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缩小与光的距离 ...
-
我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脸颊滚烫。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唱过歌,甚至在学校音乐课上我都习惯性地只做口型。但此刻,在这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空间里,在那首属于他的歌曲的召唤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压过了羞怯。
我缓缓点了点头,垂下眼睑,盯着光滑的桌面,仿佛能从那里汲取勇气。然后,轻轻地、带着细微颤抖的嗓音,从唇边流泻出来:
“热爱是光~照亮前行的方向~哪怕黑夜漫长~也敢闯一闯~”
起初的几句声音很小,甚至有些气音,好在音调是准的,那股旋律里自带的、充满希望和勇气的力量,似乎也稍稍驱散了我声音里的怯懦。
我唱完这两句,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紧张地抬起眼皮,想看看李屿的反应,生怕他露出不满意或者觉得可笑的表情。
然而,李屿并没有喊停。他依旧保持着认真倾听的姿态,镜片后的眼睛里很是专注,脸上带着鼓励的笑意,对我微微颔首,示意我继续。
得到这无声的允许,某种东西仿佛在我身体里破茧而出。我稍微放松了一点,吸了口气,接着唱了下去,声音比刚才稳定了些,也清亮了一些:
“晚风拂过巷~歌声就在飘荡~平凡的日子~也闪耀着星光~”
当我唱完这一句,尾音还微微在空气中颤动时,李屿已经率先鼓起掌来。他的掌声并不响亮,却充满了真诚的赞赏。
“非常好!”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喜悦和肯定,“小川,真的不错!音准很稳,节奏感也很好,最关键的是你的声色,很干净,很有辨识度,带着一种……嗯,很打动人的纯粹感。很难得的天赋!”
他转过头,对着不知何时安静站在会议室门口、同样一脸兴奋的刘伟笑道:“老刘,看来这次你真的没看走眼,真是捡到宝贝了!”
刘叔叔在门口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
李屿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变得更加专业和认真。他转向我的母亲,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而清晰:“小川妈妈,您也看到了,小川的条件确实非常出色,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的音色、乐感,还有他身上那种……很独特的沉静气质,在现在的市场里都非常稀缺。”
母亲认真地听着,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能看出她依然有些谨慎,但眼神里已经多了几分信任和考量。
“对于有潜力的孩子,我们公司有一套非常系统和专业的培养方案。”李屿继续说道,“我们不会做拔苗助长的事情,一切都是以孩子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为前提。通常,我们会先安排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和基础课程,比如声乐、舞蹈、形体,还有一些基础的礼仪和表达课。让他先感受一下这个环境和节奏,看看他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应。”
他顿了顿,目光温和地扫过我,然后再次看向母亲:“这个过程,既是公司进一步观察和评估的过程,也是给孩子和您一个缓冲和考虑的时间。毕竟,这确实是一条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成长道路,需要付出很多,也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
母亲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李先生,您说得对。这事关孩子的未来,我们确实需要慎重。”
“是的,”李屿表示赞同,“所以我的建议是,先不让小川立刻签订正式的练习生合约。我们可以先安排他利用课余时间,比如周末,来公司上一些基础的入门课程。让他先体验一下,看看感觉。如果一段时间后,小川自己仍然很有热情,也能适应这种半学半训的节奏,而您也觉得放心,那我们再坐下来,详细商讨后续的合约和培养计划。您看这样如何?”
这个提议显然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她脸上的犹豫消散了大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的风险,也给了她充足的观察和考虑时间。
“这样安排很好,很为我们考虑,谢谢您,李先生。”母亲的声音放松了许多,“那就先按您说的,让他先来试试看。”
“太好了。”李屿笑容舒展,他拿出手机,“那我们来加个联系方式,具体上课的时间安排和需要准备的东西,我稍后让刘伟详细发给您。”
我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他们最终敲定了这个对我未来影响深远的初步决定。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一下,又一下。
不需要立刻签订合约,只是先来“练习一段时间”。
这意味着,我拥有了一个可以名正言顺踏入MG大楼、靠近那个光芒世界的理由和机会。
从MG公司回到家,一种极不真实的恍惚感依旧笼罩着我。
晚饭后,母亲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提示有新信息。她拿起手机查看,神情专注而认真,时不时地微微点头。过了一会儿,她将手机递到我面前。
“小川,你看,刘先生把初步的训练计划发过来了。”
我接过手机,指尖甚至有些微颤。屏幕上是李屿发来的一个详尽的PDF文档附件,标题清晰地写着“苏郁川同学初期培训计划(试行)”。
点开附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和课程安排。
每周五晚上: 18:00-21:00,基础声乐课。
每周六全天: 9:00-12:00,舞蹈基础训练;14:00-17:00,形体与礼仪;晚上,19:00-21:00,乐理知识。
每周日全天: 9:00-12:00,声乐进阶练习;14:00-17:00,舞蹈组合排练;晚上,休息或小组交流。
计划的最后还有一行备注:为保障训练连贯性及安全,周五晚课后与周六全天训练期间,需入住公司安排的集体宿舍,周日下午课程结束后可由家长接回。
课程安排得异常饱满,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方块字,我几乎能想象到接下来的周末将会是何等忙碌和疲惫。声乐、舞蹈、形体、乐理……这些对我而言完全陌生的领域。
然而,在我心中并没有出现畏难的情绪并,反之,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感。
集体宿舍?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留在那栋大楼里?
每周都要去……那是不是意味着,遇见他的概率,不再渺茫?
那个名字,那个身影,再次无比清晰地占据了我的全部思绪。穆云祉。他是否也曾在这样的练习室里挥汗如雨?他是否也走过我即将要走过的走廊?他是否……也会在某一个瞬间,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仅仅是想到这种可能性,心脏就像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然后又猛地松开,带来一阵滚烫的战栗。
我将手机递还给母亲,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嗯,看到了。”
母亲观察着我的表情,轻声问:“课程很满,还要住宿舍,会不会觉得太辛苦?压力太大?”
我摇了摇头,目光落在窗外遥远的某点灯火上,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坚定:“不会。”
辛苦?压力?这些在“可能遇见他”这个巨大的、诱人的可能性面前,变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