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棘心 打分:2 [2016-12-24 02:15:43]
文很好,但不太赞同作者有话说。女孩因为不占家产还能联姻,其实嫡庶待遇差别反倒不那么明显,左不过都是一副嫁妆的事。如果遇到资质好还有眼力见儿的,地位还会更加提升,如《红楼》中的探春;男孩儿间则因牵涉种种利益划分,地位天生泾渭分明,比如贾环的地位跟宝玉完全天壤。当然这也有各人资质不同的原因在,但总体上就是这么个情况。古代书香大族尤其如此,清朝一大员官居二品,母亲治丧想抬棺从正门走,都遭到家族强硬拒绝。当然具体情况总有不同,不排除偶有妾室或庶子特别受宠被偏爱的。但这种偏爱肯定是个人行为,不是被广泛认可的,且有嫡子嫡孙尚在的情况下,不大会如此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可以理解小说需要制造矛盾激发张力,但还是觉得把这种偏爱庶子的行为解释为爹的私心比较好
[2楼] 网友:棘心73% [2016-12-24 02:41:00]
例子居然没有举完整……那官员母亲棺椁入正门遭拒,就是因为其母为妾。为此,此人还特别郁愤,觉得奋斗一生都无法改变出身,为亲娘挣来体面。 当然了,后天的造化才是更有决定性的,如果庶子真的平步青云权势滔天,不排除家族也会迎风倒向他。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肯定是在稳定地形成既成事实之后为,不大可能只是在存在可能性的时候(比如读书进度稍快一点)就赤果果表现出来。说白了,能保证每家的嫡子都读书比庶子好吗?如果嫡子的地位因此就被轻易威胁到,那这嫡庶之分也就失去了意义。皇家一贯有嫡立嫡,并未说嫡贤则立嫡,就是因为嫡庶之分是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嫡子是家族的象征,哪怕这人后来证明真的不行,那也得把这嫡的名头废了再说;如果嫡子平庸而庶子更有能力,则第一考虑的不可能是换人,而是嫡来守家业庶来辅助
[投诉]
[3楼] 网友:寂录片96% [2016-12-24 04:44:33]
毕业以后很久没有写作业写兴奋了,睡不着撑到这个点,就看到楼主的妙评。赞。作者文笔清丽,苏的尺度也把握的不错。可惜坑品不稳定,再就是有些逻辑有些学生特有的天真。嗯,还是鼓励为主鼓励为主~
[4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8:58:23]
并不同意,王熙凤也说过迎春,“可惜不是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外头的人一听是庶女,多半是不要的。”可见嫡庶地位天生很分明。但是男孩并不一样啊,他能自己奋斗,庶女怎么奋斗?稍微动点心思都是你不安稳。贾家那是大家都不成器,而且受爹的地位影响也很大,但长宁长淮是一个爹。再者拿《红楼梦》来说事不公平,毕竟是清代的小说,作者还偏爱贾宝玉,写这个文我也是把我能找到的明朝小说看了个遍的,举业就是天生最有用的武器。你掌握这个武器,你以后可是有权势的人,谁敢不看重你?
[5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9:04:54]
其实也不是稍微进度快点,大人就区别对待。文中提及,赵长淮天赋高,秀才也是一次性得到,很有名声,靠实力进的纪家族学。其实和赵长宁表现出来的实力,差距是不小的哦。而且也还好,只是他爹更欣赏二儿子,你要是说有多区别对待,也不可能,表面还是差不多一碗水平的。而且庶子优秀的第一个想法是辅佐嫡子?凭什么啊,我中了进士你不过中了举,我还会辅佐你么?嫡庶分明的确重要,但是古代的这几个读书等级的划分,重要程度超过嫡庶了吧?
