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打分:2 [2010-05-15 13:33:29]
先说明一下……本人主ID是橘樱~~之所以把发评名字弄成这样……实在是无处吐槽的表现囧~本来想放在小标题或题记(!)里的,但是被某人的姐姐一通“这种东西你竟然都准备写题记?!”的数落,心里的小火苗就这么灭掉了= =+(摔)好吧,这个评论充斥着某人语无伦次的吐槽和单方面历史控的观点,请勿激动和拍砖谢谢。~P.S:在开始前先让我吼一声——小四子你萌死我鸟=3=(自重!=============①关于文中人物在真实历史上的痕迹:·赵普:(这个……之前有一篇长评已经有介绍了,我也就少说几句- -)话说我看到这篇文的介绍里赫然写着【开封主簿公孙策和九王爷赵普的同人】的时候就被雷到了,心里想着啊呀原来赵普和公孙策是同时代的人么的想法,才开始看文。看完才知道原来此赵普非彼赵普(扶额~)不过还是会偶尔有天雷的感觉冒出来,因为仁宗时期根本就没有九王爷这号人物,总会觉得“啊~好穿越”……再来说历史上真实的赵普,赵老大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的兄弟,几次做到宰相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当朝帝王所猜疑顾忌,其实是个蛮可怜的娃- =不过赵普本人倒是非常有远见胆识,可以说是一代名相,但正如百度百科里面所说,做官期间没有太多造福百姓的措施举动,则是此人的一大遗憾。·八贤王:提到本文中的九九,就不得不说八贤王了。不过八贤王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这个人的……正所谓【八贤王纯属演义戏剧虚构人物】,有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到百度百科查来看看。演义中说此人名为“赵德芳”,历史上真正的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不满宋太宗继位,赵德芳与其兄上朝抗议,后其兄撞死金殿。太宗后封赵德芳为八贤王,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不过同时也有人猜测八贤王原型是赵匡胤次子~·展昭:【北宋年间是否真有过展昭其人,已无详文正史可考,今人仅能从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中得到一些碎片。只知道传说中,这是一位出身江湖,最后却选择了站在青天背后持剑卫道的侠士。】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不过展昭这一角色的出现,是从明朝无名氏的《包公案》开始的(话说怎么又是明朝文人闹出的= =),至于展昭怎么演变为包拯护卫的,还要归功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三侠五义》,也就是后经多次改名,最终于1942年被俞平伯先生定名的《七侠五义》~~·白玉堂:同上~·公孙策:《宋史》上是没有这个人的,有传言说,公孙策是因为终生未娶,并无后嗣,所以在史上没有留名……不过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此人是为了衬托包拯才被记录在演义小说中的~所以其实……耳雅的文里有着明显的时间差- =按道理公孙策应该是和包拯差不多年纪……(抱头)啊啊~~我什么都没说!(自己被自己雷到了 ·包拯:在开头我先说一句……包拯面黑其实是民间的讹传啊讹传(扭头宽泪~)包拯为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生,所以在文中应该有55左右的岁数了~(继续被雷得做筛糠运动= =)正史中包拯为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在民间信仰中,包公是阴间的审判官之一。(懒得自己概述直接拉百度词条了-w-)至于包拯的更多事迹,请童鞋们自行翻阅《宋史》(虽然我一直认为《宋史》很不靠谱- -|||)·赵祯:详情请找《宋史》=w=(殴打)……作为仁宗,赵祯是历史上很少能配得上这个称号的皇帝,后世元明清都有仁宗,但是除了明仁宗朱高炽之外,都不能和赵祯相提并论=v=仁宗朝的名人名相非常多,例如晏殊范仲淹吕夷简欧阳修文彦博韩琦富弼~~(内心:文彦博是我的本命啊啊啊啊啊~(无限回声~众人:够了你!)包括文曲星包拯和武曲星狄青在内,都是强人一大堆~~心(滚)同时赵祯十分受百姓爱戴,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赵祯的仁政非常成功,他也是历史上少见的驾崩后受到大批百姓发自内心哭送的帝王。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不知不觉说起废话来了~(扶额)·萧良:历史上叫萧良的人不计其数,唯一有记载的是兰陵萧氏萧望之的儿子萧良,不过和本文的小良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啊咧?你问我那还列出干什么……咳咳~纯粹是对兰陵一家子的怨念而已(苦瓜脸)·庞吉: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和前面众多人一样是虚构的,不过有原型可考,据说是仁宗年间曾任宰相的庞籍。不过……这两人真是天差地别= =话说我一直觉得庞籍是比历史上的包拯赵普还要优秀出色的啊~历史上的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甚至从庞包两人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等方面来看,包拯根本无法与庞籍相提并论,然而,这样对中华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却会成为“作家”、“编剧”们笔下的“奸臣”……我先自己囧一下吧= =·其余一干人等(?!):纯熟耳雅大大的虚构~~(某人姐姐的吐槽:上面那些全都是废话啊口牙!)②文里一些常识性错误:·忘了是哪一章了,九九说赵祯实在不愧“仁宗”之名……这是我最大最大的雷点(爆~)所谓宋仁宗~是赵祯挂掉之后他的庙号啊(掩面)~在赵祯还活着的时候,仁宗这个名字还没出来呢- -·关于称呼,宋朝称皇帝大都是“官家”,虽然也可称之为“陛下”,但是“皇上”倒是很少用到,啊咧难道是我孤陋寡闻= =?·关于太监,忘了是哪一章,MS是某人调戏绯影结果被揍得很惨的那次?反正就是提到了把某人废掉送去宫里做太监……虽然这已经是一个几近全民性的常识错误了= =但是我还是想吱一声,古代太监是很难当上的。宫里能被称为“太监”的都是宦官最高领导,太监以下还有少监,少监以下是监丞,监丞以下还有长随,当差,当差以下是最没地位的火者~也就是所谓的扫地打水洗马桶开大门的了~一般人进宫先都只是所谓的“宦官”,只能混个火者当差的职务,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当不上太监~(主要参考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顺带得瑟一句……古代称武林为“绿林”,武林的说法是近现代才有的~至于什么武当峨眉~那都是现代武侠小说才会有的东西,就连清朝《七侠五义》的原著里面都是没有的……============完事顶锅盖遁走~~~为有耐心看完某人长篇累牍废话的童鞋均发小红花一枚~~(够了你= =+
1
[1楼] 网友:吃不消啊吃不消 [2010-05-15 14:08:06]
敢问,累不累?活的如此认真,摊手···
[投诉]
[2楼] 网友:yaqiddd0 [2010-05-15 14:09:24]
小红花呢?杜撰就是杜撰,说是同人文,不必要这么认真吧?……擦汗中……
[3楼] 网友:橘子皮 [2010-05-15 14:36:27]
tx也有考据强迫症,orz
[4楼] 网友:月光女神 [2010-05-15 14:58:50]
長學問了,看來LZ對曆史很有研究,多謝分享!
[5楼] 网友:jasmine_yen [2010-05-15 15:33:18]
這位同學根本沒搞清楚....小說和教科書的不同....
