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蹊跷 ...

  •   云烁迅速看了一遍折子的内容,而后笑道,“原来李大人也觉的此次地动事有蹊跷?”

      太子微微点了下头,“虽有蹊跷,只是一直无法解释若非地动如何一夜之间如何毫无征兆的连塌几座山头。可若是依你所说有人手中掌握了十分厉害的火雷足以炸山填海。。。。。。”

      说到这里太子停了下来,又转头看向楚帝。

      楚帝重重的一拍御案,“逆贼反叛之心不死,其心可诛!”

      显然这是已经相信了云烁他们的猜测了。

      云烁道,“陛下,若实情如此,宫里的防卫只怕还需进一步加强,以防万一!”

      楚帝毕竟一国之君,又执掌大楚多年,心中自有一番计谋,很快便对眼下的情况做出了判断,只对云烁摆了摆手道,“放心,如今他们的手还伸不到宫里来。若松山地动之事果如你们猜测,那孤可以肯定他们必有后手,而当之急乃是要尽快查明松山地动的真实情况。”

      说到这里,楚帝又看向云烁,“你们那个称病的计划进展的如何了?可有什么发现?”

      云烁挠了挠后脑勺,有些尴尬道,“这个,暂时并未发现什么可疑人员。”

      楚帝瞪了云烁一眼,一旁的太子赶忙道,“会不会是先前判断有误?不行我看也别称病了,早点好起来为父皇分忧才是正经。”

      云烁有些犹豫,“这个。。。。。。”

      太子见楚帝怒气已消,于是对云烁又揶揄道,“该不是你心疼了,不舍得人家再去冒险?”

      云烁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没有,殿下可不能这样说!”又忙对楚帝道,“不不不,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楚帝见他急的手忙脚乱的样子难得放下了心中多日来的郁结,“哈哈”大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才隔空点了点云烁,“你呀你!”

      笑了会儿又觉的似乎有哪里不对,看了眼太子,然后又对云烁道,“说起来,你爹离京前我们还商议了一番,你年纪也不小了,该成家了。你瞧瞧如今这些王候世家子弟,兴王世子比你还小上两岁呢,如今儿子都好几个了!”

      云烁听闻楚帝提及自己的婚事心里咯噔一声,不明白好好的说着松山地动的事情怎么就转到自己婚事上了,忙道,“兴王世子乃是皇家血脉,臣如何能与之相比。”他只顾推脱,并未发现楚帝脸上一闪而过的一抹痛色,继续道,“臣还想多为陛下办几年差呢,成亲的事情先不急。”

      太子见状在一旁抿着嘴偷乐一番,谁知正被楚帝看到,楚帝又道,“还有你!人家儿子都好几个了,你呢?”

      这回换云烁在一旁偷乐了,楚帝又瞪了一眼云烁,“你还有脸笑!你的婚事孤会让皇后留意的。”说完也不待云烁再说什么,有些不耐烦的一挥衣袖,“滚滚滚,都滚出去,一个两个的,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云烁只得与太子依言退了出去,及至离了御书房,太子对云烁抱怨道,“都是你,我这可是凭白被父皇说了一通。”

      云烁道,“谁让你好端端的提什么心疼不心疼的!”

      太子道,“哎,你这人可真是不识好人心,我不趁机给你铺垫,你到时候怎么办?你又不是不知道父皇向来待你如子侄,到进修你直接跟父皇说你要娶个男人?那父皇还不得被你气死。”说完还故意甩了甩衣袖,“罢了罢了,我也不。。。。。。”

      云烁急忙拉了拉太子的衣袖,“哎别别别啊,我这后半辈子的幸福可全靠你了!”

      这一边云烁同太子边说边一同回了东宫衙署,而另一边楚帝在知晓了松山地动之事很有可能是逆党一手策划之后,心中多日来的一口大石总算是有所松动,坐在御案之后思索了片刻,让人将文华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杨植传入了御书房。

      第二日一早大朝会之时,又有御史就松山地动之事向楚帝谏言,希望朝廷对此早做决策以安民心。一时又有不少朝廷官员出言附议。

      楚帝端坐龙案之上一言不发,只眸色幽深的看着身下的一众臣子。

      正当群情激荡之时,原本不显山不露水做为上朝搭子的前科状元,正七品给事中兼文华殿行走顾敏之突然出列,高声道,“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顾敏职官职低微,虽因给事中之职有了上朝的资格,但平常一般都是侍立殿后做个人肉摆件,一般的朝廷大事是论不到他开口参与讨论的。因此他最初时的声音实际是淹没在众臣的一众讨论之声当中的,还是侍立于楚帝身边的九全发现了他,才出声对众臣道,“肃静!”然后又问顾敏之道,“殿下何人,何事要奏?”

      顾敏之深吸一口气。他虽已做了两年官儿,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大朝会当中发言,说不紧张是假的。然而此时他不得不强撑着一口气高声回道,“回陛下,臣乃给事中顾敏之,臣。。。。。。。有本要奏!”