[6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9:07:26]
皇家立嫡,那是很难有这么一套制度来改变命运,大家都是龙子龙孙,凭什么你当皇帝我就不能当呢?所以才有嫡长制。但是普通官宦家庭是得科考,考上了你才有地位,考不上就混蛋了。任你嫡出又怎么样,还不是混日子。
[7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9:11:35]
别说你同一个家里的嫡出庶出了。你是官宦家庭的嫡长子,但你家农庄租田的李二的三儿子狗剩得了进士,你不过是举人,你在人家面前还要行礼。
[8楼] 网友:仙人掌 [2016-12-24 11:51:45]
不完全同意!不扯远了那些嫡庶之分的例子,就一条。从利益上来说不通!古代娶妻基本都是门当户对(不算特例,一般都没好下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宠爱庶子超过嫡子引起不满的,岳家不可能同意,那不是结亲是结仇了。女方亲爹亲妈哥哥弟弟嫂嫂们早打上门来。就算有男的昏了头找到所谓真爱死不回头,他爸妈能同意吗!除非生不出嫡子抱养庶子在嫡妻膝下养,俗称记嫡!要知道妻子是有嫁妆的,身份越高份额越大,不可能平白给人,人情道理上说不过去!某朝代明文规定嫡母财产平分诸子比较难得操作的,古代也是可以立遗嘱的,要给亲生的儿子谁也说不了什么!从古至今婚姻都是保证夫妻双方的利益,长期普遍性的破坏规则那它只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复存在。
[9楼] 网友:云敛14% [2016-12-24 16:58:26]
不同意作者说的话,嫡庶对男子差别更大,你举的农庄租田的本质上就是一个极端,历史上有这种人考进士吗?古代人本来就重规矩,庶子能凭读书改变命运真是可笑,或许能改变一点儿吧,但是不可能越过嫡子的,同意楼主的话,庶子优秀第一个想法就是辅佐嫡子。你要是说庶子发达了怎样怎样,那起码也得是跟原来家族云泥之别的时候家族才会讨好,否则只是读书科举好了一点儿,没多大作用。
[10楼] 网友:云敛14% [2016-12-24 17:02:01]
而且古代并不是读书好到可以不论出身就平步青云的,你是庶子,人家天生就会低看你一眼,这是刻在身上的烙印,洗不掉的。
[11楼] 网友:啊 [2016-12-24 19:37:51]
在古代庶女能活的更好吧!至少不会因为利益而变得体弱多病,脑子痴傻啊什么的,就是活的安分点辛苦点就行了,但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庶子想压嫡子就得做好被嫡母收拾的准备,除非他是怪胎,嫡母收拾不了他!不然怎么能越过嫡子去?我也是同意楼主的看法的!
[12楼] 网友:寂录片96% [2016-12-24 22:29:51]
庶子当然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改变出身,但那属于自我增值,和祖宗礼法、社会舆论不是一码事。民国有个大文人是小老婆生的,嫡母贤德待他母子不薄,然而他还是每天晚饭后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姨娘在宅子里逛悠,刷刷存在感。我家往上三四代也是属于嫡房的,49年我们这边的一个老太爷和隔房姨娘生的兄弟一起去了对岸。我们老太爷觉得既是兄弟在异乡就该互相照拂,但那个小老婆生的兄弟多次在公众场合装不认识我们老太爷,打招呼根本不应。可见,即使在大清完了几十年以后,社会舆论对于庶生子女的歧视仍然是渗入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探春和迎春同为庶女,出身差异并不大,性格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一个在娘家婆家都得脸,另一个红颜薄命。而对于贾府来说,嫁嫡女还是庶女,攀什么亲,左右不过是家长的意志和一份嫁妆而已。古代女子要想在男权社会里活得好,就得讨当权者尤其是男性家长的欢心。你看迎春傻呆呆的可不就被亲爹卖了,后死在夫君手里。古代女子嫁了人就要伺候婆母,而最重要的也是拴住夫心。古代女子受时代局限,出路的表现形式和男子不同,就只能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里好好钻营了。这是社会分工导致的。当然,宠妾灭妻的老混蛋也不是没有。连昏君和史官都可以把亡国的责任推卸给红颜呢。