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debug使人昏头 打分:2 [2023-05-26 01:36:36] 来自北京
看出来作者对汉武功绩根本不了解了。论功绩李二一定是第三不可能越过秦皇汉武去的。
24
[1楼] 网友:debug使人昏头 [2023-05-26 01:37:50] 来自北京
好吧看到下一章了
1 [投诉]
[2楼] 网友:文荒啊 [2023-05-26 07:55:54] 来自江苏
文里也没搞排名啊。。。怎么就贷款汉武第三了?
162 [投诉]
[4楼] 网友:七夜寒11% [2023-05-26 18:05:19] 来自中国香港
啊?文里二凤都说自己怕是要排第三当小猪了……你是16小时前的评论,总不能是这段时间作者修了文。作者了不了解我没法评判,你debug头昏是真的。
118 [投诉]
[5楼] 网友:逐水云归98% [2023-06-04 14:40:22] 来自广东
以千古一帝的评选标准,这三位难分上下。但以明君的评选标准的话,毫无疑问是缔造盛唐的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一统宇内,但暴秦之名同样响亮,秦律琐碎而严苛,劳役繁多而沉重,光一个长城埋葬了多少人?不能否认这些政策的伟大,但古代任何大型工程都是用人命去填的,秦朝强盛,但底层的人民被奴役到活不下去,后面才有层出不穷的起义;汉武帝打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强汉”,打出了汉人的脊骨,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国内因为多年征战,农耕不兴,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百姓多死难,史籍记载“户口减半”,当然这里有当时天灾频频的原因,但肯定有汉武帝兴土木、加征税、求神仙的原因。汉朝后期民时局摇摇欲坠,所以才有了轮台的罪己诏来安抚天下;唯有盛唐,唯一对外征战的同时能保证民生安稳甚至是越来越好的朝代,从唐初接隋朝的烂摊子人少国弱,到贞观年间就达到了“国富民强”,税收多到要扩建国库,米家低贱至二十文一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气象强盛,万国朝拜,是名副其实的的“天朝上国”。你说论功绩唐太宗一定比不过秦皇汉武,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你的论据呢?你连个可靠的例子都举不出来就说作者瞎写,作者在有话说排出来的史料不必你空口说的结论有说服力?
129 [投诉]
[6楼] 网友:唐慕白 [2023-06-18 16:31:27] 来自浙江
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在我心里排名是龙凤猪
23 [投诉]
[7楼] 网友:天降猛人嬴政64% [2023-06-21 20:25:54] 来自河南
无所谓,无论你怎么有意见,龙凤猪就是这样排,这样叫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2 [投诉]
[8楼] 网友:立夏 [2023-07-01 05:00:15] 来自河南
我也是!排行是龙凤猪
6 [投诉]
[9楼] 网友:妈咪饿饿饭饭 [2023-08-12 01:32:17] 来自广东
啥?不是因为时长最长才压轴的吗,毕竟这个最刺激,前面男人女人,他是男人女人们,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压轴说
12 [投诉]
[10楼] 网友:风铃草摇曳 [2023-08-16 21:53:42] 来自辽宁
楼主你都没仔细看文就武断的觉得作者搞排名,在二楼给你解释没搞排名之后,你还在3楼给自己强行挽尊,装作懂得很多的样子,但恰恰暴露了对历史不够了解的是你自己。不说作者,就是5楼的发言都显示了人家比你懂得多!
20 [投诉]
[11楼] 网友:翦寒98% [2024-07-26 10:50:06] 来自新加坡
又来太宗爱民话术了,爱民到登基十三年户口都不怎么涨吗?爱民到河西十室九空吗?爱民到需要下令百姓哪怕自残也要去服役吗?爱民到一年让下面复390+的寺庙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还有九十座的努力空间呢!
