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9、终幕之前 ...

  •   上午七点,798艺术区旧仓库原址。商业综合体地下二层,施工队正在拆除一面隔墙。金属探测仪突然报警,墙体内部发现一个呗混凝土封死的金属箱。
      下令停止机械作业,手动破拆。三小时后,箱体暴露——锈蚀严重,但锁具完好。用液压钳打开,内藏二十三个编号画框,最底层一个,标签为87-304.
      画框背面用胶条封住。在全程录像下,用手术刀小心剥离。夹层中,一枚老式微型硬盘静静嵌在泡沫中。
      “型号是2013年的军用级存储器。”技术员戴上无尘手套,“防震、防磁、防水,但读取接口已淘汰。”
      “带回实验室。”下令,“启动全隔离读取程序,任何数据不得联网传输。”
      上午十点,星瀚地下数据室。专家团队定制转接器连接硬盘。屏幕闪烁,进度条缓慢爬升:1%……5%……12%……
      突然,警报响起。系统检测到硬盘内置自毁程序,若读取中断超过0.5秒,数据将永久加密锁定。
      “稳压器启动,UPS双路供电,物理隔断所有外部信号。”声音沉稳,“继续。”
      进度艰难推进:30%……50%……70%……
      85%……
      90%……
      就在98%时,城市突发大面积停电。应急电源瞬间启动,但切换间隙长达0.8秒。
      屏幕红光炸现:“数据损毁,自毁协议激活。”
      “不。”立刻下令。“物理冻结硬盘,停止所有读写操作,启用量子恢复技术。”
      技术人员额头冒汗:“恢复周期至少七十二小时,且成功率不足40%。”
      “等。”只说了一个字,“我有时间。”
      下午两点,基金会总部。程砚拄拐前来,脸色凝重:“我查了哥哥当年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额:‘他们想让我闭嘴,可我把真相,藏进了画框的木纹里。’”
      “木纹?”突然想到什么,“带我去现场。”
      重返798工地。施工队已将87-3004画框取出。用高倍显微镜扫描边框内侧,发现细微刻痕——不是文字,而是一组莫尔斯电码。
      破译后,内容为:“光在镜中,不在框里。”
      “不是画框。”冷笑,“是镜子。”
      立刻调取《囚笼》原画资料。画面主体是一群人站在玻璃幕墙前,脸色贴着笑脸标签,而他们身后的影子,全是扭曲的野兽。幕墙反射中,有一面极小的装饰镜,镜中倒映着一幅未展出的画——画名:《审判》。
      “《审判》从未登记在案。”基金会档案主管震惊,“林砚没提交过这幅作品。”
      “但他画了。”声音冷峻,“画在《囚笼》的镜中。而周临……拿走了真正的镜子。”
      “可镜子去哪儿了。”
      “查周临2015年后的资产记录,所有私人住所、仓库、海外账户,任何与‘镜’相关的物品登记。”
      三小时后,结果跳出:2016年,周临以化名在苏黎世拍卖行购得一面19世纪威尼斯鎏金镜,尺寸与《囚笼》中一致。拍卖记录显示,镜子背面刻有家族箴言:“影为心之镜。”
      “不是装饰。”冷笑,“是密钥。”
      立刻联系国际刑警,请求协查镜子下落。但瑞士方面回复:该镜子已于2020年在一场私人展览中失窃,至今未破案。
      “不是失窃。”盯着拍卖记录,“是他自己偷的,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
      晚上八点,数据家。量子恢复程序完成30%。突然,备用显示器自动亮起——未连接主机,信号来源不明。
      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你找的,从来不是数据。”
      紧接着,一段视频自动播放:周临坐在昏暗房间,面前放着那面威尼斯镜。
      “你还在翻旧档案?”周临冷笑,“你以为真相在硬盘里?在镜子里?在某幅画的夹层里。”
      “真相在所有人心里。”他站起身,镜面反射出身后墙上的一幅画——正是《审判》的全貌:法庭中央,一群戴面具的人高举火把,而法官的座椅上,空无一人。
      “林砚画的不是控诉。”周临声音低沉,“是预言。你们现在做的,和当年一样——用新的光,掩盖旧的罪。”
      视频结束,屏幕变黑。
      但几秒后,又跳出一行字:“最后一份备份,已上传云端。密钥——是你从未说出口的那句话。”
      凌晨一点,基金会服务器警报突响。系统检测到一股高强度加密输数据流,正从九个不同节点同步注入主网。标题为:“深流档案·最终版。”
      “他要公开了!”技术人员惊呼,“无法拦截,无法溯源!”
      “不。”盯着数据流特征,“这不是攻击,是……交付。”
      三分钟后,上传完成。但文件无法打开,提示需输入密钥。
      “是他那句话。”声音低沉,“道歉、解释、承诺……”
      “不。”苏念安直视,“是那句你一直回避的——‘我错了。’”
      “不是对周临,是对林砚。”
      “对所有被我们忽视的人。”
      站在屏幕前,沉默良久。
      然后,缓缓敲下三个字:我错了。
      回车。
      文件解密。
      海量数据倾斜而出:
      ·林砚生前最后三个月的完整创作手稿,共计四十一份。
      ·周临与王振国的全部交易记录,涉及十七家空壳公司,总金额超九亿。
      ·基金会前管理层的受贿名单,涵盖八名高层,时间跨度长达六年。
      ·甚至包括2015年那场纵火案的真凶——陆启明的私人助理,而非张维,作案动机为阻止林砚接触某位关键证人。
      “全部公开啊。”下令,“不删减,不解释,不设限。”
      清晨六点,网站上弦。
      标题:《我们曾是光的阴影。》
      署名:陆家基金会。
      三小时内,点击破亿。
      热搜前十,全部沦陷。
      #林砚我们记得你#
      #陆沉舟道歉#
      #艺术不该被囚禁#
      #深流档案#
      #请让林砚的画重见天日#
      上午九点,程砚站在《囚笼》复制品前,亲手撕下墙上“扭曲现实”的标签。
      苏念安在新画布上写下第一笔:《终幕之前》。
      魏野将《震颤的寂静》送往国家美术馆永久收藏,底座刻字:“献给林砚。”
      而站在窗前,看着城市苏醒。
      手机振动,一条匿名信息:“游戏结束。但光,永远啊需要影的提醒。”
      没有回复。只是将那面威尼斯镜的编号,加入基金会新展的收藏目录。
      展览主题——《光与影的契约》。
      与此同时,远在北欧某处,一台老式终端自动启动。
      屏幕亮起,显示一行字:“新项目启动:‘回声’。”
      光标闪烁,开始输入第一行指令。
      风暴,从未真正停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