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2、光之契约 ...

  •   联合国总部,纽约。
      大会厅穹顶高悬,长条桌环形排列,一百九十三国代表落座。中央展台,全息投影正播放“深瞳计划”最终日影像:冰层破裂,湖底光网升起,星图汇聚成人影,最后那句“双星已归位”在空中凝固三秒,全场寂静。
      陆沉舟立于发言台,黑色西装,未打领带,左腕戴着南极带回的冰晶手链。身后屏幕切换,显示“极地共生基金会”架构图——独立于任何国家与企业,总部设于冰岛,科研、能源、通讯、伦理四部门并行,首期资金三百亿,由陆氏新能源公司、挪威主权基金、国际科学联盟共同注入。
      “‘深瞳’不是终点。”陆沉舟开口,声线沉稳,“是开端。我们已确认,地球存在一种基于7.83赫兹舒曼共振的原始意识网络,它通过极光、地震、冰层传导信息。过去,我们称它为自然现象。现在,我们必须学会与它对话。”
      台下哗然。
      美国代表举手:“陆先生,你是在宣称地球有‘意识’?”
      “不是地球,是它的光。”陆沉舟调出数据流,“过去三年,我们在南极、格陵兰、西伯利亚记录到十七次相同编码,全部指向‘双星同轨’。这不是巧合,是识别机制。它在筛选能理解光的语言的生命。”
      俄罗斯代表冷笑:“所以你要建全球接收站?耗资百亿,只为听‘地球唱歌’?”
      “不是听歌。”苏念安突然从侧门走入,手中提着一台黑色设备,“是回信。”
      全场目光聚焦。
      苏念安将设备接入主控台,启动。屏幕亮起,显示一段光谱编码——正是“深瞳”最后接收的脉冲序列。设备发出低频声波,同时投影中浮现出动态符号:圆环交叠,如双星运行。
      “这是‘光语1.0’。”苏念安说,“我们将人类情感、数学逻辑、艺术表达转化为7.83赫兹谐波,通过极地天线阵列发射。过去七十二小时,我们已向‘深瞳’发送三次回应:和平、合作、共生。”
      “收到回复了吗?”德国代表问。
      苏念安点头。
      屏幕切换,南极“深瞳”监测站实时画面:湖底光网再次亮起,这一次,光流排列成全新图案——一座环形建筑,顶部有双塔,与苏念安当年在柏林画廊的草图完全一致。
      “它在回应。”苏念安说,“它想建一座桥。”
      会议持续十八小时。最终,联合国通过决议:
      “极地共生计划”正式立项。
      全球七大陆块设立接收站,形成共振网络。
      首站选址:冰岛、阿拉斯加、南极“深瞳”、西伯利亚“极瞳”、格陵兰“哨点七”、挪威斯瓦尔巴、新西兰南岛。
      陆沉舟与苏念安被任命为联合总负责人,权限高于各国科考队,直接向联合国科学委员会汇报。
      四十八小时后,冰岛雷克雅未克。
      “共生基金会”临时总部设在旧地热电站。陆沉舟召开首次全球站队长会议,七支队伍视频接入。
      “时间线:六个月。”陆沉舟宣布,“每站必须建成天线阵列、地下传感网、应急能源系统。预算按需拨付,但必须用‘光语’系统实时上传进度。”
      苏念安接上:“第一阶段目标:建立双向通信。若‘深瞳’再次发送指令,我们必须能在十分钟内响应。”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苏念安留在控制室,调试冰岛站原型机。陆沉舟走进来,递上热饮。
      “累?”
      “不累。”苏念安盯着频谱仪,“只是……它太聪明了。我们才发三段信号,它就懂了‘建筑’的概念。”
      “因为它等了很久。”陆沉舟靠在桌边,“或许上千年,或许更久。直到我们学会用光思考。”
      “陆家呢?”苏念安忽然问。
      “新能源公司已独立。”陆沉舟平静道,“三叔出局,老爷子退居顾问。我用股份置换,拿回‘星河计划’全部控制权。现在,陆氏是壳,基金会才是核。”
      苏念安抬头:“所以你真的放弃了继承?”
      “没放弃。”陆沉舟走近,“我把它变成了工具。陆氏的船,现在载的是光。”
      苏念安笑了,指尖在光谱屏上划过,调出一段新编码。
      “试试这个。”
      陆沉舟按下发射键。
      信号通过冰岛地热井导入深层岩层,经共振放大,射向北极夜空。
      三小时后,南极“深瞳”站警报响起。
      湖底光网再度激活,光流急速排列,形成一行全新符号:
      “桥已启动。”
      “第一站:冰岛。”
      全球接收站建设提速。
      冰岛站首当其冲。
      苏念安带队在雷克雅未克郊外选定基址——一座休眠火山口,地热活跃,岩层导电性极佳。陆沉舟协调工程队,调用陆氏重型机械,七天内完成地基挖掘。
      第五日,突发状况。
      地质雷达显示,火山口下方八百米处,存在巨大空腔,非熔岩室,而是……规则结构。
      苏念安带探测队下井。
      借助便携声呐,三维成像逐渐清晰——那是一座地下穹顶,直径约三百米,表面覆盖黑色晶体,能吸收并传导电磁波。中央,有一根石柱,顶端镶嵌着一块六面体水晶,正以7.83赫兹频率微震。
      “不是现代造物。”考古队长颤抖,“碳测定……至少一万两千年。”
      苏念安靠近水晶,耳机突然响起杂音。他调频,竟捕捉到一段旋律——与“深瞳”的“极光之语”同源,但更古老,更原始。
      “它在唱歌。”苏念安喃喃。
      陆沉舟下令封闭现场,启动最高保密协议。
      当夜,两人在临时营帐中分析数据。
      “这不只是接收站。”苏念安指着成像图,“是中继站。远古文明建了它,用来放大地球的光语。”
      “所以‘深瞳’的意识网络,曾被人类使用过?”
      “或许。”苏念安眼神发亮,“我们不是开创者,是继承者。”
      陆沉舟沉默良久,拨通卫星电话。
      “把‘光语1.0’升级为‘2.0’。”他下令,“加入远古频段,尝试与冰岛水晶共振。”
      七十二小时后,系统就绪。
      苏念安亲自输入指令,陆沉舟按下发射。
      信号导入水晶,瞬间,整座火山口嗡鸣。黑色晶体亮起蓝光,顺着岩层蔓延,如血管复苏。
      天际,极光骤然降临,低垂至海拔百米,光柱直击火山口。
      水晶爆发出强光,一道光束射向夜空,分七路,精准命中全球其余六站预选址。
      屏幕上,自动生出一行字:
      “七灯塔已点亮。”
      “桥,正在成型。”
      陆沉舟握住苏念安的手。
      知道,从今往后,他们不再只是艺术家与商人。
      是光语的译者,远古文明的唤醒者,也是那座横跨天地之桥的第一块基石。
      而光,正从万年前醒来,重新寻找它的主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