[投诉]
[12楼] 网友:翦寒98% [2024-07-26 11:02:59] 来自新加坡
吹低米价的有没有提供说过一个词叫谷贱伤农。你以为古代百姓和我们一样拿货币工资买买买吗?他们都是农民,手上捏的都是粮食。想买点什么拿出粮食一换钱,啧啧……
[13楼] 网友:Dubhe57% [2025-02-24 22:11:40] 来自江苏
回十一楼,请你评论的时候查史料了吗?唐太宗登基十三年人口怎么没有增长?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的户数恢复至304万户,人口达到约1235万,相比唐高祖武德年间的200余万户有了明显的增加。此外,还获得了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还有由于隋末的战乱,全国多地确实出现了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的景象,但这是全国性的现象,并非特指河西地区。而且,在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所以你为什么要把唐初的河西单独提出来?至于你说的自残服役,我只找到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642年)下令,对于自残身体以逃避赋役的人,要依据法律加以惩罚,并且仍然需要承担赋役。这一命令的背景是,自隋末以来,由于赋役繁重,有些人通过自残身体来逃避兵役或劳役。唐太宗的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赋役制度,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参与国家的建设和防御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这种自残行为,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怎么到你眼里就成了恶行?按照你的意思,李世民就不应该遏制民众自残行为,任由他们逃避徭役是吧?
[14楼] 网友:Dubhe57% [2025-02-24 22:31:23] 来自江苏
以及复建寺庙多为安抚民心、促进文化交融,与南朝滥建不可同日而语。若只揪片段而忽略贞观之治的整体成就,实有失公允。最后,谷贱伤农确是古代经济难题,但太宗朝早有应对之策。贞观年间设常平仓平抑粮价,且‘以绢代钱’广泛流通,农民并非全无选择。更值一提的是,太宗轻徭薄赋、鼓励垦荒,民间‘斗米三四钱’恰恰是农业繁荣的佐证。若仅以现代货币经济类比古代,忽视当时以实物税为主、货币为辅的体系,未免片面。讨论历史经济,还需结合具体政策与时代背景,方为客观。总结:讨论历史需基于全面史料而非断章取义,而你的评论过于片面和主观,忽略了历史客观事实。
[15楼] 网友:Dubhe57% [2025-02-24 22:57:52] 来自江苏
所以十一楼你在阴阳怪气谁?你认为二凤不爱民的具体史料记载呢?是哪本史书上这么记载过,还是你脑子里的臆想?你敢断章取义,怎么不敢把完整的历史背景给打出来?啧,别人黑李世民起码还黑的有逻辑,提的还是玄武门之变。而你连逻辑都没有了,论爱民论政绩,历史上除了图/书/管/理/员,还真就没几个能超过二凤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debug使人昏头 打分:2 [2023-05-26 01:36:36] 来自北京
看出来作者对汉武功绩根本不了解了。论功绩李二一定是第三不可能越过秦皇汉武去的。
24
[1楼] 网友:debug使人昏头 [2023-05-26 01:37:50] 来自北京
好吧看到下一章了
1 [投诉]
[2楼] 网友:文荒啊
[2023-05-26 07:55:54]
来自江苏
文里也没搞排名啊。。。怎么就贷款汉武第三了?
162 [投诉]
[4楼] 网友:七夜寒
11% [2023-05-26 18:05:19]
来自中国香港
啊?文里二凤都说自己怕是要排第三当小猪了……你是16小时前的评论,总不能是这段时间作者修了文。
作者了不了解我没法评判,你debug头昏是真的。
118 [投诉]
[5楼] 网友:逐水云归
98% [2023-06-04 14:40:22]
来自广东
以千古一帝的评选标准,这三位难分上下。但以明君的评选标准的话,毫无疑问是缔造盛唐的唐太宗李世民:秦始皇一统宇内,但暴秦之名同样响亮,秦律琐碎而严苛,劳役繁多而沉重,光一个长城埋葬了多少人?不能否认这些政策的伟大,但古代任何大型工程都是用人命去填的,秦朝强盛,但底层的人民被奴役到活不下去,后面才有层出不穷的起义;汉武帝打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强汉”,打出了汉人的脊骨,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国内因为多年征战,农耕不兴,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百姓多死难,史籍记载“户口减半”,当然这里有当时天灾频频的原因,但肯定有汉武帝兴土木、加征税、求神仙的原因。汉朝后期民时局摇摇欲坠,所以才有了轮台的罪己诏来安抚天下;唯有盛唐,唯一对外征战的同时能保证民生安稳甚至是越来越好的朝代,从唐初接隋朝的烂摊子人少国弱,到贞观年间就达到了“国富民强”,税收多到要扩建国库,米家低贱至二十文一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气象强盛,万国朝拜,是名副其实的的“天朝上国”。你说论功绩唐太宗一定比不过秦皇汉武,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你的论据呢?你连个可靠的例子都举不出来就说作者瞎写,作者在有话说排出来的史料不必你空口说的结论有说服力?
