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Proprerl 打分:0 [2025-04-22 17:12:55] 来自重庆
首先恭喜完结啦!撒花撒花!连载期间辛苦啦!非常开心能陪伴到完结,也非常幸运能读到这个故事。很巧的是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后台播放器按着歌单顺序播放到了我最初看这本小说时听的那首热带雨林。毫不夸张的说,在没有更新的日子,整个三月底我都是听着这首歌过来的。所以很大程度上这首歌会让我想起易纯和蒋域。《庸俗夏日》在我心里就是那个‘连绵绿色万里’的故事。最初注意到这本书是三月初(没记错的话)。有天半夜两点忘记是想找什么,在网页版的晋江(我一般用app,所以觉得那个晚上很神奇)点进救赎的标签,这本书明晃晃挂在第一页,在一众很长的书名里瞬间吸引了我。然后看文案,诶嘿,有点感觉,收藏了。那个晚上打开看了前两段,因为不是适合阅读的状态,所以没看进去。后来它在我收藏里遗忘了好久。久到又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我在最近阅读里随手点进这本默认封面的书,读到易纯小心翼翼捂着那袋无花果坐着火车南下,最后别拖走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我退出来缓了缓,然后往下看。那时候才更新到四章,没一会儿就看完了,然后开始催更新hhh。其实看到第三章的时候我就在乱叫了,我很意外地跟朋友讲:为什么会有人写男主的腋毛啊啊啊!我真的没想到。意外之余又被易纯吸引住,她在青春期的胡思乱想,对母亲的定义,对亲缘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想起了我的十七岁。我的十七岁也是寄人篱下,所以明白那种“血浓于水,关系却异常浅薄”的距离。上个月看《圆舞》,亦舒写周承钰:“后来在人生道路上,我吃过许多许多苦,但首宗还是寄人篱下之苦,比生老病死更甚。”寄人篱下的难堪和别扭,无法藏起来的窘迫,都被迫摊开摆在一个不足五十平的房间里来。她远离家乡和妈妈,跟着血缘上母亲来到广州,睡在被一道帘子隔开后的床上,在没什么印象与好感的‘亲生父亲’面前,没有隐私,没有摆放少女心事的抽屉与房间,只有该怎么扮演好一个合格小孩的自觉。她或许知道应该做出感激的模样,但更多的是对这种行为的困惑。就像我不明白的为什么人一定要受血缘捆缚。脱离这层关系不还是能活吗?为什么非要将在出生时就剪断的脐带重新系住两端的人,甚至更多人呢。这个故事里父亲角色几乎总是隐形的。我记得王丽华,记得王琴,也记得阿彩,甚至记得小鱼那个背着弟弟到处找她的母亲,但是我记不起易纯的亲生父亲,记不起蒋域的父亲,他们都很模糊,像没有脸一样。王丽华给我感觉是坚韧的草,或者更像芦苇。王琴是街边的金黄木棉,不壮丽也不惊艳,随处可见,却又较通常的红木棉不一样,更鲜活一点。阿彩是娇艳浓烈的山茶,凋谢也是整朵花直接掉落,像颗心砸在地上。小鱼的妈妈则是一捆干草,失去属于植物的颜色和水分,干瘪地活着。你在文里写母亲是具体的。我想没人比我更适合说这件事了。今早起来看到这本文更到结局,我看得很慢,看完缓了一会儿,后知后觉意识到什么。一股很熟悉、熟悉到它即使出现我一时也分辨不出它到底是什么的味道,飘到我鼻子里。过了几分钟,我才看到角落点燃的蚊香。第一反应是:一晚上还没有燃完吗?第二反应是:昨晚好像没有点蚊香。最近重庆的天气开始热起来,蚊子也跟着多,我房间的蚊香从来是我妈妈帮忙点。昨晚下雨温度降低,她睡前问我是不是没有蚊子,我说对,然后没点。我确信昨晚我没有做这件事,那就只剩她了,也许是她醒后来我房间点的。我说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是描写母亲的部分,准确来说是描写王丽华的部分。有一年夏天她在田野劳作,我用新买的相机站在阳台给她拍照,我说距离这么远还是拍得很清楚。焦距拉近,她身后是一座比她人还要高很多很多的山,占满了我的镜头。去年九月丰收季,大家掰玉米的时候我拿着镰刀在地里找红色的玉米秸秆,因为嚼起来会有丝丝的甜味。倒不是真的喜欢,只是觉得好玩。今年春天她买了好多甜高粱要种,问我种哪里合适。我知道她是想着那件事的,但她从来不说,我也不说。