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开局直播秦皇汉武互飙演技》  第3章

网友:Liberty15% 打分:2 [2023-04-06 14:48:41] 来自广东

emmm很想说,春秋战国以封地为“氏”,所以秦国应该是嬴姓秦氏才对
虽然秦赵两国是同源,但用嬴姓赵氏并不严格

30  

[1楼] 作者回复 [2023-04-06 18:07:25] 来自江苏

是吗?
【捂脸】不过作者查看的资料好像都是赵氏

1   [投诉]

[2楼] 网友:碧落幻梦 [2023-04-06 20:21:15] 来自河南

秦氏,赵氏的说法都有。不过我后面支持秦氏的原因,是发现了陛下有个儿子公子高,要是赵氏,公子高略尴尬啊。

38   [投诉]

[3楼] 网友:九叶 [2023-04-24 21:46:48] 来自湖北

是秦氏啊,作者还没改吗

7   [投诉]

[4楼] 网友:余未悔1% [2023-04-26 02:32:33] 来自河南

赵氏也不是不能用,毕竟始皇出生在赵地。

1   [投诉]

[5楼] 网友:哈哈哈哈 [2023-04-26 10:02:31] 来自山东

你这不行啊作者,既然考据秦氏更通用,改了就行,还能吸粉,何乐不为

4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23-04-27 15:42:12] 来自江苏

周穆王时期,嬴氏族群中出现了一位养马善御的传人叫造父。造父是赵国王族的始祖,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就是由赵氏传人建立的。嬴秦族最初依附于赵氏,以赵为姓。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名叫恶来革。恶来革早逝,其子名叫女防。他是秦人的直系祖先。这一支嬴姓族人“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因此,秦、赵共祖,同出于嬴姓的蜚廉一支,又因“造父之宠”而获赵姓。
秦始皇出生时,一度以赵为姓,可能与此有关。并且,子楚立赵姬为夫人,秦始皇是子楚的嫡长子。他生于邯郸,出生时间是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可能由于他生于正月,且秦与赵同祖,嬴秦先人曾经姓赵,而子楚、赵姬夫妇当时又生活于赵国,所以“名为政,姓赵氏”。
秦朝历代国君是秦氏是因为他们封地是秦,秦国有诸侯身份之后,赢姓公室子弟或以封地为氏,或以身份官爵为氏。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以出生地为名字前缀,广义上算是以出生地为氏,但不具备氏族特征,严格意义上并无姓氏功能,譬如秦孝公之子樗里疾、以及秦始皇赵政。但这只是他们自己的名字前缀而已,樗里疾的儿子不会再用樗里为名字前缀,扶苏和胡亥不会叫赵扶苏和赵胡亥,因为这种以出生地为名字前缀的“氏”没有氏族纽带功能,只具有区别同名的功能。
此外,赵姬嫁给秦庄襄王异人冠夫姓,姓赵名姬也可以说明始皇叫赵政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侮辱性的话,太史公史记里写到庄襄王娶了赵姬生了始皇,也是承认始皇嫡长子的身份的,而庄襄王上位之后国君无氏,等始皇回到秦国之后,他的名字我也会跟着改成嬴政的
本来我忘记了,但是今天基友那边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正好想起来,看到你们后续发问,我来贴一下回复吧。

5   [投诉]

[7楼] 作者回复 [2023-04-27 15:42:35] 来自江苏

不仅司马迁秦本纪始皇本纪中记载,汉书,淮南王书中也有记载,西汉的陆贾,淮南王刘安,燕王刘旦,刘向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1.《史记,商君鞅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子不悦吾治秦也?”。(此赵良为秦国人)。
2.《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南登琅邪,立石刻。赵氏署名的有:伦侯建成侯赵亥、五大夫赵婴。(秦代琅琊石刻出现了赵亥、赵成、赵婴等赵氏贵族,而无秦氏贵族,如果是赵国公室,不可能在秦国这么多得到高爵的吧。)
3.《史记,陆贾列传》……陆贾对汉高祖刘邦说:“……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陆贾的话应该是史官记载的御前奏对)
4.西汉刘向曾说:“秦信同姓(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法,不在于信同姓”。
5.《史记,蒙恬列传》……赵高者,(秦)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有弟名赵成)。
6.《汉书,武五子传》有曰:“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矣”。(燕王刘旦上书)
7.《淮南子,人间训》……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
8.《淮南子,泰族训》……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可见西汉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秦国公室姓赵

3   [投诉]

