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地动 ...
-
黄老伯爷正寿刚过没几日,松山县中喜气尚未散去便又发生了一桩震惊朝野的大事。
事情的起因是位于松山县境内的洛河边上有山体脱落,大量泥石落入洛河,导致其发生河道堵塞,水流溢出河道淹没了两侧数千亩良田及两个村庄,死伤数百人。
真要算起来,这也算不得什么稀奇事情。就比如幽州,几乎整个府城都是山区,一年总会有那么一两起类似的事情,损失了两个村庄数百口人命原本倒也称不上是什么震惊朝野。这些损失甚至都不需要皇帝这边放粮赈灾,即便县府解决不了,到了州府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通常都是下面一级级上报到户部报备了也就是了,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通报给皇帝。可问题就出在松山县令王佑昌在上报朝廷的折子里将此次事故归结为松山县地动。
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后世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对于各类天文地质现像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以大楚朝目前的科技发展程度,正是各类山神,河神横行的时代。山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便是山神发威,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便是河神发怒。还有很多地方的各类祭祀活动都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连皇帝陛下每年初一还要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呢。
地动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不单单是指其带来的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在这个时候的地动往往还有着迷信的成份在里面,被过度解读为帝王失德,简单来说就是皇帝德不配位。
这折子传到京城,朝堂一片动荡。又到了各位文官御史大展神威的时候,各类五花八门的折子如雪片儿般飞往了楚帝的御案之上。有上书朝廷减免赋税的,也有上书赈灾的,更有甚者,其中一名左姓监察御史甚至谏言皇帝亲往天坛举行祈福仪式的。
楚帝看着御桌上这一份份的折子,脸色铁青却又不好直接发作。
云烁就算同顾清林交情再如何好,也不可能将家安在安平侯的府上。这些日子随着顾清林“情绪的稳定”,也已经搬回了自己的大将军府居住。也好在侯府里还有一个顾清风,有他支应倒也问题不大。
松山县地动的消息顾清风已经告诉了顾清林。顾清林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便是尸横遍地。想起穿越前的几个著名的大地震,哪次不是死伤数万乃至十数万的?
只可惜顾清风此时虽有举人身份然而终究没有官身且又在孝期也并不常出门应酬,因此对于具体情况也并不了解,只知道是松山县地动,死了好多人,淹了好多地方。
这一日,云烁随着柳太医一起前往安平候定循例给顾清林施针,见了云烁顾清林便迫不及待的问起了松山县地动的事情。
云烁道,“死了近两百人,伤了一百多人,另有七十多人下落不明。淹了两个村子,两千多亩粮田。”
顾清林,额,好像跟他想的不一样。
顾清风也道,“我听外面传的可邪乎了,有说是死伤不计其数,大半个松山县都被淹了。”
云烁道,“老百姓能知道些什么,不过以讹传讹罢了。”然后又将王县令奏折里讲的情况同他们讲了一遍。
顾清林听完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的样子。云烁与顾清风对视一眼,默契的都没有打扰顾清林。
片刻后顾清林看向云烁问道,“有说多少民房倒塌吗?”
云烁想了想,摇了摇头。
顾清风反应很快,“山都塌了,震动的这样厉害,怎么会没有民房倒塌呢?”
云烁一愣。是了,这几天众人的焦点都围绕在地动上,这个问题倒还真的没有人想过。“难道说,这其中有问题?”
顾清林道,“也不排除原本山体就有些松动,所以稍微地动一下人没什么感觉山就塌了的情况。”
顾清风道,“都地动了人怎么会没有感觉呢?”
顾清林,额。该怎以告诉他这个大哥,全球每年的地震次数是以百万来计的,只不过绝大多数地震都是轻微震,人体无感的?
云烁难得见到顾清林被噎的情景,看他微张着嘴巴发呆的样子,轻笑了一声开口替他解了围,“这几天众臣都在围着地动的事情打转,倒还真没人注意这个问题。”
顾清风道,“我想起来,我曾看过一本叫做《广平游记》的杂书,那里面就记载过广平的一次地动,有写过大地开合,损毁民房数千间。想来地动应该大多如此吧?可这松山县若真是并无民房损毁,这。。。。。。该不会真的有问题吧?”
顾清林轻轻摇了摇头,“仅凭奏折的内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信息太少没办法做出判断。只不过。。。。。。”
顾清风问道,“不过什么?”
顾清林看向云烁,“你还记得幽州黄家村的事情吗?”