我假装不知道她很爱我,好像这样就能减轻一点对她的愧疚。青春期的我疯狂想要逃离她,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让我仍然不理解血缘,却默许了它的存在。我自愿站到那条隐形的脐带下让它拴住我,然后留在她身边。再后来她养了猫,猫又生了小猫。她嘴上说着要拿去扔掉,实际到处询问找人家送养。家里有猫之后,我开始慢慢理解我和她之间这种在我看来别扭的关系。她养育我比我养育猫更甚。在视角跳脱母女这层关系后,我越发愧对她。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无条件无底线付出却无以回抱那种愧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自我否定,深陷怀疑,追寻意义和质问存在几乎成了每日必做的事。可在意识到她爱我之后,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出身,名字,样貌,脾气,贫穷和过去。放下跟自己较劲,开始去经历生活,种花晒太阳,喂猫听鸟叫。活着就好,健康活着就已经很好了。前两天我在看她。她的鼻子像山丘上冒出来的一个小土坡,那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塌鼻梁来自这里。要怎么形容那一刻的感觉。好像她分裂出了我,给了一部分五官和她相似,却又独立于她,长成了另一个灵魂。不好意思,噼里啪啦讲了好大一串自己的事。但说实话,比起易纯和蒋域在结尾给出的交代,我看的时候更想知道易纯在去美国之前回到北方见到王丽华没有。不过也不重要了。结局已经比见一面好太多了。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谢谢你写了出来。阅读过程像和他们一起亲身经历了那段泡在广州潮热绿意的时光里,连绵的雨,沁湿的墙角,酸涩的青提软糖。这个夏日一点也不庸俗。谢谢你嘉润。2025.04.22
3
[1楼] 网友:Proprerl [2025-04-22 17:33:40] 来自重庆
完结评分等你入v了我再打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25-04-22 22:05:58] 来自江苏
你好宝贝,我特意翻出来一瓶酒看了你这些评论,看完之后我对这个故事更加满意。从一开始我只想写母亲。父亲的形象和角色都是模糊的,我不太愿意在文字里描述父亲的形象,总觉得世界上一切美好品质来自母亲,善良也来自母爱,我喜欢看有关动物的纪录片,自然界的母亲形象实在是相似。遗憾的是,我没能更好地展开描写,因为在写这个故事之前,我只想写个10W左右的故事,没想过写出有多少价值的东西,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母亲具体而伟大。写这篇文期间我是快乐的,满足感都要溢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我用文字与外界产生联系,这期间我是热闹的,安静时进行内省也会获得幸福感;另一方面是因为你不掩饰地表达喜爱,我也喜欢你对几位母亲的描述,在开始读这条评论时我能够猜到你或许会单独提一提这几位母亲,所以我现在因为我的预知能力而得意洋洋。如果不介意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但我总觉得你柔软又坚韧,长有尖刺却心思细腻。大多敏感的人会恋痛,但你是安全的。
2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25-04-22 22:09:43] 来自江苏
你跟我说起这些也代表对我的一种信任,被人信任的感觉很好,我也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4楼] 作者回复 [2025-04-22 22:17:04] 来自江苏
我会好好保存你给我的评论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Proprerl
打分:0 [2025-04-22 17:12:55]
来自重庆
首先恭喜完结啦!撒花撒花!
