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来自俄罗斯首富女儿的问候 ...
-
故事总是会悄悄地拉开序幕,可变化却像个调皮的精灵,冷不丁就蹦出来,给你来个措手不及。品硕是个普普通通却又透着那么点倔强劲儿的男孩,他远在英国的Uppingham学校求学,才十六岁,就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背上了要考上英国名牌大学的愿望。他在中国也曾经幻想过校园生活里能上演点浪漫桥段,可现实就像个严厉的老师,不停地敲打他,让他保持清醒。当他好不容易来到英国学习,他一本正经地在心里暗暗发誓:不找女朋友,不被感情束缚,更不能给这独自留学的日子再添些乱七八糟的烦恼,我要好好读书,我要上上像剑桥牛津一样英国最好的大学。
但是说巧不巧,就在这内心宣言刚立下没多久,一件既突兀又戏剧化的小事就发生了。那天傍晚,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校园那窄窄长长的小路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微凉却又清新的味道。品硕背着个沉甸甸的书包,慢悠悠地朝着教室走去。他心里正琢磨着自己的课程安排呢,甚至还带着那么一丝疲惫,就像每个普通学生一样。可就在拐角处,突然冒出来一个漂亮女孩,她步伐轻盈,神情明亮,就像从画里蹦出来的小精灵,嗖地一下拦住了他。他还没反应过来,女孩就微微抬起下巴,用那流畅却带着点软糯的英语问道:“我叫Angela,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我想认识你。”
这一声,就像一颗惊雷,轰地炸进了他的脑袋,他整个人都呆住了,呼吸也变得迟缓起来。尽管身体努力保持着镇定,可声音却出卖了他,慌慌张张地支吾道:“我……叫做品硕。”那语气生硬得,就像被石子卡在了喉咙里,好不容易才挤出来。他低下头,有点不好意思,小动作一个接一个,把内心的慌乱暴露无遗。等女孩轻轻点了点头,他才敢抬眼,这一看,哇,女孩的面容精致得就像艺术品,透着一种不真实的光泽,那灵动的眼神里,好奇和挑衅交织在一起。Angela或许只是抱着玩笑式的热情,对这位陌生的中国男孩发出了邀请。她笑容轻快地说: “晚上一起去学校酒吧坐坐吧,我想听听你说说家乡中国的故事,。” 那邀请的语气自然极了,毫无压力,可落在品硕的耳朵里,却像是一个突然打开的发光漩涡,一下子就把他卷了进去,让他无法全身而退。他口头虽然答应了,可心里却像一团乱麻,因为任何一句即兴的寒暄对他来说都困难无比,那可是他完全没训练过的技巧,就像不会跳舞的人被硬拉上了舞台,根本无法即刻展现出自信的舞姿。面对Angela那炽热的注视,品硕反而更加手足无措了。因为他之前可是给自己定下了决心,要远离那些可能的诱惑,不让感情干扰自己的学习生活。然而,当这种几乎只会在小说里出现的偶遇情节真实地撞进他的生活时,他那份坚持瞬间就像白纱遇到了水,唰地一下变得透明无比。他一方面惊讶自己竟然能吸引到这样外表耀眼女孩的注意,一方面又紧张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那缺乏经验的窘态。后来啊,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悄悄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从同学们一句句的议论中,他才知道,原来这个随口发问的女孩身份可不简单。她是远道从俄罗斯来的Angela,她父亲可是那个在欧洲金融界响当当,被报纸称为“移动的金山”俄罗斯首富呢!
英国人对十六岁孩子的自由程度,那可远远超过了中式教育方式。在这里,十六岁的少年都可以申请驾照,还能进酒吧,获得那些特别的喝酒经验。这种制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让青涩的童年一下子跨进了半成熟的大门。所以Uppingham学校为了培养学生们得社交能力,每周都会开放一次小型酒吧,供高年级学生聚会交流。那里面有欢声笑语,也有暧昧的气息,有动听的音乐,还有些略显莽撞的举动。这地方对于不少少年来说,就像是新奇世界的探险开端。但是对于缺乏社交经验的品硕来说,却像个完全陌生的舞台,他一次也没有去过,他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迈出第一步。
夜幕降临了,灯光闪烁着,人们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在酒吧里摇晃着。人群嬉笑打闹着,空气中弥漫着香水和啤酒的味道,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自由松弛的氛围。唯独品硕却僵硬地站在人群之中,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不合节奏,每句话都笨拙得卡壳。无论他怎么努力舒展自己,始终都找不到那个能松弛谈笑的表情。当Angela面对他的迟钝回应时,先是耐心地等待着,还勉强创造了一些话题。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也逐渐失去了兴趣。这份由好奇点燃的火花,最终没能抵挡住尴尬冷场的吞噬。于是在氛围逐渐高涨的周边环境影响下,她干脆抛下一句浅浅的借口,就转身投向了另一群同龄男孩的圈子,和他们擦肩而舞,笑声连连,把他一个人留在了角落里,呆呆地站着,就像个透明的影子。
这一幕给他带来了不小得尴尬,他这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不是单靠真诚就能得到美丽结果的,也不是所有勇敢的走近都能换来持续的对视。有时候差距不仅仅来自文化背景或者经济条件,更存在于社交能力的差距,还有那些藏在目光间敏锐捕捉信号的能力。这次短暂的交流,在旁人看来可能十分普通,甚至有点稚嫩,就像个小插曲。可对于品硕来说,却是一堂残酷的课堂,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外表光环之下现实的冷静与无常。
离开酒吧,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空气冷冽冽的,街灯昏黄黄的,他脑袋空荡荡的,只听见自己的脚步踩出均匀的声响在耳边回荡着。在这一路上,他那混乱的思绪逐渐沉淀下来,一些反思也慢慢浮上了心头——为什么不能当众大方地表达自我呢?为什么要因为紧张而让别人丧失兴趣呢?是否可以把这段经历当作成长的契机呢?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涌现出来,挥之不去,让那场短短的遭遇变成了一种驱动力用失败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成为一道伤疤。
次日,晨曦洒入了窗棂,一切依旧平稳地继续着。同学们忙着备课,嘈杂声此起彼伏,生活轨迹就像往常一样运行着。可对于他来说,不管别人是忘记了这件事,还是用玩笑把它冲淡了,在他的记忆深处,已经暗暗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需要用时间和努力才能发芽成长。当初拒绝追寻感情的誓言,此刻也变成了另一层思考:与其完全否定,何不利用某种程度的社交挑战来锻造自己的性格呢?毕竟啊,青春之旅必然要直面相遇与错过,否则生命将永远锁闭在自己设下的牢笼里,无法真正拓展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