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嘴上说着“那就这样吧,这样已经很好了”。
就像被楚明允扔到地上的玉佩,虽然被捡起来,但玉只会记得自己被人扔碎过。
所以淮南一行,就是苏世誉给自己定下的最后一梦。
在梦里,他可以是楚明允的苏哥哥,是楚明允的爱人,他可以跟楚明允光明正大的牵手游街,也可以跟楚明允在黑夜里纠缠不清,他最坚实的后背向楚明允展露,他们彼此依靠杀出重围。那时候的苏世誉是开心的,因为在这里他可以放心做自己,不用去想未来。在梦里,他只要考虑当下,那是一个小小世界,容得下他和楚明允的小小世界,不用背负家族使命和君臣礼仪的小小世界。有幸我们读者和楚苏一起见证了这个小小世界,我们看到了镜花水月中的悲欢离合,为楚苏绝美爱情而赞叹,又为他们的短暂分离而扼腕。
但这样也很好,一味为感情而冲动的恋爱太幼稚,分分合合才是人生常态。吸引读者但是楚苏的感情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在世俗礼法下的独立思考与不顺从,实现理想与初心的同时拥抱自己心中所念,爱情和事业的两全。
随后回到京城,美梦易碎,恋人易离。但其实我真的很吃小虐,分开就像是一段恋爱的调味品,没有人可以一直在一起,所以回到更真实的当下,楚苏作为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不可能也不能在一起。如果把这时候的京城做一幅画,该当时一副黑白的水墨画。苍山寥寥,远眺之下,山峦如墨,隐隐约约地横亘在天际,仿佛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山间的树木在寒风中摇曳,树欲动而风不止,枝叶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孤寂与苍凉。城门的落雪挂在朱红的城墙上,雪花轻盈地飘落,像是时光的碎片,缓缓堆积在古老的砖石之间。那朱红的城墙原本鲜艳夺目,此刻却被白雪覆盖,颜色寥落了几分,显得格外冷清。城门内,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声马蹄声打破沉寂,随即又归于平静。冬日的寒风从城门外呼啸而入,卷起地上的积雪,形成一片片白色的漩涡。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紧闭着门,唯有几家酒楼还亮着昏黄的灯光,透出一丝暖意。酒楼内,帘幕被人推开,一阵冷风随即从隔间呼啸而过,吹得桌上的烛火摇曳不定。杯中酒冷,酒香在寒风中愈发显得清冽。一人独坐桌前,手中握着酒杯,眼神迷离,仿佛已醉入梦中。他的对面,另一人静坐不语,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处的苍山,神情凝重。酒楼的角落里,炉火微弱,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却难以驱散冬日的寒意。桌上摆着几碟小菜,早已凉透,却无人动筷。窗外,风雪渐大,苍山的身影愈发模糊,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酒楼内的两人,一醉一醒,一静一动,仿佛在这冬日里,演绎着人生的某种况味。杯中酒冷,心中事暖,风雪虽寒,却难掩那一份深藏的情愫。楚明允一人饮酒的时候在想什么呢?或许会想,曾经有某个时候,他真的感受到了苏世誉诚恳的爱意,或许会想是不是有个时候,他们真的相爱过。
但他们从来一直都在相爱。
“三愿我所爱,无忧无恙,岁岁长安”上元节时,京城万千盏明灯亮起,灯火点燃起每个人最纯朴的愿望,于是黑夜亮如白昼,一人的心愿藏于万千。苏世誉对楚明允的告白,缄默而掷地有声。和楚明允的肆意张扬相比,苏苏含蓄内敛的态度或许才是中国人的常态。他爱他,可是爱不一定要说出口,这份爱可以深藏心底,可以寄情笔尖,这份爱同样珍重。
我真的特别喜欢这种文风,不需要太多的浓墨重彩繁华万千,那些恰到好处的文字于情绪便已足够,如初春的风,没有夏风的轰烈或是冬风的凛冽,只是带着青草芳香的气息或是春雨绵绵的情意,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句子,令人一眼就觉得很惊艳。“我想要的是,拓万里疆土,召八方拜服”“千樽酒,万卷书,难洗一身狂傲气,这样恰好”。 那是属于楚明允的意气风发、放荡不羁与属于他的冲天豪气穿肠过;还有“三千青丝如瀑,十丈红尘无声”“一愿社稷昌,二愿黎民宁,三愿我所爱无忧无恙、岁岁长安”,苏世誉风华无双温文尔雅,一身白衣胜雪。将视线望远,我们逐渐从人物看向环境,发现窗外的景色依然雅致。“窗外有一帘秋雨,惊醒了万家灯火”,那是苏世誉隐晦的心动;“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是时局波谲云诡的预谋。
非常有幸能看到《君疾》这样一部作品,楚明允和苏世誉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他会在千百个读者的笔尖流淌,在千万个平行时空里依旧相爱。
最后感谢所有老师对君疾的二创~可以说君疾的饭是我所有坑里面质量最高的了!我想每一位君疾的读者都会被这本故事中平凡而又带有烟火气息的生活所温暖,所以愿意用自己的文笔去描绘更广阔的故事。我是21年2月看完原文然后开始在老福特和大眼仔陆陆续续吃饭,真的被各位厨神的美味佳肴喂的很好!老师们的文笔真的超赞啊啊啊啊啊!感谢君疾让我们相遇!

11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9-13 05:11:33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