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仲夏夜千 打分:2 [2025-08-19 20:13:59] 来自浙江
一天的时间终于把全文看完,看到全文完三个字的时候,有一种怅然又有一种平静。故事停留写到了此处,故事里的人物似乎也会渐渐模糊。但是《1940》刻画的留下的不屈的永远站着挺着背的人们的力量是长存的。(下面涉及到一些剧透)从夏日到冬季,就像在番外里提到的那一段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对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人来说,却是行走在生死刀尖的漫长的岁月。就在那个短短的几月当中,小黎从一个天真善良的,以采访之心面对那个时代人的“旁观者”,到以身入局,有着同归于尽勇气的无数平凡英雄之一的人。她救下了一个又一个人,看着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离去。南晚说,她的爱人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温柔坚韧的痕迹。但其实那更是一个时代先辈们英雄的痕迹。真的很喜欢那一段小黎后知后觉地理解了时晚的眼神,通过小黎,我们也似乎看到的是那一个时代前赴后继背后的理由。他们互相理解着,他们有着爱人,有着家人,有着自己关心的一切,有着自己仇恨的一切,他们知道前路漫漫,他们甚至看不见未来——但是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未来,用自己的鲜血和白骨堆砌着未来。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爱人,甚至于自己,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消失于世间,但是没有关系,他们知道他们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是对的,单凭守卫家国的这一信仰就毅然坚守。当我们透过从容与淡然,看到那一赴死的决心,便可以知道这场战争必将胜利。而这也正是侵略者所惧怕的。小泽是他们的代表,他所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恶,透着他颤抖的恐惧。小黎说,他们不可怜,只可恨。这个形容真的太好了。从地狱里爬上来的恶鬼,用卑劣的手段遮挡住自己的恐惧,毁灭这一切,瞧不起他的人,似乎这样子就可以掩盖自己是个失败者的现实。文中提到过,他为何会如此的厌恶小黎。他厌恶的根本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打乱他的计划,他是在恐惧,恐惧那双眼睛里的坚定与自信,他恐惧那个时代不知未来的人坚定前行的信念,也必然更加恐惧那来自于未来的毫无疑问的对历史的信念。这种用旧时代白骨和血肉堆砌出来的现代的自信与光明,回到过去,不仅给那些迷茫的陷入仇恨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光明,更是狠狠的刺伤了恶鬼的眼睛。前人载树,后人乘凉,时代的车轮转了一转又一转,后人不仅乘凉,而是建起了一片树林,一片可以抵挡风沙和烈阳的树林。所以当小黎带着这一片树林回到过去,连树苗的阴影都无法穿过的毒日,更加颤抖的发出毒人的光,却发现对面已经无法战胜。在前面的评论里面感叹过1940这个年代的选择真的非常好,老师在这本文里面展示了非常完整而强大的逻辑。正是1940这个年代,有胜利有失败有艰难僵持亦有光明和希望。这样火硝烟下家国民族激烈的矛盾,在这一年展现的淋漓至尽。但是同样的这个年代也浸透着一种深深的痛。作为现代人,我们清楚地知道历史,知道他们只要熬过这5年就能迎来胜利,知道他们只要在努力的活下去,就能够收获他们想要的未来。但是同样我们也知道他们中许许多多的人熬不过去。在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差一点点:时晚和程老师差一点点就能一起去沪城,双向奔赴在一起;齐风和二娘差一点点就能再见,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共同抵抗未来的硝烟;小宝差一点点就能去远方表姨家,继续长大,替家人们见证新的时代……无数的他们都差那么一点点,就被埋在了那个时代里,没有留下姓名,和无数无辜死去的普通人一样,守着最后一方家国的信念,和对未来和平的期望,消逝在了历史中。因为我们是旁观者,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遗憾。小黎已经融入了那个时代,她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昨日还在身边笑着说着话的人,永远地合上了眼。他们是书里的配角,是历史里无名的人,却是我们无数先辈的象征。把我们拉进了那个时代,看着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挣扎着,勇敢的反抗着,然后默默的消逝。记得前些年关于南京大屠杀有一段很火的话“不能把30万逝去的同胞看成一个数字,要看作是一个上街给孩子买糖的父亲、一个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一个等着放学回家的孩子……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家庭。”