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后妈觉醒后[七零]》  第1章

网友: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打分:2 [2023-02-18 08:48:07] 来自辽宁

小说写的很好看,
但是宁香得啥家庭啊,动不动就吃白米饭,
科普一下,在没有杂交水稻之前,大米还是很精贵的,
那个时候有点小米和大米都是偶尔用来煮粥吃的,像吃燕窝一样珍贵,
农村不要说70直到90都没有实现米饭自由,
我家是北方的也很穷,可是我也见过很多更穷的南方人,九几年小学同学的妈从南方嫁过来,
不会蒸米饭,我很震惊,这得懒成什么样?
后来发展是误会了,她家有米饭都是爷爷爸爸兄弟们吃的,她连米粥都喝不上,没有蒸过米饭,怕做坏了糟蹋粮食,
所以女主这样刚离婚又没钱的,居然在吃米饭,
更离谱的是古代小说,穷到卖孩子,全家没鞋穿,还是吃米饭,然后没菜就说特别穷,
没菜地里有大夏天的婆婆丁芹卜菜野菜好多的,古代不打农药都可以吃,你不去挖然后没菜吃就是懒吧,
大米多贵呀,卖了多好,换粮换鞋,能吃上大米还哭穷,
在古代平民基本吃不着大米的,官员都发粟米而已,清官家里人口多都吃不上的,
现在大米是不值钱了,可是古代和年代文里北方的主食是高梁米饭,杂粮米饭,小米粥,玉米碴子粥,大碴粥,玉米发糕,杂粮馒头,
而且这些能顿顿吃饱都是相当不错的家庭,那个时候的人大多是吃不饱的,每年正常要搭配很多土豆南瓜才行,是真没有大米吃,有也放起来,过年过节有客人才吃,
不农忙不吃干饭,别说谁家穷,大家都差不多,
什么动不动大米饭白馒头,
呵呵,家里有矿啊

25  

[1楼] 网友: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023-02-18 09:10:14] 来自辽宁

这个村里的人作者写的非常真实,
很多文里为了写极品亲戚,就特别夸张,无怨无仇的路人,就当人面开嘲讽,特别像神经病,没脑子,
其实大家觉得这样正常是因为现在有网络,大家见贯了网上的人经常不负责任胡说,
可是面对面的年代文和古言就很奇怪了,
正常人都会背地里偷偷说

16   [投诉]

[2楼] 网友: [2023-02-18 11:33:32] 来自广东

这么穷了吗?!我九零的,家在粤西的现在连三线城市都评不上的县级市里的小农村,记得以前老妈说过很穷,但是米饭还是可以随便吃的,因为是自己种的交了税上去就是自己吃的,税也可以直接交钱。有时候吃不完还会拉出去卖呢。我百度了下水稻第一次1975年推广是在南方哦(不是杠哈只是好奇哪里那么穷)

6   [投诉]

[3楼] 网友: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023-02-18 12:49:26] 来自辽宁

文中多次提到看电视,去网上查一下,农村是什么时候才有电的,才有自来水的,全村都没有,
你们一定想说1958年中国就有电视机了,可是58年中国就有电脑了,你们家又是什么时候用上电脑的,
最开始的电视机比房子都贵,一个村都没有一台,那个时候收音机才是大家炫耀的东西,而且收音机也特别少,女主和她的小伙伴们家里没矿,有个收音机,就偷着乐吧,
还想看电视,70年有矿的人家都没电视的,全国通电通水的过程本人亲眼见证,挖水管,立电线杆,写70年代文的用的都是90的情景,真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是90后,在80有这些的人家都不一般,
中国有的偏远地区有钱买电视可没电,农村是后来才有电线杆的,你们看到的电线杆都是大城市的,现在拍电视有都是后来的,
因为你拍个年代电视剧总不能把电线杆都给人刨了吧,不过在不久的将来,水泥电线杆也都见不到了,
还有电视,70年的农村是没有的,83年出生,在农村住的几年全村都没有,只有城里各别干部家庭有,我家是后来去了城里到90后才买的,别觉得奇怪,还有很多人比我家还穷,就是我们家换了彩色电视后,还有的人家连黑白电视都没有呢,70年中国有电视的人家真不多大多是回城干部,
所以这文不对,女主的村很穷,跟她一起干活的人也都穷,总在说没有手机看电视,那时候的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电视,
80后出生的人,是在他们上学后才有的电视,而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的,
80年代才允许买卖商品,然后才改革开放,社会才迅速发展,之前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现在看文的80后不记得出生时家里吃什么,有没有电视,他们有的记忆都是上学后开始的,所以才会觉得70年已经什么都有了,其实不是的,
70年离现在已经过去50多年了,而现在一年的变化比那时几十年都多,
手机是90年代从香港传过来的,
先是大哥大,又丑又不好用,不过那时候有个大哥大比有苹果牛逼多了,然后还是不能单独用的,又配合传呼机一起用,总之现在人看傻死了,
然后是家里开始装固定电话,
后来有小灵通,
然后才有手机,只能发短信,弄个彩信还炫耀,才特别贵,也不能上网,
后来的电脑系统386,486,586,
从70到有手机远着呢,全国普遍有手机是2000后的事,当然北上广深大城市和大老板不一样,这里说的是平民和落后农村,不是华西村那样的富豪村,
女主这样的村,70是绝对没电视的,
第一批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城里都还是只有干部和特殊人才有电视,更别说农村了,

