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是我的练儿啊 打分:2 [2022-03-16 02:16:17]
读《时光》,看评论,对于 许多人认为祁因配不上王昱童,或者厌恶祁因 的无逻辑有感祁因年少时,清傲礼貌的她会呵斥插队的大妈,自尊自强的她会拒绝别人的施舍、谨记他人的恩德,敏感细腻的她会留意他人情绪、悉心照顾,聪慧好学的她会在照顾瘫痪母亲生活一潭死水环境下依旧成绩优异面面俱到……如今呢,毫无顾忌的插队,面不改色应下他人的施舍甚至主动行骗,细腻敏感的心思也用作对他人的恶意揣度,学习的书本再看不进脑,愚昧短浅的目光只留意损人利己赚快钱……如今的她确实配不上王昱童,王昱童与她有着过大的阶层差距,名校毕业落户北京,名牌傍身,更重要的是思想先进,追求的早已不是温饱,而是好的物质生活,更完整的自我实现……那,可又谁说王昱童算得上祁因的良人呢?年少时,祁因永远考虑着她那无底洞一般的母亲的医药费,说到底就是钱。王昱童呢,考虑的是零食漫画考试,有钱时倒是从不吝啬于给祁因买零食礼物,看电影。只是每天计较着只能吃辣白菜的祁因,真的需要那个年代的天价玩偶、解馋却不顶饱的零食嘛?一直疲惫着的祁因总是时时注意小童的自尊心,照顾她的情绪,而小童有一次真正站在小因的角度体谅过她吗?要么你王昱童就走的干脆点,别给祁因留任何念想,去了北京永远别回来,后来又干嘛回来把她拉出深渊,又因为忍受不了她的粗鄙,离开她,永远那样一意孤行。她见识短浅目光狭隘,半辈子还沉浸在你王昱童的光芒里出不来,你却越过越好,家庭事业爱情更加完整。这太不公平……可从一开始就不公平。最开始就是如此,王昱童家庭美满,父母勤恳开明,带她早早实现了阶级的跃升,上了好的大学,事业步入正轨,两三轮下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祁因父死母残,母亲成了她人生的拖油瓶,悲剧的直接促使者。永远在为钱奔波的她,丢下了唯一能助她冲出深渊的学业,踩着缝纫机直到被时代的滚轮撵在脚下,辣白菜吃了一年又一年,母亲的屎尿盆换了一轮又一轮。曾经的祁因早已经死在了无数个没有回音的雨夜,生活的暗无天日的她,再次撞见光鲜亮丽的小童,自卑消弭绝望将她掩埋。连温饱都无法顾及,谈何实现自我、自尊自爱呢。祁因很努力了,但也真坚持不下去了。如今自私狭隘又粗鄙不堪的妇女,再难与年少温柔善良坚韧的白月光联系在一起。哪怕祁因这个角色变成如此,我也无法做到厌恶,不可能忽视她经历的悲剧,唯有痛惜与意难平,假如她的家庭能和王昱童家一样……ps本人这东西无逻辑,想到哪写哪,而且看了很多很多评论,文章却只看到80话放弃了。(不想再看她俩的差距对比了)
148
[1楼] 网友:向南。 [2022-03-27 09:35:35]
写的太好了,确实两人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世界,而越往后看,我只能从王昱童身上看到一种阶级性的傲慢,这当然不是她的主观,而是客观造就,但对于祁因来说,却更加显得残酷,因为再相见,能从两人身上看到的,无非云泥之别罢了。从抗争的战士变成乞讨的乞丐,我不知道命运为什么如此安排,但我只知道,祁因值得被爱。
49 [投诉]
[2楼] 网友:V [2022-07-04 03:11:29]
点个赞。没办法因为皎月被迫堕入泥泞就产生厌恶,代入思考了一下,实际相处起来可能会烦,但不会憎,毕竟她的选择空间极其有限。尤其处在上帝视角,可以看见她对小童的牵挂,虽然重逢后观念断层、行为有欠分寸(这也是她在磨难中失去的),但感情不是假的。
16 [投诉]
[3楼] 网友:北冥有余 [2024-12-20 18:33:48] 来自安徽
嘴替
[投诉]
[4楼] 网友:开心就好73% [2025-01-15 10:49:45] 来自广东
是了,童这个角色太恶心我了,尤其是到了最后还得做出一副“小太阳”的样子,身边的人都捧着宠着,她是没有责任去救人,但是一开始出于莫名其妙的救世主心态去把人接过来了又从来都只是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祁因,从来不问,就算问了,得到了答案,她心里就会想“啊她那么穷会这么想很正常”,天呐共情心差成这样,这哪里只是阶级差异啊,她这个人本身若是放在祁因那个阶层估计早垮掉了,有一个评论说的很对,王昱童才是弱者,祁因还是被王昱童的虚假的光环遮掩住了眼睛,把她当成了虚妄的白月光。我对王昱童没有什么好话可说,她也不需要祝福,唯独祁因摆脱了这本小说给她束缚的悲剧命运后,完结之后肯定是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的,我相信着。
5 [投诉]
[5楼] 网友:拿剑的大师姐 [2025-03-23 02:49:53] 来自浙江
讲得太好了,我几年前就看过一部分,没有勇气看完,今天想重看一遍,结果看到你这条评论,我又破防了,还是不敢看
[6楼] 网友:顾铭 [2025-07-23 23:04:12] 来自贵州
很喜欢你最后说的那一段。看到她们回北京的那部分,我总是在想“自尊”和“自卑”是不是本就是同一个东西,我能理解在北京时双方的种种,可我还是感觉别扭,直到你说明她们小时候的那一段,我才后知后觉“纯真”于她们而言只能是曾经年少时的记忆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是我的练儿啊
打分:2 [2022-03-16 02:16:17]
读《时光》,看评论,对于 许多人认为祁因配不上王昱童,或者厌恶祁因 的无逻辑有感
祁因
年少时,清傲礼貌的她会呵斥插队的大妈,自尊自强的她会拒绝别人的施舍、谨记他人的恩德,敏感细腻的她会留意他人情绪、悉心照顾,聪慧好学的她会在照顾瘫痪母亲生活一潭死水环境下依旧成绩优异面面俱到……
如今呢,毫无顾忌的插队,面不改色应下他人的施舍甚至主动行骗,细腻敏感的心思也用作对他人的恶意揣度,学习的书本再看不进脑,愚昧短浅的目光只留意损人利己赚快钱……
如今的她确实配不上王昱童,王昱童与她有着过大的阶层差距,名校毕业落户北京,名牌傍身,更重要的是思想先进,追求的早已不是温饱,而是好的物质生活,更完整的自我实现……
那,可又谁说王昱童算得上祁因的良人呢?年少时,祁因永远考虑着她那无底洞一般的母亲的医药费,说到底就是钱。王昱童呢,考虑的是零食漫画考试,有钱时倒是从不吝啬于给祁因买零食礼物,看电影。只是每天计较着只能吃辣白菜的祁因,真的需要那个年代的天价玩偶、解馋却不顶饱的零食嘛?一直疲惫着的祁因总是时时注意小童的自尊心,照顾她的情绪,而小童有一次真正站在小因的角度体谅过她吗?
