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第1章

网友:打分:-1 打分:2 [2025-02-25 23:35:52] 来自江苏

看到文案秦三男我就猜到评论区应该很精彩,果不其然。男女平等怎么可能只靠一代就实现……男的从来不会觉得这是平等,只觉得传位回男帝是理所当然是是本分,后来者们会想既然女帝都传男不传女了,那么我也立男帝。哪怕是在母系社会影响残存的秦朝,男女平等没有连续几任女帝很难实现的
蹲个排雷或者推荐

49  

[1楼] 网友:鹿瑶 [2025-02-28 01:55:10] 来自江苏

我的想法:
根据后面章节女主重新立定了皇位继承制度是能者居上,不论长幼、不论嫡庶、不论男女
秦三世设定是男,根据女主后面的描述,秦三世扛着朝野内外的舆论还是坚持女主节葬,外加上女主故意埋下的贫富差异巨大等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稳住江山,已经证明他十分优秀了。我们不妨倒推一下,已知皇位继承全靠能力,一个平庸的女帝和一个优秀的男帝,大家会选哪个?再者女主自己肯定也是要找一个跟得上自己思维想法的“现代人”,所以继承人他肯定得从小培养,估计会把宗室的小孩全部集中培养,然后找适合的确定,当然我不是在说男性比女性更优秀。退一步来说,假如说女帝比男帝优秀,然后继位,如果是女帝顶着节葬的压力,可能后面办什么事儿都有人借机发挥,阻力只会比男帝更大。
再说一下秦四世是女性,根据秦三世是男性,不管他继位是糊弄秦二,还是真的认为男女平等,前者或许是糊弄秦二上位以后打压女性,但是男女平等这个观念已经出现了,秦二也写了造反书,秦二世是个圣君,就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一样,李世民最后成了明君的代表,被打压的女继承人们开始奋起反抗了,最后出了一位秦四世女帝,大秦第二位女帝继位代表着男女真正平等。而后者秦三世是思想真的跟得上秦二,那已经是非常优秀了,证明秦二没看错人

8   [投诉]

[2楼] 网友:鹿瑶 [2025-02-28 02:07:08] 来自江苏

当然我也在想,假如说秦三世打压的太成功,大秦再也没有一位女帝了,后世也没有一位女帝了,但转念又想,没有女帝了,那武则天之后也没有女皇帝了,那不是还有太后摄政吗?代表人物大辽萧太后,照样能够名垂青史。 其次,后文中也提到了火车已经出现了,代表第1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我大胆的想,或许秦二在位到时候,秦朝就已经开始从农耕时代逐渐转变为现代社会了,农耕时代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男尊女卑,而现代社会男女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所以男女平等估计在秦三世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6   [投诉]

[5楼] 网友:@123 [2025-04-24 23:16:14] 来自河北

性别矛盾不过是阶级矛盾的皮影戏!欲解此结,当效大禹导洪之法——以"百工圣典"铸就生产力九鼎,让墨家机关重排社稷棋盘,用法家术势重分天下粮仓。君不见当下困局:工坊缺料如涸辙之鲋,农工商三才阵势紊乱,就连老夫堪舆图前急得直捋须——"黑土地竟在尚书省账本里走失了!"(忽展《齐民要术》击节而歌)书中岂止千钟粟,分明藏着万里膏腴!且看我祭出炎黄祖传法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神通!(端起建盏啜饮)说到底,庙堂之上无论凤冠还是冕旒,唯验三件事:官窑可否烧出秘色瓷?司天监可曾推演新历法?市井小儿可能唱"稻花香里说丰年"?然则先生妙笔生花处,恰似兰亭集序遇上了《木兰辞》,那些个巾帼英雌岂非活脱脱的"班昭投笔从工部,文君当垆开纺机"?作者大人呐,您这字缝里藏的哪里是墨,分明是淬过《天工开物》的龙泉剑魄!
以上评论分析小说社会矛盾设定,属文学探讨;“阶级矛盾”等术语用于虚构世界观,无关现实性别议题,符合平台文艺评论规则,不要删了,我和小DS聊好久呢

    [投诉]

[6楼] 网友:无名 [2025-05-06 15:41:15] 来自浙江

前面不要跑偏题,太后摄政和女皇是不一样的。本质上只是一个代理人,对女性拥有更多权柄是没有一丁点作用的。并且在太后去世以后基本就是灭族,以及对高权女性更大的剿灭。在男权社会讲能者为先岂不搞笑。男权在“公平,能力”前年的附加条件是仅限男性。
就好比你从小偷那边拿回了自己的钱,接着要和小偷平分是一个道理。
在现代社会都无法实现的男女平等,你在古代想实现?别说秦朝了,再往前几百年,商周有没有女帝,有没有女太子?

15   [投诉]

[7楼] 网友:摸鱼儿 [2025-05-06 17:06:32] 来自湖南

作者想构建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世界,小说嘛,乌托邦一点挺正常的。
为什么总有人以“男女不可能平等”这个说法,去给作者打差评呢?明明简介都标明了男三女四,还要以这不可能为理由骂作者。
给作者一点创作自由吧。

7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8-08 19:50:47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