但这个先后的逻辑关系楼主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在祖宗礼法基本正常的大家族里,出众且得宠的庶子顶多就是少被人歧视些,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嫡庶差别小一些,到分家产受封时就该哭了。就算世家里庶子发奋读书好能封官,袭爵位的仍然还是嫡子。在中举以前众人就上赶着巴结庶子。是该说吃瓜群众高瞻远瞩呢,还是该说赵大人昏庸呢?在送添头这种明面上的行为中让嫡子难看。恩,封建大家长的双商还是应该有的。插一句,其实在盲婚哑嫁的古代,娶妻娶贤,而嫡妻的颜值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掀盖头时的惊喜,是拴住夫心的利器。从作者的行文看,女主娘除了胸大无脑也并没有实在的短处,还有一个非常拎得清的心腹。试问:一个审美情趣已经到达“美人在骨不在皮”之境界的士大夫,如何能做出一碗水故意端不平的蠢事?当然,这是作者的文。读者发表观点就好,没必要强行统一观点。我看文案时有一种网文版《云画的月光》的既视感。只不过把小太监换成了政敌的“儿子”。苏得沁人心脾。我只要求日更。谢谢。
[13楼] 网友:寂录片96% [2016-12-24 23:09:52]
庶子当然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改变出身,但那属于自我增值,和祖宗礼法、社会舆论不是一码事。民国有个大文人是小老婆生的,嫡母贤德待他母子不薄,然而他还是每天晚饭后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姨娘在宅子里逛悠,刷刷存在感。我家往上三四代也是属于嫡房的,六十几年前年我们这边的一个老太爷和隔房叔叔的姨娘生的兄弟一起去了对岸。我们老太爷觉得既是兄弟在异乡就该互相照拂,但那个兄弟多次在公众场合装不认识我们老太爷,打招呼根本不应。可见,即使在封建王朝结束几十年以后,社会舆论对于庶生子女的歧视仍然是渗入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探春和迎春同为庶女,出身差异并不大,性格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一个在娘家婆家都得脸,另一个红颜薄命。而对于贾府来说,嫁嫡女还是庶女,攀什么亲,左右不过是家长的意志和一份嫁妆而已。古代女子要想在男权社会里活得好,就得讨当权者尤其是男性家长的欢心。你看迎春傻呆呆的可不就被亲爹卖了,后死在夫君手里。古代女子嫁了人除了伺候婆母,最重要的是拴住夫心。女子受时代局限,出路的表现形式和男子不同,就只能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里好好钻营了。这是当时的社会分工导致的。当然,宠妾灭妻的老混蛋也不是没有。连昏君和史官都可以把亡国的责任推卸给红颜呢。但这个先后的逻辑关系楼主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在祖宗礼法基本正常的大家族里,出众且得宠的庶子顶多就是少被人歧视些,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嫡庶差别小一些,到分家产受封时就该哭了。就算世家里庶子发奋读书好能封官,袭爵的仍然还是嫡子。在中举以前众人就上赶着巴结庶子。是该说吃瓜群众高瞻远瞩呢,还是该说赵大人昏庸呢?在送添头这种明面上的行为中让嫡子难看。恩,封建大家长的双商还是应该有的。插一句,其实在盲婚哑嫁的古代,娶妻娶贤,嫡妻的颜值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掀盖头时的惊喜,是拴住夫心的利器。从作者的行文看,女主娘除了胸大无脑也并没有实在的短处,还有一个非常拎得清的心腹。试问:一个审美情趣已经到达“美人在骨不在皮”之境界的士大夫,如何能做出一碗水故意端不平的蠢事?当然,这是作者的文。读者发表观点就好,没必要强行统一观点。刚发的评被删了,心好累。我猜了猜敏感词在哪,然后我自己宫了。摊手。
[15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23:35:01]
大家的概念有误区吧,妻子和小妾自然是区别很大的。但别忘了,小妾本来就是奴婢,她连自己的孩子都越不过去。而且妻子管得了男孩么?内宅只插手女孩的事,因此女孩嫡庶才分明。外院是男主人的主战场,男权社会里,轮不到女人来管男孩
[16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23:37:35]
再有,读书绝对是个好就可以不论出身平步青云的好办法,除非限定不准科考的特殊职业。否则为什么这么多寒门学子读书,还不就是想打破阶级壁垒,登上地主阶级的位置么?连阶级都能打破,何况区区嫡庶了。再者你是皇帝老儿,那个人有能力自然重用,你管他嫡出庶出呢,那不是无聊吗