要么你王昱童就走的干脆点,别给祁因留任何念想,去了北京永远别回来,后来又干嘛回来把她拉出深渊,又因为忍受不了她的粗鄙,离开她,永远那样一意孤行。她见识短浅目光狭隘,半辈子还沉浸在你王昱童的光芒里出不来,你却越过越好,家庭事业爱情更加完整。
这太不公平……可从一开始就不公平。最开始就是如此,王昱童家庭美满,父母勤恳开明,带她早早实现了阶级的跃升,上了好的大学,事业步入正轨,两三轮下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祁因父死母残,母亲成了她人生的拖油瓶,悲剧的直接促使者。永远在为钱奔波的她,丢下了唯一能助她冲出深渊的学业,踩着缝纫机直到被时代的滚轮撵在脚下,辣白菜吃了一年又一年,母亲的屎尿盆换了一轮又一轮。
曾经的祁因早已经死在了无数个没有回音的雨夜,生活的暗无天日的她,再次撞见光鲜亮丽的小童,自卑消弭绝望将她掩埋。
连温饱都无法顾及,谈何实现自我、自尊自爱呢。祁因很努力了,但也真坚持不下去了。如今自私狭隘又粗鄙不堪的妇女,再难与年少温柔善良坚韧的白月光联系在一起。
哪怕祁因这个角色变成如此,我也无法做到厌恶,不可能忽视她经历的悲剧,唯有痛惜与意难平,假如她的家庭能和王昱童家一样……
ps本人这东西无逻辑,想到哪写哪,而且看了很多很多评论,文章却只看到80话放弃了。(不想再看她俩的差距对比了)
148
[1楼] 网友:向南。
[2022-03-27 09:35:35]
写的太好了,确实两人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世界,而越往后看,我只能从王昱童身上看到一种阶级性的傲慢,这当然不是她的主观,而是客观造就,但对于祁因来说,却更加显得残酷,因为再相见,能从两人身上看到的,无非云泥之别罢了。从抗争的战士变成乞讨的乞丐,我不知道命运为什么如此安排,但我只知道,祁因值得被爱。
49 [投诉]
[2楼] 网友:V
[2022-07-04 03:11:29]
点个赞。没办法因为皎月被迫堕入泥泞就产生厌恶,代入思考了一下,实际相处起来可能会烦,但不会憎,毕竟她的选择空间极其有限。尤其处在上帝视角,可以看见她对小童的牵挂,虽然重逢后观念断层、行为有欠分寸(这也是她在磨难中失去的),但感情不是假的。
16 [投诉]
[3楼] 网友:北冥有余
[2024-12-20 18:33:48]
来自安徽
嘴替
[投诉]
[4楼] 网友:开心就好
73% [2025-01-15 10:49:45]
来自广东
是了,童这个角色太恶心我了,尤其是到了最后还得做出一副“小太阳”的样子,身边的人都捧着宠着,她是没有责任去救人,但是一开始出于莫名其妙的救世主心态去把人接过来了又从来都只是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祁因,从来不问,就算问了,得到了答案,她心里就会想“啊她那么穷会这么想很正常”,天呐共情心差成这样,这哪里只是阶级差异啊,她这个人本身若是放在祁因那个阶层估计早垮掉了,有一个评论说的很对,王昱童才是弱者,祁因还是被王昱童的虚假的光环遮掩住了眼睛,把她当成了虚妄的白月光。我对王昱童没有什么好话可说,她也不需要祝福,唯独祁因摆脱了这本小说给她束缚的悲剧命运后,完结之后肯定是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的,我相信着。
5 [投诉]
[5楼] 网友:拿剑的大师姐
[2025-03-23 02:49:53]
来自浙江
讲得太好了,我几年前就看过一部分,没有勇气看完,今天想重看一遍,结果看到你这条评论,我又破防了,还是不敢看
[投诉]
[6楼] 网友:顾铭
[2025-07-23 23:04:12]
来自贵州
很喜欢你最后说的那一段。看到她们回北京的那部分,我总是在想“自尊”和“自卑”是不是本就是同一个东西,我能理解在北京时双方的种种,可我还是感觉别扭,直到你说明她们小时候的那一段,我才后知后觉“纯真”于她们而言只能是曾经年少时的记忆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