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19 ...

  •   谢雪凤高一暑假,家里狭小的空间里,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已经是大学生的谢雪琳,深知工科试验班对数理基础要求极高,主动担起了给妹妹谢雪菲预习大学数学的任务。谢雪琳将自己用过的教材和笔记分享给谢雪菲,耐心讲解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入门知识。
      而即将步入大学的谢雪菲,在预习自身课程之余,也和大姐一起,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升入高二的妹妹谢雪凤。她们深知高中的竞争有多激烈,尤其是谢雪凤目标直指最顶尖的学府。
      于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三姐妹挤在一张旧书桌旁。大姐谢雪琳在电脑屏幕前讲解着高深的数学概念;二姐谢雪菲一边消化吸收,一边用更易懂的方式转授给谢雪凤;谢雪凤则认真地做着笔记,时不时提出疑问。窗外是夏日的喧嚣,屋内却只有书页翻动和低声讨论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寒门三学士”图景。
      叶桂兰和谢建华看着三个女儿伏案苦读的背影,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没什么文化,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女儿们任何指导,只能默默地尽最大努力创造好一点的环境:每天变着花样做虽然简单却营养的饭菜,早早地烧好洗澡水,夜里悄悄切好西瓜放在她们桌边,走路说话都尽量轻手轻脚。
      “看着她们三个这样,再苦再累也值了。”叶桂兰常常对谢建华这样说,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但同时,深深的愧疚也萦绕在他们心头:“就是家里条件太差,委屈孩子们了……要是我们能更有本事一点,她们也不用这么辛苦……”
      然而,与客厅里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里另一个角落的沉闷与颓靡。
      谢雪凤的弟弟谢雪龙和他的女朋友李雪,几乎整天窝在里屋。这两个年轻人自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既不愿继续读书,也不愿出去找工作。
      白天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后就抱着手机玩游戏、看短视频,饿了就出来找吃的,对家里的状况和姐姐们的努力漠不关心。
      叶桂兰每次做好饭叫他们,看到他们睡眼惺忪、无所事事的样子,再看看外面刻苦学习的三个女儿,心里就像堵了一团棉花,说不出的憋闷。
      谢建华更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他们不是没有劝过,甚至吵过、骂过,但谢雪龙总是油盐不进,嫌父母啰嗦,觉得打工太累、赚钱太难,不如在家躺着舒服。李雪更是外人,说不得重话。
      巨大的反差让这个家仿佛被割裂成了两个世界。一边是三个女儿用知识奋力托起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另一边是儿子沉溺于眼前安逸、看不到未来的沉沉暮气。
      叶桂兰和谢建华常常在深夜无法入睡,望着窗外零星灯火,发出沉重的叹息。女儿的争气让他们骄傲,但儿子的不成器又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扭转小儿子的局面,只能将更多的期望和愧疚,加倍地倾注在三个女儿身上,希望她们能真正飞出这个贫寒的巢穴,拥有光明的未来。
      这个暑假,对于谢雪凤家来说,是荣耀与困顿交织的复杂季节,希望与无奈并存,清晰地映照出这个底层家庭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期盼。
      当谢雪凤在闷热的城中村平房里,与姐姐们挤在书桌前为未来奋力拼搏时,城市的另一端,秦语曦和梁清嘉的暑假,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光景。
      秦宇晨和梁清树都已进入研究生二年级,即便是暑假,也面临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项目推进或实习压力。秦宇晨跟着导师的课题项目,大部分时间泡在实验室或机房;梁清树则可能忙于算法优化或论文撰写,同样脱不开身。
      两位哥哥的缺席,让秦语曦和梁清嘉这两个“小麻烦精”只能互相“祸害”,却也成了她们亲密友谊的催化剂。
      她们的暑假节奏慵懒而惬意:
      睡到自然醒:没有闹钟的催促,每天睡到阳光透过窗帘变得刺眼,才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享受不用早读的奢侈。
      午后图书馆之约:下午两点左右,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两人会约在市里环境最好、冷气最足的图书馆或大型书店的咖啡区见面。点一杯冰饮,摊开暑假作业,开始“学习”。但所谓的“写作业”过程总是充满各种插曲——分享看到的有趣段落、吐槽作业的变态、偷偷刷一会儿手机、交流新发现的零食或动漫……效率未必很高,但氛围绝对轻松愉快。
      夜晚开黑时光:晚饭后,才是真正的娱乐时间。两人准时上线,组队“开黑”。游戏里的配合默契程度堪比学习上的交流,时而大杀四方欢呼雀跃,时而操作下饭互相嘲笑,清脆的笑声和激动的喊叫声通过耳机传达到彼此耳边,是一天中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
      这种“睡醒-学习(玩)-玩游戏”的循环,构成了她们暑假生活的主基调。偶尔也会一起去逛逛街,看场电影,或者约上其他同学短途出游,生活被填充得丰富多彩,却没有太多压力。
      八月初,刘敏敏和梁建宏终于协调出了宝贵的年假时间。律师和审计师的高强度工作暂时放下,一家人计划了一次前往武汉的旅行。
      梁清树自然回来了。于是,一家四口飞赴江城武汉。
      他们的旅行充满了文化与美食的探索:
