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家宴正名 ...
-
中央文化广场项目的中标,如同一剂强心针,不仅让“溯光”工作室声名鹊起,更在陆家内部产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化学变化。苏念安的名字,不再仅仅是陆沉舟那个“需要格外关照的朋友”,更与“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的标签紧密相连。价值,在现实的衡量体系中,往往是最直观的通讯证。
加密通讯里,苏念安的声音依旧忙碌,却充满了项目启动初期特有的、痛并快乐着的活力。吐槽甲方繁琐的流程,分享工地现场的趣事,偶尔也会泄气地嘟囔一句“压力好大”。陆沉舟大多沉默地听着,只在关键处给出寥寥数语却直指核心的建议,或是通过陈默,将某些难以协调的资源悄然铺垫到位。
这日,陆母亲自来了偏院书房,手里拿着一本精美的菜谱。“过几日你父亲几位重要的老部下要来家里小聚,都是跟着他几十年的老人,不算外客。菜单我拟了几个,你瞧瞧哪个更合适?”语气寻常,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陆沉舟接过菜谱,目光扫过那些显然经过精心斟酌的菜品,心下明了。这绝非一次简单的部下聚会。母亲是在创造一个最自然、最不容拒绝的场合。
指尖在每一页停顿。那页记录的几道菜,口味偏清淡,注重食材本味,恰巧都是之前苏念安来访时,用餐较多的几样,其中一道汤羹,更是依着他送的方子改良的。
“这个组合便很好。”陆沉舟点了点那页菜单,语气平稳,“几位叔伯年纪也大了,清淡些更养生。”
陆母眼底闪过满意的神色,顺势道:“既然如此,不如请念安那孩子也一起来?他如今也是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又是做文化产业的,和你那些叔伯或许也能聊到一处去。总归……不是外人。”最后四个字,说得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
邀请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提出,水到渠成。
“好。我问问他时间。”陆沉舟应下,没有多余的情绪外露。
加密通话中,邀请被提出。苏念安那边显然愣住了,沉默了好几秒,声音才传来,带着明显的紧张:“去……去你家吃饭?和那些元老一起?我……我行吗?”
“只是寻常家宴,不必紧张。”陆沉舟的声音透过电波,显得异常平稳,“他们人都不错,就当认识几位长辈。”
话虽如此,双方都清楚这场宴席的分量。这是第一次,在非紧急、非偶然的情况下,苏念安被正式地、以陆沉舟伴侣的身份,邀请进入陆家的核心社交圈。
演习那日,苏念安明显精心准备过,穿着合体却不显刻意的西装,提前十分钟抵达。带来的礼物是一套绝版的艺术书籍和一份工作室研发的、带有松香元素的文创香氛,雅致而不落俗套,显然是用了心思琢磨过这些长辈的喜好。
陆沉舟亲自在门口迎他。两人对视一眼,未有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宴席间,气氛起初略显拘谨。几位鬓发斑白的陆家元老,目光如炬,打量着这位年轻人。苏念安初始有些局促,应答谦逊有礼。但随着话题逐渐展开,从文化广场项目聊到艺术市场,再谈到城市变迁,苏念安的专业素养和真诚坦度渐渐赢得了好感。他不懂商场权谋,却对美和文化有独到见解,言辞间没有浮躁之气,反而有种沉静的力量。
一位看着陆沉舟长大的李叔,抿了口酒,笑着对陆父道:“老陆,现在这年轻人真是了不起。念安是吧?这项目做得漂亮,想法也好,不像我家那个,就知道瞎折腾。”
陆父哼了一声,脸上却未见不悦,反而问了苏念安一个关于项目预算把控的技术性问题。苏念安谨慎却清晰地回答了,甚至提出了两个颇具2启发性的节省成本的思路。
陆母则在一旁,不时用公筷为苏念安布菜,温声说道:“念安,尝尝这个,火候刚好。”“别光顾着说话,多吃点。”态度自然亲切,如果对待自家子侄。
陆沉舟大多时候沉默用餐,只在话题涉及基金会或商业决策时,才会简洁地插上几句,目光偶尔掠过苏念安与长辈们自然交谈的侧脸,眼底深处是无人察觉的缓和。
宴席至半,气氛已十分融洽。陆沉玥甚至偷偷对苏念安眨了眨眼,用口型比了个“厉害”。
结束后,送走客人。陆父破天荒地没有立刻回书房,而是在客厅多坐了片刻,对正在帮忙收拾茶具的苏念安道:“项目做得不错,但后续执行是关键,不能掉以轻心。”语气虽是教导,却已然是认可的姿态。
“谢谢伯父提醒,我会谨记。”苏念安恭敬回应。
陆母则笑着递过一个食盒:“念安,这是厨房刚做的几样点心,带回去给你父母尝尝鲜,代我问个好。”
食盒沉甸甸的,装满了心意。
离开陆宅时,夜色已深。坐进车内,加密通讯器安静地躺在中间。两人都未说话,一种巨大而安稳的平静笼罩在车厢内。
许久,苏念安CIA轻声开口,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疲惫,又有着难以言喻的欣喜:“……好像,过关了?”
陆沉舟目视前方,操控着方向盘,嘴角几不可查地微微扬起一个极小的弧度。
“嗯。”
家宴正名,坚冰已破。前路或许仍有挑战,但至此,关系已获家族内部的全面认可,真正迈向一个光明正大、共同构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