[6楼] 网友:离境通幽 [2010-05-15 15:36:01]
口_口|||这个。。。LZ好强。。说了好大一串某离不懂的东西。。首先佩服下。。果然是历史党人。。岂一个强字了得然后我是来要小红花的。。再然后。。同2L的理由一样我也来擦擦汗。。
[7楼] 网友:七沐夕81% [2010-05-15 15:42:59]
额~恩,很想问一哈,乃素学历史滴哇~太强大了吧!你说的那些史书貌似都是文言文······怨念····
[8楼] 网友:agaric_99 [2010-05-15 15:49:58]
蒽。。很好很强大。。偶看完了来要小红花。。同人文嘛。。当他一半架空就好了。。PS.偶是学历史的。。- -。但是米那么细心研究过。。
[9楼] 网友:理解不能42% [2010-05-15 15:52:51]
=-= 理解不能... 只能说这样的筒子真不适合看同人~~~没有体会到同人的精髓所在...
[10楼] 网友:iamjj [2010-05-15 15:53:14]
看完對於龐籍一事囧囧囧囧囧一下
[11楼] 网友:arkilsjx [2010-05-15 15:53:17]
大人小说不能当教科书看啊小说是为了娱乐大众的你这样太XX了不累?
[12楼] 网友:Sakurabenne [2010-05-15 16:55:07]
小说而已。。不是历史。。不是课本。。别太计较~~
[13楼] 网友:太阳谷 [2010-05-15 17:18:31]
哇~~受教了不过大家看耳雅的文还是很开心的呀~~~
[14楼] 网友:861209 [2010-05-15 17:30:32]
看文也那么多条框讲究的,那所有穿越文架空文就不应该存在了不是再说史书里面很多描写都很苍白,只不过是史人为了记载而写的,LZ看文而已,用不用什么都扯上来啊?
[15楼] 网友:monicagj6 [2010-05-15 17:55:04]
照你这样说的话,那电视上演的那些历史剧都不可能会通过审核了,小说也不能发表了,什么年代啦,还搞文字运动啊。
[16楼] 网友:feng10wu [2010-05-15 18:08:48]
我只是想看一个王爷和书生的萌故事,并不想知道历史,既然本来的三侠五义之类的都是凭空来的,这个再客串一下又怎样,这位大人才真的雷到我了
[17楼] 网友:xiaoguai316 [2010-05-15 18:10:11]
话说 有的没的 你写了这一大堆 就你历史好 别人不知道么看文是种乐趣 管他与历史接不接轨的 又不是史书 本身历史人物就没有发生啥啥有的没的 我们都不知小说不都是杜撰么 想些啥写啥 你历史文人你雷你可以表看
[18楼] 网友:江山备有人才出啊 [2010-05-15 18:23:10]
老兄,要是你的一席话害的群众没有文可看,你就等着被群众的口水淹死吧。
[19楼] 网友:瑾色如殇 [2010-05-15 18:33:55]
唉,无语,孩子何必活的这么累呢?虽然我也是学历史的,但是这毕竟只是小说,你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20楼] 网友:未名 [2010-05-15 18:37:06]
我觉得其实所谓同人小说本来就不是历史,如果真的要看史实的话何不去看史书呢,我们看这种小说也是为了一种亲切和对历史人物新的一个形象的好奇欣赏吧,所以何不别那么较真,不要把历史和小说混为一谈,这样或许大家都会比较开心,不是么?我们尊重历史的真实,但是我们可以有对历史自己的幻想不是么?即使与事实相距很远,那又怎样?比如三国演义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可是照样很多很多不符合史实,但是不是还是很多人喜欢,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么?如果想要研究,那就直接看三国志好了,不是么?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即使是写在书上的被称为史实的东西,不还是人写的么?有谁能证明就完全真了,史学家里难道个个都像司马迁那样刚直不阿么?所以,去应该计较的地方计较,应该当成娱乐看的地方当成娱乐,岂不很好。最后补充一句,我也很喜欢历史,喜欢看百家讲坛,但是我也喜欢欣赏这样的小说,不同乐趣吧
[21楼] 网友:123 [2010-05-15 18:47:46]
额~~~~~~~~~~~都说是同人文了,怎么可能跟历史上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难道写bl的同人还要按照具体的历史来写?如果按照历史来写都要写真实的材料的话,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同人文了,又不是在写(史记)这是小说,明白不???????????????????????????????????????????
[22楼] 网友:阿笑17% [2010-05-15 18:55:44]
大人别太较真,不然真的会累死的!同人文嘛,本来就是满足个人喜欢的,你不能把小说跟正史对比啊!就像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一个正史一个小说,没法比啊~
[23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8:57:04]
OTZ我是来发小红花的……(够了你= =+回橘子皮童鞋:没错我就是考据党T T(啜泣)~~怎么说呢……(挠头)这篇东西其实没怎么想就发出来了,不过是在这里瞎得瑟而已,也没一定要求耳雅大大要很考究很考究啊什么的……就好像我自己说的,单方面的观点而已。不过没想到我在评论里写了这么多吐槽HC不正经的内容(喂~)竟然都会有人觉得,我是一板一眼的人= =(啊咧难道我萌赵匡胤X李煜,刘彻X卫青,苻坚X慕容冲等等的CP也很正经?ma……本人不过是个内心腐烂的历史同人女而已(扶额而且我记得我的标题有说我很萌这篇文的吧?17楼的姑娘你剥夺我看文的权利是不是太残忍了点(掩面泪奔如果说我是那种一味抱着历史书的人,我也就不会废那么多话直接把文言文全部贴过来算了,顺带说一下□□的历史教科书真的不可信啊不可信~五胡乱华它都能给你说成是民族大融合= =(←虽然跑题了但是不会有姑娘因为这句话再次说我太正经吧?同人我自认为看过的真不少啊~《秦歌》《满江红遍》《朱颜改》《帝王思》《青鸾》……以及许许多多无论是动漫游戏历史武侠的同人,还真没有说我不懂同人精髓的- -顺带,说我搞不懂小说和教科书的不同的……我好像真的没有要求耳雅大人把这篇文章改得完全符合真正历史吧?同时我不记得我有喷过这文,怎么就有人说我认真咧- -————————算了~~就当某人在发疯好了T T(拜谢看完我的评论还能淡定的姑娘们
[24楼] 网友:阿笑17% [2010-05-15 18:59:23]
再补一下,别拿明朝的制度跟宋朝的对比,明朝那是宦官当权,太监都能变成九千岁,皇帝是用来作装饰的!
[25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9:03:38]
回复14楼的姑娘……架空文正因为是架空所以才可以随心所欲YY啊~~史书的确很苍白,所以我经常脑补过头orz比如会在心里想刘野猪(就是汉武帝刘彻啦囧)和卫青李延年韩嫣是不是有一腿(看~司马迁叔叔写了《佞幸列传》=w=)不过我一直坚信霍霍(霍去病)喜欢的一定是他叔叔卫青~刘彻X霍去病是我的天雷= =再比如说小光(霍光)一定和李陵有JQ~~(握拳闪亮
[26楼] 网友:XIAOZHAOYOU89% [2010-05-15 19:12:32]
写这么多没看懂跟萌到和雷到有什么关系。。。。
[27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9:14:32]
汗~~24楼的姑娘~九千岁只魏忠贤一只天下无双不要用来涵盖整个明朝- -朱重八听到会哭的……
[28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9:25:38]
不过说来……好像太监那里的确有点风中凌乱- =啊~(挠头)我也弄不清了……
[29楼] 网友:露露 [2010-05-15 19:38:40]
这位同学实在不适合看同人文乃这般找虐为哪般啊.....
[30楼] 网友:露露 [2010-05-15 19:40:25]
加一句,乃不适合看网络小说回家捧着你的名著找找茬可能别人还觉得你有水平很严谨在一个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同人文里说这些,太矫情了.....
