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诊断书上的数字。 ...

  •   十月的第一个周六,小姨如约来接林见屿。天空阴沉沉的,压得很低,仿佛随时都会落下雨来。
      “见屿,这里!”小姨站在校门口挥手,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她总是这样,像是灰暗世界里的一抹亮色。
      林见屿快步走过去,小姨立刻注意到他比上次见面时更瘦了些,眼下的青影也更重了。
      “学习很累吗?”小姨关切地问,轻轻整理了一下他的衣领。
      林见屿摇摇头,没有说话。他不想告诉小姨,那些失眠的夜晚和食欲不振的白天,不想让她担心。
      小姨开车带他去了一家新开的餐厅。吃饭时,她仔细打量着林见屿,眉头越皱越紧。
      “见屿,你跟小姨说实话,”她放下筷子,语气严肃,“最近是不是又睡不好?吃了药吗?”
      林见屿低头盯着碗里的米饭:“有时候忘记吃了。”
      小姨叹了口气:“今天下午我请了假,陪你去复诊。陈医生说好久没见到你了。”
      林见屿手中的筷子顿住了:“不用了吧,小姨。我挺好的。”
      “别骗小姨,”小姨的声音温柔但坚定,“我看得出来。就当是陪我去,好吗?”
      最终,林见屿妥协了。他知道小姨的坚持源于爱,而他不想辜负这份几乎是他生命中唯一的温暖。
      去医院的路上,小姨试着聊些轻松的话题:“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吗?交到新朋友了?”
      林见屿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有一个同学...还不错。”
      小姨的眼睛亮起来:“真的吗?叫什么名字?是个什么样的人?”
      “叶栖迟,”林见屿轻声说,“他是班长,篮球打得很好。”
      小姨注意到林见屿提到这个名字时,表情微微放松了些许:“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同学。有机会带他出来,小姨请你们吃饭。”
      林见屿没有回应,转头看向窗外。城市的街景在车窗外交替闪过,行人匆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
      医院总是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气息。心理科在五楼,走廊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小姨去挂号,林见屿坐在候诊区的椅子上,看着墙上的心理健康海报出神。
      “见屿?”一个温和的声音唤道。
      陈医生站在诊室门口,微笑着朝他招手。陈医生是一位中年女性,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眼神总是很平静,让人不自觉地放松。
      诊室的布置很温馨,不像一般的医疗科室。柔软的沙发,暖色调的墙壁,桌上放着一盆绿萝,长势喜人。
      “好久不见了,见屿。”陈医生示意他坐下,“最近怎么样?”
      常规的问候后,评估开始了。陈医生的问题细致而全面,从睡眠饮食到情绪变化,从学习压力到人际关系。林见屿机械地回答着,偶尔瞥见小姨在门外等待的身影,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最近还会听到那些声音吗?”陈医生温和地问。
      林见屿点点头:“有时候。”
      “能形容一下是什么样的声音吗?”
      林见屿沉默了一会儿:“批评、否定...说我不够好,不配存在的那种。”
      陈医生在记录本上写着什么,然后抬头:“你用‘噪音’来形容这些声音,对吗?上次你说找到了缓解的方法,现在还有效吗?”
      “有时候有效,”林见屿轻声说,“我听雨声,或者...其他音乐。”
      陈医生注意到了那个微妙的停顿:“其他音乐?”
      “一个同学分享的。”林见屿简单地带过,不想深入这个话题。
      接下来的评估包括几个量表和测试。林见屿机械地填写着,那些问题如此熟悉,几乎能背出来。你感到沮丧吗?有多频繁?你是否对曾经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每个问题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他内心的荒芜。
      完成所有评估后,陈医生让小姨进来一起听结果。
      “见屿的情况比上次评估时有所变化,”陈医生的语气依然平和,但多了一丝严肃,“抑郁症量表评分从18分上升到了24分,这意味着从中度抑郁偏重转向了中度抑郁。”
      小姨倒吸一口气,手不自觉地握紧了。
      陈医生继续解释:“焦虑量表评分也有升高。特别是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这两个维度,下降比较明显。”
      诊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声音。
      “我建议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陈医生看着林见屿,“同时增加心理咨询的频率,至少每周一次。见屿,你觉得呢?”