[17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23:39:31]
举例农庄很常见吧,范进家里也是事农出身啊,他还娶了屠户的女儿呢(娶的时候这女的已经三十岁了),怎么不算是下等阶层
[18楼] 网友:初泽 [2016-12-25 00:09:56]
震惊,大家都好厉害的样子啊
[19楼] 网友:寂录片96% [2016-12-25 00:40:53]
大大, 你说的古代男子天地广阔不问出身科举入仕就能平步青云的道理我明白。我想表达的是,对于赵家子弟来说,通过读书改变出身的愿望没有范进式出身的学子那么深切。而对于长淮个人来说,拿功名为他庶子身份升值比肩长宁的愿望才是真的很迫切。所以他上进。但对一个儒家伦理纲常符合规范的大家族来说,庶子的学业充其量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嫡子的福祉和发展才是头等大事。而私塾先生除了传道授业也是要做人的。得意门生拿功名当然值得期待。也万没有因此刻薄嫡子分数还当面拿乔的道理。这种态度倒有点像对不受宠的庶女。毕竟长宁只是貌似资质平庸,比薛蟠之流要好太多。再补充一点,以个人在职场的经历而言,男性对于女性和女性竞争对手是很拎得清的,区别对待的。长宁的女性气质也许让几个兄弟错乱。但至少对于长淮而言,他在没有知道长宁女性身份的情况下,先暧昧上了有点怪怪的。好了,我爬去看第六章了,大家圣诞快乐。
[20楼] 网友:云敛14% [2016-12-25 15:54:31]
看了一下,还是觉得作者的回复太过天真和单薄,只揪着一点:科举能打破出身和阶级。但是最初科举出来的时候,不过是为了寒门学子准备的,世家大族根本不care科举好么?更有甚者觉得和那些人一起参加科举是落了身份,大家族的嫡子,不参加科举也能安排个什么官当当的,有的就算平庸一生,那也是稳稳的压在庶子头上,而且就看一个人的话实在眼光太浅,庶子读书好,他以后的后代也好吗?嫡子读书差?不见得嫡孙就差。而且嫡子还很努力,并不是纨绔,长得像爹……这么多优点,明显比庶子只是学习好要强的多吧,他爹我也是有点不懂,放着可以好好培养的嫡子不爱,上赶着巴结一个还未中举的庶子,有点唯科举论?你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不是村长啊喂!就算中举了也不至于上赶着吧!
[21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24:59]
觉得参加科举落了身份?楼上你够了,官场上不是科举出身的才抬不起头来好吗
[22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26:08]
而且古代官位不世袭,你家又没有侯位,你不科考根本没有正经官当的,除非你祖上做了老大的贡献,皇上念及旧情,但赵家并没有
[23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28:45]
而且大家的理解有点错了,我是说古代的嫡庶之分没这么明显,但没说赵家就宠庶灭嫡了,明面上两人的待遇是差不多的。(例如一起进书院了。)
[24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30:07]
17楼姑娘说得也对,但我还是觉得,下一代如果没有人才,其实家族就会渐渐废了的。
[25楼] 网友:乔一 [2016-12-26 23:31:19]
喜欢作者的小说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啊哪来的那么多事,本来就是一本言情小说还真当考古啦?差不多就行啦,嗯反正我是很喜欢大大的文笔的继续追去啦。
[26楼] 网友:阿依 [2016-12-27 15:16:08]
嫡庶不可一概而论,南北朝的时候,北朝嫡庶严苛的要死,但是南朝妾还当家,嫡庶其乐融融相处。时期不一样情况也不相通。另外科举,所谓刚出来,世家不CARE,那也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世家。科举制度刚刚出来的时候,不关心的是什么世家?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这些家族已经延绵几百年,在那种人口几乎九成九是文盲而且雕版印刷术还几乎没影子的年头,这种世家自然有资本不关心。但是在明朝这个时候,情况是一样的?请问明朝有哪个世家能和当年乌衣巷王谢并肩的地步?当时做官全部要靠考科举了吧?哪里来的资本不关心?
