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六十二年冬》  第35章

网友:69583439 打分:2 [2025-07-15 11:36:39] 来自河北

忘了曾在哪里看过,说是小说创作中“悲”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由于角色自身的局限造成的误会,像是《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早期的误会;二是命运层面的“悲”,主人公被突发灾难、疾病、死亡等不可控力量导致错过、失去,显示出作为一个人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 三是社会层面的,由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和政治生态的影响,个人努力是无法突破系统压迫的。在《六十二年冬》这本书里,无论是宋青屏和帕维尔先生因为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而导致一生都无法让对方知晓的爱意,还是东三省下岗职工的困境,亦或是宋茉父亲的懦弱默许他的妻子去用身体挣钱、宋茉母亲的偏执和冷漠让自己的偶尔去代孕,又或是宋茉努力的拯救自己却还是无法一个人抵挡抑郁症的侵袭而不得已伤害杨嘉北,还是“过了山海关就是家”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矛盾…这三种“悲”作者在文中都有描述,并紧紧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明明是happy ending却还是令人五味杂陈、久久不能释怀,想要追问一句“凭什么呢?”
可同时呢,这本文又是温暖的,像是作者在文案里提到的:我听见声音,你比死亡提前一秒按响我的门铃。在春天总会来迟的东三省、在白雪覆盖的白桦林、在松花江的冰层上,也总会等到阳光会洒落每一个角落。是宋茉回头就永远会在的杨嘉北,是宋青屏在林场也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帕维尔先生在两国关系缓和后的寻找,是每个永远都不放弃的我们。

5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9-11 15:56:45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