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261章

网友:霁霖 打分:0 [2025-02-28 15:37:31] 来自广西

世人皆苦,女子尤甚。
重申一下,不是因为我只能写性别议题,而是因为我只看到这个,我只能写出我看见的东西。
在前面的很多章节我多多少少都有评价过赵鸢,她是这本书的唯一的灵魂人物,唯一。
赵鸢不是进士,是状元。
在知道自己明明是第一名,却被以父亲为首的一干男臣要求取消成绩的时候,她在想什么?骄傲吗?惘然吗?失望吗?如果父亲是出于权势考虑,为了不让女皇顾忌赵家功高盖主而甘愿让女儿受委屈,那其他的臣子也是这么想的吗,恐怕每个人恨不得狠狠踩上赵鸢一脚,让她永世不得出头吧。
“荒谬,女人竟然能考第一名了!”
但是,在那个情况下,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是女皇维护了她,是女皇舌战群儒、力排众议,在面对一干男臣面前,保下了她,保下了这个国家的唯一一个女进士。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下,赵鸢没有获得多少母爱。所以,在李凭云故意怪力乱神,设置道士进言赵鸢的生辰八字跟女皇女儿照应的时候,帝王是真的会当真了吗?恐怕当真的只有赵鸢吧,她是真的把女皇当成了母亲,所以,猜忌的帝王心才会被真情感动,每每放过赵鸢一命。
在这里简单插入一下李凭云,突出赵鸢的高洁。李凭云是贱民,女皇知道他身份之后没有治他欺君之罪,反而给他一条康庄大道,后面他帮着政敌谋逆,此为不忠不义。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赵鸢,赵鸢同样受女皇恩惠,受到女皇暗杀的次数不比李凭云少,多少次死里逃生九死一生,她有恨女皇吗?有的。但是她从未想过背叛女皇,忠君拥国,忠义两全此心不变,这是文臣的最高境界。
当年晋王把李凭云当成自己心腹,但是他照样领命搜集证据扳倒晋王、扳倒女皇、扳倒做了皇帝的刘劼,君王不仁,则废掉君王。赵鸢是怎么做的呢,她千方百计用勉强的借口说服自己,背叛则是死路一条,只能跟随女皇,但实际上她投敌也能过得很好。到后面刘劼做皇帝了,即使三番五次要赵鸢死,她也从未生过谋逆之心,而是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这样一份赤子之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就是国法,她掌管刑部十年,法已经深入她的骨髓里,她的法要她死她也决然赴死。
晋王当年任由权贵吞并土地,残害百姓,扰乱科举,蔑视法律,李凭云做县官的时候不闻不问不管,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冷漠地筹谋着。而17岁的赵鸢凭着一腔孤勇,直接站出来反对,维护国法、保护老弱妇孺,差点被暗杀被烧死被饿死,也绝不后悔。
这本书的前面的情节十分精彩,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看得我心旌荡漾,早八人熬夜熬了许久。结局部分总给我一种吊着一口气又下不去的感觉,比起前面的情节设置和节奏感实在是差太多了,让我不禁怀疑作者是不是没有按照大纲来写,或者是写作时间拖太长了,创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别的想法,不得不随着笔下的人物灵魂,让她们恣意释放。
我一开始看这本书是十分惊艳的,前端中段尤甚,故事圆满、人物形象合理立体,悬念伏笔相得益彰,高潮转折有章可循,情节收放自如,比《*山》更胜一筹。中段每每看到一个小高潮的结束,我都不禁怀疑故事是不是要停在了这里,美好且完满。
但是作者继续写了下去,有些情节实在是太刻意了,伏笔没有埋够,人物的行事显得突兀了,没有办法前后呼应。有些情节也不一定要强行续上,直接留白给读者想象就好了,比如什么厉害的事情都安在江淮海身上,什么筹谋都是李凭云的算计,算计友情、算计恩情、算计爱情,跟我一开始感到妙的地方不同——我以为是命运的奇妙安排让他们相遇、撞出火花,所有人都是命运大海里的一条小鱼,颠簸流浪、身不由己,但是在如此艰难的过程中,依旧相互扶持、休戚与共。
越到结尾越奇怪,越多人物设置越来越刻板,像扑克牌的两面,不是翻到正面就是翻到反面,或者太急着收尾了,很多事情没有交代明白。我在反思,会不会是我中途不断发长评的问题,是我嘴巴太贱了,干扰了作者的正常创作。作者微博里坚定不移,说自己不会被读者影响,我以为作者真的不会被读者影响我才大胆开麦的。如果是这样,我很抱歉,我以后还是不说为好,此事我引以为戒,以后我绝不再犯。
创作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好就已经十分十分厉害了,非常可爱的故事,非常可爱的作者,今后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你以后不要为糟心的事情影响,健康是1,其他都是0,现在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身体问题,一定要保重身体呀,可以暂停一阵子gap一下,让自己停下来暂停思考,珍重。

16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14 14:32:2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