《1940》把这段话又立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普通人的样子。因此我非常的喜欢番外里关于安双的结局。现代的安爽已经是百岁老人,她帮助那些曾经救过她的哥哥姐姐们实现了他们最后的愿望,短短的采访里面不知道她后面又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她是历史的见证者,她没有通过转世,自己经历了一整个时代的变化。直到最后,都记着年少时那些炙热的少年们给予她的勇气和力量。一个月前离世,在我心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旧时代的句号。小黎终究是现代人,她要过自己现在的生活,要去享受这些先辈们托举起来的这一个未来。80多年的岁月,终究会留在了历史上,而那个时代的人也真的有人带着信仰熬到了这一天,这是一种生生不息传代的薪火。安双带着那群先辈们的信仰穿过了这个时代,也终是把这种精神,放在了现在的人们身上。她的离世似乎在说苦难已经过去了,但是精神永不熄灭。我真的非常非常高兴,能在这一个暑假看到这一本文。30万字,但是读了一天的时间,中间做了很多的摘抄,甚至打开了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的段评功能。最初的我被打动是把《1940》看作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复生。少年时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推动时代的一员,即使像先辈们那样默默无闻,但也终会为推动这个时代献出一份力。但是随着年岁渐长,人上了大学,发现现实并没有向着自己理想那样行走,总是少了点热血,少了点理想,因此也愈发的怀念少年时代自己的理想主义。在为那一份份赴死的精神向往着未来的理想主义感动时,似乎也看见了一点自己曾经的理想,感觉有些熄灭的热血又沸腾了起来。我真的非常喜欢老师对于“别回头,往前走”的诠释,每一次看到这句话都热泪盈眶,年长者让年少的人快跑,那个时代的人然后现代的人快跑,然后用身躯挡住了炮火,用肉身堆砌了守护的长城,他们托举的是希望。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接力,每一个向前跑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喊出向前走的人,正如同师父老徐用死亡传递了消息,小宋也在最后用死亡传递了消息,这与前面说的薪火相传有一丝不同,它传递的更像是希望与信念的传递,活下去的希望,创造和平而美好时代的信念。小宋最后和小黎说,“回到你的时代去吧”,那一刻真的好难过,我不知道这里面夹杂了多少情感——对爱人活下去的盼望,作为旧时代的人对新时代人应该好好过他们堆砌出来的和平生活的念想,对这些默默无名的故事能被留下来的希望……它是那么沉重而让人心痛。小黎回到现代的那几章真的好心痛,她作为穿越者已经被架在了两个时代中间,她在手札中看到了那个寂寥孤独的少年,热烈的拥了上去吻了上去,给他的生命留下了不舍,留下了希望。回到了现代,如梦的一切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当中,小黎成为了那个寂寥孤独的人,她回到了现在,但她身上背负了太多,如果他们没有想起来,或许她也能带着他们的那几份信念正常生活下去,但是经历了就是经历了,经历了失去与生死,负重前行的人是没有办法真正的过好自己的生活的。但是幸好他们想起来了。我知道这里是有一点我的过度解读,但我一直在想,无法忘记1940的小黎,终于是缓慢想起那段前世的记忆的他们,除了我们渴求的那一番温暖的结局,是不是还有一番,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依然不会忘记过去悲痛的岁月,我们现代的人们依然会守住那一份执着那一份希望前行。幸好一切结束,幸好他们再次聚在一起,也幸好我莫名地收藏了这本书,有机会读上了这一段故事。最后再次称赞一下作者老师,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非常的动人,一个个配角他们都有血有肉,整条故事线都是那么的完整环环相扣。以及那些恰到好处的描写,别有深意的比喻,真的让人回味无穷。送上火箭炮,祝愿作者老师能够不负理想,在之后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
[1楼] 作者回复 [2025-08-19 23:51:20] 来自浙江
感谢宝的阅读,这么详细认真的长评谢谢你对每一个伏笔的共鸣,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点评,对这个故事内核的回应就像故事是一个完整闭环,你的长评对半年前写文的我而言,也是一次延迟的灵魂对话,有些对剧情的见解一模一样噢这种“被看见”无疑,是最好的写文馈赠呀,让人觉得幸福~最开始也没想过,会写这样一个故事,灵感来得比较意外。就像你提到南大的那段话,历史的洪流里有无数这样的缩影,很高兴能写出其中一角,写一写战火中普通人的向死而生,侵略者诡辩的罪行,还有注定更好的未来,终究会到来的黎明最后也祝你一帆风顺,往后的日子心想事成呀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25-08-19 23:55:03] 来自浙江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仲夏夜千