[8楼] 作者回复 [2023-04-27 15:43:05] 来自江苏

秦、赵两国的祖先是飞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季胜分支的。恶来是纣王的大将,到了周朝建立后自然恶来的后人就是罪人之后,要当奴隶的。季胜的后人造父因为给周穆王驾车养马,帮助周穆王平定了叛乱,所以被赐予了封地“赵城”。那么季胜这支的赢姓就去了赵城,并以此地为氏,赢姓赵氏就是这么来的。但同时呢,因为是同姓的亲戚,由于造父受宠,恶来这支算是同一个赢姓大家族的后人也蒙恩,到了赵城居住,并也以赵为氏。恶来这支的后人,非子也善于养马,可以说是家族天赋了,给周孝王养了很多马。从这点也能看出来,两支赢姓的分支家族到了赵城以后关系是紧密的,养马技术都共享了。周孝王很喜欢非子,赏赐了秦邑给非子,作为天子附庸(大夫级别)。并且从这开始不是季胜那支的附属分支了,也能祭祀赢姓先祖了。“号为秦赢”,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被叫做秦地的赢姓,而不是叫做秦氏赢姓。所谓秦始皇是秦氏的主要观点都在于以地、以国为氏的观点。
你认为秦的先祖蹭了亲戚的光,秦赵共祖同姓,赵的先祖氏赵以后,秦的先祖也跟着氏赵。这一点大家都同意,分歧在于,许许多多人认为,在秦的先祖获封秦邑之后改了氏,成为赢姓秦氏,但是这一观点没有得到任何史料的直接支持。我认为秦一直是氏赵的,许许多多人不认同这一点,否定这一点,其实都是不愿相信,秦并不认为氏赵是什么丢脸的事。秦的先祖氏赵很早,后来得封诸侯,因为惯性,没有改氏,这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楚王族芈姓熊氏,没有因为封楚改氏楚,韩厥之后并非一直封在韩原,但韩氏没有改氏其他,晋国先轸之祖一直是先氏,至先轸这代因为封原邑称原轸,但其后代仍然为先氏,先且居、先克、先榖,所以,改封、受封可以因此改氏,但是不代表一定必须改氏。【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後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及生,名为政,姓赵氏。】《赵正书》:【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正政通假 【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
秦代琅琊石刻出现了赵亥、赵成、赵婴等赵氏贵族,而无秦氏贵族。秦氏大宗为鲁国姬姓秦氏,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氏名人如扁鹊、秦冉、秦开、秦舞阳等皆为姬秦,而无一位嬴姓秦氏名人。
其次,姓和氏在先秦时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姓,作为部落名,用以标记共同的祖先,表示一个人的血统和出身,世代相传,不可更改,非常稳定。由于一部分人从部落分离出去,迁居其他地方,组成新的部落。为了区别同姓下不同部落,迁出的部落便有了自己的氏,一个姓可以有很多氏,不同姓也可以由相同的氏。你可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因而有不同的氏,但只能有一个姓,因为祖先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古人云坐不改姓,就是这个道理;
氏则是源于居住地,随着居住地的改变而改变,不是很稳定;某部落有兄弟两人,分居两地,开枝散叶,其后必然同姓而不同氏,故有某人后裔有若千不同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的情况;同样,由于天灾人祸等等各种客观原因,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姓的部落迁居至同一地点,因此会出现同氏不同姓。(这里我更倾向于始皇出生于赵地邯郸所以姓赵)
补充一点,氏发展到春秋时期便不再局限于居住地了——由于某氏部落(注意这里是“氏”)在某地长居以后,人口越来越多,至春秋早期,便发展出了以封国、封地、官职、居住地、父辈谥号或名字等,作为氏的标记。
由于姓、氏本身是区分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姓代表家族,氏则代表自己出身的部落,所以贵族阶层共姓而不共氏。一般来说,只有高级贵族才兼有姓、氏,一般的低级贵族若无封地,只称姓而无氏,平民则只有名而无姓、氏。
而赵姬的由来确实各有说法,在先秦女子出嫁后,有很多种情况,可以在自己姓上冠以自己或丈夫的国名,也可以冠上丈夫的氏或官名,也可以冠以丈夫或自己的谥号等等。
在姓上冠以自己出生国的国名或氏,如齐姜、晋姬、褒姒。如褒姒,就是姓姒的褒国女子。
在姓上冠以丈夫受封的国名,如秦姬、芮姜、息妫;
丈夫是别国的卿大夫,可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赵姬(赵衮妻)、孔姬(孔圉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赵姬可能是自己姓上冠以自己的国名,也可能是冠上丈夫的氏。
最后我想说,这些种种都是我们个人的看法而已,我也是始皇的粉丝,我并不认为我现在不叫他赵政他就不会被软禁在赵地,也不认为我叫他赵政是在侮辱他,对于强者来说,些许坎坷困境只是他路上的一粒沙石而已,他的过去已成种种史料,我们都是在这些史料和留下下来的故事中找寻我们想象中的秦始皇而已。

4   [投诉]

[9楼] 作者回复 [2023-04-27 15:48:25] 来自江苏

你说的秦惠文王应该是是上面我所说的继承了秦邑,国君为秦氏,这个也在始皇的爸爸上位后废除了。
所以,宝贝们,如果在没有确凿史料的情况下,我还是继续我的观点往下写,姓什么并不可耻,对始皇这样的强者来说,这些他都不在意,在意的只有我们,可这种行为难道本身不就代表着我们认为那是耻辱吗?
而乐子文也不需要考据,也请宝贝们认清楚本文并非完全贴合史记的正经历史,而是一本衍生创作的乐子文。

5   [投诉]

[10楼] 网友:怀瑾握瑜81% [2023-06-14 08:52:25] 来自安徽

存一下作者贴的史料,之前我也一直以为政哥归秦当秦王后就应当改赵为秦了来着

    [投诉]

[11楼] 网友:提拉米苏 [2023-12-19 20:03:52] 来自湖北

不是都烧了吗,怎么又出了这么多汉代编写的秦史?司马迁我都不全信何况他们。

1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22 18:44:10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