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我的感想 ...

  •   2035年的一个秋日,年过半百的李哲和林薇再次回到清河村。这一次,他们是来参加全国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的。
      如今的清河村,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智能农场里,机器人正忙碌地采摘水果;数字工作室中,年轻人在专注地进行文创设计;文化广场上,老人们在使用智能健身设备……
      更令人惊喜的是,村里新建了乡村振兴学院,小芳担任院长。“我们要把清河经验推广到全国!”她满怀信心地说。
      会议间隙,两人漫步在熟悉的村路上。夕阳余晖洒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切既美好又熟悉。
      “还记得吗?”林薇轻声问道,“二十年前,你第一次来这里时,还是个小伙子。”李哲微笑回应:“而你第一次来探班,还为我的黑瘦模样掉眼泪。”
      两人相视而笑。岁月的痕迹虽已爬上眼角,但眼中的光芒依旧明亮。
      这些年来,李哲已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政策。但他始终保持着下基层的习惯,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乡下调研。
      林薇的艺术事业也成绩斐然。她的“乡村振兴”主题作品在世界多地巡展,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乡村的美丽蜕变。最让她自豪的是,她发起的“艺术乡建”运动已惠及上千个村庄。
      夜幕降临时,全村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欢迎会。新老村民围坐在一起,亲如一家。
      九十高龄的王奶奶精神矍铄:“俺这一辈子,看着村子从穷到富,从旧到新,值了!”赵老四的儿子小赵如今负责智慧牧业:“李叔,您当年打下的基础,现在结出硕果了。”
      最让李哲感动的是,许多在外成功的清河人纷纷返乡创业。他们带回了资金、技术和新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晚上,两人入住村里的民宿。推开窗,满天繁星闪烁,远处传来阵阵蛙鸣。
      “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来到这里。”李哲感慨地说。林薇点头回应:“我们见证了时代,也参与了时代。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原来可以如此紧密相连。”
      第二天清晨,两人登上后山。俯瞰山下,村庄在晨曦中宛如一幅画卷:现代化的设施与田园风光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看,就像一棵大树。”李哲指着村庄说,“根系深扎泥土,枝叶伸向天空。”林薇接话:“这就是我们的乡村振兴——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下山时,他们遇到一队来研学的学生。年轻的面孔上洋溢着朝气,正如二十年前的他们。
      “同学们,乡村振兴需要你们!”李哲情不自禁地说。“我们会努力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阳光洒在前行的路上,明亮而温暖。李哲和林薇相视一笑,携手向山下走去。
      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晨光中,仿佛与这片土地、这个时代以及无数奋斗者的身影重合在一起,共同绘就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这幅画卷,仍在继续描绘,永远充满希望,永远向前延伸。
      在经历了这次深刻而有意义的体验之后,内心深处涌动着许多难以言表的思考和感悟。这些感想不仅源自于对事件本身的直接感受,更在于它所引发的深层次思考和心灵触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互动,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促使我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感想如同珍贵的种子,悄然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指引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站在2035年的节点回望,那些在乡村振兴一线积累的点点滴滴,已然汇聚成推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时代的洪流,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每一次与村民的促膝长谈,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都在无声中塑造着我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这份感悟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激励着我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更多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动人篇章。
      回想起在清河村的日子,从初来乍到的陌生与忐忑,到后来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共同为了村庄的发展而努力,那些奋斗的场景历历在目。曾经为解决一个难题而绞尽脑汁,为争取一个项目而四处奔波,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我更加明白,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都不能忘记在乡村大地上的初心与使命。那些与村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为了乡村振兴付出的努力,都将化作我前行的动力,让我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和这片土地的精彩故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