打分:2 [2025-08-19 20:13:59]
来自浙江
(下面涉及到一些剧透)
从夏日到冬季,就像在番外里提到的那一段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对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人来说,却是行走在生死刀尖的漫长的岁月。就在那个短短的几月当中,小黎从一个天真善良的,以采访之心面对那个时代人的“旁观者”,到以身入局,有着同归于尽勇气的无数平凡英雄之一的人。她救下了一个又一个人,看着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离去。南晚说,她的爱人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温柔坚韧的痕迹。但其实那更是一个时代先辈们英雄的痕迹。真的很喜欢那一段小黎后知后觉地理解了时晚的眼神,通过小黎,我们也似乎看到的是那一个时代前赴后继背后的理由。他们互相理解着,他们有着爱人,有着家人,有着自己关心的一切,有着自己仇恨的一切,他们知道前路漫漫,他们甚至看不见未来——但是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未来,用自己的鲜血和白骨堆砌着未来。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爱人,甚至于自己,都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消失于世间,但是没有关系,他们知道他们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是对的,单凭守卫家国的这一信仰就毅然坚守。当我们透过从容与淡然,看到那一赴死的决心,便可以知道这场战争必将胜利。
而这也正是侵略者所惧怕的。小泽是他们的代表,他所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恶,透着他颤抖的恐惧。小黎说,他们不可怜,只可恨。这个形容真的太好了。从地狱里爬上来的恶鬼,用卑劣的手段遮挡住自己的恐惧,毁灭这一切,瞧不起他的人,似乎这样子就可以掩盖自己是个失败者的现实。文中提到过,他为何会如此的厌恶小黎。他厌恶的根本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打乱他的计划,他是在恐惧,恐惧那双眼睛里的坚定与自信,他恐惧那个时代不知未来的人坚定前行的信念,也必然更加恐惧那来自于未来的毫无疑问的对历史的信念。这种用旧时代白骨和血肉堆砌出来的现代的自信与光明,回到过去,不仅给那些迷茫的陷入仇恨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光明,更是狠狠的刺伤了恶鬼的眼睛。前人载树,后人乘凉,时代的车轮转了一转又一转,后人不仅乘凉,而是建起了一片树林,一片可以抵挡风沙和烈阳的树林。所以当小黎带着这一片树林回到过去,连树苗的阴影都无法穿过的毒日,更加颤抖的发出毒人的光,却发现对面已经无法战胜。
在前面的评论里面感叹过1940这个年代的选择真的非常好,老师在这本文里面展示了非常完整而强大的逻辑。正是1940这个年代,有胜利有失败有艰难僵持亦有光明和希望。这样火硝烟下家国民族激烈的矛盾,在这一年展现的淋漓至尽。但是同样的这个年代也浸透着一种深深的痛。作为现代人,我们清楚地知道历史,知道他们只要熬过这5年就能迎来胜利,知道他们只要在努力的活下去,就能够收获他们想要的未来。但是同样我们也知道他们中许许多多的人熬不过去。在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差一点点:时晚和程老师差一点点就能一起去沪城,双向奔赴在一起;齐风和二娘差一点点就能再见,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共同抵抗未来的硝烟;小宝差一点点就能去远方表姨家,继续长大,替家人们见证新的时代……无数的他们都差那么一点点,就被埋在了那个时代里,没有留下姓名,和无数无辜死去的普通人一样,守着最后一方家国的信念,和对未来和平的期望,消逝在了历史中。因为我们是旁观者,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遗憾。小黎已经融入了那个时代,她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昨日还在身边笑着说着话的人,永远地合上了眼。他们是书里的配角,是历史里无名的人,却是我们无数先辈的象征。把我们拉进了那个时代,看着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挣扎着,勇敢的反抗着,然后默默的消逝。记得前些年关于南京大屠杀有一段很火的话“不能把30万逝去的同胞看成一个数字,要看作是一个上街给孩子买糖的父亲、一个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一个等着放学回家的孩子……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家庭。”《1940》把这段话又立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普通人的样子。