15   [投诉]

[4楼] 网友:心蓝 [2023-02-18 16:50:33] 来自江苏

大米也没少到那地步吧?我妈62年的,在农村,我外公是老师,她小时候好像就是吃的米饭啊?不过农民家好像确实是大多以山芋什么的为主的

    [投诉]

[5楼] 网友:香飘飘 [2023-02-19 14:27:13] 来自江苏

怎么还要拉踩一下我们南方农村人?你认识的那个可能刚好是山沟沟里面的吧,我小时候听爸妈说,他们八几年的时候就是一直吃的米饭了,有时候听到什么不要以为所有人都这样

4   [投诉]

[6楼] 网友:香飘飘 [2023-02-19 14:28:30] 来自江苏

为什么八几年才放开吃,是因为早之前需要票

    [投诉]

[7楼] 网友:莫如是 [2023-02-21 22:24:45] 来自北京

电视的话,我姥爷家是87年买的,就在河南五线城市的农村,我妈说当时村里面就三五家有电视

    [投诉]

[8楼] 网友:回忆先生 [2023-02-23 02:05:50] 来自陕西

当时有电视的人家非常少,我家大概是88年左右才买了一个小彩电,还是因为当时家庭比较富裕才买的,其他生活穷苦的人家,光是生活都比较困难了,哪里有钱买这个啊

1   [投诉]

[9楼] 网友:江寒清影斜 [2023-03-20 16:36:35] 来自广西

我是南方人,当时听我妈说是山沟沟的确很难见米饭,如果这不是个山沟沟,780年代三天两头吃米饭还是有可能的,我老家在镇上会去赶集,赶集的时候大概三天左右可以买点点肉,不同地方还是不一样

    [投诉]

[10楼] 网友:桑沅可 [2023-04-07 18:51:07] 来自云南

我是1998的,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大部分时间是吃米饭,自己种的,但是因为地不多,旱稻产量也不高,所以家里种的米饭不够吃,很多时候会煮玉米饭吃,有时候会去买米,但大部分时候是煮玉米饭伴着米饭吃,小时候最讨厌玉米饭了哈哈哈所以印象相当深刻。

    [投诉]

[11楼] 网友:桑沅可 [2023-04-07 18:53:27] 来自云南

还有,我记得我是2005上的小学,我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当时我们村里总共只有两家人有黑白电视,我们下课会一起去人家看黑白电视

1   [投诉]

[12楼] 网友:依依妖妖 [2023-05-09 15:10:18] 来自广西

我觉得楼主说的比较符合,我姑说他们小时候能吃米饭,但大多都是十天半个月这个样吃一次,她说小时候我奶奶好不容易弄回来一碗白米饭,煮成稀饭,成型的米粒都是给男的吃了,女孩大多只能喝米汤,碗里米粒少的可怜,而且我姑是70年生,记事也七八岁了

3   [投诉]

[13楼] 网友:绿夹克 [2024-01-23 10:26:49] 来自江西

这得多穷啊,你别太针对南方吧,坐标江西十八线农村乡下地方,我妈妈77年出生的,我妈妈和我讲过去的生活,肉什么的可能没有的天天吃,有时候和我舅舅去摸鱼给家里加餐,那时候猪油也是好东西,有时候会用猪油酱油拌米饭吃,别的不说米饭是每天吃顿顿主食就是米饭,真好奇你怎么就张口就来

1   [投诉]

[14楼] 网友:绿夹克 [2024-01-23 10:30:47] 来自江西

南北方都有很穷的人,甚至是逃荒的,但是你不要自己见过很穷的,就觉得南方全是这种很穷的,而且70-90,南方很多地区包括乡下村里都会有自己的田地,大部分南方人主食本来就是米,自己种自己吃,通电的乡下也很多,只是可能只是小灯泡

    [投诉]

[15楼] 网友:Chirst [2024-02-26 04:25:50] 来自辽宁

里面的南方人也别这么破防吧,楼主说的有问题么?女主离婚是高考前也就是1976年。1976南方没改革开放哪来的大米啊,又不是90年代家家户户都差不多了,1976年之前女主21岁也就是1956年左右女主出生。1976那个年代怎么可能一个乡下吃白米饭啊。如果真的这么多那闯关东不就没了么?杂交水稻没出来之前大米真的很精贵

2   [投诉]

[16楼] 网友:Wivi [2024-08-30 14:43:11] 来自四川

我一九九八年生,就在南方的农村,还是附近算稍微富裕的一个村子,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整个村就只有两三家人有电视,我们放学就跑去人家家里看,还是黑白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自己家里种旱稻出来的米饭是不够一家四口人吃一年的,所以会经常吃玉米饭,小时候最烦玉米饭了,觉得好难吃。现在看见粗粮饭店的玉米面饭仍然会生理性皱眉。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8-09 12:45:27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