[27楼] 网友:枫言 [2018-11-19 08:39:51]
别的我就不说了,袁世凯称帝之后,他想要把自己的小妾妈埋到祖坟里去,没能成功,是的,称帝以后,基本上权利巅峰了,都算是民国时期了还是这么分明,中国越往古代嫡庶之别越大,详情请见,纣王他哥就因为他妈生他时不是皇后就算庶子了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棘心 打分:2 [2016-12-24 02:15:43]
文很好,但不太赞同作者有话说。女孩因为不占家产还能联姻,其实嫡庶待遇差别反倒不那么明显,左不过都是一副嫁妆的事。如果遇到资质好还有眼力见儿的,地位还会更加提升,如《红楼》中的探春;男孩儿间则因牵涉种种利益划分,地位天生泾渭分明,比如贾环的地位跟宝玉完全天壤。当然这也有各人资质不同的原因在,但总体上就是这么个情况。古代书香大族尤其如此,清朝一大员官居二品,母亲治丧想抬棺从正门走,都遭到家族强硬拒绝。当然具体情况总有不同,不排除偶有妾室或庶子特别受宠被偏爱的。但这种偏爱肯定是个人行为,不是被广泛认可的,且有嫡子嫡孙尚在的情况下,不大会如此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可以理解小说需要制造矛盾激发张力,但还是觉得把这种偏爱庶子的行为解释为爹的私心比较好
[2楼] 网友:棘心
73% [2016-12-24 02:41:00]
例子居然没有举完整……那官员母亲棺椁入正门遭拒,就是因为其母为妾。为此,此人还特别郁愤,觉得奋斗一生都无法改变出身,为亲娘挣来体面。 当然了,后天的造化才是更有决定性的,如果庶子真的平步青云权势滔天,不排除家族也会迎风倒向他。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肯定是在稳定地形成既成事实之后为,不大可能只是在存在可能性的时候(比如读书进度稍快一点)就赤果果表现出来。说白了,能保证每家的嫡子都读书比庶子好吗?如果嫡子的地位因此就被轻易威胁到,那这嫡庶之分也就失去了意义。皇家一贯有嫡立嫡,并未说嫡贤则立嫡,就是因为嫡庶之分是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嫡子是家族的象征,哪怕这人后来证明真的不行,那也得把这嫡的名头废了再说;如果嫡子平庸而庶子更有能力,则第一考虑的不可能是换人,而是嫡来守家业庶来辅助
[投诉]
[3楼] 网友:寂录片
96% [2016-12-24 04:44:33]
毕业以后很久没有写作业写兴奋了,睡不着撑到这个点,就看到楼主的妙评。赞。作者文笔清丽,苏的尺度也把握的不错。可惜坑品不稳定,再就是有些逻辑有些学生特有的天真。嗯,还是鼓励为主鼓励为主~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8:58:23]
并不同意,王熙凤也说过迎春,“可惜不是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外头的人一听是庶女,多半是不要的。”可见嫡庶地位天生很分明。但是男孩并不一样啊,他能自己奋斗,庶女怎么奋斗?稍微动点心思都是你不安稳。贾家那是大家都不成器,而且受爹的地位影响也很大,但长宁长淮是一个爹。再者拿《红楼梦》来说事不公平,毕竟是清代的小说,作者还偏爱贾宝玉,写这个文我也是把我能找到的明朝小说看了个遍的,举业就是天生最有用的武器。你掌握这个武器,你以后可是有权势的人,谁敢不看重你?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9:04:54]
其实也不是稍微进度快点,大人就区别对待。文中提及,赵长淮天赋高,秀才也是一次性得到,很有名声,靠实力进的纪家族学。其实和赵长宁表现出来的实力,差距是不小的哦。而且也还好,只是他爹更欣赏二儿子,你要是说有多区别对待,也不可能,表面还是差不多一碗水平的。
而且庶子优秀的第一个想法是辅佐嫡子?凭什么啊,我中了进士你不过中了举,我还会辅佐你么?嫡庶分明的确重要,但是古代的这几个读书等级的划分,重要程度超过嫡庶了吧?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9:07:26]
皇家立嫡,那是很难有这么一套制度来改变命运,大家都是龙子龙孙,凭什么你当皇帝我就不能当呢?所以才有嫡长制。但是普通官宦家庭是得科考,考上了你才有地位,考不上就混蛋了。任你嫡出又怎么样,还不是混日子。
[投诉]
[7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09:11:35]
别说你同一个家里的嫡出庶出了。你是官宦家庭的嫡长子,但你家农庄租田的李二的三儿子狗剩得了进士,你不过是举人,你在人家面前还要行礼。
[投诉]
[8楼] 网友:仙人掌 [2016-12-24 11:51:45]
