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违反校规的团体 ...
-
在校园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华裔,像是自带光环般结伴而行。他们的笑声爽朗,说话声调高得能穿透云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子不羁与张扬。他们笑得肆无忌惮,常常聚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大声地谈天说地。男生女生之间,亲密无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快乐得让人羡慕。
因为大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都是华裔,有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大家确实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但也有着天然的兴趣和价值不同,这是一道天然的鸿沟当在大家面前。每当品硕近近站在旁边,空气就仿佛变得凝重起来,那些成群结队的人,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厚墙,挡住了他靠近的勇气,让他的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他的眼神闪烁不定,因为每次路过,他们那种团结一致、充满力量的目光,总会让他觉得自己被遗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他不禁会想,同样是青春洋溢的学生,为什么有些人就能那么轻松自在地相互依偎,而他却只能独自徘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这群人似乎总能找到避开校规的“秘籍”,比如偷偷溜到某个不起眼的中餐馆后厨,享受属于他们的秘密小聚(校规不允许外出用餐);又或者暗地里吞云吐雾,把这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他们围坐在一起,声音高亢,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是一伙的,我们敢于挑战规则,我们不在乎你们那些胆怯的眼神。” 品硕每次走过,都感觉有一双双审视的眼睛在盯着他,那种被排斥的感觉让他的内心紧绷不已。他明白,这种差异不仅仅来自于表面的热闹,更深层次的,是历史背景留下的印记。作为当时唯一一个从内地来这里读书的人,他仿佛天生就被贴上了一个特殊的标签,这份身份让一些目光变得不那么友善,也让他的心跳加速,既害怕又渴望融入。
虽然有人说,直面恐惧才是真正的成长,但当对方是一个团体,而自己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时,那一步跨出去,往往比登天还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彼此支持,默契十足,而他却始终像是一个局外人,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融入那个圈子。如果硬是融入,只会让违和感升级;如果完全退缩,又会丢失信心。所以,最好的方式,既不是逃避,也不是盲目迎合,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他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状态,他提醒自己,不能因为别人扎堆就否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不必追随大多数人才能证明自己的意义。有时候,一个人待着反而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需求,也可以专注于培养阅读、写作、运动等兴趣爱好。这些习惯不仅填补了他的孤单,还为他带来了新的节奏和成长的机会。
后来,他渐渐发现,真正重要的,并不一定是要和一个庞大的群体相交往,而是只要找到那么几个真诚愿意交流的人,就足以温暖他的心房。在宿舍里,他遇到了一位来自澳门的同学和一位热爱音乐的香港少年,他们聊得投机,相互支持,那份小范围的友情,比表面的喧嚣更加可靠、更加值得信赖。有了这样的陪伴,即使面对外界的压力,他也不会觉得彻底孤单,因为至少有人能理解他的感受。而当焦虑情绪袭来时,他学会了用行动来化解,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先深呼吸稳定情绪,再离开现场调整思绪;又比如遇到异样的眼神时,提醒自己那只是短暂的瞬间,不必因此怀疑自己的价值。
在英国生活的日子里,他才真切感受到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氛围,那是一种像空气一样渗透在城市街道、公园小径甚至咖啡馆角落中的秩序感,人们走在人行道上步伐不急不缓,哪怕只有两三人,也会安静地排在长队末尾耐心等待。迎面遇见时,无论是拎着公文包的上班族还是踏着滑板的少年,都习惯用一个轻轻的微笑或一句简短问候来表达友好,这种举止让他意识到公平与尊重已成为这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几乎所有家庭都倾注心力去教导下一代,让他们明白体面与原则的重要,没有人愿意去做那些会让家族蒙受羞耻的事。偶尔也会有少数年轻人想要冲撞校规,试图在课间穿着夸张的服饰或顶撞老师换取朋友惊讶的目光,可周围人并未把这当作可以被接受和效仿的价值,而只是青春躁动带来的片刻任性,这股情绪总是来得快却散得更快,等激情消退,他们依然要回到那条讲究规则与自律的轨道上。就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之下,他慢慢找回了曾经迷失的位置,学会用得体措辞和体贴行为去面对他人,同时明白自尊并非冷漠疏离而是一种沉静笃定,于是他的神态渐渐平和开朗起来,整个人仿佛展开了一对看不见的翅膀,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中从容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