[31楼] 网友:winniexiao2010 [2010-05-15 20:11:36]
忒严肃,呵,
[32楼] 网友:GGYY [2010-05-15 20:27:51]
支持楼主~~虽然俺对考据米兴趣,但是俺支持你的兴趣。俺就不懂了,楼上那些TX是从哪里看出楼主不适合看网络小说了,难道人家喜欢吃青菜就不适合吃肉?你可以不喜欢考据,但是你没有必要去打击别人的兴趣。千般人有千般种活法,人家楼主喜欢考据也没有碍着你。她这样也只证明了她希望雅雅能够写的更好~~~再说一次支持楼主~~
[33楼] 网友:唉54% [2010-05-15 20:43:10]
這位筒子 我懂你(拍肩 有時看到所學和文章有所出入時雖然還是會開小花 但心理還是會矛盾和小吐槽一下的
[34楼] 网友:but [2010-05-15 21:10:26]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35楼] 网友:lesley.0716 [2010-05-15 21:13:59]
还真是奇了,看看百家讲坛读读白话明史就好像懂很多似的,跟这儿瞎得瑟什么啊,晓得这些了不起是怎的?谁要关心萧良是哪个,包拯有多少岁,被罚入宫阉了是叫太监还是宦官。就好像“仁宗”这样的错误指出来叫抓虫,大家欢迎,这么长篇大论的告诉别人你晓得多少历史知识叫矫情!真是想看严谨的小说,你去看什么《雍正大帝》《三国演义》啊,虽然也不见得有多严谨,指不定楼主还能跳出病来,不过那就算你厉害了,跟这儿捣什么乱,影响作者心情
[36楼] 网友:。。 [2010-05-16 09:23:55]
擦汗……这篇。。本来就是七侠五义同人啊。。。。。在虚构的基础上继续虚构。。此乃同人文的本质- -
[37楼] 网友:十一 [2010-05-16 09:28:38]
首先很佩服LZ的历史功底,也很理解LZ在看文时看到与自己一贯理解的东西不同时要调整差异继续看文的那种想法。可能大家雷点不同,不同时代的人放到一起,或者人物与自己认定的原型不相符合时会感到雷这是LZ独特的雷点。是大家看文时千千万万的雷点之一。一边看文一边发现自己的雷点然后因为太喜欢这文不忍放弃于是继续发现雷点继续看,LZ的坚定令人赞赏。只不过我想说,LZ是不是应该还是要把自己写这篇评的目的表达一下比较好呢?是单纯因为看这文所累积的心理压力太大而来吼两句还是因为希望雅雅看到你的评然后修改这文还是希望雅雅在以后写历史相关同人的时候都要参照宋史来写呢?LZ说清楚也比较好呀。最后,想说一下,既然公孙在历史上没有,衬托包拯的形象也是在演义小说里出现,本身演义小说就不代表真实的历史,既然七侠五义可以那样演绎公孙策,LZ不妨把游龙随月看成另外一本演义小说,它同样可以这样演绎公孙策,一个比包拯年轻很多的十全书生。另外,庞吉此人,LZ完全不用与历史上的庞籍联系起来,我认为在众多小说和电视剧中,庞籍的形象其实是分散到了包拯八贤王的形象里面,使得作品中包拯等人的形象更加圆满。而庞太师这个人物,则是参考了仁宗时奸佞的大臣和昏官的形象综合出来的纯粹的虚构人物,你可以在他身上发现诸多昏官贪官的影子,但他本身是一个虚构人物。
[38楼] 网友:selena [2010-05-16 12:27:19]
我只想说,楼主不必如此之雷,因为同人文本来就是偏差历史的,也可以说是完全另一个小说世界,SO,你真的不必去考证什么,就像现在的电视剧一样,根本就是扯淡的,所以,只要看得开心就好,不必追求正史。不过如此认真的考证一番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最起码知道正史与虚构的差别,呵呵,长知识,挺好
[39楼] 网友:橘* [2010-05-16 18:17:21]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40楼] 网友:綾月 [2010-05-17 20:34:33]
寫文就是難..常常有人來批評指教...在文案里边更仔细的标明下会更好些吧?因为毕竟十分激进的“历史愤青”JJ里还是有的~我看過另一位作者被他的讀者指正到在文案中寫了一大堆子文是架空.天馬行空.自我想像.杜撰.人物跟真正歷史有絕對的出入之類的交代.但是就是有人叫他要改.說他錯的誇張.在頂樓大人指出這些錯誤之前.我也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佩服頂樓的大人.但是總會想到...以後那些大腕作者寫文.是不是寫古代就要先去修歷史系.有國外的就得先去考察.寫運動的要先會背規則在來要會打或許要到教練程度才合格的呢?雖然頂樓跟某些讀者是要讓作者為自己的文章負起一些責任.是讓作者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以整正錯誤讓讀者不至於被雷到冏到暈倒之類...可是...老實說一串評論看下來.有人踩有人頂...頂樓有沒有想過...或許自己所寫的字裡行間讓人看了不太舒服.有種耳雅寫同人文好像是自找麻煩的感覺阿......耳雅是我近幾年來最愛的作家....我當然不希望有人批評他.頂樓的指正雖是好意的.但是一大篇洋洋灑灑的指正錯誤還是不要加入太多個人觀感吧.你直接copy一段文史我都還不會有反感的感覺...但是你邊寫就邊來一兩句.....不过还是会偶尔有天雷的感觉冒出来or总会觉得“啊~好穿越”or难道是我孤陋寡闻?or我先自己囧一下吧or耳雅的文里有着明显的时间差...我是感覺很多句子都很酸人.我是不知道別人的想法.但是我這樣看就會有種(別生氣阿~~頂樓大人~~)你可以你來寫阿的小小感覺冒出頭阿@@
[41楼] 网友:笨笨鱼爱猫 [2010-05-18 00:24:25]
何必呢。。。。。与历史无关。。。。。
[42楼] 网友:michiyo [2010-05-19 20:52:44]
第一部分我当科普看了~~ 第二部分那些bug确实需要改改~ 尤其是仁宗那个 这些bug电视 小说也常犯,就是犯了没改才越来越多的错lz真的很认真,我看的时候都没怎么留意的说 = =
[43楼] 网友:wuyu [2010-05-20 22:55:06]
我说,太监这一称呼的问题上,还是多找一些相关历史资料多看看比较好,《明朝那些事》也不是完全正确和权威的,可别被误导了又来误导别人。
[44楼] 网友:风之羽 [2010-05-23 10:32:44]
这这这这这是小说呀~~~~~要是都如同学你这般尊重史实,还原真相,那我们用不着看小说,直接去读史书好了呀~~~~囧囧囧飞我了。LZ同学,乃的考据症太重了啦。看小说就是为个乐子,又不是从小说里学历史,你完全可以当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杜撰出来的,只不过名字重了吧。叹气,都这么着的,我们以后还怎么写小说编故事嘛!
[45楼] 网友:轮回七生 [2010-05-31 00:17:45]
看完我脑中就浮现楼主:倒向一边萌得内牛满面,然后再倒向一边雷得外焦里嫩的情景......我也焦糊了....
