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考核 ...
-
军训最后一天,考核日。
操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各个班级整齐列队,等待着最终检验。
总教官站在主席台上,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训练场:“为期十五天的军事训练即将结束,今天是检验你们成果的时刻!各班按顺序进行考核项目!”
谢聈站在队伍中,下意识地挺直了背。
余光里,商寄就在他不远处,难得的一脸严肃,目光专注地盯着主席台。
“紧张了?”商寄突然小声问,眼睛仍然直视前方。
“没有。”谢聈回答得很快。
商寄轻笑一声:“我都有点紧张了,装什么装。”
谢聈没再接话。
确实,他手心微微出汗,不是因为害怕考核,而是因为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十五天的军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而他和商寄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也将迎来新的阶段。
首先进行的是队列考核。
一班接一班地展示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齐步走、正步走等内容。
教官们组成的评分小组认真记录着每个班的表现。
当轮到谢聈所在的班级时,商寄突然低声说:“记住啊,一致对外。”
谢聈轻轻点头。
“向右看——齐!”班长响亮的口令下,队伍迅速调整,脚步移动的声音整齐划一。
谢聈全神贯注,每个动作都力求完美。
他注意到商寄也一改往日的吊儿郎当,动作标准得令人惊讶。
正步走环节,全班步伐一致,脚掌落地的声音如同一个人发出的。
主席台上传来赞许的点头。
队列考核结束,他们班获得了目前最高分。
队伍中传来压抑的欢呼声。
“不错嘛,优等生。”休息间隙,商寄蹭到谢聈身边,“没拖后腿吧?”
“暂时没有。”谢聈拧开水壶喝了一口。天气依然炎热,但他的心情却莫名轻松。
商寄咧嘴一笑:“等着看吧,接下来的项目才是我的主场。”
接下来的障碍跑考核确实证明了商寄的话。
在攀越高墙、通过独木桥、匍匐前进等项目中,商寄如履平地,动作敏捷流畅,为班级争取了大量时间。
谢聈的表现中规中矩,不算出色但也没失误。
当他从低桩网下爬出来时,商寄伸手拉了他一把。
“谢了。”谢聈有些意外。
“一致对外嘛。”商寄眨眨眼,很快松开手,跑去准备下一个项目了。
射击考核是谢聈的强项。他卧倒、握枪、瞄准、击发,动作一气呵成。
报靶显示:四十九环。
——只差一环就满分。
“可以啊!”就连教官都忍不住称赞。
商寄的成绩是四十五环,也不错,但他明显有些不甘心:“就差一点...最后一枪手抖了。”
“已经很好了。”谢聈罕见地安慰道。
商寄惊讶地看他一眼,随即笑起来:“哇,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谢聈同学居然会夸人?”
谢聈立刻板起脸:“当我没说。”
中午短暂休息后,下午进行最后一项考核:野外求生综合演练。
各班需要模拟战场环境,完成一系列任务。
任务包括:搭建临时庇护所、野外取水、方位判定、伤员救护等。
谢聈和商寄被分在同一小组,同组的还有两个同学。
搭建庇护所环节,商寄展现出惊人的动手能力。
他熟练地利用树枝和雨布搭建起一个稳固的遮蔽所,而谢聈则负责规划和固定细节。
“你以前学过?”谢聈一边帮忙系绳结一边问。
商寄耸肩:“童子军待过几年。我爸说的,男人就得会这些。”
谢聈没接话,但心里对商寄的印象又有了细微改变。
野外取水任务中,谢聈的科学知识派上了用场。
他指导大家利用阳光和塑料布蒸馏取水,虽然速度慢,但水质相对安全。
“书本知识还真有用啊。”商寄看着慢慢凝结的水珠,由衷感叹。
最困难的是伤员救护环节。他们需要模拟将“伤员”(一个体重不轻的人体模型)从“战场”运送到“安全区”。
路线上有各种障碍,需要团队协作。
商寄主动承担了最重的任务。
——抬担架的前端。谢聈则在后面,同时负责导航和指挥。
“左边一点,有个坑!”谢聈提醒道。
商寄及时调整方向,避开障碍。两人的配合出乎意料地默契。
到达一条模拟河流的障碍前时,问题出现了。
河水湍急(实际上是高速运转的传送带),需要全班协作才能通过。
“我喊一二三,大家一起冲!”商寄大声指挥着。
第一次尝试失败,好几个同学差点摔倒。
“这样不行,”谢聈观察后说,“需要有人先过去固定绳索,其他人借助绳索通过。”
方案确定,但谁先过去成了问题。水流太急,风险很大。
“我来。”商寄和谢聈几乎同时开口。
两人对视一眼,商寄抢先道:“我体重比你大,更适合。你负责指挥协调。”
没等谢聈反对,商寄已经系好安全绳,冲向“河流。”
湍急的水流几乎将他冲倒,但他顽强地站稳,一步步艰难前进。
全班同学屏息凝神地看着。
终于,商寄成功到达对岸,迅速固定好绳索。
同学们欢呼起来。
有了绳索的帮助,全班顺利通过河流障碍。
最后他们班以微弱优势第一个到达终点。
总教官宣布综合演练成绩时,谢聈他们班再次获得高分。
现在只剩下最后的总分统计了。
等待最终结果的间隙,班级原地休息。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分享着这十五天的趣事和感悟。
商寄一屁股坐在谢聈旁边:“终于要结束了!我再也不想穿这身迷彩服了。”
“你穿得还挺自在的。”谢聈评论道。
“那是演技好嘛。”商寄得意地说,然后突然正经起来,“说真的,你这人还行。”
谢聈挑眉:“你也是。”
两人相视一笑,某种默契在空气中流转。
这时,总教官走上主席台,手里拿着最终成绩单。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经过十五天的训练和今天的考核,我看到了大家的成长和进步。”总教官的声音回荡在操场上,“现在宣布最终评比结果。”
谢聈感到自己的心跳微微加速。
余光里,商寄也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第三名,高一五班!”