      登黄鹤楼:站在“天下江山第一楼”上,眺望长江滚滚东去和武汉三镇风光,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阔。
      逛湖北省博,惊叹于越王勾践剑的锋利依旧和曾侯乙编钟的恢宏气势,沉浸在荆楚大地的悠久文明中。
      在炎炎夏日里寻找一片绿意清凉,骑行或乘船,享受难得的闲适。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体验“过早”文化,热干面、豆皮、面窝、烧麦……各种小吃尝个不停。晚上则去吉庆街或户部巷,感受烟火气十足的宵夜氛围。
      刘敏敏忙着拍照打卡,梁建宏负责规划路线和讲解历史典故,梁清树则一边照顾妹妹,一边无奈地听着父母的“秀恩爱”。梁清嘉更是玩疯了,一路吃吃喝喝,开心得不得了。
      梁清嘉从武汉回来后不久,八月中旬,秦国栋和林婉仪也休了年假,带着秦宇晨和秦语曦前往山城重庆。
      正好忙完的秦宇晨,也加入了家庭旅行。一家四口乘坐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体验皇冠大扶梯的长度与坡度,在洪崖洞感受“从11楼出来是马路”的奇妙地形,惊叹于长江索道横跨江面的独特视角。
      来到火锅之都,自然要大快朵颐。在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九宫格火锅前,一家人吃得酣畅淋漓,秦语曦一边被辣得吸溜吸溜,一边还忍不住下筷。秦宇晨和秦国栋则喝着冰啤酒,畅聊着工作和学习。
      林婉仪细心安排着行程和起居,秦国栋则负责搞定所有交通和买单事宜。秦宇晨秦语曦沉浸在美食与美景中,暂时将学习的烦恼抛诸脑后。
      就这样,在谢雪凤于斗室之中奋笔疾书、为未来积蓄力量的同时,秦语曦和梁清嘉的暑假,则在悠闲、游戏和家庭旅行的交织中悠然度过。
      不同的家庭环境,为她们提供了不同的夏日注脚,也预示着她们未来截然不同却各自精彩的人生道路。暑假的尾声渐近,高二学年的挑战,已在远处隐隐浮现。
      盛夏的余威尚未完全消退,九月的秋风便已捎来了新学年的讯息。对于秦语曦、梁清嘉和谢雪凤而言,这个开学季意味着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她们从高一新生,正式成为了高二的学长学姐,高中的旅程已然过半,冲刺的阶段悄然临近。
      开学报到日,校园里依旧热闹非凡。按照学校的惯例,每年开学都会根据班级变动对宿舍进行适当调整。
      秦语曦和梁清嘉运气不错,她们的宿舍从原来的楼层换到了一楼。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意味着以后上下楼更方便,尤其是赶时间或者搬运行李的时候。两人找到新宿舍,依旧是上下铺,依旧是熟悉的彼此做室友,只是窗外的景色从楼宇变成了更近的绿植。她们轻车熟路地整理好内务,互相吐槽着暑假作业的最后一刻才补完的狼狈。
      谢雪凤的宿舍则调整到了三楼。对她来说,楼层高低并无太大区别,反正她每天都是最早起床、最晚回宿舍的那一个。
      她的行李简单,很快就收拾妥当。新宿舍里多了几张新面孔,是其他班并入一班的同学,彼此简单点头示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理科尖子生之间特有的、既互相尊重又暗自较劲的氛围。
      更大的变动在于教室。高二年级将从专门给高一使用的“启航楼”,整体搬迁至高二专用的“博学楼”。这意味着她们需要告别待了一年的教室。
      谢雪凤的迁徙路径是“垂直平移”。理科实验班(一班)的教室,从启航楼的五楼,搬到了博学楼的五楼。依旧是顶层,仿佛象征着她们在学业上的顶尖位置。不同的是,博学楼五楼的环境更为肃静,远离低年级的喧闹,更适合沉浸式的深度学习和思考。
      秦语曦和梁清嘉所在的文科重点班(16班),则从启航楼搬到了博学楼的二楼。楼层降低了,但位置处于教学楼的中段,去办公室、实验室、食堂都更加便捷。窗外是高大的乔木,夏天绿意盎然,秋天金黄一片,视野极佳。
      值得庆幸的是,附中的教学楼设计巧妙,启航楼与博学楼之间有连廊互通,无需走出大楼,更无需上下楼梯搬运沉重的书本和个人物品。
      同学们只需要像蚂蚁搬家一样,分批将书箱和个人物品从旧教室运到新教室即可。这个过程虽然有些繁琐,却也充满了新起点的新鲜感。
      看着布置一新的教室,黑板擦得锃亮,桌椅摆放整齐,一种“我们真的高二了”的实感才真切地涌现出来。
      开学第一天晚上,照例是晚自习。新的教室,新的座位表,新的学期氛围。
      在博学楼二楼的16班教室里,假期综合征似乎还未完全消退。
      梁清嘉一只手撑着脑袋,眼皮耷拉着,另一只手无意识地转着笔。暑假里睡到自然醒的生物钟还没调整过来,加上白天搬教室的劳累,让她此刻只想找个地方躺下。讲台上老师强调着高二的重要性,她的脑袋却像小鸡啄米一样,一点一点的,勉强维持着不趴下的最后尊严。
      旁边的秦语曦虽然坐得端正些,但也是兴致缺缺的模样。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思绪似乎还飘在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或是家里柔软的大床上。面前摊开的新课本仿佛有着催眠的魔力,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暑假悠闲的节奏与突然紧绷起来的校园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需要一点时间来缓冲。
      而在博学楼五楼的一班教室,气氛则截然不同。谢雪凤背脊挺得笔直,眼神专注地看着讲台上的老师。她的课桌上,新发下来的教材和练习册已经按科目和大小整理得井井有条。手边放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笔尖已经准备好记录下新学期的第一个重点。
      对她而言,假期不是放松,而是蓄力。高二意味着距离梦想的大学又近了一步,意味着竞赛难度升级,意味着更激烈的排名竞争。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开学的第一刻就必须让自己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教室里的其他同学,大多也和她一样,脸上带着一种属于强者的冷静和专注,仿佛假期从未存在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