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影子”的布局 ...
-
在城市另一端,一间隔绝了所有自然光线的密室内,空气凝滞而冰冷,只有服务器机柜低沉的嗡鸣与高频显示器散发出的幽蓝光芒,构成了这里唯一的光源与声源。空气中弥漫着极淡的、一种奇特的冷冽香气,混合着旧纸、电子元件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类似化学试剂的微涩气味。
这里便是“影子”的巢穴,一个脱离了物理位置概念、存在于数据流与古老执念交界处的神经中枢。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并非播放着电影或监控画面,而是分屏展示着大量复杂交错的数据流、加密通讯的碎片化截取、全球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暗网界面、以及经过算法处理的、模糊却极具代表性的图像——其中一张,正是顾珩那间安全屋走廊的实时热成像图,另一个小窗口则不断滚动着经过多次跳转和伪装源处理后才得以窥见一斑的凌曜车辆GPS的移动轨迹。
一双戴着特制黑色丝质手套的手,正在多个键盘和控制界面上优雅而精准地操作着。这双手动作从容不迫,时而快速敲击指令,时而缓慢地划过触控板,仿佛不是在策划阴谋,而是在指挥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影子”的目光,如同盘旋于高空的秃鹫,冷漠地扫视着屏幕上的一切。他看到了顾珩接听顾宸电话后那剧烈的情绪波动(通过心率监测和声音频率分析间接获得),看到了凌曜与乔安娜·罗斯视频会议时那短暂的专业性放松与默契,更看到了两人之间那显而易见、几乎凝成实质的信任裂痕与冰冷隔阂。
一丝极其细微的、近乎愉悦的弧度,在那张被阴影模糊处理的唇边悄然勾起。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甚至比预期的更加顺利。
“情绪峰值升高…恐惧、愤怒、无助…完美的催化剂。”一个经过精密变声器处理、听不出年龄性别、只有冰冷电子质感的声音在密室内低低响起,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无形的存在陈述,“顾家的内部压力,总是如此…高效且廉价。顾宸,真是一把趁手却愚蠢的刀。”
他轻轻切换屏幕,调出了一份加密等级极高的档案,上面赫然是顾珩与凌曜数年前的数张同框照片——虽然模糊,却能看出两人之间曾经有过的亲近姿态。下面附着简短的文字分析:“关系密切,疑似曾为伴侣。约五年前因不明原因决裂,推测涉及信任崩塌与家族干预。裂痕极深,至今未愈。”
“信任…”影子的手指轻轻点着这个词,电子音里带上了一丝玩味,“人类关系中最坚固又最脆弱的环节。一旦破裂,修复所需的代价远超建造。而利用裂痕,则能轻易摧毁最坚固的联盟。”
他显然对这两人的过去了如指掌,甚至可能比他们自己认为的还要深入。这并非偶然,而是一丝不苟调查的结果。要对付最顶尖的对手,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一切,尤其是他们的弱点。而凌曜和顾珩之间那段破碎的过往,以及至今仍在渗血的伤口,无疑是最致命的弱点之一。
“是时候…再添一把火了。”影子低语着,语气中充满了一种近乎艺术创作般的冷静疯狂,“让猜忌的种子,在压力和误解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他/她开始精心布局,动作娴熟得像一个操作了千百次的工匠。
首先,他调取了之前通过黑客手段获取的、顾宸与几个海外账户之间几笔隐秘资金往来的模糊记录,这些记录本身无法直接证明什么,但经过巧妙的裁剪和上下文篡改,足以变得极其可疑,。然后,他开始利用一个极其隐蔽的、模仿了某种已消亡东欧情报组织风格的匿名服务器节点,向市局内部一个非核心但能接触到一定信息流的行政邮箱,发送了一封加密邮件。
邮件内容经过精心炮制:它伪装成一份来自海外“深喉”的匿名警告,声称掌握可靠情报,顾氏家族通过海外复杂渠道向某位“关键人物”支付了巨额资金,目的是“影响调查方向,保护家族秘密”。邮件并未直接点名顾珩,但刻意提到了资金流动的时间点与顾珩加入专案组后的某些时间点“高度吻合”,并隐晦地暗示这位“关键人物”可能利用其“专业身份”为家族传递信息或误导调查。