[46楼] 网友:syohairei12% [2010-06-05 21:30:43]
支持楼主,喜欢文是一回事,里面的bug又是一回事。其实,我们也没有把小说当历史,可是,真的有时候这些看多了,真的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了。不过有些是中国人的共同观点了,比方说那个庞吉。你是怎么普及都没有用了。
[47楼] 网友:claire [2010-06-08 22:24:16]
看小说吧,那么较真干嘛
[48楼] 网友:heihei [2010-06-16 02:13:15]
偶觉得,作者写的本来就不是历史剧,就算真正的历史剧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也是后人根据一定记载编纂的,这位读者不用这么的较真,毕竟历史知识不是靠看小说掌握的
[49楼] 网友:xianggu912580% [2010-06-24 14:14:20]
其实关于那些常识性错误不用太较真么像是仁宗的称号金庸写武侠小说都说了为了方便读者明白说的是谁这样写也无可厚非鹿鼎记里面还写康熙呢=。=主要就是大家看的开心么不过还是佩服筒子写了这么多考据是好习惯!握爪
[50楼] 网友:荼蘼 [2010-06-29 08:04:10]
历史考据强迫症的同学,你这般找虐是为谁???
[51楼] 网友:wendy27% [2010-07-08 19:29:13]
完全不明白大家在激动什么,我还是来支持下LZ,其实考据这种东西有时完全是条件反射……大家当科普看看就好了啊,LZ又不是来拍砖的,值得那么激动来声讨吗。
[52楼] 网友:等笑白回家 [2010-07-24 14:15:35]
楼主也都雷的了 = =+还有 文学本来就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没看见文前都会有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吗?JJ看文,请自带避雷针!遁~
[53楼] 网友:y [2010-08-02 10:54:22]
电视剧包青天本身就是在乱来 包拯根本不黑 庞根本不奸 可电视剧还不一样让人津津乐道 奉为经典历史上是没有公孙策 但是开封府一定有师爷 在包拯身边的师爷会是一般人吗 历史上陈世美还不是负心汉呢 人家是个清廉的好官 跟包拯也不是一个年代的 可是到现在他的名字就是杯具的成为了负心汉的代名词 翻也翻不正了尊重历史是好事 但既然这是小说 而且是同人小说就不必那么较真了 大不了当是同名同姓好了
[54楼] 网友:幽 [2010-08-02 15:50:41]
我很奇怪哎,为嘛作者和楼主的文字都让我如此兴奋呢?嘿嘿,真是谢谢两位了。
[55楼] 网友:逝川流光 [2010-08-11 17:54:28]
雖然說是同人文~但是該有的還是得有~拋卻人物和歷史不符 其他很多常識性的東西~雅大要多多注意了~
[56楼] 网友:La1% [2010-10-03 19:53:57]
回49楼的鹿鼎记里称康熙是康熙是完全合理的ok?康熙是年号,从明朝到清朝因为皇帝们都习惯在任期间只用一个年号了,所以大家都会用年号来称呼该皇帝。年号是当年就有的,所以康熙年间称爱新觉罗玄烨为康熙是很合理的,如果叫康熙为“清圣祖”才和叫赵祯“宋仁宗”一样是BUG。ps.强顶lz。考据癖就考据癖呗,赞萌这篇文才会想到要发掘一下历史中的另一面,把这些背景知识的罗列当成对作者的挑刺是不是太过于偏颇愤青了。。。我也有弱弱的考据癖,但同时也萌历史同人,甚至自己也喜欢YY一些不合历史发展的cp故事~这完全是两码事嘛~
[57楼] 网友:小神乐 [2010-11-08 21:23:27]
ls很多同学说楼主太认真太显摆,我觉得你们想太多了= =//楼主只是提出一些小BUG,稍微吐槽一下,并不是在说文章不好或者雅雅不好,楼主自己不是说在萌和雷中往返吗,说明对文章也是大大有爱的。楼主指出的很多历史知识算是常识了(如赵祯自称仁宗,我也被雷了下),也是给其他人普及了下。因为大爱雅雅的文,才想着看看主角们在历史中的出处,我也有考究癖,也像楼主一样查了些资料,楼主本意是与各位大大一起分享分享,可惜领情的人不多= =//。ps:支持楼主,也爱雅雅,希望这个同人一直写下去 ~
[58楼] 网友:southinsouth [2011-06-02 19:28:35]
支持lz,多谢lz的科普,前面有同学说了,要考据去看历史书,可是俺就是不喜欢看,文化水平低看不进去,但是lz写得很生动,看得我又开心又顺便长了些知识,小红花领走拉,顺便回赠你一朵,lz是个好同学,非常有学术精神!
[59楼] 网友:路过领小红花的 [2011-08-01 16:01:19]
其实我觉得楼主写的挺好的,人家也不是来拍砖的嘛,也就是来科普的呗,这种看看不也挺好的,以后自己可以拿去和人显摆~~嘿嘿~~
[60楼] 网友:Leiliemathea [2011-11-14 10:53:28]
对LZ无语~~
[61楼] 网友:半夜潮 [2012-01-06 14:00:28]
我也来凑个热闹。 关于赵德芳的八贤王一称,纯属演义,想来是兄台看错了。 上百度娘: 演义小说中称赵德芳为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不满宋太宗继位,赵德芳与其兄上朝抗议,后其兄撞死金殿。太宗后封赵德芳为八贤王,赐金锏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 我最近看一本关于刘太后(也就是仁宗他妈)的书,提到过一位八王。 下面上百度娘: 赵元俨(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时期封周王。 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 赵元俨像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生母染病,他朝夕净手焚香祷祝神灵保佑,亲躬侍药,忧念母病而不食。仁宗即位后,刘太后临朝专政。赵元俨唯恐刘太后忌妒,深思沉晦,闭门与外人隔绝,自称谬语有阳狂病(神经病),不能上朝议事。 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精于像物,所画鹤竹,雪毛丹顶,传警露之姿;翠叶霜筠,尽含烟之态 。亦尝自朽十六罗汉,令蜀人尹质描染 。棱棱风骨,非常格所及 。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进封荣王;祀汾阴,加兼侍中,改镇安静、武信,加检校太尉;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为皇子,加太傅。历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改通王、泾王。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景祐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仍赐入朝不趋。 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占者曰:“忧在大臣。”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 赵元俨葬,三临其丧。诏以元俨墨迹及所为诗分赐宰臣,余藏秘阁。 1044年病死在京都王府,时年60。 赵元俨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对宋朝的安邦治国,发展科学文化,都做出了贡献。他团结了一大批文官武吏,如寇准、包拯、范仲淹、杨六郎等。 据《宋人轶事汇编》说:“太宗第八子赵元俨,名闻外夷。燕冀小儿夜啼,其家必警之曰:‘八大王来也。’其畏之如此。” 八大王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中,德高望重,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称他“八大王”、“八贤王”。 这么看来,这一位倒是颇有可能。 ps:本人认为,最大的雷点,还是那个仁宗的称谓。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打分:2 [2010-05-15 13:33:29]
先说明一下……本人主ID是橘樱~~之所以把发评名字弄成这样……实在是无处吐槽的表现囧~
本来想放在小标题或题记(!)里的,但是被某人的姐姐一通“这种东西你竟然都准备写题记?!”的数落,心里的小火苗就这么灭掉了= =+(摔)
好吧,这个评论充斥着某人语无伦次的吐槽和单方面历史控的观点,请勿激动和拍砖谢谢。~
P.S:在开始前先让我吼一声——小四子你萌死我鸟=3=(自重!
