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旧时白鹭 打分:2 [2022-05-16 00:27:31]
虽然但是这时候有豆腐了吗
4
[1楼] 网友:折离曲奇 [2022-05-16 02:09:02]
有了,西汉淮南王刘安搞出来的,汉武帝的电视剧里看到过
12 [投诉]
[2楼] 网友:是荀彧不是苟或80% [2022-06-23 17:26:41]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化学专家袁瀚青才著文提出质疑。他查遍《淮南子》一书,不见有“豆腐”二字,连豆腐的别名“黎郊”“来其”也没有。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未发现唐代以前有关豆腐的记载,只在宋代的寇宗奭写于十一世纪末的《本草衍义》中找到一条资料: “生大豆……又可皑为腐,食之。”证明宋代已有豆腐,从而推浏豆腐的发明年代是“在五代的时候,九世纪或十世纪的时期。”六十年代,日本学者筱田统在《豆腐考》一文中指出,五代陶毂( 公元903-97 0 年) 撰写的《清异录》中有关于豆腐的记载: “时戢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从而说明早在唐代中期就有豆腐生产,并在市场上出售,从而把豆腐生产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前了一百年左右。从此以后二十多年来,中外学者一直未发现有更早的文献记载。据中国学者洪光住研究汉代的《淮南子》《说文解字》《释名》《急教篇》、《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三国时期的《广雅》张华的《博物志》、后魏的农书《齐民要术》; 北魏虞悰的《食经》; 南朝萧梁的《神农本草经》;隋朝虞世南的《北堂书钞》、谢枫的《食经》; 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韦巨源的《食经》、苏敬的《新修本草》、杨晔的《膳夫经》、孙思遨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以及笔记类如《酉阳杂俎》《集异记》《博异记》《唐国史补》《杜阳杂编》、《杜苑丛谈》《三水小牍》《云溪友议》等,还有《外台秘要》《昭明文选》《四时纂要》等等,都没有记载豆腐。他还查阅了唐代文人的作品,如杜甫、李白、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孟郊、杜收,李商隐、李贺、张籍、陈子昂、王孟、王建、元次山等人的诗文作品,均未找到有关豆腐的记载。但是,到了宋代,有关豆腐的记载却突然增多。除了前述寇宗奭《本草衍义》和朱熹的豆腐诗外,北宋《物类相感志》 中有: “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有: “嘉兴人……开豆腐羹店。”吴自牧《梦粱录》中也记载了都城临安(今杭州) 卖莱龚店里兼卖“煎豆腐”。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有以芙蓉花烹调豆腐的“雪霞羹”和用棍子、葱油和普料烹成的“东坡豆腐”。杨万里《诚斋集》中有“豆卢子柔传”一文,其副标题即是“豆腐”。苏轼有“煮豆为乳脂为酥。”陆游也有写豆腐的诗句: “拭盘推珠展,洗釜煮黎布。”自注曰: “蜀人名豆腐曰黎祁。”可见宋代还出现了豆腐的别名。此外,陈达史《本心斋蔬食谱》、苏颂《图经本草》、唐慎徽《证类本草》以及《李师师传》也都提到豆腐和豆浆。这种情况和唐代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有的学者认为“从大约在唐末豆腐发明以后,到了宋朝,各地都普遍吃豆腐,医药书上记它的药性和用它做药品了。”总之,从文献考证角度看,豆腐起源于西汉缺乏根据,说是淮南王刘安发明,就更不可信。因此,中外学者多数倾向于豆腐发明于唐代的推测。(以上为复制)
27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旧时白鹭 打分:2 [2022-05-16 00:27:31]
虽然但是这时候有豆腐了吗
4
[1楼] 网友:折离曲奇
[2022-05-16 02:09:02]
有了,西汉淮南王刘安搞出来的,汉武帝的电视剧里看到过
12 [投诉]
[2楼] 网友:是荀彧不是苟或
80% [2022-06-23 17:26:41]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化学专家袁瀚青才著文提出质疑。他查遍《淮南子》一书,不见有“豆腐”二字,连豆腐的别名“黎郊”“来其”也没有。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未发现唐代以前有关豆腐的记载,只在宋代的寇宗奭写于十一世纪末的《本草衍义》中找到一条资料: “生大豆……又可皑为腐,食之。”证明宋代已有豆腐,从而推浏豆腐的发明年代是“在五代的时候,九世纪或十世纪的时期。”
六十年代,日本学者筱田统在《豆腐考》一文中指出,五代陶毂( 公元903-97 0 年) 撰写的《清异录》中有关于豆腐的记载: “时戢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从而说明早在唐代中期就有豆腐生产,并在市场上出售,从而把豆腐生产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前了一百年左右。从此以后二十多年来,中外学者一直未发现有更早的文献记载。据中国学者洪光住研究汉代的《淮南子》《说文解字》《释名》《急教篇》、《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三国时期的《广雅》张华的《博物志》、后魏的农书《齐民要术》; 北魏虞悰的《食经》; 南朝萧梁的《神农本草经》;隋朝虞世南的《北堂书钞》、谢枫的《食经》; 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韦巨源的《食经》、苏敬的《新修本草》、杨晔的《膳夫经》、孙思遨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以及笔记类如《酉阳杂俎》《集异记》《博异记》《唐国史补》《杜阳杂编》、《杜苑丛谈》《三水小牍》《云溪友议》等,还有《外台秘要》《昭明文选》《四时纂要》等等,都没有记载豆腐。他还查阅了唐代文人的作品,如杜甫、李白、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孟郊、杜收,李商隐、李贺、张籍、陈子昂、王孟、王建、元次山等人的诗文作品,均未找到有关豆腐的记载。
但是,到了宋代,有关豆腐的记载却突然增多。除了前述寇宗奭《本草衍义》和朱熹的豆腐诗外,北宋《物类相感志》 中有: “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有: “嘉兴人……开豆腐羹店。”吴自牧《梦粱录》中也记载了都城临安(今杭州) 卖莱龚店里兼卖“煎豆腐”。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有以芙蓉花烹调豆腐的“雪霞羹”和用棍子、葱油和普料烹成的“东坡豆腐”。杨万里《诚斋集》中有“豆卢子柔传”一文,其副标题即是“豆腐”。苏轼有“煮豆为乳脂为酥。”陆游也有写豆腐的诗句: “拭盘推珠展,洗釜煮黎布。”自注曰: “蜀人名豆腐曰黎祁。”可见宋代还出现了豆腐的别名。此外,陈达史《本心斋蔬食谱》、苏颂《图经本草》、唐慎徽《证类本草》以及《李师师传》也都提到豆腐和豆浆。这种情况和唐代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有的学者认为“从大约在唐末豆腐发明以后,到了宋朝,各地都普遍吃豆腐,医药书上记它的药性和用它做药品了。”总之,从文献考证角度看,豆腐起源于西汉缺乏根据,说是淮南王刘安发明,就更不可信。因此,中外学者多数倾向于豆腐发明于唐代的推测。(以上为复制)
27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