这封邮件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它利用了顾宸确实存在的、不干净的海外资金流动,巧妙地将其与顾珩进行时空上的关联,再配上那种情报式的口吻和难以追踪的来源,极易在已经充满猜忌的调查组内部投下巨大的阴影。凌曜一旦看到这份报告,那本就脆弱的信任,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第一步,怀疑的养料。”影子平静地确认邮件已通过层层跳板发送出去。
接着,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方向——乔安娜·罗斯。
他通过获取元数据的方式侵入了市局外部视频会议系统的日志记录,轻松找到了凌曜与乔安娜会议的时间戳和持续时间。然后,他/她利用一个伪造的、看似来自某国际学术期刊编辑部的邮箱,向顾珩的安全屋工作邮箱发送了一封“约稿函”。
这封邮件看起来毫无破绽,语气礼貌专业,邀请顾珩就某一冷门古籍修复技术撰写论文。然而,在邮件正文的末尾,编辑“无意中”附带了一句话:“另,听闻您正与凌曜警官合作办理大案,真是奇妙的组合。前几日与乔安娜·罗斯博士学术交流时,她还盛赞凌警官是她合作过‘最敏锐、最富魅力的专业人士’,并对您们的合作表示高度关注呢。期待您的回复。”
这句话,看似无心插柳的闲笔,却恶毒至极。它精准地利用了顾珩在视频会议后可能产生的微妙隔阂感,加强了乔安娜与凌曜关系密切、并且私下仍在交流的印象,甚至暗示乔安娜在“关注”着顾珩,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意味。这对于此刻内心敏感、自尊心极高且正承受巨大压力的顾珩来说,无异于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会进一步将他推向外围,加深其孤立感和误解。
“第二步,隔离与酸楚。”影子看着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电子音毫无波澜。
但这还不够。要彻底摧毁合作,需要更直接、更“确凿”的证据。
影子沉思了片刻,调出了之前仓库袭击时,通过隐藏摄像头捕捉到的、凌曜冲入救援时那失控的、紧紧抱住顾珩的短暂画面,以及后来顾珩被带上车时,凌曜下意识伸手虚扶了一下他后背的片段。
他/她的手指在高级图形处理软件上飞快操作,进行着极其精细的伪造和剪辑。很快,一段全新的、角度刁钻的“视频”被伪造出来:画面中,凌曜的情绪爆发被剪辑得只剩下愤怒和粗暴,他抓着顾珩的肩膀摇晃,画面被调色得更加阴暗,看起来极具攻击性。而后面那个短暂的、下意识的保护性动作,则被彻底删除。
同时,另一份“音频”文件也开始合成。它提取了凌曜平时命令下属时的一些冷硬词汇和语气,通过AI深度学习和变声技术,拼接成一段充满愤怒和不信任的咆哮:“…顾珩!你别以为救了你一次就能抵消你的嫌疑!你们顾家那点烂事…我迟早查个水落石出!你最好没有骗我…否则…”
这些伪造的音视频片段,被精心打包,并设置了复杂的触发条件。它们会被秘密植入某个公共网络存储空间,等待着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或许是在下一次顾珩与凌曜发生激烈争吵后,或许是在调查再次陷入僵局时——通过一个匿名账号,“意外”地泄露给某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爆料人,或者直接“误发”到调查组的某个内部交流群…
“第三步,”影子的电子音终于带上了一丝几不可察的、满足的叹息,“最终的解体。当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证据’时,那本就脆弱的信任,将会像玻璃一样彻底粉碎。”
布局已然完成。三管齐下,层层递进:利用顾宸的压力让顾珩孤立无援、利用乔安娜的存在离间两人关系、并准备好了最终引爆一切的伪造证据。
影子缓缓向后,融入更深的阴影之中,只留下屏幕上不断流转的数据光斑,倒映在他/她毫无温度的眼眸深处。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戏剧导演,隐藏在幕后,精准地操控着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利用他们各自的弱点、过去的伤痕和当下的压力,精心编织着一张大网,目的就是要让凌曜和顾珩在猜忌与误解中互相伤害,最终彻底决裂,从而瓦解这个唯一能对他构成威胁的调查联盟。
“挣扎吧,猜忌吧…”冰冷的电子音在密室内低回,如同毒蛇的嘶鸣,“在你们彼此消耗之时,才是我的‘正戏’…真正开场之际。”
黑暗,无声地吞噬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