因此我非常的喜欢番外里关于安双的结局。现代的安爽已经是百岁老人,她帮助那些曾经救过她的哥哥姐姐们实现了他们最后的愿望,短短的采访里面不知道她后面又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她是历史的见证者,她没有通过转世,自己经历了一整个时代的变化。直到最后,都记着年少时那些炙热的少年们给予她的勇气和力量。一个月前离世,在我心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旧时代的句号。小黎终究是现代人,她要过自己现在的生活,要去享受这些先辈们托举起来的这一个未来。80多年的岁月,终究会留在了历史上,而那个时代的人也真的有人带着信仰熬到了这一天,这是一种生生不息传代的薪火。安双带着那群先辈们的信仰穿过了这个时代,也终是把这种精神,放在了现在的人们身上。她的离世似乎在说苦难已经过去了,但是精神永不熄灭。
我真的非常非常高兴,能在这一个暑假看到这一本文。30万字,但是读了一天的时间,中间做了很多的摘抄,甚至打开了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的段评功能。最初的我被打动是把《1940》看作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复生。少年时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推动时代的一员,即使像先辈们那样默默无闻,但也终会为推动这个时代献出一份力。但是随着年岁渐长,人上了大学,发现现实并没有向着自己理想那样行走,总是少了点热血,少了点理想,因此也愈发的怀念少年时代自己的理想主义。在为那一份份赴死的精神向往着未来的理想主义感动时,似乎也看见了一点自己曾经的理想,感觉有些熄灭的热血又沸腾了起来。我真的非常喜欢老师对于“别回头,往前走”的诠释,每一次看到这句话都热泪盈眶,年长者让年少的人快跑,那个时代的人然后现代的人快跑,然后用身躯挡住了炮火,用肉身堆砌了守护的长城,他们托举的是希望。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接力,每一个向前跑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喊出向前走的人,正如同师父老徐用死亡传递了消息,小宋也在最后用死亡传递了消息,这与前面说的薪火相传有一丝不同,它传递的更像是希望与信念的传递,活下去的希望,创造和平而美好时代的信念。小宋最后和小黎说,“回到你的时代去吧”,那一刻真的好难过,我不知道这里面夹杂了多少情感——对爱人活下去的盼望,作为旧时代的人对新时代人应该好好过他们堆砌出来的和平生活的念想,对这些默默无名的故事能被留下来的希望……它是那么沉重而让人心痛。
小黎回到现代的那几章真的好心痛,她作为穿越者已经被架在了两个时代中间,她在手札中看到了那个寂寥孤独的少年,热烈的拥了上去吻了上去,给他的生命留下了不舍,留下了希望。回到了现代,如梦的一切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当中,小黎成为了那个寂寥孤独的人,她回到了现在,但她身上背负了太多,如果他们没有想起来,或许她也能带着他们的那几份信念正常生活下去,但是经历了就是经历了,经历了失去与生死,负重前行的人是没有办法真正的过好自己的生活的。但是幸好他们想起来了。我知道这里是有一点我的过度解读,但我一直在想,无法忘记1940的小黎,终于是缓慢想起那段前世的记忆的他们,除了我们渴求的那一番温暖的结局,是不是还有一番,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依然不会忘记过去悲痛的岁月,我们现代的人们依然会守住那一份执着那一份希望前行。
幸好一切结束,幸好他们再次聚在一起,也幸好我莫名地收藏了这本书,有机会读上了这一段故事。
最后再次称赞一下作者老师,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非常的动人,一个个配角他们都有血有肉,整条故事线都是那么的完整环环相扣。以及那些恰到好处的描写,别有深意的比喻,真的让人回味无穷。送上火箭炮,祝愿作者老师能够不负理想,在之后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
[1楼] 作者回复 [2025-08-19 23:51:20] 来自浙江
感谢宝的阅读,这么详细认真的长评
就像故事是一个完整闭环,你的长评对半年前写文的我而言,也是一次延迟的灵魂对话,有些对剧情的见解一模一样噢
这种“被看见”无疑,是最好的写文馈赠呀,让人觉得幸福~

谢谢你对每一个伏笔的共鸣,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点评,对这个故事内核的回应
最开始也没想过,会写这样一个故事,灵感来得比较意外。就像你提到南大的那段话,历史的洪流里有无数这样的缩影,很高兴能写出其中一角,写一写战火中普通人的向死而生,侵略者诡辩的罪行,还有注定更好的未来,终究会到来的黎明
最后也祝你一帆风顺,往后的日子心想事成呀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25-08-19 23:55:03] 来自浙江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