      林见屿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边缘。他知道这意味着更多药片,更多需要掩饰的诊疗时间,更多“不正常”的证明。
      “见屿,”小姨轻声说,“听医生的,好吗?”
      最终,他点了点头。
      取药处排着长队,各种年龄层的人都有,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痛苦和故事。小姨让林见屿坐在等候区的椅子上,自己排队取药。
      林见屿拿出手机,意外地看到叶栖迟发来的信息:「周六无聊中,你在干嘛?」
      他盯着那条信息看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说实话?不可能。撒谎?他不擅长。
      最终他回复:「和小姨在外面」
      几乎立刻,回复来了:「真好!代我问小姨好!周一有篮球训练,来看吗?」
      林见屿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他想起陈医生刚才的建议:“尝试保持社交活动,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我尽量」他回复道。
      小姨取完药回来,手里拎着一袋药盒,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回家的路上,小姨试着让气氛轻松些:“那个叶同学,你们经常一起玩吗?”
      林见屿摇摇头:“只是偶尔。”
      “他知道你...”小姨犹豫着没有说完。
      “不知道。”林见屿快速回答,“请不要告诉任何人,小姨。”
      小姨叹了口气:“见屿,这不是什么羞耻的事。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需要治疗而已。”
      林见屿没有回应。他知道小姨说得对,但现实世界并非如此宽容。他见过那些被贴上“心理问题”标签后是如何被对待的——窃窃私语,异样眼光,小心翼翼的回避。
      小姨把他送到家门口,递给他药袋:“记得按时吃药,见屿。有任何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吗?”
      林见屿点点头:“谢谢小姨。”
      “下周末我再来看你,”小姨抱了抱他,“照顾好自己。”
      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意料中的空荡和冷清。父母不在家,桌上留着一张字条:「去打牌,晚上回。自己解决吃饭」
      林见屿把药袋藏进书包最里层,然后走进厨房,烧水泡了碗方便面。他机械地吃着,味同嚼蜡。
      饭后,他拿出新开的药,按照说明服下。药片滑过喉咙的感觉已经太过熟悉,几乎成为一种仪式——承认自己“有问题”的日常仪式。
      手机再次响起,是叶栖迟发来的一张照片:篮球馆空无一人,一只小猫不知怎么溜了进去,正好奇地玩着一个篮球。
      「训练时发现的小客人,像不像你上次说的那只流浪猫?」
      林见屿微微扬起嘴角。那是几周前,他无意中提到的在回家路上偶尔喂食的一只三花猫,没想到叶栖迟还记得。
      「有点像」他回复道。
      「我们决定叫它‘三分球’,因为它投篮姿势标准」叶栖迟又发来一条,附带一个笑脸表情。
      林见屿看着手机屏幕,那种温暖的感觉又出现了,与他刚刚吞下的药丸形成鲜明对比。一种是化学物质的强制平静,一种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自然温暖。
      那天晚上,林见屿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沉在深海,周围是压抑的寂静。上方有光透下来,却遥不可及。他想要浮上去,却被无形的东西拉住脚踝,不断下沉。
      突然,一个声音穿透水域,不是言语,而是一段旋律——是那天音乐会上听到的钢琴曲。旋律形成一个个气泡,托着他向上浮起。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林见屿躺在床上,回想那个梦。他拿出MP3,找到那首钢琴曲,按下播放键。
      音乐流淌在晨光微熹的房间里,与梦中那个托起他的旋律重合。
      他拿起手机,给叶栖迟发了条信息:「周一的训练,我会去看」
      发送后,他立刻感到一阵恐慌,想要撤回,但已显示已读。
      几分钟后,回复来了:「太好了!给你留最佳观战位置!」
      林见屿放下手机,感受着心中那种陌生的期待感。陈医生说抑郁症的一个核心症状是“快感缺失”,即无法从以往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但此刻,期待着周一的篮球训练,他感到一种微小但真实的愉悦。
      或许,这就是治疗的一部分——不是仅仅依靠药片,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窗外的天空渐渐亮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林见屿深吸一口气,准备好面对这个有着更多药片、更多挑战,但也有一丝微弱希望的日子。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诊断书上的数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