=============
①关于文中人物在真实历史上的痕迹:
·赵普:(这个……之前有一篇长评已经有介绍了,我也就少说几句- -)话说我看到这篇文的介绍里赫然写着【开封主簿公孙策和九王爷赵普的同人】的时候就被雷到了,心里想着啊呀原来赵普和公孙策是同时代的人么的想法,才开始看文。看完才知道原来此赵普非彼赵普(扶额~)不过还是会偶尔有天雷的感觉冒出来,因为仁宗时期根本就没有九王爷这号人物,总会觉得“啊~好穿越”……再来说历史上真实的赵普,赵老大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的兄弟,几次做到宰相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当朝帝王所猜疑顾忌,其实是个蛮可怜的娃- =不过赵普本人倒是非常有远见胆识,可以说是一代名相,但正如百度百科里面所说,做官期间没有太多造福百姓的措施举动,则是此人的一大遗憾。
·八贤王:提到本文中的九九,就不得不说八贤王了。不过八贤王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这个人的……正所谓【八贤王纯属演义戏剧虚构人物】,有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到百度百科查来看看。演义中说此人名为“赵德芳”,历史上真正的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不满宋太宗继位,赵德芳与其兄上朝抗议,后其兄撞死金殿。太宗后封赵德芳为八贤王,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不过同时也有人猜测八贤王原型是赵匡胤次子~
·展昭:【北宋年间是否真有过展昭其人,已无详文正史可考,今人仅能从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中得到一些碎片。只知道传说中,这是一位出身江湖,最后却选择了站在青天背后持剑卫道的侠士。】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不过展昭这一角色的出现,是从明朝无名氏的《包公案》开始的(话说怎么又是明朝文人闹出的= =),至于展昭怎么演变为包拯护卫的,还要归功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三侠五义》,也就是后经多次改名,最终于1942年被俞平伯先生定名的《七侠五义》~~
·白玉堂:同上~
·公孙策:《宋史》上是没有这个人的,有传言说,公孙策是因为终生未娶,并无后嗣,所以在史上没有留名……不过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此人是为了衬托包拯才被记录在演义小说中的~所以其实……耳雅的文里有着明显的时间差- =按道理公孙策应该是和包拯差不多年纪……(抱头)啊啊~~我什么都没说!(自己被自己雷到了
·包拯:在开头我先说一句……包拯面黑其实是民间的讹传啊讹传(扭头宽泪~)包拯为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生,所以在文中应该有55左右的岁数了~(继续被雷得做筛糠运动= =)正史中包拯为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在民间信仰中,包公是阴间的审判官之一。(懒得自己概述直接拉百度词条了-w-)至于包拯的更多事迹,请童鞋们自行翻阅《宋史》(虽然我一直认为《宋史》很不靠谱- -|||)
·赵祯:详情请找《宋史》=w=(殴打)……作为仁宗,赵祯是历史上很少能配得上这个称号的皇帝,后世元明清都有仁宗,但是除了明仁宗朱高炽之外,都不能和赵祯相提并论=v=仁宗朝的名人名相非常多,例如晏殊范仲淹吕夷简欧阳修文彦博韩琦富弼~~(内心:文彦博是我的本命啊啊啊啊啊~(无限回声~众人:够了你!)包括文曲星包拯和武曲星狄青在内,都是强人一大堆~~心(滚)同时赵祯十分受百姓爱戴,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赵祯的仁政非常成功,他也是历史上少见的驾崩后受到大批百姓发自内心哭送的帝王。仁宗日理万机外,业余爱好不多,甚至面对女色,也把持得住,唯偶尔临摹一下“兰亭”。
“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不知不觉说起废话来了~(扶额)
·萧良:历史上叫萧良的人不计其数,唯一有记载的是兰陵萧氏萧望之的儿子萧良,不过和本文的小良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啊咧?你问我那还列出干什么……咳咳~纯粹是对兰陵一家子的怨念而已(苦瓜脸)
·庞吉: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和前面众多人一样是虚构的,不过有原型可考,据说是仁宗年间曾任宰相的庞籍。不过……这两人真是天差地别= =话说我一直觉得庞籍是比历史上的包拯赵普还要优秀出色的啊~历史上的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甚至从庞包两人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等方面来看,包拯根本无法与庞籍相提并论,然而,这样对中华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却会成为“作家”、“编剧”们笔下的“奸臣”……我先自己囧一下吧= =
·其余一干人等(?!):纯熟耳雅大大的虚构~~
(某人姐姐的吐槽:上面那些全都是废话啊口牙!)
②文里一些常识性错误:
·忘了是哪一章了,九九说赵祯实在不愧“仁宗”之名……这是我最大最大的雷点(爆~)所谓宋仁宗~是赵祯挂掉之后他的庙号啊(掩面)~在赵祯还活着的时候,仁宗这个名字还没出来呢- -
·关于称呼,宋朝称皇帝大都是“官家”,虽然也可称之为“陛下”,但是“皇上”倒是很少用到,啊咧难道是我孤陋寡闻= =?
·关于太监,忘了是哪一章,MS是某人调戏绯影结果被揍得很惨的那次?反正就是提到了把某人废掉送去宫里做太监……虽然这已经是一个几近全民性的常识错误了= =但是我还是想吱一声,古代太监是很难当上的。宫里能被称为“太监”的都是宦官最高领导,太监以下还有少监,少监以下是监丞,监丞以下还有长随,当差,当差以下是最没地位的火者~也就是所谓的扫地打水洗马桶开大门的了~一般人进宫先都只是所谓的“宦官”,只能混个火者当差的职务,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当不上太监~
(主要参考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顺带得瑟一句……古代称武林为“绿林”,武林的说法是近现代才有的~至于什么武当峨眉~那都是现代武侠小说才会有的东西,就连清朝《七侠五义》的原著里面都是没有的……
============
完事顶锅盖遁走~~~为有耐心看完某人长篇累牍废话的童鞋均发小红花一枚~~(够了你= =+
1
[1楼] 网友:吃不消啊吃不消 [2010-05-15 14:08:06]
敢问,累不累?活的如此认真,摊手···
[投诉]
[2楼] 网友:yaqiddd0 [2010-05-15 14:09:24]
小红花呢?杜撰就是杜撰,说是同人文,不必要这么认真吧?……擦汗中……
[投诉]
[3楼] 网友:橘子皮 [2010-05-15 14:36:27]
tx也有考据强迫症,orz
[投诉]
[4楼] 网友:月光女神 [2010-05-15 14:58:50]
長學問了,看來LZ對曆史很有研究,多謝分享!
[投诉]
[5楼] 网友:jasmine_yen [2010-05-15 15:33:18]
這位同學根本沒搞清楚....小說和教科書的不同....
[投诉]
[6楼] 网友:离境通幽
[2010-05-15 15:36:01]
口_口|||
这个。。。LZ好强。。说了好大一串某离不懂的东西。。首先佩服下。。果然是历史党人。。岂一个强字了得
然后我是来要小红花的。。
再然后。。同2L的理由一样我也来擦擦汗。。
[投诉]
[7楼] 网友:七沐夕
81% [2010-05-15 15:42:59]
额~恩,很想问一哈,乃素学历史滴哇~太强大了吧!你说的那些史书貌似都是文言文······怨念····
[投诉]
[8楼] 网友:agaric_99
[2010-05-15 15:49:58]
蒽。。很好很强大。。偶看完了来要小红花。。同人文嘛。。当他一半架空就好了。。
PS.偶是学历史的。。- -。但是米那么细心研究过。。
[投诉]
[9楼] 网友:理解不能
42% [2010-05-15 15:52:51]
=-= 理解不能... 只能说这样的筒子真不适合看同人~~~没有体会到同人的精髓所在...