不完全同意!不扯远了那些嫡庶之分的例子,就一条。从利益上来说不通!古代娶妻基本都是门当户对(不算特例,一般都没好下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宠爱庶子超过嫡子引起不满的,岳家不可能同意,那不是结亲是结仇了。女方亲爹亲妈哥哥弟弟嫂嫂们早打上门来。就算有男的昏了头找到所谓真爱死不回头,他爸妈能同意吗!除非生不出嫡子抱养庶子在嫡妻膝下养,俗称记嫡!要知道妻子是有嫁妆的,身份越高份额越大,不可能平白给人,人情道理上说不过去!某朝代明文规定嫡母财产平分诸子比较难得操作的,古代也是可以立遗嘱的,要给亲生的儿子谁也说不了什么!从古至今婚姻都是保证夫妻双方的利益,长期普遍性的破坏规则那它只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复存在。
[投诉]
[9楼] 网友:云敛
14% [2016-12-24 16:58:26]
不同意作者说的话,嫡庶对男子差别更大,你举的农庄租田的本质上就是一个极端,历史上有这种人考进士吗?古代人本来就重规矩,庶子能凭读书改变命运真是可笑,或许能改变一点儿吧,但是不可能越过嫡子的,同意楼主的话,庶子优秀第一个想法就是辅佐嫡子。你要是说庶子发达了怎样怎样,那起码也得是跟原来家族云泥之别的时候家族才会讨好,否则只是读书科举好了一点儿,没多大作用。
[投诉]
[10楼] 网友:云敛
14% [2016-12-24 17:02:01]
而且古代并不是读书好到可以不论出身就平步青云的,你是庶子,人家天生就会低看你一眼,这是刻在身上的烙印,洗不掉的。
[投诉]
[11楼] 网友:啊 [2016-12-24 19:37:51]
在古代庶女能活的更好吧!至少不会因为利益而变得体弱多病,脑子痴傻啊什么的,就是活的安分点辛苦点就行了,但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庶子想压嫡子就得做好被嫡母收拾的准备,除非他是怪胎,嫡母收拾不了他!不然怎么能越过嫡子去?我也是同意楼主的看法的!
[投诉]
[12楼] 网友:寂录片
96% [2016-12-24 22:29:51]
庶子当然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改变出身,但那属于自我增值,和祖宗礼法、社会舆论不是一码事。
民国有个大文人是小老婆生的,嫡母贤德待他母子不薄,然而他还是每天晚饭后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姨娘在宅子里逛悠,刷刷存在感。我家往上三四代也是属于嫡房的,49年我们这边的一个老太爷和隔房姨娘生的兄弟一起去了对岸。我们老太爷觉得既是兄弟在异乡就该互相照拂,但那个小老婆生的兄弟多次在公众场合装不认识我们老太爷,打招呼根本不应。可见,即使在大清完了几十年以后,社会舆论对于庶生子女的歧视仍然是渗入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
探春和迎春同为庶女,出身差异并不大,性格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一个在娘家婆家都得脸,另一个红颜薄命。而对于贾府来说,嫁嫡女还是庶女,攀什么亲,左右不过是家长的意志和一份嫁妆而已。古代女子要想在男权社会里活得好,就得讨当权者尤其是男性家长的欢心。你看迎春傻呆呆的可不就被亲爹卖了,后死在夫君手里。古代女子嫁了人就要伺候婆母,而最重要的也是拴住夫心。古代女子受时代局限,出路的表现形式和男子不同,就只能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里好好钻营了。这是社会分工导致的。
当然,宠妾灭妻的老混蛋也不是没有。连昏君和史官都可以把亡国的责任推卸给红颜呢。但这个先后的逻辑关系楼主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在祖宗礼法基本正常的大家族里,出众且得宠的庶子顶多就是少被人歧视些,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嫡庶差别小一些,到分家产受封时就该哭了。就算世家里庶子发奋读书好能封官,袭爵位的仍然还是嫡子。
在中举以前众人就上赶着巴结庶子。是该说吃瓜群众高瞻远瞩呢,还是该说赵大人昏庸呢?在送添头这种明面上的行为中让嫡子难看。恩,封建大家长的双商还是应该有的。插一句,其实在盲婚哑嫁的古代,娶妻娶贤,而嫡妻的颜值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掀盖头时的惊喜,是拴住夫心的利器。从作者的行文看,女主娘除了胸大无脑也并没有实在的短处,还有一个非常拎得清的心腹。试问:一个审美情趣已经到达“美人在骨不在皮”之境界的士大夫,如何能做出一碗水故意端不平的蠢事?
