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54184357 打分:2 [2021-08-21 13:52:37]
熬夜看完精神到失眠,勉强睡了会后总想着应该写点什么,或者说、不能不写点什么,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沉默是一种轻蔑的漠视。然而真要我评价又不知该从何写起,那就想到哪写到哪吧。总而言之,在我的主观认知里,这篇文章写下两个怀有文心的同志相伴而行的故事。若用笼统“悲剧”二字简单概括,那无疑做了高高在上的看客,将他人悲喜听了便罢。但这两人值得读者走下看台,中二一把,将自己带入情景,为邓瑛受刑噎一口郁气,因杨婉之举叹一句真性情,因为这篇文章的情境能够引起在特定文化氛围熏陶下的每一个人的共鸣,这种共鸣并非完全发自我们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譬如儒家思想),而是更深远的、植根于社会文化当中的“语境”。虽然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过相同强度和水平的教育,但只要这个人能听,能够说,能够阅读汉字,能理解这孤僻语系的含义,Ta就能因这些文字有所触动,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汉文字讲究语境,且不赘叙同一语气词在不同环境下的解读,仅举实例说明:曾有一位外国的语言学家收养了一个华人小女孩,她的中文名是“知春”,这位语言学家去询问她的朋友们这名字的含义,几乎所有人都回复她“知晓春天(即将)到来”,而不是将其拆解为两个孤零零的符号,这便是汉语言及文字的特殊之处。当然,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不可能仅依靠相同的语境,作者对叙述的力度和节奏把握极佳,风格上平铺直叙,留白甚好,没有过多阐述个人情怀,寥寥数笔,将其隐入人物的情绪、动作、话语中,有些像古文中的缩略,但情感早已渲染开来。回到之前提及的“语境”,对于本文中的“境”,在此简单理解为礼法二字。粗读了一下本文的评论区,不乏有将社会环境作为杨邓二人历经磨难的缘因,在此我想提出一些很个人的观点:若不是在我们眼中束缚重重、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植不出邓瑛那样的风骨;没有士文化的发展传承,也无法在注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现代,为远在六百年前的大明送去一个杨婉。他们的处境并非全然因为环境的压迫,更多是出于个人选择,出于胸腔中那颗文心所做的选择。社会压迫从古至今从未断绝,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仍振聋发聩,然而,如邓瑛、如杨婉者,之所以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受社会压迫者的文学形象(譬如骆驼祥子、祥林嫂等等),便在于选择,邓瑛并非不止执职宦官需承骂名、背恶果,而杨婉更是了解随行邓瑛将要走上怎样一条苦痛之路,正因知晓其结果亦逆风而行,这二人的身影才如此闪耀。原本想借礼法二字深剖其背景分析杨邓二人的文人风骨,然而懒得再写了(……)若有机会下次一定…………最后以背景不同、交集全无、但可以称同志之人的故事结尾。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印度学生阿南迪巴依·乔希9岁出嫁,14岁产子早夭,因此坚定了学医的想法,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使得学医之行十分困难(不止是学医,她的语言学习甚至是依靠她的丈夫教授),然而她还是写信找到了赞助者,并获取宾夕法尼亚女子大学医学院的录取,由于身体原因,她在上学期间便出现了结核病的症状,却依旧在1886年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可惜她并未实现自己行医的梦想,在毕业一年后便因结核病去世。这位亚洲女性医生的先锋临终留有遗言:“我已尽我所能。”
83
[1楼] 网友:楚清秋 [2021-08-21 19:47:12]
神,好会说话
3 [投诉]
[2楼] 网友:54620926 [2021-08-21 23:04:26]
真好
1 [投诉]
[3楼] 网友:学术垃圾回收9% [2021-08-22 14:00:52]
淦,我文学评论要是能写的这么好就好了
[投诉]
[4楼] 网友:sundayzz [2021-09-04 03:05:57]
在脑子里面构建出画面感 代入其中真的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怎么说话了
[5楼] 网友:可以狸喻 [2021-09-04 20:47:55]
好
[6楼] 网友:帕罗西汀 [2021-09-08 14:35:48]
淦,我水平低书看不太通透就算了,评论也懵了
[7楼] 网友:風居住的街道 [2021-09-09 14:26:40]
文字贫瘠的我只能说句,作品很好,作者很好,读者也很好 o(╥﹏╥)o
[8楼] 网友:宸王妃 [2022-01-13 13:38:53]
真的很想知道这位读者三次是从事什么行业的,这是我在晋江第一次看见如此文笔的读者回复了,真的太会写了
[9楼] 网友:李慢慢 [2022-01-13 21:55:29]
太厉害
[10楼] 网友:人在蓬莱第几宫13% [2022-01-23 01:58:44]
回⑧楼的小可爱,感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朋友哈哈哈。开头第一段就让我想起我边看《为妃》,边哭着敲评论的时光了,感谢楼主~
[11楼] 网友:只想当富婆4% [2022-08-28 06:42:00] 来自河南