[投诉]
[10楼] 网友:iamjj [2010-05-15 15:53:14]
看完
對於龐籍一事囧囧囧囧囧一下
[投诉]
[11楼] 网友:arkilsjx
[2010-05-15 15:53:17]
大人
小说不能当教科书看啊
小说是为了娱乐大众的
你这样太XX了
不累?
[投诉]
[12楼] 网友:Sakurabenne [2010-05-15 16:55:07]
小说而已。。不是历史。。不是课本。。别太计较~~
[投诉]
[13楼] 网友:太阳谷 [2010-05-15 17:18:31]
哇~~受教了
不过大家看耳雅的文还是很开心的呀~~~
[投诉]
[14楼] 网友:861209 [2010-05-15 17:30:32]
看文也那么多条框讲究的,那所有穿越文架空文就不应该存在了不是
再说史书里面很多描写都很苍白,只不过是史人为了记载而写的,LZ看文而已,用不用什么都扯上来啊?
[投诉]
[15楼] 网友:monicagj6
[2010-05-15 17:55:04]
照你这样说的话,那电视上演的那些历史剧都不可能会通过审核了,小说也不能发表了,什么年代啦,还搞文字运动啊。
[投诉]
[16楼] 网友:feng10wu
[2010-05-15 18:08:48]
我只是想看一个王爷和书生的萌故事,并不想知道历史,既然本来的三侠五义之类的都是凭空来的,这个再客串一下又怎样,这位大人才真的雷到我了
[投诉]
[17楼] 网友:xiaoguai316 [2010-05-15 18:10:11]
话说 有的没的 你写了这一大堆 就你历史好 别人不知道么
看文是种乐趣 管他与历史接不接轨的 又不是史书
本身历史人物就没有发生啥啥有的没的 我们都不知
小说不都是杜撰么 想些啥写啥 你历史文人你雷你可以表看
[投诉]
[18楼] 网友:江山备有人才出啊 [2010-05-15 18:23:10]
老兄,要是你的一席话害的群众没有文可看,你就等着被群众的口水淹死吧。
[投诉]
[19楼] 网友:瑾色如殇 [2010-05-15 18:33:55]
唉,无语,孩子何必活的这么累呢?虽然我也是学历史的,但是这毕竟只是小说,你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投诉]
[20楼] 网友:未名 [2010-05-15 18:37:06]
我觉得其实所谓同人小说本来就不是历史,如果真的要看史实的话何不去看史书呢,我们看这种小说也是为了一种亲切和对历史人物新的一个形象的好奇欣赏吧,所以何不别那么较真,不要把历史和小说混为一谈,这样或许大家都会比较开心,不是么?我们尊重历史的真实,但是我们可以有对历史自己的幻想不是么?即使与事实相距很远,那又怎样?比如三国演义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可是照样很多很多不符合史实,但是不是还是很多人喜欢,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么?如果想要研究,那就直接看三国志好了,不是么?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即使是写在书上的被称为史实的东西,不还是人写的么?有谁能证明就完全真了,史学家里难道个个都像司马迁那样刚直不阿么?所以,去应该计较的地方计较,应该当成娱乐看的地方当成娱乐,岂不很好。最后补充一句,我也很喜欢历史,喜欢看百家讲坛,但是我也喜欢欣赏这样的小说,不同乐趣吧
[投诉]
[21楼] 网友:123 [2010-05-15 18:47:46]
额~~~~~~~~~~~都说是同人文了,怎么可能跟历史上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难道写bl的同人还要按照具体的历史来写?如果按照历史来写都要写真实的材料的话,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同人文了,又不是在写(史记)这是小说,明白不???????????????????????????????????????????
[投诉]
[22楼] 网友:阿笑
17% [2010-05-15 18:55:44]
大人别太较真,不然真的会累死的!
同人文嘛,本来就是满足个人喜欢的,你不能把小说跟正史对比啊!
就像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一个正史一个小说,没法比啊~
[投诉]
[23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8:57:04]
OTZ我是来发小红花的……(够了你= =+
回橘子皮童鞋:没错我就是考据党T T(啜泣)~~
怎么说呢……(挠头)这篇东西其实没怎么想就发出来了,不过是在这里瞎得瑟而已,也没一定要求耳雅大大要很考究很考究啊什么的……就好像我自己说的,单方面的观点而已。不过没想到我在评论里写了这么多吐槽HC不正经的内容(喂~)竟然都会有人觉得,我是一板一眼的人= =(啊咧难道我萌赵匡胤X李煜,刘彻X卫青,苻坚X慕容冲等等的CP也很正经?
ma……本人不过是个内心腐烂的历史同人女而已(扶额
而且我记得我的标题有说我很萌这篇文的吧?17楼的姑娘你剥夺我看文的权利是不是太残忍了点(掩面泪奔
如果说我是那种一味抱着历史书的人,我也就不会废那么多话直接把文言文全部贴过来算了,顺带说一下□□的历史教科书真的不可信啊不可信~五胡乱华它都能给你说成是民族大融合= =(←虽然跑题了但是不会有姑娘因为这句话再次说我太正经吧?
同人我自认为看过的真不少啊~《秦歌》《满江红遍》《朱颜改》《帝王思》《青鸾》……以及许许多多无论是动漫游戏历史武侠的同人,还真没有说我不懂同人精髓的- -
顺带,说我搞不懂小说和教科书的不同的……我好像真的没有要求耳雅大人把这篇文章改得完全符合真正历史吧?同时我不记得我有喷过这文,怎么就有人说我认真咧- -
————————
算了~~就当某人在发疯好了T T(拜谢看完我的评论还能淡定的姑娘们
[投诉]
[24楼] 网友:阿笑
17% [2010-05-15 18:59:23]
再补一下,别拿明朝的制度跟宋朝的对比,明朝那是宦官当权,太监都能变成九千岁,皇帝是用来作装饰的!
[投诉]
[25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9:03:38]
回复14楼的姑娘……
架空文正因为是架空所以才可以随心所欲YY啊~~
史书的确很苍白,所以我经常脑补过头orz比如会在心里想刘野猪(就是汉武帝刘彻啦囧)和卫青李延年韩嫣是不是有一腿(看~司马迁叔叔写了《佞幸列传》=w=)不过我一直坚信霍霍(霍去病)喜欢的一定是他叔叔卫青~刘彻X霍去病是我的天雷= =
再比如说小光(霍光)一定和李陵有JQ~~(握拳闪亮
[投诉]
[26楼] 网友:XIAOZHAOYOU
89% [2010-05-15 19:12:32]
写这么多没看懂跟萌到和雷到有什么关系。。。。
[投诉]
[27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9:14:32]
汗~~24楼的姑娘~九千岁只魏忠贤一只天下无双不要用来涵盖整个明朝- -朱重八听到会哭的……
[投诉]
[28楼] 网友:这是一个历史党人的杯具 [2010-05-15 19:25:38]
不过说来……好像太监那里的确有点风中凌乱- =啊~(挠头)我也弄不清了……
[投诉]
[29楼] 网友:露露 [2010-05-15 19:38:40]
这位同学实在不适合看同人文
乃这般找虐为哪般啊.....