当然,这是作者的文。读者发表观点就好,没必要强行统一观点。我看文案时有一种网文版《云画的月光》的既视感。只不过把小太监换成了政敌的“儿子”。苏得沁人心脾。我只要求日更。谢谢。
[投诉]
[13楼] 网友:寂录片
96% [2016-12-24 23:09:52]
庶子当然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改变出身,但那属于自我增值,和祖宗礼法、社会舆论不是一码事。
民国有个大文人是小老婆生的,嫡母贤德待他母子不薄,然而他还是每天晚饭后牵着一头小毛驴,驮着姨娘在宅子里逛悠,刷刷存在感。我家往上三四代也是属于嫡房的,六十几年前年我们这边的一个老太爷和隔房叔叔的姨娘生的兄弟一起去了对岸。我们老太爷觉得既是兄弟在异乡就该互相照拂,但那个兄弟多次在公众场合装不认识我们老太爷,打招呼根本不应。可见,即使在封建王朝结束几十年以后,社会舆论对于庶生子女的歧视仍然是渗入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
探春和迎春同为庶女,出身差异并不大,性格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一个在娘家婆家都得脸,另一个红颜薄命。而对于贾府来说,嫁嫡女还是庶女,攀什么亲,左右不过是家长的意志和一份嫁妆而已。古代女子要想在男权社会里活得好,就得讨当权者尤其是男性家长的欢心。你看迎春傻呆呆的可不就被亲爹卖了,后死在夫君手里。古代女子嫁了人除了伺候婆母,最重要的是拴住夫心。女子受时代局限,出路的表现形式和男子不同,就只能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里好好钻营了。这是当时的社会分工导致的。
当然,宠妾灭妻的老混蛋也不是没有。连昏君和史官都可以把亡国的责任推卸给红颜呢。但这个先后的逻辑关系楼主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在祖宗礼法基本正常的大家族里,出众且得宠的庶子顶多就是少被人歧视些,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嫡庶差别小一些,到分家产受封时就该哭了。就算世家里庶子发奋读书好能封官,袭爵的仍然还是嫡子。
在中举以前众人就上赶着巴结庶子。是该说吃瓜群众高瞻远瞩呢,还是该说赵大人昏庸呢?在送添头这种明面上的行为中让嫡子难看。恩,封建大家长的双商还是应该有的。插一句,其实在盲婚哑嫁的古代,娶妻娶贤,嫡妻的颜值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掀盖头时的惊喜,是拴住夫心的利器。从作者的行文看,女主娘除了胸大无脑也并没有实在的短处,还有一个非常拎得清的心腹。试问:一个审美情趣已经到达“美人在骨不在皮”之境界的士大夫,如何能做出一碗水故意端不平的蠢事?
当然,这是作者的文。读者发表观点就好,没必要强行统一观点。
刚发的评被删了,心好累。我猜了猜敏感词在哪,然后我自己宫了。摊手。
[投诉]
[15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23:35:01]
大家的概念有误区吧,妻子和小妾自然是区别很大的。但别忘了,小妾本来就是奴婢,她连自己的孩子都越不过去。而且妻子管得了男孩么?内宅只插手女孩的事,因此女孩嫡庶才分明。外院是男主人的主战场,男权社会里,轮不到女人来管男孩
[投诉]
[16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23:37:35]
再有,读书绝对是个好就可以不论出身平步青云的好办法,除非限定不准科考的特殊职业。否则为什么这么多寒门学子读书,还不就是想打破阶级壁垒,登上地主阶级的位置么?连阶级都能打破,何况区区嫡庶了。再者你是皇帝老儿,那个人有能力自然重用,你管他嫡出庶出呢,那不是无聊吗
[投诉]
[17楼] 作者回复 [2016-12-24 23:39:31]
举例农庄很常见吧,范进家里也是事农出身啊,他还娶了屠户的女儿呢(娶的时候这女的已经三十岁了),怎么不算是下等阶层
[投诉]
[18楼] 网友:初泽
[2016-12-25 00:09:56]
震惊,大家都好厉害的样子啊
[投诉]
[19楼] 网友:寂录片
96% [2016-12-25 00:40:53]
大大, 你说的古代男子天地广阔不问出身科举入仕就能平步青云的道理我明白。
