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朕和她》  第24章

网友:缶宁 打分:2 [2025-01-19 02:07:06] 来自湖北

“物凭人而归,亦因人而贱。”
倒着刷的,因此直到现在才看见这句话。我想这句其实也回答了后文评论区讨论的女性话题。作者试图在文中渲染的对女性的怜悯,想来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因为性别,因此不论做什么,女主都会圣母地谅解这个逻辑。也包括文中写皇后以及其他女性境遇时借女主视角发的感叹一样,不论她们曾经光鲜或如何。在那个时代她们依然因为不得已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自知或不自知,懵懵懂懂地被动、主动甚至自主选择,依附于男性。这句写东珠之于皇后,又何尝不是写那个时代的女性之于她们所依附的男性,生杀予夺,不过取决于所依附之人的形态阶级以及对她们的心愿与否,俯仰由人。这显然也是后文作者借女主之眼之手施加同情的某人的写照(但愿这样没有产生剧透)。
话到这里,倒是懂了皮开肉绽心安理得除了安心无愧之外的另一层含义:虽然不依附于权势随从大流和世人眼里的“正道”(无关是否真的“正”,因为正偏不过取决于社会即时的需求,并未对错之分,这里仅指社会当时形态下同群体更大众的观点)的路这样荆棘和坎坷,需要流血破皮拆骨剖肉,但至少走得足够心安清明,而不是混沌糊涂,浑浑噩噩,盲目愚忠愚孝愚贤,明明可能也曾经有动摇或疑虑,而自塞耳目。
清流忠臣清谈文士,难道没有一刻看着满目疮痍的天下,没有一刻底层百姓的困苦入过他们视野吗,没有去想过忠君与国是否可以开辟别的注解吗,但就像电车难题一样,选择难的并不在于救的人多少与轻重,而在于大部分人并不愿意做站出来拧转所谓“顺应天道”的结局的那一个需要承担开辟和颠倒伦常的人,因为剧烈的荣辱毁誉必然相伴而生。不如把自己掩藏在所寻求的前人道义里,最多得后世一“愚”也罢,反正这世上多的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之人,不过是信奉旧理迂腐些也罢,道理也不是我说的,追捧也不是我定的,奉为圭臬也不止我一个,但质疑,可就要与士林为敌了。

5  

[1楼] 网友:缶宁 [2025-01-19 02:31:18] 来自湖北

【物因人而贵】(居然第一句就打了个错别字)。
顺便补充,最后一段顺手只顺着解读解了男主视角。其实对于女子女主也是一样的。只是在那个世道,女子面临的枷锁要深重得多,比起男子隐形的朝堂、文化的君臣家国孝道的儒教枷锁,女子更要多一层父兄与夫、子,因此这条“皮开肉绽心安理得”的路,女子走起来比男子苦难得多,因为这些枷锁要具现化得多,文中每个女子,都是社会施加给她们的潜意识这种枷锁的其中一个缩影,但其实如果真的懂得它的含义,这样的路走出来也并不是拿不出勇气,翻一座山已翻,多几座又如何呢。
虽然我写到这里也想说小银子能逐渐懂得这个道理是幸运的,但也想说,不论抗争的结果成功与否,不论心境是清明还是混沌与否,其实哪怕只是模糊地拥有这样的意识三分及心气,哪怕最后依然结局同样,但如果想法观念始终未被从根子弯折,哪怕暂且甚至始终依然受制于某些外力,但主动的选择与权衡,对自己命运的清醒把控一直存在,就也依然可以做到“心安理得”。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明明比女主拥有这个社会环境下更宽松的抗争背景,明明能在实际层面付出相对类似女主的下层女性更小的代价去达到不依附于人的“心安理得”结局的女性,茫然着或清醒着,主动作为附庸甚至标榜这种做法而惨烈收场(其实即使没有惨烈到那种显而易见的程度,比如徐婉,至少明面上她丈夫一度尊重她,儿子虽不认可,但也对她怀抱亲情,但从精神层面被完全控制且自觉正道的视角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女性惨烈呢)后,反而透过女主的视角,显得更加一无所有的原因。因此在女主的视角里,总是对她们抱着同情,这不完全是圣母和善良,还有作为同时代同群体的悲悯和误打误撞作为先驱觉醒后的对自我曾经遭遇的感同身受以及后怕,是几乎下意识的全然共情。

4   [投诉]

[2楼] 网友:缶宁 [2025-01-19 02:43:08] 来自湖北

打个补丁,顺便说“全然交付情感孤注一掷一意孤行”“为天为纲”等于“依附”,但我认为与“主动选择敢爱敢恨可以倾注真挚情感也可以及时抽身而退”是全然不同的,因此哪怕都是进入了亲密关系的女性,也并不代表就是选择了依附男性的路,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我实在是,虽然我没有雷点,包容度一向自认为很高,但的确犹豫看不太习惯前文,所以从中间开始往后,补前面的漏章的时候我脑子也很乱分不清楚顺序,如果这里还是不慎在表述里涉及剧透,影响到观看体验,希望后来的朋友不用客气举报删除。打扰致歉。

3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27 12:24:30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