[投诉]
[30楼] 网友:露露 [2010-05-15 19:40:25]
加一句,乃不适合看网络小说
回家捧着你的名著找找茬可能别人还觉得你有水平很严谨
在一个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同人文里说这些,太矫情了.....
[投诉]
[31楼] 网友:winniexiao2010
[2010-05-15 20:11:36]
忒严肃,呵,
[投诉]
[32楼] 网友:GGYY [2010-05-15 20:27:51]
支持楼主~~虽然俺对考据米兴趣,但是俺支持你的兴趣。
俺就不懂了,楼上那些TX是从哪里看出楼主不适合看网络小说了,难道人家喜欢吃青菜就不适合吃肉?
你可以不喜欢考据,但是你没有必要去打击别人的兴趣。
千般人有千般种活法,人家楼主喜欢考据也没有碍着你。
她这样也只证明了她希望雅雅能够写的更好~~~
再说一次支持楼主~~
[投诉]
[33楼] 网友:唉
54% [2010-05-15 20:43:10]
這位筒子 我懂你(拍肩
有時看到所學和文章有所出入時雖然還是會開小花
但心理還是會矛盾和小吐槽一下的
[投诉]
[34楼] 网友:but [2010-05-15 21:10:26]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投诉]
[35楼] 网友:lesley.0716 [2010-05-15 21:13:59]
还真是奇了,看看百家讲坛读读白话明史就好像懂很多似的,跟这儿瞎得瑟什么啊,晓得这些了不起是怎的?谁要关心萧良是哪个,包拯有多少岁,被罚入宫阉了是叫太监还是宦官。就好像“仁宗”这样的错误指出来叫抓虫,大家欢迎,这么长篇大论的告诉别人你晓得多少历史知识叫矫情!真是想看严谨的小说,你去看什么《雍正大帝》《三国演义》啊,虽然也不见得有多严谨,指不定楼主还能跳出病来,不过那就算你厉害了,跟这儿捣什么乱,影响作者心情
[投诉]
[36楼] 网友:。。 [2010-05-16 09:23:55]
擦汗……
这篇。。本来就是七侠五义同人啊。。。。。
在虚构的基础上继续虚构。。此乃同人文的本质- -
[投诉]
[37楼] 网友:十一 [2010-05-16 09:28:38]
首先很佩服LZ的历史功底,也很理解LZ在看文时看到与自己一贯理解的东西不同时要调整差异继续看文的那种想法。
可能大家雷点不同,不同时代的人放到一起,或者人物与自己认定的原型不相符合时会感到雷这是LZ独特的雷点。是大家看文时千千万万的雷点之一。
一边看文一边发现自己的雷点然后因为太喜欢这文不忍放弃于是继续发现雷点继续看,LZ的坚定令人赞赏。
只不过我想说,LZ是不是应该还是要把自己写这篇评的目的表达一下比较好呢?是单纯因为看这文所累积的心理压力太大而来吼两句还是因为希望雅雅看到你的评然后修改这文还是希望雅雅在以后写历史相关同人的时候都要参照宋史来写呢?LZ说清楚也比较好呀。
最后,想说一下,既然公孙在历史上没有,衬托包拯的形象也是在演义小说里出现,本身演义小说就不代表真实的历史,既然七侠五义可以那样演绎公孙策,LZ不妨把游龙随月看成另外一本演义小说,它同样可以这样演绎公孙策,一个比包拯年轻很多的十全书生。
另外,庞吉此人,LZ完全不用与历史上的庞籍联系起来,我认为在众多小说和电视剧中,庞籍的形象其实是分散到了包拯八贤王的形象里面,使得作品中包拯等人的形象更加圆满。而庞太师这个人物,则是参考了仁宗时奸佞的大臣和昏官的形象综合出来的纯粹的虚构人物,你可以在他身上发现诸多昏官贪官的影子,但他本身是一个虚构人物。
[投诉]
[38楼] 网友:selena [2010-05-16 12:27:19]
我只想说,楼主不必如此之雷,因为同人文本来就是偏差历史的,也可以说是完全另一个小说世界,SO,你真的不必去考证什么,就像现在的电视剧一样,根本就是扯淡的,所以,只要看得开心就好,不必追求正史。不过如此认真的考证一番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最起码知道正史与虚构的差别,呵呵,长知识,挺好
[投诉]
[39楼] 网友:橘* [2010-05-16 18:17:21]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投诉]
[40楼] 网友:綾月 [2010-05-17 20:34:33]
寫文就是難..常常有人來批評指教...
在文案里边更仔细的标明下会更好些吧?因为毕竟十分激进的“历史愤青”JJ里还是有的~
我看過另一位作者被他的讀者指正到在文案中寫了一大堆子文是架空.天馬行空.自我想像.杜撰.人物跟真正歷史有絕對的出入之類的交代.但是就是有人叫他要改.說他錯的誇張.
在頂樓大人指出這些錯誤之前.我也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佩服頂樓的大人.但是總會想到...以後那些大腕作者寫文.是不是寫古代就要先去修歷史系.有國外的就得先去考察.寫運動的要先會背規則在來要會打或許要到教練程度才合格的呢?
雖然頂樓跟某些讀者是要讓作者為自己的文章負起一些責任.是讓作者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以整正錯誤讓讀者不至於被雷到冏到暈倒之類...可是...老實說一串評論看下來.有人踩有人頂...頂樓有沒有想過...或許自己所寫的字裡行間讓人看了不太舒服.有種耳雅寫同人文好像是自找麻煩的感覺阿......耳雅是我近幾年來最愛的作家....我當然不希望有人批評他.頂樓的指正雖是好意的.但是一大篇洋洋灑灑的指正錯誤還是不要加入太多個人觀感吧.你直接copy一段文史我都還不會有反感的感覺...但是你邊寫就邊來一兩句.....不过还是会偶尔有天雷的感觉冒出来or总会觉得“啊~好穿越”or难道是我孤陋寡闻?or我先自己囧一下吧or耳雅的文里有着明显的时间差...我是感覺很多句子都很酸人.我是不知道別人的想法.但是我這樣看就會有種(別生氣阿~~頂樓大人~~)你可以你來寫阿的小小感覺冒出頭阿@@
[投诉]
[41楼] 网友:笨笨鱼爱猫
[2010-05-18 00:24:25]
何必呢。。。。。与历史无关。。。。。
[投诉]
[42楼] 网友:michiyo [2010-05-19 20:52:44]
第一部分我当科普看了~~
第二部分那些bug确实需要改改~ 尤其是仁宗那个 这些bug电视 小说也常犯,就是犯了没改才越来越多的错
lz真的很认真,我看的时候都没怎么留意的说 = =
[投诉]
[43楼] 网友:wuyu [2010-05-20 22:55:06]
我说,太监这一称呼的问题上,还是多找一些相关历史资料多看看比较好,《明朝那些事》也不是完全正确和权威的,可别被误导了又来误导别人。
[投诉]
[44楼] 网友:风之羽 [2010-05-23 10:32:44]
这这这这这是小说呀~~~~~
要是都如同学你这般尊重史实,还原真相,那我们用不着看小说,直接去读史书好了呀~~~~
囧囧囧飞我了。
LZ同学,乃的考据症太重了啦。看小说就是为个乐子,又不是从小说里学历史,你完全可以当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杜撰出来的,只不过名字重了吧。
叹气,都这么着的,我们以后还怎么写小说编故事嘛!
