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弦月 打分:2 [2020-03-05 11:15:43]
时代的悲哀,社会的弊端.....唉.....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所有的制度改革都是建立在鲜血的基础上。小时候以为FA律会给受害者最好的保护,但是事实上,法律保护的一直都是加害人。故意伤人的罪行,可以因为受害者的所受的伤是医学判定的轻伤,而被轻判。受害者要被各种质疑,各种污蔑,还有各种道德绑架。受害者有罪论这种神奇的病态思想更是讽刺般的风靡全世界,甚至很多人都表面嘲讽这种思想,但是遇到事,第一反应就是质疑受害者。ε=(?ο`*)))唉
1
[1楼] 网友:一只猫17% [2020-03-05 18:03:00]
虽然作者所写的高野是一个悲剧,但也没必要将法律全权否定吧
[投诉]
[2楼] 网友:弦月 [2020-03-06 09:25:04]
唔……算个人的私心吧。也没有想过全部否定,毕竟制度都是慢慢完善的。只是有时候挺愤慨一些恶性事件的P决,使受害人流血又流泪。
1 [投诉]
[3楼] 网友:灯灯等凳2% [2020-03-08 00:54:04]
与其说法律在保护加害者,不如说人们只关注一个事件的加害者所收到的惩罚不符合心理预期,但是却忽视了法律在不合理之下的合理。首先要明确一点,法律并不是具有“人情味”的东西,不然为什么要强调“法治与人治相结合”?因此法律不存在什么“给受害者讨回公道”这种充满了感情色彩的想法。法律与其说是“讨回公道”不如说是“维持秩序”。它不在乎加害者对受害者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只在乎这种行为对社会造成的间接影响,都是人但是杀死儿童和杀死成年人量刑不一样,仇杀和抢劫杀人也不一样。是人命价值不一样吗?不是,只是社会影响不一样罢了,这个影响不是感情上的而是对秩序上的。最后是针对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的未成年人,这牵扯到法律的惩罚原则——不惩罚无法认识到错误本身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起初是为了给不能认知“恶”的孩子一个悔过机会,但是很显然,现在的孩子懂得太早了,所以刑法中不负刑事责任划下的年龄线会变得越来越小。(个人理解是当一个孩子能明确知道“恶”而不是单纯鹦鹉学舌时就需要负起刑事责任了,但是如何保证这条年龄线是准确的?万一真有这么一群憨憨怎么办?然后就纠结了)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弦月 打分:2 [2020-03-05 11:15:43]
时代的悲哀,社会的弊端.....唉.....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所有的制度改革都是建立在鲜血的基础上。小时候以为FA律会给受害者最好的保护,但是事实上,法律保护的一直都是加害人。故意伤人的罪行,可以因为受害者的所受的伤是医学判定的轻伤,而被轻判。受害者要被各种质疑,各种污蔑,还有各种道德绑架。受害者有罪论这种神奇的病态思想更是讽刺般的风靡全世界,甚至很多人都表面嘲讽这种思想,但是遇到事,第一反应就是质疑受害者。ε=(?ο`*)))唉
1
[1楼] 网友:一只猫
17% [2020-03-05 18:03:00]
虽然作者所写的高野是一个悲剧,但也没必要将法律全权否定吧
[投诉]
[2楼] 网友:弦月 [2020-03-06 09:25:04]
唔……算个人的私心吧。也没有想过全部否定,毕竟制度都是慢慢完善的。只是有时候挺愤慨一些恶性事件的P决,使受害人流血又流泪。
1 [投诉]
[3楼] 网友:灯灯等凳
2% [2020-03-08 00:54:04]
与其说法律在保护加害者,不如说人们只关注一个事件的加害者所收到的惩罚不符合心理预期,但是却忽视了法律在不合理之下的合理。首先要明确一点,法律并不是具有“人情味”的东西,不然为什么要强调“法治与人治相结合”?因此法律不存在什么“给受害者讨回公道”这种充满了感情色彩的想法。法律与其说是“讨回公道”不如说是“维持秩序”。它不在乎加害者对受害者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只在乎这种行为对社会造成的间接影响,都是人但是杀死儿童和杀死成年人量刑不一样,仇杀和抢劫杀人也不一样。是人命价值不一样吗?不是,只是社会影响不一样罢了,这个影响不是感情上的而是对秩序上的。最后是针对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的未成年人,这牵扯到法律的惩罚原则——不惩罚无法认识到错误本身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起初是为了给不能认知“恶”的孩子一个悔过机会,但是很显然,现在的孩子懂得太早了,所以刑法中不负刑事责任划下的年龄线会变得越来越小。(个人理解是当一个孩子能明确知道“恶”而不是单纯鹦鹉学舌时就需要负起刑事责任了,但是如何保证这条年龄线是准确的?万一真有这么一群憨憨怎么办?然后就纠结了)
1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