连载期间辛苦啦!非常开心能陪伴到完结,也非常幸运能读到这个故事。
很巧的是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后台播放器按着歌单顺序播放到了我最初看这本小说时听的那首热带雨林。毫不夸张的说,在没有更新的日子,整个三月底我都是听着这首歌过来的。所以很大程度上这首歌会让我想起易纯和蒋域。《庸俗夏日》在我心里就是那个‘连绵绿色万里’的故事。
最初注意到这本书是三月初(没记错的话)。
有天半夜两点忘记是想找什么,在网页版的晋江(我一般用app,所以觉得那个晚上很神奇)点进救赎的标签,这本书明晃晃挂在第一页,在一众很长的书名里瞬间吸引了我。然后看文案,诶嘿,有点感觉,收藏了。那个晚上打开看了前两段,因为不是适合阅读的状态,所以没看进去。
后来它在我收藏里遗忘了好久。
久到又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我在最近阅读里随手点进这本默认封面的书,读到易纯小心翼翼捂着那袋无花果坐着火车南下,最后别拖走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我退出来缓了缓,然后往下看。
那时候才更新到四章,没一会儿就看完了,然后开始催更新hhh。其实看到第三章的时候我就在乱叫了,我很意外地跟朋友讲:为什么会有人写男主的腋毛啊啊啊!我真的没想到。意外之余又被易纯吸引住,她在青春期的胡思乱想,对母亲的定义,对亲缘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想起了我的十七岁。
我的十七岁也是寄人篱下,所以明白那种“血浓于水,关系却异常浅薄”的距离。上个月看《圆舞》,亦舒写周承钰:“后来在人生道路上,我吃过许多许多苦,但首宗还是寄人篱下之苦,比生老病死更甚。”
寄人篱下的难堪和别扭,无法藏起来的窘迫,都被迫摊开摆在一个不足五十平的房间里来。她远离家乡和妈妈,跟着血缘上母亲来到广州,睡在被一道帘子隔开后的床上,在没什么印象与好感的‘亲生父亲’面前,没有隐私,没有摆放少女心事的抽屉与房间,只有该怎么扮演好一个合格小孩的自觉。她或许知道应该做出感激的模样,但更多的是对这种行为的困惑。
就像我不明白的为什么人一定要受血缘捆缚。脱离这层关系不还是能活吗?为什么非要将在出生时就剪断的脐带重新系住两端的人,甚至更多人呢。
这个故事里父亲角色几乎总是隐形的。我记得王丽华,记得王琴,也记得阿彩,甚至记得小鱼那个背着弟弟到处找她的母亲,但是我记不起易纯的亲生父亲,记不起蒋域的父亲,他们都很模糊,像没有脸一样。
王丽华给我感觉是坚韧的草,或者更像芦苇。王琴是街边的金黄木棉,不壮丽也不惊艳,随处可见,却又较通常的红木棉不一样,更鲜活一点。阿彩是娇艳浓烈的山茶,凋谢也是整朵花直接掉落,像颗心砸在地上。小鱼的妈妈则是一捆干草,失去属于植物的颜色和水分,干瘪地活着。
你在文里写母亲是具体的。
我想没人比我更适合说这件事了。今早起来看到这本文更到结局,我看得很慢,看完缓了一会儿,后知后觉意识到什么。一股很熟悉、熟悉到它即使出现我一时也分辨不出它到底是什么的味道,飘到我鼻子里。过了几分钟,我才看到角落点燃的蚊香。
第一反应是:一晚上还没有燃完吗?