掌声响起。
“第二名,高一三班!”
更热烈的掌声。
“第一名——”总教官故意拖长声音,目光扫过全场,“高一七班!”
谢聈所在的班级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同学们跳起来拥抱击掌,十五天的辛苦在这一刻化为狂喜。
商寄猛地抱住谢聈:“我们赢了!第一名!”
谢聈猝不及防地被抱住,身体僵了一瞬,然后轻轻拍了拍商寄的后背:“嗯,赢了。”
商寄似乎意识到什么,迅速松开手,表情有些不自然:“呃,太激动了。”
“理解。”谢聈简短地说,耳根微微发热。
颁奖仪式上,班长代表全班上台领取锦旗。
总教官特别表扬了他们在综合演练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回到班级队伍中,锦旗被同学们争相传看。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今晚有欢送晚会,”教官宣布,“大家可以放松一下,明天一早返校。”
傍晚的训练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各班围坐成圈,表演节目,分享零食,气氛热烈。
商寄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把吉他,坐在人群中央弹唱起来。
他的嗓音出人意料地好听,一曲流行歌引来全场合唱。
谢聈坐在外围,安静地看着。
月光下的商寄仿佛变了一个人,专注而深情,与平时那个吊儿郎当的形象判若两人。
唱完一首,商寄突然抬头,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找到谢聈。
他微微一笑,手指拨动琴弦,前奏响起。
——是一首舒缓的老歌。
“没想到他还有这一手。”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
谢聈转头,看见是同班的女生许薇。
“嗯。”谢聈简短回应。
“你们俩其实挺配的。”许薇突然说,“一个动一个静,一个热一个冷。”
谢聈皱眉:“什么意思?”
“就是互补嘛。”许薇笑道,“这十五天看你们斗来斗去还挺有趣的,最后配合得不错啊。”
谢聈没说话,重新将目光投向商寄。
此刻的商寄正好唱到一句歌词:“有些人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两人的目光再次相遇。
商寄的眼神中有种谢聈读不懂的情绪。
晚会结束后,同学们陆续返回宿舍。
明天就要离开训练基地,大家既兴奋又不舍。
谢聈慢慢走回宿舍,却在门口被商寄叫住。
“喂,明天回学校后,”商寄的语气少见地犹豫,“还会说话吗?”
谢聈愣了一下:“为什么不会?”
“就...回到正常生活了嘛。”商寄挠挠头,“你不是看我不顺眼吗?”
谢聈沉默片刻,说:“军训结束了,但我们还是同学。”
商寄的眼睛亮起来:“所以?”
“所以正常相处就好。”谢聈说完,转身走进宿舍,留下商寄一个人站在原地,表情复杂。
最后一夜,谢聈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十五天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闪过:初遇时的冲突,训练中的较量,意外触碰的瞬间,并肩作战的默契,还有今晚月光下的歌声...
他不得不承认,商寄不像他最初认为的那样简单。
这个看似玩世不恭的少年,有着出乎意料的才华和责任心。
而对商寄来说,这个夜晚同样难眠。
他躺在床上,回想谢聈那句“正常相处就好”,既松了口气又有些莫名的失落。
第二天清晨,学生们打包行李,登上返回学校的大巴。
与来时的喧闹不同,回去的路上安静许多,大家都在补觉或者沉思。
谢聈靠窗坐着,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
突然,身边座位一沉,商寄毫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那边太阳晒。”商寄理直气壮地说,然后戴上眼罩,靠着椅背开始睡觉。
谢聈看着商寄的侧脸,最终没说什么。
一小时后,大巴驶入南川一中校园。
熟悉的建筑映入眼帘,恍如隔世。
同学们欢呼着下车,迫不及待地回归正常生活。
谢聈拿着行李,正准备回宿舍,却被商寄拦住。
“喂,”商寄的表情有些别扭,“交换个联系方式?”
谢聈犹豫了一下,还是报出了自己的手机号。
商寄迅速存入手机,然后咧嘴一笑:“开学见啦,优等生。”
看着商寄跑开的背影,谢聈轻轻叹了口气。
十五天的军训结束了,但他们的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