      九全抬眼看了看楚帝,见他没有反对便道,“上前奏来!”

      顾敏之忙快走几步至殿中央,冲楚帝行了一礼,然后道,“禀陛下,臣以为,此次松山县地动情况存疑!”

      顾敏之之言无异于在本就喧嚣的朝堂当中再次投放了一枚超级炸弹,刚刚静默下来的大殿之上再次人声鼎沸。

      九全不得不再次出言维持秩序,待人声再度安静之后,便有其中一位御史李出山出言质问顾敏之,“顾大人慎言!松山地动引起的山河崩塌,良田淹没,死伤数百人,松山县令已然在奏折当中一一阐明,此事又岂能做假?”

      不少官中也随之小声附和。

      而此时原本一直静立殿中没有参与朝堂争论的太傅杨植却是开口道,“顾大人尚未言明依据,李大人又何必急于反驳,何不听他说完再做判断?”

      杨植乃是两朝重臣,曾担任过楚帝的侍读讲师,如今又是太子太傅,在朝中地位超然。他一开口,立时有几位头脑机敏的官员迅速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异常。

      是了,这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给事中顾大人还有另一个身份,文华殿行走,同时这文华殿大学士还是这位顾大人的座师。文华殿大学士是谁?可不正是如今这位太子太傅杨植?

      难道说。。。。。。他之所言乃是出于太傅的授意?

      正当众人心思不一的时候,楚帝淡淡开口道,“讲!”

      有了顶头上司的出言维护,顾敏之心下稍安,再行一礼后朗声道,“回陛下,臣近日翻阅了前朝以前本朝年间所有关于地动的史料记载,臣发现前朝百六十余年间共计有记载的地动二十四次,其中出现山崩河堵情况的记载共五次,而这五次无一例外不是牵连范围极广,损失极为惨重,其中前朝末年记载的闵中一次地震,仅闵中一县之内山脉崩堵河流改道,粮田损失上万亩,民房倒塌数千间,列伤过两万余人,而此次松山县令亦在奏折中写明松山县内出现山脉崩堵河流改道的情况,然而却只波及了附近两所村庄,死伤百余人而并未言及是否有其他区域受灾以及民房倒塌等情况,是以臣以为,松山县此次地动与以往史料记载有异,真实情况或许存疑!”

      一口气说完早就打好草稿的内容,顾敏之总算松了一口气,此刻只觉的自己后背汗淋淋早已是一片冰凉。

      朝上难得的安静了片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契的在此时选择了沉默。

      片刻过后,楚帝开口道,“顾卿,有心了。”然后问道,“众卿,对此怎么看?”

      吏部郎中方如愿出例道,“回陛下,臣以为顾大人此言不无道理。通常大灾过后必有大疫,自打松山县地动至今已过半月有余,松山县那边至今未有此相关消息传来,不知是疫情尚未传开还是暂无疫情?”

      方如愿此言一出,朝堂中再次响起了悉悉索索的议论声。

      人群中户部尚书张若仪与不远一和人不动声以的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静静侍立殿中,谁都没有参与其中。

      又有礼部一位郎中出言道,“臣不是很赞成顾大人的说法,若不是因为地动,那山体又如何会无端崩塌?”

      一人附合道,“地动范围不广乃是上天庇佑,难不成人员损失少了顾大人还觉的惋惜?”

      “就是,没有出现疫情难道不是好消息?”

      “这说明松山县令防治有方。”

      “山体松动也可能造成滑坡,顾大人的怀疑不无道理!”

      “但此次地动的确与历史记录不符。”

      。。。。。。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大殿内再次嘈杂起来,有坚持的有迟疑的,不一而论。

      楚帝居于高堂之上注视着下方,并不制止众臣之间你来我往的讨论,直至气氛逐渐激烈之时才微微侧头给了九全一个眼神,九全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再次高声道,“肃静!”

      九全乃是公公,声音中本就略带尖锐,再加上其中气十足,声音十分具有穿透力,因此这一声“肃静”过后,朝堂之上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众朝堂彻底安静下来,楚帝才开口问太子道,“太子,怎么看?”

      太子忙行了一礼,然后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众卿所言皆是出于一片忠心,都有道理。”

      这听起来像是一句和稀泥的话,倒也符合太子从前遇事不够果绝的性格。楚帝看向太了,略带不满的“嗯?”了一声。

      却听太子又道,“儿臣以为既然众卿各说各有理,不如派人彻查一下此事,以防宵小趁机行事。”

      太子此言一出,大殿里再度有人小声议论了起来。

      片刻后刑部尚书冯道远率先出列道,“臣附议!”

      之后便是侍郎李修言,这二人向来焦不离孟,“臣附议!”

      紧接着便是镇国候沈东尉出列附议,而后陆陆续续又有几位官员出列附议了此事,楚帝便也就顺势道,“既如此,刑部与大理寺议一议,推举个人出来,前往松山县彻查一下此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