第二反应是:昨晚好像没有点蚊香。
最近重庆的天气开始热起来,蚊子也跟着多,我房间的蚊香从来是我妈妈帮忙点。昨晚下雨温度降低,她睡前问我是不是没有蚊子,我说对,然后没点。
我确信昨晚我没有做这件事,那就只剩她了,也许是她醒后来我房间点的。
我说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是描写母亲的部分,准确来说是描写王丽华的部分。有一年夏天她在田野劳作,我用新买的相机站在阳台给她拍照,我说距离这么远还是拍得很清楚。焦距拉近,她身后是一座比她人还要高很多很多的山,占满了我的镜头。
去年九月丰收季,大家掰玉米的时候我拿着镰刀在地里找红色的玉米秸秆,因为嚼起来会有丝丝的甜味。倒不是真的喜欢,只是觉得好玩。今年春天她买了好多甜高粱要种,问我种哪里合适。我知道她是想着那件事的,但她从来不说,我也不说。我假装不知道她很爱我,好像这样就能减轻一点对她的愧疚。
青春期的我疯狂想要逃离她,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让我仍然不理解血缘,却默许了它的存在。我自愿站到那条隐形的脐带下让它拴住我,然后留在她身边。
再后来她养了猫,猫又生了小猫。她嘴上说着要拿去扔掉,实际到处询问找人家送养。家里有猫之后,我开始慢慢理解我和她之间这种在我看来别扭的关系。
她养育我比我养育猫更甚。在视角跳脱母女这层关系后,我越发愧对她。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无条件无底线付出却无以回抱那种愧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自我否定,深陷怀疑,追寻意义和质问存在几乎成了每日必做的事。可在意识到她爱我之后,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出身,名字,样貌,脾气,贫穷和过去。放下跟自己较劲,开始去经历生活,种花晒太阳,喂猫听鸟叫。活着就好,健康活着就已经很好了。
前两天我在看她。她的鼻子像山丘上冒出来的一个小土坡,那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塌鼻梁来自这里。要怎么形容那一刻的感觉。好像她分裂出了我,给了一部分五官和她相似,却又独立于她,长成了另一个灵魂。
不好意思,噼里啪啦讲了好大一串自己的事。但说实话,比起易纯和蒋域在结尾给出的交代,我看的时候更想知道易纯在去美国之前回到北方见到王丽华没有。不过也不重要了。结局已经比见一面好太多了。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谢谢你写了出来。
阅读过程像和他们一起亲身经历了那段泡在广州潮热绿意的时光里,连绵的雨,沁湿的墙角,酸涩的青提软糖。这个夏日一点也不庸俗。
谢谢你嘉润。
2025.04.22
3
[1楼] 网友:Proprerl
[2025-04-22 17:33:40]
来自重庆
完结评分等你入v了我再打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25-04-22 22:05:58] 来自江苏
你好宝贝,我特意翻出来一瓶酒看了你这些评论,看完之后我对这个故事更加满意。从一开始我只想写母亲。父亲的形象和角色都是模糊的,我不太愿意在文字里描述父亲的形象,总觉得世界上一切美好品质来自母亲,善良也来自母爱,我喜欢看有关动物的纪录片,自然界的母亲形象实在是相似。遗憾的是,我没能更好地展开描写,因为在写这个故事之前,我只想写个10W左右的故事,没想过写出有多少价值的东西,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母亲具体而伟大。

写这篇文期间我是快乐的,满足感都要溢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我用文字与外界产生联系,这期间我是热闹的,安静时进行内省也会获得幸福感;另一方面是因为你不掩饰地表达喜爱,我也喜欢你对几位母亲的描述,在开始读这条评论时我能够猜到你或许会单独提一提这几位母亲,所以我现在因为我的预知能力而得意洋洋。
如果不介意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但我总觉得你柔软又坚韧,长有尖刺却心思细腻。
大多敏感的人会恋痛,但你是安全的。
2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25-04-22 22:09:43] 来自江苏
你跟我说起这些也代表对我的一种信任,被人信任的感觉很好,我也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25-04-22 22:17:04] 来自江苏
我会好好保存你给我的评论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