[投诉]
[45楼] 网友:轮回七生
[2010-05-31 00:17:45]
看完我脑中就浮现楼主:倒向一边萌得内牛满面,然后再倒向一边雷得外焦里嫩的情景......我也焦糊了....
[投诉]
[46楼] 网友:syohairei
12% [2010-06-05 21:30:43]
支持楼主,喜欢文是一回事,里面的bug又是一回事。
其实,我们也没有把小说当历史,可是,真的有时候这些看多了,真的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了。不过有些是中国人的共同观点了,比方说那个庞吉。你是怎么普及都没有用了。
[投诉]
[47楼] 网友:claire
[2010-06-08 22:24:16]
看小说吧,那么较真干嘛
[投诉]
[48楼] 网友:heihei [2010-06-16 02:13:15]
偶觉得,作者写的本来就不是历史剧,就算真正的历史剧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也是后人根据一定记载编纂的,这位读者不用这么的较真,毕竟历史知识不是靠看小说掌握的
[投诉]
[49楼] 网友:xianggu9125
80% [2010-06-24 14:14:20]
其实关于那些常识性错误不用太较真么
像是仁宗的称号
金庸写武侠小说都说了
为了方便读者明白说的是谁
这样写也无可厚非
鹿鼎记里面还写康熙呢=。=
主要就是大家看的开心么
不过还是佩服筒子写了这么多
考据是好习惯!
握爪
[投诉]
[50楼] 网友:荼蘼 [2010-06-29 08:04:10]
历史考据强迫症的同学,你这般找虐是为谁???
[投诉]
[51楼] 网友:wendy
27% [2010-07-08 19:29:13]
完全不明白大家在激动什么,我还是来支持下LZ,其实考据这种东西有时完全是条件反射……大家当科普看看就好了啊,LZ又不是来拍砖的,值得那么激动来声讨吗。
[投诉]
[52楼] 网友:等笑白回家 [2010-07-24 14:15:35]
楼主也都雷的了 = =+
还有 文学本来就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没看见文前都会有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吗?
JJ看文,请自带避雷针!
遁~
[投诉]
[53楼] 网友:y [2010-08-02 10:54:22]
电视剧包青天本身就是在乱来 包拯根本不黑 庞根本不奸 可电视剧还不一样让人津津乐道 奉为经典
历史上是没有公孙策 但是开封府一定有师爷 在包拯身边的师爷会是一般人吗
历史上陈世美还不是负心汉呢 人家是个清廉的好官 跟包拯也不是一个年代的 可是到现在他的名字就是杯具的成为了负心汉的代名词 翻也翻不正了
尊重历史是好事 但既然这是小说 而且是同人小说就不必那么较真了 大不了当是同名同姓好了
[投诉]
[54楼] 网友:幽 [2010-08-02 15:50:41]
我很奇怪哎,为嘛作者和楼主的文字都让我如此兴奋呢?
嘿嘿,真是谢谢两位了。
[投诉]
[55楼] 网友:逝川流光 [2010-08-11 17:54:28]
雖然說是同人文~但是該有的還是得有~拋卻人物和歷史不符 其他很多常識性的東西~雅大要多多注意了~
[投诉]
[56楼] 网友:La
1% [2010-10-03 19:53:57]
回49楼的
鹿鼎记里称康熙是康熙是完全合理的ok?康熙是年号,从明朝到清朝因为皇帝们都习惯在任期间只用一个年号了,所以大家都会用年号来称呼该皇帝。年号是当年就有的,所以康熙年间称爱新觉罗玄烨为康熙是很合理的,如果叫康熙为“清圣祖”才和叫赵祯“宋仁宗”一样是BUG。
ps.强顶lz。考据癖就考据癖呗,赞萌这篇文才会想到要发掘一下历史中的另一面,把这些背景知识的罗列当成对作者的挑刺是不是太过于偏颇愤青了。。。我也有弱弱的考据癖,但同时也萌历史同人,甚至自己也喜欢YY一些不合历史发展的cp故事~这完全是两码事嘛~
[投诉]
[57楼] 网友:小神乐 [2010-11-08 21:23:27]
ls很多同学说楼主太认真太显摆,我觉得你们想太多了= =//
楼主只是提出一些小BUG,稍微吐槽一下,并不是在说文章不好或者雅雅不好,楼主自己不是说在萌和雷中往返吗,说明对文章也是大大有爱的。
楼主指出的很多历史知识算是常识了(如赵祯自称仁宗,我也被雷了下),也是给其他人普及了下。因为大爱雅雅的文,才想着看看主角们在历史中的出处,我也有考究癖,也像楼主一样查了些资料,楼主本意是与各位大大一起分享分享,可惜领情的人不多= =//。
ps:支持楼主,也爱雅雅,希望这个同人一直写下去 ~
[投诉]
[58楼] 网友:southinsouth [2011-06-02 19:28:35]
支持lz,多谢lz的科普,前面有同学说了,要考据去看历史书,可是俺就是不喜欢看,文化水平低看不进去,但是lz写得很生动,看得我又开心又顺便长了些知识,小红花领走拉,顺便回赠你一朵,lz是个好同学,非常有学术精神!
[投诉]
[59楼] 网友:路过领小红花的 [2011-08-01 16:01:19]
其实我觉得楼主写的挺好的,人家也不是来拍砖的嘛,也就是来科普的呗,这种看看不也挺好的,以后自己可以拿去和人显摆~~嘿嘿~~
[投诉]
[60楼] 网友:Leiliemathea [2011-11-14 10:53:28]
对LZ无语~~
[投诉]
[61楼] 网友:半夜潮 [2012-01-06 14:00:28]
我也来凑个热闹。
关于赵德芳的八贤王一称,纯属演义,想来是兄台看错了。
上百度娘:
演义小说中称赵德芳为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不满宋太宗继位,赵德芳与其兄上朝抗议,后其兄撞死金殿。太宗后封赵德芳为八贤王,赐金锏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
我最近看一本关于刘太后(也就是仁宗他妈)的书,提到过一位八王。
下面上百度娘:
赵元俨(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时期封周王。
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 赵元俨像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生母染病,他朝夕净手焚香祷祝神灵保佑,亲躬侍药,忧念母病而不食。仁宗即位后,刘太后临朝专政。赵元俨唯恐刘太后忌妒,深思沉晦,闭门与外人隔绝,自称谬语有阳狂病(神经病),不能上朝议事。
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精于像物,所画鹤竹,雪毛丹顶,传警露之姿;翠叶霜筠,尽含烟之态 。亦尝自朽十六罗汉,令蜀人尹质描染 。棱棱风骨,非常格所及 。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进封荣王;祀汾阴,加兼侍中,改镇安静、武信,加检校太尉;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为皇子,加太傅。历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改通王、泾王。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景祐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仍赐入朝不趋。
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占者曰:“忧在大臣。”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 赵元俨
葬,三临其丧。诏以元俨墨迹及所为诗分赐宰臣,余藏秘阁。
1044年病死在京都王府,时年60。 赵元俨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对宋朝的安邦治国,发展科学文化,都做出了贡献。他团结了一大批文官武吏,如寇准、包拯、范仲淹、杨六郎等。
据《宋人轶事汇编》说:“太宗第八子赵元俨,名闻外夷。燕冀小儿夜啼,其家必警之曰:‘八大王来也。’其畏之如此。”
八大王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中,德高望重,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称他“八大王”、“八贤王”。
这么看来,这一位倒是颇有可能。
ps:本人认为,最大的雷点,还是那个仁宗的称谓。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