云烁略一回想,点头道,“我想起来了,黄家村也是山体垮塌,我记得你当时说那山体不是自然垮塌,而是有人用了。。。。。。火雷?”说到这里云烁的微一拧眉,“难道说。。。。。。”
顾清林道,“我还是那句话,信息太少没有办法判断什么。但是有黄家村的事情在前,而我们在江南查到了逆党的存在,又有陈良举报的黄家私制火药之事,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云烁略一思索,“我让老何那边仔细查查。”想了想又道,“不行,此事还需同陛下提前先知会一声。”
云烁请见楚帝的时候,楚帝正与太子在御书房中议事。见云烁请见,便将人引了进去。
楚帝这几日因为松山县地动之事很是有些烦心,休息的也不怎么好,面色上显得有些疲惫。
云烁请了安,又循例说了些要楚帝保重身体的话。楚帝近几日脸上难得笑脸,倒是对云烁笑了笑摆了摆手,“都是些拍马屁的虚礼,你倒是也学会了。”
云烁咧嘴笑了笑,“臣是真的关心陛下。”
楚帝瞪了云烁一眼,“噢”了一声,又问,“怎么这个时候时进宫,是有什么事情吗?”
云烁点点头,神色也正经了起来,“臣来,确是有一事要向陛下禀告。”
然后便将昨日自己与顾清林见面,谈起萧山县地动之事与楚帝又禀了一遍。
楚帝眉头紧锁,在听到萧山县里可能有人私制火雷之事时,怒极反笑,“好好好,好得很呐!又是铁矿,又是火雷,这小小一个萧山县竟然如此了得!”
太子忙先道,“父皇息怒!”然后又问云烁,“此事可当真?可有证据?”
云烁也道,“陛下先消消气,黄家私制火雷之事臣先前之所以一直没有同您禀报,也是因为并无实证,怕横生事端。臣也留了人手在萧山县搜集证据,据臣目前得到的消息,还没有查到确凿的证据。”
片刻后楚帝轻“哼”了一声,算是压下了心头火气,问云烁道,“萧山县黄家同松山县承平伯府是血亲?”
云烁点头,“回陛下,确是血亲。萧山县黄家现今的老太太乃是承平伯庶出的妹妹。”
楚帝站起身,在御案后来回踱了两步,“这个承平伯。。。。。。”然后又冲门外道,“九全!”
门外一直侯着的九全公公闻声立马推门进来,小跑两步冲楚帝行了个礼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楚帝便问道,“江南府松山县有个承平伯黄家的,你可知道?”
九全见问,略一思索便回道,“回陛下,这江南承平伯府一脉世居江南,祖上便是豪商出身,于前朝末年动荡之时迁居松山县至今。太祖爷当年平定天下之时,这黄家曾倾尽家财为太祖爷捐粮捐物,后来太祖登基念其功劳便将其封为承平候。”
“如今的这位承平伯名黄启山,乃是黄家这一辈当中的嫡子,他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兄弟与妹妹,皆是庶出。原本以本朝律例传到他这一代爵位应再降一级至子爵,然先帝时江南曾遇大患,前承平伯当时也曾散尽家产全力赈灾,先帝感念其仁德,便赐了现今的承平伯以伯位袭爵。”
九全公公乃是自打楚帝尚在潜邸之时便跟在楚帝身边的,其最突出的一个能力便是记忆力超强,无论朝中众臣,皇室宗亲,别人绕不明白的关系他明白,别人记不住的那些闲散爵位他也一清二楚。楚帝与太子对此已是见怪不怪,云烁却是不怎么常见,见状不由赞道,“全公公,厉害啊!”
九全则是微微低头道,“大将军过奖了!”
太子又问道,“那这承平伯现今的这些兄弟姊妹是什么情况你知道吗?”
九全摇了摇头,“这。。。。。。他们现状如何奴才就不清楚了。若单说这承平伯黄启山,因着前年万寿节他进献了一份南海珊瑚陛下很是喜欢了一段时间,因此奴才着意打听了一下,据说是其在江南一带风评很好,是难得的良善之家。”
楚帝摆了摆手,九全便躬身又退了出去。又对太子道,“李清扬的折子让安澜瞧一瞧。”
太子便从御案上拿起一份折子递给云烁。云烁接过一瞧,折子的内容也是关于此次松山县地动的。但李清扬显然是对此有过调查的,折子里的内容较之松山县令王佑昌则是要详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