我想表达的是,对于赵家子弟来说,通过读书改变出身的愿望没有范进式出身的学子那么深切。
而对于长淮个人来说,拿功名为他庶子身份升值比肩长宁的愿望才是真的很迫切。所以他上进。
但对一个儒家伦理纲常符合规范的大家族来说,庶子的学业充其量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嫡子的福祉和发展才是头等大事。
而私塾先生除了传道授业也是要做人的。得意门生拿功名当然值得期待。也万没有因此刻薄嫡子分数还当面拿乔的道理。这种态度倒有点像对不受宠的庶女。毕竟长宁只是貌似资质平庸,比薛蟠之流要好太多。
再补充一点,以个人在职场的经历而言,男性对于女性和女性竞争对手是很拎得清的,区别对待的。长宁的女性气质也许让几个兄弟错乱。但至少对于长淮而言,他在没有知道长宁女性身份的情况下,先暧昧上了有点怪怪的。
好了,我爬去看第六章了,大家圣诞快乐。
[投诉]
[20楼] 网友:云敛
14% [2016-12-25 15:54:31]
看了一下,还是觉得作者的回复太过天真和单薄,只揪着一点:科举能打破出身和阶级。但是最初科举出来的时候,不过是为了寒门学子准备的,世家大族根本不care科举好么?更有甚者觉得和那些人一起参加科举是落了身份,大家族的嫡子,不参加科举也能安排个什么官当当的,有的就算平庸一生,那也是稳稳的压在庶子头上,而且就看一个人的话实在眼光太浅,庶子读书好,他以后的后代也好吗?嫡子读书差?不见得嫡孙就差。而且嫡子还很努力,并不是纨绔,长得像爹……这么多优点,明显比庶子只是学习好要强的多吧,他爹我也是有点不懂,放着可以好好培养的嫡子不爱,上赶着巴结一个还未中举的庶子,有点唯科举论?你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不是村长啊喂!就算中举了也不至于上赶着吧!
[投诉]
[21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24:59]
觉得参加科举落了身份?楼上你够了,官场上不是科举出身的才抬不起头来好吗
[投诉]
[22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26:08]
而且古代官位不世袭,你家又没有侯位,你不科考根本没有正经官当的,除非你祖上做了老大的贡献,皇上念及旧情,但赵家并没有
[投诉]
[23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28:45]
而且大家的理解有点错了,我是说古代的嫡庶之分没这么明显,但没说赵家就宠庶灭嫡了,明面上两人的待遇是差不多的。(例如一起进书院了。)
[投诉]
[24楼] 作者回复 [2016-12-25 22:30:07]
17楼姑娘说得也对,但我还是觉得,下一代如果没有人才,其实家族就会渐渐废了的。
[投诉]
[25楼] 网友:乔一 [2016-12-26 23:31:19]
喜欢作者的小说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啊哪来的那么多事,本来就是一本言情小说还真当考古啦?差不多就行啦,嗯反正我是很喜欢大大的文笔的继续追去啦。
[投诉]
[26楼] 网友:阿依 [2016-12-27 15:16:08]
嫡庶不可一概而论,南北朝的时候,北朝嫡庶严苛的要死,但是南朝妾还当家,嫡庶其乐融融相处。时期不一样情况也不相通。另外科举,所谓刚出来,世家不CARE,那也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世家。科举制度刚刚出来的时候,不关心的是什么世家?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这些家族已经延绵几百年,在那种人口几乎九成九是文盲而且雕版印刷术还几乎没影子的年头,这种世家自然有资本不关心。但是在明朝这个时候,情况是一样的?请问明朝有哪个世家能和当年乌衣巷王谢并肩的地步?当时做官全部要靠考科举了吧?哪里来的资本不关心?
[投诉]
[27楼] 网友:枫言 [2018-11-19 08:39:51]
别的我就不说了,袁世凯称帝之后,他想要把自己的小妾妈埋到祖坟里去,没能成功,是的,称帝以后,基本上权利巅峰了,都算是民国时期了还是这么分明,中国越往古代嫡庶之别越大,详情请见,纣王他哥就因为他妈生他时不是皇后就算庶子了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