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朝夕万年 打分:2 [2025-07-28 08:12:28] 来自安徽
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把正文看完,一气呵成,有苦有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丰厚,整体汤底无疑还是艰难的,但是磨难中有回甘的甜,倍感珍贵,也非常生动鲜活。让人也有感叹:其实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就是在生活的艰难险阻中不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凭坚韧一路走下去,守候冬雪散去,等待春天萌芽。 从方维和卢玉贞两个很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切入,仿佛跟着一盏微弱但未曾熄灭的灯火、顺着京城小巷走过去,看一个个灵动的小人物悲喜嗔痴。 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灵魂的高贵,又或是说,不以高贵出身为噱头、不以位高权重为起点,更加考验笔力,让角色作为“人”的一面表现得鲜活生动,将人物弧光以更纯粹的方式展现。 小人物在滔天权势的夹缝中要存活,一向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方维起初并不想争权夺利,但为了孩子能活命,他不得不开始争,此后一路不能停步,一步步走到从前没有想过的高位,其中尽是辛酸。先经历了文书房迅速升职,随后就是被扔到南海子险些丧命;南海子九死一生后凭机关算尽的一封奏折赌回性命,还一跃而司礼监少监并亲手将多年前的仇人送入大狱,然而此后即便是身有官位,却还是难以完全保全体面尊严。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就是方谨和方维被纪司房逼到当众脱了衣服验看是否有夹带,当时真的很难受——这就是封建王朝下普通人夹缝中生存的状况,即便是有了些基本的体面,或许在更多贫民百姓眼里已经是不小的官,但此时此刻依然无法保全基本的尊严。此后经历昌平之乱、继而宫变,无不是九死一生、踏错一步就会坠入深渊的局面,方维赌赢了,最终迎来了曙光。 卢玉贞更是从小在饥荒后就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权利,被卖成童养媳、被丈夫卖身、好不容易交了好运赎身之后又被丈夫抛弃,继而在船上绝望自杀。她不是不想好好活,但是世道没有给她任何权利。此后很幸运遇到方维,卢玉贞学会了医术、开了自己的铺子、最终成为闻名女医,一路也经了太多磨难,多少次近乎丧命,最终也是经历生死一线的险境,才幸运地活了下去。 很幸运的是,在这两个历史长河中或许如是渺小的人物身上,能看到从一而终的坚韧。 我真的很佩服方维,经历过冯时的惨死、多年的锉磨,亲眼见过了宫城中和乡野间数不清的污糟和不堪,却还能够坚守本心、做个好人。记得高俭说过做个好人真的很难,的确,在污水纵横之处,同流合污才是最轻松的路。方维会比许许多多亲生父亲还尽心疼爱呵护两个孩子,保护、养育、培养他们,会善待身边一个最初并不熟悉的穷苦小宦官,也能在身边人几乎都做同样事情的时候善待云儿。要数年如一日地保守本心,还要同时看到自己能力的局限、世道所为人力不能更改,非绝顶坚韧不能达到,但他做到了,并且很幸运地遇到了卢玉贞——但凡船上有所犹豫,稍稍心冷一点、事不关己一点,也不能让卢玉贞来到自己身边。写到这里感慨万千,这样的好人好报,听起来如春风入怀让人瞬间心生暖意,可他坚持了二十多年。 无独有偶,卢玉贞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阎王爷来拉我,我不肯,跟他们打了一架,牛头马面加在一块,愣是没打过我”。她作为一个女子,有过软弱绝望的时候,但一旦给予一线希望,卢玉贞从不放弃。船上被救活之后前路未卜,但她坚持活了下去;拜师学医困难重重,但她从来不曾放弃;昌平遇险,她果决之时能拿起武器保护方维;遇到京城大疫,即便是不被老资格的大夫支持,她也未曾放弃寻找良方,尽己所能拯救苍生。到最后自己命将衰竭之时,她也选择了近乎搏命的手术来做最后保命的尝试。卢玉贞从来都在努力、竭力活下去,她和方维最初是抱团取暖,此后他们两个人都逐渐成了主动发光发热的光源,温暖自己、托举对方,同时也将光芒放射给更多的人。 我真的很喜欢两个人从第一次坦诚相见,到之后多次身心合一的时候。其实我看文比较偏重剧情感情的合理发展,但这应该是太监男主文逃不开的必经之路。从身心感受、两个人的心路历程来说,都非常感人。方维身体残缺,卢玉贞因被迫卖身的经历身子也不好,两个人最初都有很强的自卑,很真实,也很让人心酸。但是他们两个人在一起,都懂得尊重、疼爱对方。不幸的过去是可以被治愈的,也非常开心能看到这两个善良的人能够在身体都有不可弥补的损伤时依然能逐渐找回自我、也能收获愉悦。有一次方维让卢玉贞把药给自己留下来,玉贞说不怕,她们那样是因为被人作践了,自己在方维身边绝不会这样被轻贱。尽管身体有残缺,但是他们的感情非常健康,值得给予这样的信任,让人非常感动。 我记得文里很多次写到方维和卢玉贞“又哭又笑”,每次看到的时候也会感觉酸甜苦辣一起聚在心头——真的没有比这更贴切更合适的描述了。情至浓处,悲喜交加,哭是心疼对方、是悲悯和心酸,笑是感到此生幸运、感到不会有比和眼前的人在一起更幸福的事情了。 此外特别想夸很多镜头感画面感很强的场面,我熄灭屏幕,第一瞬间在脑海里浮现的两三个就有:正文最后郑祥微笑向张中铭报上姓名的一幕;方维从南海子被召回后和玉贞第一次远远相见、黑衣黑帽从轿上下来的一幕(想起这一幕还是想尖叫一下,寥寥几笔,隐隐约约的权宦气质就出来了!);还有昌平之乱,卢玉贞拿起火铳保护方维的一幕。 零零散散写了好多字,总之能读到这篇文章,真的感觉很幸福!
