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天一生睡85% 打分:2 [2018-10-12 09:32:18]
把江山贴补给娘家,这说的应该是王太后吧,好像是叫王政君。但王太后本意并不是贴补娘家,而是信任娘家人,让他们帮忙管理。只能说是政治才能有限,并非出于私心。另外,棉花在中原地区普及是宋元以后的事了,这书时间线应该是西汉之后隋唐之前,棉花应该在边地,中原是很少的,那时候有棉布吗?再说一个知否里的问题,就算乔帮主也未必能开十石弓,至于百石强弓世间根本不可能存在
[1楼] 网友:胶水流氓兔 [2018-10-12 09:35:49]
架空嘛
[投诉]
[2楼] 网友:胶水流氓兔 [2018-10-12 09:35:53]
[3楼] 网友:日常咸鱼E [2018-10-12 10:34:49]
我查了下文献《营盘出土籽棉的鉴定与古代西域的棉花利用》,大概有这几条。【古代西域引进的棉花及棉布,在译音方面较为统一,计有“白叠”,“帛叠”,“白荅”等,由此衍生出“叠布”“榻布”“荅布”等。西汉张骞凿空,使产于印度的白叠在丝绸贸易中从巴基斯坦经克什米尔东传至新疆。《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此亦比千乘之家”。《汉书》,《后汉书》中亦有类似记载。……这里虽不能表明西域已有棉花种植,但可表明已有白叠经西域输入。范晔在《后汉书·马援传》中说,“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唐李贤注:《东观记》“都”作“苔”。“都布”“苔布”同指棉织物,这里作为馈赠的珍贵衣料,可见汉代的棉布之稀有《太平御览》卷八二0引《魏文帝诏》曰:“夫珍玩所生,皆中国及西域,他方物比不如也。 代郡黄布为细,乐浪练布为精,江东太末布为白,皆不如白叠鲜洁也”。由此看出,白益来自西域,大约在公元3世纪时棉布仍被看成珍玩,当作一种高级衣料,它比代郡的黄布等更为鲜洁优良。】还有更多考古描述,就不全文搬运了。总结一下,汉代有棉布,但是是西域传来的高级奢侈品。中原地区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大概兴于宋元之后。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天一生睡
85% 打分:2 [2018-10-12 09:32:18]
把江山贴补给娘家,这说的应该是王太后吧,好像是叫王政君。但王太后本意并不是贴补娘家,而是信任娘家人,让他们帮忙管理。只能说是政治才能有限,并非出于私心。另外,棉花在中原地区普及是宋元以后的事了,这书时间线应该是西汉之后隋唐之前,棉花应该在边地,中原是很少的,那时候有棉布吗?再说一个知否里的问题,就算乔帮主也未必能开十石弓,至于百石强弓世间根本不可能存在
[1楼] 网友:胶水流氓兔
[2018-10-12 09:35:49]
架空嘛
[投诉]
[2楼] 网友:胶水流氓兔
[2018-10-12 09:35:53]
架空嘛
[投诉]
[3楼] 网友:日常咸鱼E
[2018-10-12 10:34:49]
我查了下文献《营盘出土籽棉的鉴定与古代西域的棉花利用》,大概有这几条。
【古代西域引进的棉花及棉布,在译音方面较为统一,计有“白叠”,“帛叠”,“白荅”等,由此衍生出“叠布”“榻布”“荅布”等。西汉张骞凿空,使产于印度的白叠在丝绸贸易中从巴基斯坦经克什米尔东传至新疆。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此亦比千乘之家”。《汉书》,《后汉书》中亦有类似记载。……这里虽不能表明西域已有棉花种植,但可表明已有白叠经西域输入。
范晔在《后汉书·马援传》中说,“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唐李贤注:《东观记》“都”作“苔”。“都布”“苔布”同指棉织物,这里作为馈赠的珍贵衣料,可见汉代的棉布之稀有
《太平御览》卷八二0引《魏文帝诏》曰:“夫珍玩所生,皆中国及西域,他方物比不如也。 代郡黄布为细,乐浪练布为精,江东太末布为白,皆不如白叠鲜洁也”。由此看出,白益来自西域,大约在公元3世纪时棉布仍被看成珍玩,当作一种高级衣料,它比代郡的黄布等更为鲜洁优良。】
还有更多考古描述,就不全文搬运了。
总结一下,汉代有棉布,但是是西域传来的高级奢侈品。中原地区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大概兴于宋元之后。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