姐妹好棒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54184357
打分:2 [2021-08-21 13:52:37]
总而言之,在我的主观认知里,这篇文章写下两个怀有文心的同志相伴而行的故事。若用笼统“悲剧”二字简单概括,那无疑做了高高在上的看客,将他人悲喜听了便罢。但这两人值得读者走下看台,中二一把,将自己带入情景,为邓瑛受刑噎一口郁气,因杨婉之举叹一句真性情,因为这篇文章的情境能够引起在特定文化氛围熏陶下的每一个人的共鸣,这种共鸣并非完全发自我们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譬如儒家思想),而是更深远的、植根于社会文化当中的“语境”。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过相同强度和水平的教育,但只要这个人能听,能够说,能够阅读汉字,能理解这孤僻语系的含义,Ta就能因这些文字有所触动,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汉文字讲究语境,且不赘叙同一语气词在不同环境下的解读,仅举实例说明:曾有一位外国的语言学家收养了一个华人小女孩,她的中文名是“知春”,这位语言学家去询问她的朋友们这名字的含义,几乎所有人都回复她“知晓春天(即将)到来”,而不是将其拆解为两个孤零零的符号,这便是汉语言及文字的特殊之处。
当然,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不可能仅依靠相同的语境,作者对叙述的力度和节奏把握极佳,风格上平铺直叙,留白甚好,没有过多阐述个人情怀,寥寥数笔,将其隐入人物的情绪、动作、话语中,有些像古文中的缩略,但情感早已渲染开来。
回到之前提及的“语境”,对于本文中的“境”,在此简单理解为礼法二字。粗读了一下本文的评论区,不乏有将社会环境作为杨邓二人历经磨难的缘因,在此我想提出一些很个人的观点:若不是在我们眼中束缚重重、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植不出邓瑛那样的风骨;没有士文化的发展传承,也无法在注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现代,为远在六百年前的大明送去一个杨婉。他们的处境并非全然因为环境的压迫,更多是出于个人选择,出于胸腔中那颗文心所做的选择。
社会压迫从古至今从未断绝,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仍振聋发聩,然而,如邓瑛、如杨婉者,之所以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受社会压迫者的文学形象(譬如骆驼祥子、祥林嫂等等),便在于选择,邓瑛并非不止执职宦官需承骂名、背恶果,而杨婉更是了解随行邓瑛将要走上怎样一条苦痛之路,正因知晓其结果亦逆风而行,这二人的身影才如此闪耀。
原本想借礼法二字深剖其背景分析杨邓二人的文人风骨,然而懒得再写了(……)若有机会下次一定…………最后以背景不同、交集全无、但可以称同志之人的故事结尾。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印度学生阿南迪巴依·乔希9岁出嫁,14岁产子早夭,因此坚定了学医的想法,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使得学医之行十分困难(不止是学医,她的语言学习甚至是依靠她的丈夫教授),然而她还是写信找到了赞助者,并获取宾夕法尼亚女子大学医学院的录取,由于身体原因,她在上学期间便出现了结核病的症状,却依旧在1886年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可惜她并未实现自己行医的梦想,在毕业一年后便因结核病去世。这位亚洲女性医生的先锋临终留有遗言:“我已尽我所能。”
83
[1楼] 网友:楚清秋
[2021-08-21 19:47:12]
神,好会说话
3 [投诉]
[2楼] 网友:54620926
[2021-08-21 23:04:26]
真好
1 [投诉]
[3楼] 网友:学术垃圾回收
9% [2021-08-22 14:00:52]
淦,我文学评论要是能写的这么好就好了
[投诉]
[4楼] 网友:sundayzz [2021-09-04 03:05:57]
在脑子里面构建出画面感 代入其中真的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怎么说话了
[投诉]
[5楼] 网友:可以狸喻 [2021-09-04 20:47:55]
好
1 [投诉]
[6楼] 网友:帕罗西汀 [2021-09-08 14:35:48]
淦,我水平低书看不太通透就算了,评论也懵了
[投诉]
[7楼] 网友:風居住的街道 [2021-09-09 14:26:40]
文字贫瘠的我只能说句,作品很好,作者很好,读者也很好 o(╥﹏╥)o
[投诉]
[8楼] 网友:宸王妃 [2022-01-13 13:38:53]
真的很想知道这位读者三次是从事什么行业的,这是我在晋江第一次看见如此文笔的读者回复了,真的太会写了
[投诉]
[9楼] 网友:李慢慢
[2022-01-13 21:55:29]
太厉害
[投诉]
[10楼] 网友:人在蓬莱第几宫
13% [2022-01-23 01:58:44]
回⑧楼的小可爱,感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朋友哈哈哈。开头第一段就让我想起我边看《为妃》,边哭着敲评论的时光了,感谢楼主~
[投诉]
[11楼] 网友:只想当富婆
4% [2022-08-28 06:42:00]
来自河南
姐妹好棒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