3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朝夕万年
打分:2 [2025-07-28 08:12:28]
来自安徽
从方维和卢玉贞两个很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切入,仿佛跟着一盏微弱但未曾熄灭的灯火、顺着京城小巷走过去,看一个个灵动的小人物悲喜嗔痴。
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灵魂的高贵,又或是说,不以高贵出身为噱头、不以位高权重为起点,更加考验笔力,让角色作为“人”的一面表现得鲜活生动,将人物弧光以更纯粹的方式展现。
小人物在滔天权势的夹缝中要存活,一向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方维起初并不想争权夺利,但为了孩子能活命,他不得不开始争,此后一路不能停步,一步步走到从前没有想过的高位,其中尽是辛酸。先经历了文书房迅速升职,随后就是被扔到南海子险些丧命;南海子九死一生后凭机关算尽的一封奏折赌回性命,还一跃而司礼监少监并亲手将多年前的仇人送入大狱,然而此后即便是身有官位,却还是难以完全保全体面尊严。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就是方谨和方维被纪司房逼到当众脱了衣服验看是否有夹带,当时真的很难受——这就是封建王朝下普通人夹缝中生存的状况,即便是有了些基本的体面,或许在更多贫民百姓眼里已经是不小的官,但此时此刻依然无法保全基本的尊严。此后经历昌平之乱、继而宫变,无不是九死一生、踏错一步就会坠入深渊的局面,方维赌赢了,最终迎来了曙光。
卢玉贞更是从小在饥荒后就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权利,被卖成童养媳、被丈夫卖身、好不容易交了好运赎身之后又被丈夫抛弃,继而在船上绝望自杀。她不是不想好好活,但是世道没有给她任何权利。此后很幸运遇到方维,卢玉贞学会了医术、开了自己的铺子、最终成为闻名女医,一路也经了太多磨难,多少次近乎丧命,最终也是经历生死一线的险境,才幸运地活了下去。
很幸运的是,在这两个历史长河中或许如是渺小的人物身上,能看到从一而终的坚韧。
我真的很佩服方维,经历过冯时的惨死、多年的锉磨,亲眼见过了宫城中和乡野间数不清的污糟和不堪,却还能够坚守本心、做个好人。记得高俭说过做个好人真的很难,的确,在污水纵横之处,同流合污才是最轻松的路。方维会比许许多多亲生父亲还尽心疼爱呵护两个孩子,保护、养育、培养他们,会善待身边一个最初并不熟悉的穷苦小宦官,也能在身边人几乎都做同样事情的时候善待云儿。要数年如一日地保守本心,还要同时看到自己能力的局限、世道所为人力不能更改,非绝顶坚韧不能达到,但他做到了,并且很幸运地遇到了卢玉贞——但凡船上有所犹豫,稍稍心冷一点、事不关己一点,也不能让卢玉贞来到自己身边。写到这里感慨万千,这样的好人好报,听起来如春风入怀让人瞬间心生暖意,可他坚持了二十多年。
无独有偶,卢玉贞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阎王爷来拉我,我不肯,跟他们打了一架,牛头马面加在一块,愣是没打过我”。她作为一个女子,有过软弱绝望的时候,但一旦给予一线希望,卢玉贞从不放弃。船上被救活之后前路未卜,但她坚持活了下去;拜师学医困难重重,但她从来不曾放弃;昌平遇险,她果决之时能拿起武器保护方维;遇到京城大疫,即便是不被老资格的大夫支持,她也未曾放弃寻找良方,尽己所能拯救苍生。到最后自己命将衰竭之时,她也选择了近乎搏命的手术来做最后保命的尝试。卢玉贞从来都在努力、竭力活下去,她和方维最初是抱团取暖,此后他们两个人都逐渐成了主动发光发热的光源,温暖自己、托举对方,同时也将光芒放射给更多的人。
我真的很喜欢两个人从第一次坦诚相见,到之后多次身心合一的时候。其实我看文比较偏重剧情感情的合理发展,但这应该是太监男主文逃不开的必经之路。从身心感受、两个人的心路历程来说,都非常感人。方维身体残缺,卢玉贞因被迫卖身的经历身子也不好,两个人最初都有很强的自卑,很真实,也很让人心酸。但是他们两个人在一起,都懂得尊重、疼爱对方。不幸的过去是可以被治愈的,也非常开心能看到这两个善良的人能够在身体都有不可弥补的损伤时依然能逐渐找回自我、也能收获愉悦。有一次方维让卢玉贞把药给自己留下来,玉贞说不怕,她们那样是因为被人作践了,自己在方维身边绝不会这样被轻贱。尽管身体有残缺,但是他们的感情非常健康,值得给予这样的信任,让人非常感动。
我记得文里很多次写到方维和卢玉贞“又哭又笑”,每次看到的时候也会感觉酸甜苦辣一起聚在心头——真的没有比这更贴切更合适的描述了。情至浓处,悲喜交加,哭是心疼对方、是悲悯和心酸,笑是感到此生幸运、感到不会有比和眼前的人在一起更幸福的事情了。
此外特别想夸很多镜头感画面感很强的场面,我熄灭屏幕,第一瞬间在脑海里浮现的两三个就有:正文最后郑祥微笑向张中铭报上姓名的一幕;方维从南海子被召回后和玉贞第一次远远相见、黑衣黑帽从轿上下来的一幕(想起这一幕还是想尖叫一下,寥寥几笔,隐隐约约的权宦气质就出来了!);还有昌平之乱,卢玉贞拿起火铳保护方维的一幕。
零零散散写了好多字,总之能读到这篇文章,真的感觉很幸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