129 [投诉]
[6楼] 网友:唐慕白 [2023-06-18 16:31:27] 来自浙江
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在我心里排名是龙凤猪
23 [投诉]
[7楼] 网友:天降猛人嬴政
64% [2023-06-21 20:25:54]
来自河南
无所谓,无论你怎么有意见,龙凤猪就是这样排,这样叫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2 [投诉]
[8楼] 网友:立夏 [2023-07-01 05:00:15] 来自河南
我也是!排行是龙凤猪
6 [投诉]
[9楼] 网友:妈咪饿饿饭饭 [2023-08-12 01:32:17] 来自广东
啥?不是因为时长最长才压轴的吗,毕竟这个最刺激,前面男人女人,他是男人女人们,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压轴说
12 [投诉]
[10楼] 网友:风铃草摇曳
[2023-08-16 21:53:42]
来自辽宁
楼主你都没仔细看文就武断的觉得作者搞排名,在二楼给你解释没搞排名之后,你还在3楼给自己强行挽尊,装作懂得很多的样子,但恰恰暴露了对历史不够了解的是你自己。不说作者,就是5楼的发言都显示了人家比你懂得多!
20 [投诉]
[11楼] 网友:翦寒
98% [2024-07-26 10:50:06]
来自新加坡
又来太宗爱民话术了,爱民到登基十三年户口都不怎么涨吗?爱民到河西十室九空吗?爱民到需要下令百姓哪怕自残也要去服役吗?爱民到一年让下面复390+的寺庙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还有九十座的努力空间呢!
[投诉]
[12楼] 网友:翦寒
98% [2024-07-26 11:02:59]
来自新加坡
吹低米价的有没有提供说过一个词叫谷贱伤农。你以为古代百姓和我们一样拿货币工资买买买吗?他们都是农民,手上捏的都是粮食。想买点什么拿出粮食一换钱,啧啧……
[投诉]
[13楼] 网友:Dubhe
57% [2025-02-24 22:11:40]
来自江苏
回十一楼,请你评论的时候查史料了吗?唐太宗登基十三年人口怎么没有增长?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的户数恢复至304万户,人口达到约1235万,相比唐高祖武德年间的200余万户有了明显的增加。此外,还获得了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还有由于隋末的战乱,全国多地确实出现了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的景象,但这是全国性的现象,并非特指河西地区。而且,在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所以你为什么要把唐初的河西单独提出来?
至于你说的自残服役,我只找到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642年)下令,对于自残身体以逃避赋役的人,要依据法律加以惩罚,并且仍然需要承担赋役。这一命令的背景是,自隋末以来,由于赋役繁重,有些人通过自残身体来逃避兵役或劳役。唐太宗的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赋役制度,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参与国家的建设和防御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这种自残行为,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怎么到你眼里就成了恶行?按照你的意思,李世民就不应该遏制民众自残行为,任由他们逃避徭役是吧?
[投诉]
[14楼] 网友:Dubhe
57% [2025-02-24 22:31:23]
来自江苏
以及复建寺庙多为安抚民心、促进文化交融,与南朝滥建不可同日而语。若只揪片段而忽略贞观之治的整体成就,实有失公允。
最后,谷贱伤农确是古代经济难题,但太宗朝早有应对之策。贞观年间设常平仓平抑粮价,且‘以绢代钱’广泛流通,农民并非全无选择。更值一提的是,太宗轻徭薄赋、鼓励垦荒,民间‘斗米三四钱’恰恰是农业繁荣的佐证。若仅以现代货币经济类比古代,忽视当时以实物税为主、货币为辅的体系,未免片面。讨论历史经济,还需结合具体政策与时代背景,方为客观。
总结:讨论历史需基于全面史料而非断章取义,而你的评论过于片面和主观,忽略了历史客观事实。
[投诉]
[15楼] 网友:Dubhe
57% [2025-02-24 22:57:52]
来自江苏
所以十一楼你在阴阳怪气谁?你认为二凤不爱民的具体史料记载呢?是哪本史书上这么记载过,还是你脑子里的臆想?你敢断章取义,怎么不敢把完整的历史背景给打出来?啧,别人黑李世民起码还黑的有逻辑,提的还是玄武门之变。而你连逻辑都没有了,论爱民论政绩,历史上除了图/书/管/理/员,还真就没几个能超过二凤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